為何美國非農數據增加,失業率也增加?

萬事皆空70


2月7日晚間公佈的非農數據確實出現了這樣的矛盾,非農的就業數字出現了超預期的增長,但同時失業率也出現了增加,但其實這兩者並不意外,並且出現矛盾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美國非農數據統計其實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它很難將市場上所有的就業者和失業者統計在內,因為失業和就業的統計是基於勞動部門所接受的失業者登記。其中如果個人放棄了尋找工作,比如說在經濟較差的時候,希望在經濟變好之後再尋找工作,那麼這部分人群就會被排除在整體失業率的計算方式之外。而另一部分人可能在短期內獲得了臨時的僱傭,但是卻依然處於沒有穩定工作的狀態,但是這種人會被計算入就業崗位當中。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1月份的非農數據出現了這種矛盾?1月份實際上美國的各大經濟數據都出現了超預期的情況,無論是製造業的數據還是工廠訂單約率都大幅的超過了預期,實際上這種超預期的情況來自於中美之間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的影響,這個協議帶來了中美之間簽訂了大量的訂單,從而推升了工廠的訂單。

這些訂單也帶來了工廠臨時增加的崗位數目,因此從就業崗位數字上來看,確實大幅度增加。然而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更多的就業人口進入到了勞動部的統計範圍之內,那麼臨時增加的崗位在失業,這就計算住了失業率當中,所以這一次失業率也出現了波動,當然我們沒有看到勞動部具體統計的方式,所以只能是推斷。

不過這種推斷也是有理由的。因為中美協議當中所增加的訂單實際上是透支了未來一段時間中美之間可能達成的貿易,並且規定了免責條款,意思是隻要訂單簽訂了,是否這個貿易真正發生並不算作協議之內。那麼由於全球衛生事件的爆發以及波音客機的停產,可以預見中美之間很多訂單由於不可抗力因素終止了,那麼這一部分訂單所產生的就業崗位可能要重新換算成失業率了。

當然這一次的數據偶然性太大,因為1月份的就業崗位增加,一般來說都會超出全年的平均數,所以我們應該等待下1月的數據聯繫起來共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