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給老師們制定一個績效工資呢?

用戶6396286677043


無論是什麼政策,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政策都是好政策,不好那都是人為的,人為的不好好執行,沒有高山顯不出平地,績效工資是一種激勵,也是獎勵,這個政策也不行那個政策也不行,你們說哪個政策行?平均主義?把錢拿出來大家平分沒有意見,那誰還會認真工作?


獨孤求敗不敗


從2009年1月1日開始,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實施起了績效工資。給廣大的公辦中小學教師制定一個績效工資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我想,至少要有以下諸多的考量和目的地:

  1. 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這個應該是最為主要的原因,原來工資里根本沒有這一塊工資的,這不就是增加了工資嗎?
  2. 通過考核發放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還可以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 也能夠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分配原則。誰的工作量大,業績好,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誰的績效工資就高。
  4.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地位。
  5. 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義務教育教師的關心。
  6. 實施績效工資也是為了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的一項策略。
  7. 希望或者說是吸引和鼓勵各類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縱身從教,促進教育事業健康快速地發展。
  8. 有利於保證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同級政府公務員工資平均水平。
  9. 可以讓農村學校特別是條件艱苦學校的教師得到更高的績效工資。
  10. 為了提高老教師和職稱比較高的教師及貢獻比較大的教師的工資報酬,也是鼓勵並獎勵他們。
…………

對於這樣的績效工資,各人自有自己的理解,不過,也是大同小異的。

更加讓人欣慰的是,從實施績效工資以來,我們這裡已經有三次上調績效工資總量。我的這項70%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已由當初的500多元提高的現在的1900多元。

延伸閱讀:

下面是在2009年1月1日開始實行績效工資時各類人員的70%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圖表:





把包括退休人員在內的所有的教育教學人員的績效工資全部考慮到,確實體現了對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中小學教育者


績效工資是為了彌補職稱評定的弊端而進行的改進。但是現在的問題同樣比較嚴重,呼籲廢除的聲音也很大,也許,教師這個行業,可能不太適合實行績效工資!

一、教師為什麼要實行績效工資?

“高級教師幹後勤,幹門衛”,這種怪現象在中小學並不少見。原因就是職稱帶來的弊端,老師一旦評上高級教師,就失去了工作的動力,雖然現在有正高級職稱,但是那寥寥無幾的名額和嚴苛的條件,對於廣大教師來說,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一般來說,老師晉級高級職稱之後,就有很多老師想盡辦法“逃離”一線崗位。

為了彌補這種弊端,激發老師工作的積極性,國家開始實行績效工資。

二、實行績效工資後,產生了很多問題

可以說,績效工資的實施,並沒有如願以償的解決問題, 而是衍生出很多其他的問題,我聽說很多地方的績效工資已經不再實行,或者名存實亡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1、學校領導和高級教師反對績效工資!首先反對的就是學校領導,因為根據績效工資是和工作量掛鉤的,很多中層幹部早早就評上高級了,然後就不代課了,他們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現在如果實行績效工資,他們要麼選擇帶一部分課,要麼選擇少拿一部分錢,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你覺著他們願意嗎?一些不願意代課的高級教師也是一樣。

2、普通教師也反對績效工資!對於普通老師來說,按說會支持績效工資,因為他們是幹活最多的。但是由於績效工資不是額外的費用,而是從老師工資中扣發的部分工資作為獎勵老師的資金,拿自己的錢獎勵自己拼命幹活,老師總感覺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3、教學成績很難用績效來評價。如果進行績效考核,代課量和成績是重要的標準,但是問題也就因此產生,一個人帶的班級越多,就越有可能成績越差,一個是因為精力達不到,一個是因為班與班之間不平衡,而那些帶班少的老師反而成績更好,如果給分個好班,就更無法彌補這種差距了,如此一來,代課多的老師還有可能拿的績效工資少。

正因為這些原因,我聽說有很多學校不再扣發老師的工資了,有的地方是把扣發的工資足額髮放,績效工資成了一種形式了。那麼那裡的績效工資是如何發放的?如何才能破解這些難題呢?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


贏在高三


比照當地公務員工資標準,根據教師法,比如某地教師平均月工資應該是10000元,按道理就該按月發這10000元工資,但學校本身沒有收入,那麼教師的加班費丶獎金等就沒有來源.於是聰明人就想了個金點子:現在每月只發7000元叫工資,另外3000元放在學校,叫績效.學校有了這筆錢後,解決了學校公共開支、獎金、加班費等來源,餘下部分以績效工資名義發給老師(人均通常不會達到1500元),那麼教師的平均工資實際為8500元.雖然比本應得的工資10000少了,但有考核有激勵了,有獎金了,有加班費了.說起來就好聽了


夢幻256307568


首先了解一下績效工資發放:

(一)績效工資跟職稱、職務工資制度是2個不同的概念,實行績效工資後,廢除原來的職務職稱工資。
工資總額:基本工資(看學歷)+工齡工資(看教齡)+崗位工資(具體的工作崗位)+工作業績(考核結果)
(二)教師(含職工)舉辦經學校批准的講座,每次發給講座津貼100元。
(三)教師按規定進行早、晚自習輔導,併到班級認真答疑和治理,每輔導1次(早 晚)自習發給津貼10元。
(四)教師(含職工)參加由教務科正式排定的監考,每次發給監考津貼10元。
(五)職工兼課,每學時發給兼課津貼10元。
(六)學校將在教學質量,教書育人、教學治理、第二課堂、實驗室建設,教學研究、論文撰寫、實習、設計的預備和指導、文體活動的輔導和組織等方面設置一些單項獎,以獎勵有突出表現和成績的人員,其獎金額根據具體情況由校長決定。
社會要理解、關愛教師,要監督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做好績效工資的發放;教師也要經得起績效的檢驗,無愧於社會的厚愛與期待。

這是國家大方向,每個市區學校根據學校情況自己安排

我說說我們這邊的情況吧,按照領導位置分配不同的基本任務量,校長,副校長,中層幹部,超任務量就是錢,然後本來是班主任津貼補助的也發放在績效工資裡面,其他包括考勤工資,教學成就獎等,還有一些比賽得獎之類,算來算去就是一線老師得到較少,怨恨很深!校長,主任拿的最多!


數學嚴老師


你們的獎勵性績效都是30%,這讓實行50%的大廣州情何以堪呀!




羊吃草根


績效工資分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兩大部分。

基礎性績效工資主要按職稱拉開距離,佔總績效工資的70%,按月打到卡上。

因為職稱與工資掛鉤,官方也覺得不合理,很難體現按勞分配原則,職稱工資制度又過分地拉大了教師間的工資距離,某種程度上挫傷了部分教師的積極性。為了讓工資更多地體現實際勞動的價值,就利用一部分款項與工作業績聯繫上,既為了縮小工資差距,也為了充分地調動工作積極性。這部分款項佔個人總工資的30%,但不直接歸個人所有,拿出來,以學校或某片的名義進行歸總,然後根據每個人的工作實際重新分配。這部分重新分配的工資就是獎勵性績效工資。它主要是繞開職稱,躲避職稱工資制度的弊端,以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

基礎性績效工資與職稱掛鉤,仍然受到大多數教師的反對,因為職稱不能代表實際工作,其中的技術含量也不能完全反映到實際工作中。職稱與工作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因此以職稱定工資,過於主觀、武斷,這自然會損傷教師的積極性。

獎勵性績效工資的分配,由於沒有統一的分配標準或細則,人為因素很大,現實中出現了一些矛盾和不合理的分配情況。如按職稱分配,不在一線工作的領導、後勤人員總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多得、病休者仍參與分配等。這些不公正合理的現象,損傷教育軀體的健康,不利教育良性發展。

教師主要靠師德、靠自我約束和逐步成長來促進工作質量的提高,教師需要靜心,不能有太多的干擾,不能被師德師能以外的東西牽著鼻子,那樣的話,師德師能就降格為次要的東西了,被弱化了,甚至被邊緣化和被遺忘了。因此筆者認為,教育裡少一點干擾為好,不要用職稱主觀地定基礎性工資、也不要用難以量化的主觀能動性很強的教師工作來艱難地分配獎勵性工資。在工資分配上不適合拉大距離,不能在工資分配上讓教師分心。相對均等的工資分配更適合教育,日本的教師工資就是用一個標準工資乘上教齡,簡單、平等,他們的教師不存在工資上的困擾,只管靜心工作就行了。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愛崗敬業,是每個教師的天職。如果工資都高且均衡,國家無愧於教師,如果教師不努力工作,教師就有愧於人民。教育強,則國強,因此不必要在教師工資投入上有猶豫 ,不必要拉大距離,不要吝嗇地考慮誰該多誰該少,為了教育振興要有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讓每位教師靜心工作就是了。




百姓茶館話人生


我想制定績效工資的初衷是好的,激勵老師們努力工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但是績效工資的發放政策已經變了味,本來績效工資是從老師的工資中扣除的,到頭來辛辛苦苦工作一年,連屬於自己的工資都拿不回,老師們怨聲載道。

績效工資是用來獎勵努力工作的老師的,大家沒有意見,但是所有的獎勵都從績效出,就不公平。比如說,體育老師早起訓練,訓練費從績效工資裡出,獲得好名次獎勵資金從績效工資裡出,講優質課獲得好名次獎金從績效工資裡出,獲得區優秀從績效工資裡出……,也就是說,用老師的工資來獎勵這些獲獎的老師,誰都會心裡不舒服。



績效工資有一部分是班主任補貼,班主任拿第一檔,普通老師拿第二檔,領導拿平均數,也就是說非班主任老師拿到的補貼是學校最低的,這也讓老師們心裡堵得慌,班主任補貼怎麼能用老師的工資來發放。感到欣慰的是,我們這裡最近兩年,班主任補貼有了專項資金,已經不從績效工資裡出了。


因為老師的工資不完全相同,每個老師扣除的績效都不一樣,年紀大的老師扣除的績效要比青年教師多的多,但是政策又不允許按職稱等級發放,所以扣的多的老師拿到的績效並不高,這也讓一部分老教師不滿。


三寸粉筆寫人生


績效工資實行初衷是好的,激發教師的積極性,然而,因政策的制定方法是一校一文件,一校一精神,充滿了功利。

1、績效工資發放依據量化考核,量化考核有:工作量、考勤成績、加權三大塊。看似公平公正無私,然而,校長是最高量化分,主任是年級最高量化分,教導員是所管年級班主任量化分的前三分之一……布衣教師這學期第一,與領導持平,然而不可能每學期都第一,晉升高級職稱需計算5年量化分,晉升中級職稱需3年量化,結果不言而喻。

拼命工作也無晉職稱的可能,你還有鬥志嗎?恐怕只有滿腹牢騷滿腹心酸。

2、績效工資原本就是工資的組成部分,扣除半年發一次,無形之中已經損害了教師利益。工務員績效為啥是工資之外的?不是說好的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嗎?公務員有車補餐補,教師有嗎?

3、績效工資本就是個笑話。教育不是工廠,教室不是生產線,班級平均分高一分就一定比低一分工作努力嗎?成績裡面有很多不定因素。再者,因要教學成績滋生了多少暗淡?甚至於考場上給學生提示,監場監外不監內。

要不,績效工資取消吧!


布衣教師


績效工資的作用是把教師分成三六九等。當然第一等是校長,二等中層,三等關係戶,然後按工作量,成績排序。當然副科老師全部墊底。

績效工資嚴重加劇了中小學課業負擔,是減負的攔路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