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村老年人依然有“靠男不靠女”的養老觀念,你怎麼看?

老左心理工作室


在我們農村一般女孩出嫁後,對於孃家的父母女子都沒盡多少心;家裡的男孩成家後,就要扛起整個家;所以在70、80年代農村那怕是超生也想生個兒子


珍惜3634


大家好,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農村普遍是這個現象,兒子才是老人的命根子,養兒才是為防老。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家的情況。我家兄妹四人,就一個哥哥,爸媽把哥哥看的很重要,掙的錢全給哥哥,因為哥哥可以傳宗接代。每次老人生病,我們當女兒的都要去給他們看病,而我哥哥連問也不問,看過病醫院報銷的錢他再要走,爸媽真的很親哥哥,總說將來老了還是哥哥守在身邊。




元小優


我們村現在也一直都還是這樣,我說一我的看法,其實對我來說女孩男孩都可以養老。這也是要看家庭情況來說,我們村有的家庭家裡沒有兒子只有閨女,父母就把積蓄都閨女還給閨女帶孩子管事情,老了就可以靠女兒給養老,有的家裡兒女都有的話,那就該靠兒養老啦!我為什麼要這樣說,就拿我們家來說吧!我對象有一個妹妹,我婆婆說他們老了還要靠兒養老,閨女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啦!我可以理解,他們老兩口把最好和他們的積蓄都給了我們,還給我們在家帶孩子,也沒有怎麼幫助閨女家,他們說閨女嫁出去就成了人家的人啦!處處為兒著想。我如果有兒有女的話,想我也會要靠兒子養老的。


鄉村革麗


農村老人大部分還真的是靠兒子,農村老人都是與兒子住一起,生病還是兒子一家照顧,孝順有能力的女兒也會幫孃家兄弟輪班照顧,出錢出力的女兒也很多,都是自願的,兒子是主力,女兒輔助,若女兒條件好於兒子,那女兒出錢出力也會多的。一般兄弟姐妹多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孃家只我一個女兒,我一哥一弟,父母跟弟住農村老家,我與哥在外,照顧父母都是弟和弟媳,哥出錢,兄弟倆沒要我出錢,只說讓我有時間多陪老人,我說三人一樣出錢,哥弟說有兄有弟要你出錢,別人會說兄弟們無能,不孝,我覺得我沒盡到女兒的責任,都兄,弟擔責,有疼我的父母兄弟,我還真幸福。


鳳凰69671232


很多老人的傳統觀念都是:兒子可以傳宗接代,可以給自己養老送終,女兒出嫁就變成別人家的了,就算她孝順可也不能時時陪在自己身邊。可我覺得並不是只要生了兒子就能萬無一失的。。。。。。就拿我身邊的人說吧,我有個同學家是這樣的,她爸媽前面生了五個都是女孩最後才生了一個兒子,因為是最小的又是男孩,她爸媽就把全部心思跟精力都放在小兒子身上,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對他各種寵愛。五個女兒長大嫁人收的彩禮錢全給了小兒子。。。。。。哪曾想等到他們老了需要兒子孝順的時候他卻不管不問,到最後還是他們的女兒輪流照顧老人。養兒養女都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只覺得對自己未來有用就偏心對待。。。。。。女兒一樣的會孝順父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不再一味的重男輕女,我認為兒子女兒都是一樣的。




小豬仔奔奔


這種重男輕女的想法真是不值得效仿。在我老家,我外婆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但是每年買東西拿錢給外婆花最多的就是女兒了。兒子呢要麼不給要麼給一丟丟,更過分的是還有一個不給還要問我外婆要錢💰真是太過分了,外婆省吃儉用生病了也是忍著不去看病,到頭來把錢都給了一個兒子花。事實證明還是女兒好,當然女兒必須是嫁的近否則也是照顧不到的,有空常回家看看,家中老人年紀大了,最希望的不是禮物和人民幣,而是一家人團圓在一起


傾歌笑顏


是的,很多農村的老年人都有這種觀念,事實上不只是老年人,就連年輕一代有了家室的人裡邊也有不少的人有這種思想,儘管這種觀念不那麼合理。

說說芳菲自己的親身體驗吧,芳菲生於80年代的農村家庭,爺爺是獨生子,生了我父親叔叔們4個兄弟及2個姑姑,我爺爺就經常說,雖然他只有四個兒子,但有我父親他們兄弟他老了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那時候的農村又窮又落後,人們思想也保守,養的孩子能堅持上學的太少了,基本小學畢業就在家務農。村民們覺得養兒子一個是為家裡增添勞動力,一個是傳宗接代,最為重要的是養兒防老了。人們認為養女兒始終是要嫁出去,是為別人養的,最記得那會兒一鄰居嬸嬸經常罵她女兒“女生外相”,當時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聽的多了就記住了,後來大至懂了。

芳菲是屬於幸運的,儘管父母偶爾也重男輕女,好在父親是教師,思想稍開脫一些。一直供著我們三兄妹上學,才有今日的芳菲。芳菲有一兄長一妹妹,也算是獨兒子家庭,父母也很想再生兒子,可惜沒能遂心老三是個妹妹,母親偶爾也會念叨養我無用,還說生我的時候,我奶奶問我父親是男還是女,得知是女的就沒理我父親連看都沒來看一眼,足可見農村人對男孩子的看重。

鄰里一叔父家一連生了十個孩子,一個兒子9個女兒,前幾個有名字,後面的都叫七姑娘、八姑娘的……他都還堅持要生出兒子,第十一個終於生了個兒子👦。他家的娃娃都沒上過學,想想夠可怕的。

同樣的,和芳菲同齡的那些小夥伴,當時輟學在家務農的,如今也希望自己能生兩個兒子,說是未來老了能有個依靠。事實上大部分農村兄弟多的家庭,經常因為爭奪父母那丁點兒家產炒的很兇,父母老淚縱橫的看著兒子兒媳們吵來吵去也無計可施。生病了躺病床上,兒子們又因醫藥費、陪同看護的問題吵個不休。很多這樣農村老人的老年生活真的很不容易。正經一家兩三個孩子的家庭,無論男女一視同仁供養成人後,子女們都和睦孝順,雖不能日日相伴,但生活所以,噓寒問暖不間斷,父母沒什麼精神負擔,過的相對輕鬆自在。

所以這種養老“靠男不靠女”的思想並不合適,希望在社會發展的進步及教育的普及下,農村的人們能夠從內心深處改變一下這種觀念。


弓長芳菲


我是農村人,又是老人,我談談對於農村老人養老“靠男不靠女”的看法和感受。

之所以農村老年人在養老問題上,依然保持著“靠男不靠女”的舊觀念,其主要原因,是農村中目前仍然保持著相當數量的傳統結構的家庭,也就是所謂的三代同堂或者四代同堂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結構中,一般都是以男性為主線往下延續的,所以,老年人就更加容易保持養老“靠男不靠女”的觀念。

為什麼說傳統家庭結構,會使老年人保持養老“靠男不靠女”的舊觀念呢?

首先,因為這樣的家庭結構以男性為主導線,靠男人延續“香火”,兒子養父母的老,成了一代一代往下傳承的天經地義的責任和義務。不僅僅是老人,其他家庭成員的深層意識中,都是靠兒子養老的認知。否則農村中也就不會有那麼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了。也就是說,傳統結構家庭中的老人,養老“靠男不靠女”的觀念,實際是傳承下來的。

其次,在傳統家庭結構中,由於幾代人長期在一起生活磨合,也促成了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默契。同時也促成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在這樣的家庭中,即使兒子或者媳婦對老人偶有言語衝撞,老人也會包容,根本不當一回事。但如果傳統家庭中的老人與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可能女婿一個不滿的眼神,就會讓老人接受不了。他們會認為自己受到嫌棄,因此不是萬般無奈,有傳統養老觀念的老人,是不會要女兒女婿養老的,也更加不會與女兒女婿一起生活。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養老“靠男不靠女”的觀念正在逐漸淡化,原因就是現在的農村年輕人,崇尚自我和個性化,對於傳統家庭結構並不感冒。很多農村青年進城買房居住,傳統的家庭結構正在解體或面臨著解體。加上現在六七十歲的老人,基本都是出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一代老人觀念改變很大,而且期間經歷計劃生育,很多都是一個孩子,在養老問題上其實沒有選擇,何況女兒更加的細緻體貼。

社會在進步,老年人的養老觀念也需要與時俱進,只要兒女孝順,誰養老都一樣。


老牛愛遛彎


我是農村人,對就這個問題比較有發言權。重男輕女是中國農村老一輩的思想觀念。因為在農村出力氣的農活大多都是男人乾的,再加上重男輕女,好多女孩根本沒有辦法受到很好的教育,早早出去打工。好多女孩在外打工就嫁了外地人。外嫁女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更別提養老了!



四葉草夢女孩


農村裡想著養兒防老,所以對於兒子真的是處處當寶,簡直都可以說嬌生慣養。相比女兒來說兩個人的待遇真的是不一樣,好東西全部給了兒子。老一輩人基本上把所有的積蓄和各種資源都付出在兒子的身上,女兒卻是嫁出去,有的還要彩禮給兒子。但是現在往往會出現一些比較尷尬的事情,那就是很多農村人當寶溺愛的兒子長大之後,有的依然還要依靠父母,有的不贍養父母,反而還要靠女兒來養老。這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第1點,重男輕女。

農村很多地方依然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如果家裡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通常是把愛全部給兒子。好吃好喝基本上所有的好東西全部是緊著兒子先來,而女兒的待遇真的是要差很多。可以說兒子一直是在呵護中長大,而女兒小一點,可能還好,大一點甚至處處都要讓著弟弟,甚至還要幫弟弟很多事情。甚至有很多在嫁女兒的時候故意要很多的彩禮錢,這筆彩禮錢並不是給女兒留著的嫁妝或者是陪嫁,反而是給兒子娶媳婦用的。也就是說很多天價的彩禮都是嫁女兒給兒子,本身其實對於女兒來說是很不公平的,而對兒子確實百般寵愛。

第2點,過分溺愛兒子。

農村很多人對兒子簡直是溺愛,想著傳宗接代以及養兒防老。完全就是心頭肉,恨不得捧在手上,含在嘴裡。很多事情都是一手包辦,很多主意也是父母替他出,其實耍性子也會依著他不加反對。時間長了,兒子逐漸長大,沒有獨立去經歷一些事情,反而就像溫室的花朵,只有在家裡是霸王,出去之後要麼惹禍,要麼憋屈不成器。於是很多父母花了一輩子心血所培育出來的兒子,到頭來並沒有成事,甚至慣了一些臭毛病,壞脾氣。長大之後依然還是依靠父母,很多事都是束手束腳做不出來,養兒防老還不如說是養了一個累贅。

第3點,習慣了像女兒索取

農村很多父母的觀念就是養女兒,就該回報自己。供養上學,管吃管住,最後嫁給別人,那麼還是要回報父母。孃家這邊兒缺錢或者父母生病,女兒都應該拿出一部分錢來補貼。甚至妹妹和姐姐都應該幫幫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覺得女兒就是應該理所當然的來回報,反而有什麼事沒做就是不孝的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