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部电影能让你从头哭到尾?为什么?

我就是我138761367


<strong>给大家推荐一部超温馨的电影:《奇迹男孩》。

这是一部可以让你从头哭到尾的电影,它在IMDB上的得分是8.0,在豆瓣得分是8.6,均属于佳片级别的电影,已被媒体誉为“年度最暖心”之作,所以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这就是10岁的主人公奥吉。和大多数罕见病患者一样,由于基因突变,一生下来就患上了“下颔骨颜面发育不全”,经过几十次的整容也才呈现出图片里这样的效果。

于是,他希望当上宇航员,因为他习惯用宇航员的头盔盖住自己的这张脸。于是,他狂热《星球大战》,他似乎认为只有电影里的怪物楚巴卡才可以理解他的内心。

我认为,单就是这么一个有着罕见病普遍性性格的小男孩来说,不足以称之为“奇迹”,因为他有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因为他的社交并不主动,因为他内心不够强大,面对歧视和嘲讽,他只有默默地一忍再忍。

那么,这部影片为什么要叫他“奇迹”呢?创造奇迹的,其实是环境,是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是一部运用了旁人的视角讲故事的电影,把每个身边人的故事拼凑起来,才能让它称之为真正的“奇迹”。

这是奥吉的姐姐,维娅。其实,小奥吉的降生,是维娅的一个生日心愿,她想要个弟弟,于是,她就有了个弟弟。

但是谁也没想到弟弟会患上这种罕见病,于是弟弟成为了家里的太阳,所有人都围绕着弟弟,姐姐连家里的月亮都不算。姐姐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尽管这对她非常的不公平,但她依然深爱着弟弟,依然成为了父母最贴心的女儿,依然独自完成着自己的事情。

她很少得到过关爱,她习惯了这一切,因为弟弟似乎更需要关爱,但她依然希望以奥吉为创作主题的妈妈能够看看她,哪怕只有一次。

只有闺蜜和奶奶理解她的内心,奶奶对她说:“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我最疼爱的就是你了。已经有很多天使去照顾奥吉了,所以,你就让我来疼吧。”

这是奥吉的妈妈。妈妈为奥吉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她一直想成为儿童读物插画家,也想当美术老师。奥吉出生时,她只差一篇论文就能拿到硕士学位了,后来,她就停笔了。她还为了奥吉放弃了许多许多,但她画的依然很棒,几乎每幅作品都以奥吉为主题。

奥吉是直接上的五年级,前四年都是妈妈在家里为奥吉辅导学业,直到第五年的时候,妈妈终于说服奥吉去上学。

尽管“放手”让奥吉去接触社会会让妈妈非常的担心,在送奥吉上学的一路上,她的眼眶里一直噙着眼泪。这一幕,可谓是“罕见病里很常见”的,因为在众多罕见病母亲的身上都呈现过这一惊人相似的时刻。

也就是这“放手”的举动,才造就了奥吉日后的“奇迹”,也就是说,妈妈才是“奇迹”的始作俑者,妈妈的付出始终没有白费。

这是奥吉的爸爸,是家庭气氛的调节者。可以肯定的是,爸爸是家庭的支柱,他的精神压力到底有多大,影片并没有着墨多少,仅仅在一个细节体现。那是一次深夜,忙碌了一天的爸爸还不得不去姐姐的房间道声晚安,并关心几许,这时候他的神情才是疲惫的。

爸爸是以一个“乐观派”的形象在影片里出现的,他总是给家庭带来欢乐,几乎有他的地方就有欢乐。当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是一直这么“乐观派”的时候,鲜明的反差出现了,在家里小狗过世的那天晚上,爸爸只有一个人在楼下默默的擦着眼泪……

爸爸也想把奥吉打造成和他一样的“乐观派”,所以当奥吉说出他打架的时候,妈妈几乎吓坏了,而爸爸却说:“你赢了吗?”

当发现奥吉整天藏在宇航员头盔里的时候,爸爸偷偷地把头盔藏起来了,他需要他的儿子走出来,他不能一直让儿子那样。

于是他对奥吉说:“你一整天都不愿摘头盔,我都看不到你的脸了,我想看到你的脸。虽然你不是很喜欢它,但我喜欢,这是我儿子的脸,我想看我儿子的脸。”

这是奥吉的校长图始曼先生,是个和善的老者。和众多美国佳片一样,必须要有这么个角色在场,否则就不美国。就比如《泰坦尼克号》里的船长一样,这些都是脸谱化的人物,他们的任务就是“掌舵”。

校长先生不畏权贵,赏罚分明,完全不离“掌舵手”的本色,于是,他才有资格给这电影点题,他说:“奥吉无法改变他的样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看待他的眼光。”

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许多人,也贯穿着影片的始终。

这是奥吉的狗,黛西。她几乎没有戏份,但这角色也挺重要。在原著小说里,作者对黛西直接用了“She”,所以本文里也不会用“它”。

她是条老狗,大概姐姐出生的时候就来到了这个家庭。奥吉说:“每次只要我从医院回家,黛西都在,她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很难找到。”

黛西是奥吉真正的朋友,奥吉从医院回家的时候,黛西在家。奥吉在家的时候,黛西却在医院回不了家了。黛西就这么给屏幕前的我们诠释着,什么是生老病死,什么才是生命中最该关注的地方。

说了许多的角色,影片里其实还有许多角色,这里就不一一剧透了。

这部电影推荐给罕见病患者和家属的原因就是以上这些,综合起来就是一句话: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奇迹,必须靠这样一个完美的家庭,一个相对完美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才得以完美出现。

但我又想了想,这些条件并不是必须的,至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毕竟现实与理想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距,但只要它们出现,便会让奇迹更加地完美。

我们完全可以去追逐这个完美的奇迹。

至少,罕见病患者们,可以如奥吉那样,面对歧视,通常是自己承担,最多发发脾气,但从没有以暴制暴,从没有反过来辱骂对方,从没有靠伤害他人来宣泄心中的苦闷。

因为10岁的奥吉明白,在得到他人的尊重之前,先要对他人尊重。于是他把许多的头绪都放下,在正确和善良之中选择了善良,尽管遭受不公,却把友好传递给所有人,也改变了所有的人。

对于不是罕见病的其他旁观者,同样也可以创造奇迹。没有人是完美的,放下偏见,去发现对方闪光的一面,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更美好。

伟大,并非在于力量的强大,而在于正确运用力量,所有伟大的人无论男女,都因拥有个人魅力,而极具感召力,感染着无数人。我们没有那么普通,如果我们了解别人的想法,就会知道没有人是普通的,每个人都至少值得大家起来为他鼓掌一次。


扛刀的疯人院院长


1

《沉静如海》是2004年皮埃尔·布特龙导演的一部法国战争爱情片。

法国电影给人的印象就是浪漫,恬静。最独特的地方在于那些温馨动人而又精致的细节,让你的心也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得柔软。

这部《沉静如海》则是用最平静的手法诠释着一段最汹涌的爱情。

整部影片没讲一句“我爱你”,但处处都在无声诉说着“我爱你”。

两个人明明相爱,却隐忍而克制。一个是敌国儒雅军官,一个是爱国倔强少女;一个深情且专注,一个矜持且纯真。

战争让一切情愫,都变得可念不可说。他对她的爱是深沉的,她对他的爱是寂静的。

乱世弄人,给这份爱情平添一丝无奈和心酸:立场不对,再多深情和爱恋都只能化成殇。

2

《沉静如海》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个法国少女和德国上尉的故事。

众所周知,二战中的法国和德国是敌对关系,故事发生的时候,德国作为胜利者进驻法国,而法国人民对德国军兵则是敢怒不敢言,沉默的接受敌国的统治。

德军上尉维尔纳出身德国贵族,父亲是作曲家,在一战中去世。维尔纳并非好战分子,但因为家族原因,他被迫参战。

法国少女妮安娜的父母也是在一战中去世,她和年事已高的爷爷在这个海边小镇相依为命。

她喜欢读书,喜欢弹钢琴。每天除了去海边打鱼以外,也会给附近的小孩子做钢琴家教,赚取微薄的薪水补贴家用。

一天,一个德国的纳粹军官破门而入,打破了爷孙两人平静的生活。

他居高临下又无礼的通知爷孙两人,德军要征用他们家的一个房间,过两天会有一个上尉过来入住。

爷孙两人无力抵抗,只能用沉默表达他们的不满。

那晚,妮安娜正在给爷爷弹巴赫的钢琴曲,上尉维尔纳静悄悄的来了,他站在门口安静的看着那个弹钢琴的法国少女,眼睛里充满了温柔和欣赏。恰如一句中国古话:“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

借住在妮安娜家的的维尔纳英俊又有风度,虽然爷孙两人从来都不和他说话,但他依然对爷孙两人彬彬有礼,每天晚上都祝福妮安娜和爷爷有个愉快的夜晚。

看的出来,维尔纳有着其他德国军官所没有的谈吐和气质,他从小就受到来自家庭的良好教养,待人接物非常绅士。虽然战争很残酷,但他的本质是善良正直的。

在这个房子里,每天都只有维尔纳主动的和爷孙两人说话。他的话越说越多,从心情说到天气,从生活说到艺术,从艺术说到音乐,从音乐说到他的家庭。他断断续续的告诉爷孙两人关于他的一切。

然而,爷孙两人依然沉默不语,这种沉默让维尔纳所说的一切就像自言自语一般,但他没有任何的愤怒,也没有一丁点儿不耐烦。

在爷孙两人沉默的外表下,妮安娜对维尔纳的眼神却慢慢从敌视到平静、再从平静到炽热。没错,她对维尔纳也暗生情愫了。

但是,家国、尊严、立场,都在他们之间划出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再爱亦是无言。

4

圣诞夜,他们背对背,他为她弹奏了一曲巴赫的钢琴曲,作为圣诞礼物。曲罢,他走向她,那双手搭在她座椅的椅背上,却终究没有轻抚她的肩膀,他对她说:

“圣诞快乐!”

她发现法国地下党密谋炸死维尔纳和他的同伴们时,她紧张的要死,从来不肯在他面前弹钢琴的妮安娜,在维尔纳即将出门的一瞬间,冲到钢琴旁边。

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二首c小调骤然响起,急促又高亢。琴声让维尔纳即将离去的身影停下来,他随着琴声慢慢的走回来,回到妮安娜身边。眼神里面满满的惊喜和爱慕。

但沉默弹琴的妮安娜却在极度的紧张和不安里,她希望能拖住维尔纳晚一点再出去。当门外爆炸声突兀的响起,维尔纳便了然了一切:她在救他!

三个月来,他们之间丝毫没有言语的交流和肢体的接触,只有军官礼貌恰当的独白,少女沉默的倾听,他放于少女白皙脖颈影子上克制的双手,沉默又满怀深情的侧脸,少女炽热又躲闪的眼神······

直到最后,军官要动身前往俄国战场,他来和妮安娜道别。

俄国高寒之地,零下40多度的战区,生死未仆的将来······

维尔纳就站在妮安娜的面前,眼看着心爱的人要彼此分离,他们却始终无法言爱。

他深深的看了妮安娜几秒,转身离开。此刻,妮安娜泪流满面追出来,将一直压抑着的爱完全释放。

她看着他一直掉眼泪,他也不言不语,只是微微低头,温柔的看着眼前心爱的姑娘。良久,她第一次开口和他说话:“再见”!这一句“再见”便是永别。

他对她一见钟情,她对他却只能一别终生。

5

片名取为《沉静如海》,但我们都知道,平静的大海下面,是暗流涌动,正如维尔纳和妮安娜的在沉默寂静的外表下,那波涛汹涌的爱。

真正经历过刻骨铭心之爱恋的人就会明白,越是深沉的爱越是无言的,只能用沉默和行动去表达,因为它超越了灵魂所能承受的重量。

军官曾对爷孙两人说过一句话:“我很高兴,能见到一位有尊严的老人,还有一位默默无语的小姐。”

他说他喜欢大海,因为大海是包容的,能够倾听。其实,他心中的大海就是少女妮安娜。

战争让他们相遇,却也让他们无法相爱。

这世间最美最绝望的爱,便是这种隐忍又闪烁的目光对视,这种因矜持而刻意回避又不忍回眸的深情回望,这种平静面容下掩盖的激烈心跳,这种缜密敏感心思波动里的种种幻想。

诗人聂鲁达说“我喜欢你是寂静的!”维尔纳和妮安娜之间的爱,便是如此寂静而沉默,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

战争残酷,让爱情变得凄美而悲伤。他们那么相爱,却爱的那么绝望。

都道乱世莫言儿女情,谁知乱世儿女情更长!


若初的星辰大海



《天堂回信》,没错就是它。1994年上映,这部片子从小到大一共看了四次,每次都泪流满面,哭的像傻子一样。

爷爷送晨晨去幼儿园,顽皮的晨晨要自己蹬三轮车。爷爷坐在后面,路人投来惊喜的目光。有一次,已退休的爷爷又穿上邮政制服,和晨晨一起送了一封“死信”,他们把一封收信人已故去的信用风筝放上天空,爷爷告诉他:“他在天堂会收到的。”


晨晨的爸爸妈妈在外国工作。所以爷爷晨晨从小一起生活,感情深厚。两人像朋友一样,过得无忧无虑。不久后,妈妈从外国回来,看到晨晨调皮的很。要用自己的方法去教育培养他。让他学画画,学英语,弹琴,上辅导班。并且不允许他养小动物,还不小心把晨晨养的动物还摔死了。晨晨非常伤心,爷爷不忍心,但是又怕管的太多不合适。矛盾痛苦下决定搬到自己原来的小屋去住。晨晨得知后,自己一个人跑到爷爷住的地方。拍门呼喊爷爷,说:我恨妈妈,我恨钢琴,我没了风筝,没了老朋友,又没了爷爷。爷爷却忍着不能出门。在小屋里一个人背靠着门,强忍泪水。看到这得时候电影达到高潮,第一个让人痛哭的泪点。之后,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管他那么严了。爷爷生日那天,晨晨和朋友琳琳一起给爷爷送礼物。爷爷和他们两个一起放了半天的风筝,晚上回去后,爷爷躺在躺椅上休息。妈妈带来了生日蛋糕,和孩子们一起在小屋子里点满了蜡烛。一切准备妥当后,妈妈小心翼翼叫爷爷起来,却发现他已经永远的睡去了。后来,晨晨和琳琳把生日卡放在风筝上,送上天空,他们虔诚地仰着头,等待着爷爷天堂的回信。


两个人温馨的画面。

妈妈回来后三个人一起吃饭。


三个人一起放风筝。

两人隔门哭泣,这段最感人。
生日那天,爷爷安详去世。


这部影片剧情简单,但是因为小戏骨石晨和老戏骨李丁的参演,让它增色不少。我个人觉得无论自己用什么样的文字也描述不出来那动人的情景。有些事情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个人在不到十岁时候看过两次,和我哥一起看完的。我俩哭的一塌糊涂,我哥还专门去外边掩饰情绪,哈哈。第二次看又是哭的不行,长大后一直觉得是我太小了,经历的事情太少,所以才会哭成那样。后来高三高四压力大的受不了,就分别又看了两次,又是泪流满面,你能想象一个十九岁小伙大半夜在宿舍的下铺哭的跟个傻叉一样吗?从哪之后,我认为,天堂回信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希望大家能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一下,不哭你来找我。看完后希望能带给你从未有过的感受,可以评论区留言说下感想。


二阳影视


小时候有两部,一个是《妈妈再爱我一次》,那时候基本上全国的小学生都看了,内容太虐心了,那时候又小,正是离不开妈妈的年龄,看了这样的片子更是受不了,我记得真是从头哭到尾。本来我是带着一个妈妈给的小玩具去的,也顾不上玩儿了,被一个胖胖的女生借走玩儿了整整一部电影的时间。后来电影散场的时候,别人哭的眼睛都肿了(包括我),老师很气愤的对着那个女生说“某某某,你怎么那么爱吃,人家都在看电影,就你在那低着头吃了快两个小时!!!”。那时候的学生哪敢回嘴,根本不敢辩解。现在还能回想起她那委屈又无奈的表情。。

还有一部好像是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具体情节和内容都忘了,就记得是一个妈妈拉扯好多孩子的故事,很艰辛,催人泪下。当时也应该是万人空巷了。

大学时候追了一部韩剧《玫瑰人生》,非常揪心,全程一边看一边哭。女主人公太悲惨了,被丈夫背叛还患了肺癌晚期,最后丈夫被抛弃幡然醒悟也晚了,只能看妻子痛苦的离去。特别虐心。。。

至于《唐山大地震》和《1942》,都是我结婚以后的片子,说真的,人年纪越大心灵越脆弱,尤其有了孩子的女人,这两部片子我愣是没敢看。估计要是看,肯定要哭的很难受了。


水就是我


提名《素媛》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素媛是一个普通的可爱小女孩,在一个下暴雨的清晨,她在上学路上被人强暴,严重到大肠与小肠部分坏死,以至于医生不得不给她做了个人工肛门,从此,她的腰间多了一个便袋,这个便袋将一直伴随她,直到死。

这部影片我只看过一遍,看的过程中多次快进,后来通过短视频和各种影评勉强又重温了一下。

我受不了素媛那样小小的身体流着血躺在冰冷脏乱的地上。好疼啊,该有多疼啊?

我受不了看到素媛干干净净的眼睛看着套在人偶里的爸爸,爸爸流下眼泪的时候,我也流下了。

我受不了法庭对那个畜牲的轻判,这样一个残忍的变态,任何刑法都不为过,凌迟处死都不为过。

第一次看这影片时,我还没有孩子,我单纯的替素媛难过,也恨极了那个畜牲。现在,我也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再想起(已经不敢再看)素媛,那微笑的脸,那明亮的眼神,那眼泪,那倔强,和那腰间散发恶臭的粪袋。我感受到的已经不单是素媛的悲伤,还有她爸爸妈妈对余生的绝望。我想,如果我是素媛的母亲,我一定会亲手杀了那个畜牲,做鬼也不会放过他。

只是素媛,这个人间美好的小天使已经没有以后了。无论将来如何被人们善意的对待,无论将来这禽兽如何被千刀万剐,都不能将素媛撕裂的伤口愈合。

可以容忍很多,

但如何能容忍对一个孩子犯下这样的罪行?

而人的心,到底要毒到什么地步?

才能对一个孩子犯下这样的罪行?!

但愿我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都能生活在阳光之下。但愿我们的社会和法律能保护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月光里甜美的安睡。


秦箐


有哪部电影让你从头哭到尾?

今天就我这个小编告诉你,我看过的最感人的电影。

记得那年上小学,学校里组织去看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那个时候我还小,几乎没有看懂。

后来长大了又去看了一次,现在故事情节都忘了,只记得当时哭得稀里哗啦。

我还记得有一部影碟片,估计没几个看过,名字叫《分家不均》,是一部云南山歌剧,故事内容讲的是,老大先结婚,父母把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老大,老大富得流油;老二后结婚一分也没得到,日子穷得叮当响,老二因妻子得病,找大哥借钱,大哥一分都不借,几乎家破人亡 …… ……。只是因为这部影碟片里面的情节故事和自家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当时好像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哭得肝肠寸断。


梅花润雪


谁会想到问这个问题,我看了一下前面的答案,本来不想说的,可感觉大家恐怕都太年轻,根本就没看过真正催人泪下的电影。

当年有部朝鲜电影叫《卖花姑娘》,只要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就没有不哭的,80后90后00后的,问问你们的父辈,甚至是你们的祖辈,他们都会告诉你,这部电影你要是看了不哭,那简直就不是人了。

其实中国的电影也很悲情的,当年我们也看到过许多悲情的电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卖花姑娘》上映的时候,听别人都说整个电影院哭成一片的时候,有个邻居是个中年男人,他说他看电影从来都不哭,我们都信了邪。

后来一个邻居打赌,花1毛5分钱,请他看了《卖花姑娘》,两人约定,那货要是哭了,电影票的钱归他出,看完电影之后,那货出来时眼睛都是肿的,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感叹道:“老子爸爸死的时候都没哭,这电影......


已知天命本尊


和大家分享几部从头哭到尾的电影

1.《忠犬八公》

我记得当时是高二然后和同桌一起看的这个电影从八公出现到电影结尾眼泪都没有停过。教授某天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八公,天气很冷看它可见决定把它带回家,可是女主人很不喜欢狗狗,教授只能把他关在柴房里可它是只很聪明有很粘人的小秋田。时时刻刻都黏着教授等它慢慢长大一点时,教授去上课它也要跟着,教授在里面上课它就在那里等着。以至于旁边卖热狗的大爷也和它熟了。突然有一天教授突发心脏病没抢救过来,八公在之后的9年时间里每天在车站等着直到它最后死去。好催泪啊


2.《悲伤逆流成河》

当时上映的时候我没看是后来在手机上看的,易瑶和齐铭从小一起在弄堂里长大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由于易瑶妈妈的名声不好所以齐铭的妈妈不让他和易瑶来往,但他从来也不反驳也不听还是和易瑶一起上学一起下学有什么好吃的分享给易瑶。直到那个男人用了易瑶的毛巾给她传染了疾病。在学校里易瑶遭受着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和谩骂,从此她的生活陷入了黑暗。还有转学生唐小米各种造谣易瑶的坏话她无时无刻遭受着各类残酷欺凌。顾森西的出现给了易瑶一丝曙光,可就是这么阴差阳错顾森湘的意外将她再度推入黑暗,就因为一句“玩笑闹剧”易瑶黑暗的生活无法重建光明(真相)。



财神柚孑


个人觉得是《唐山大地震》,当时是我和老婆一起看得,印象很深,老婆边看边哭,从头哭到尾,剧情中,震后姐姐和弟弟同被压在水泥板下,徐帆饰演的母亲,没有听到姐姐的声音,在艰难的抉择下,选择了救弟弟,姐姐在水泥板下听到了母亲的决定,顿时绝望,无助,怨恨,涌上心头!

后来,弟弟幸运地活了下来,却失去了右臂,而姐姐当时之后也被别人救了出去,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一直怨恨母亲,32年未曾与母亲相见!而母亲也因为当时自己的决定愧疚了32年,32年后母女的相见,那场面,那感觉,让我老婆哭得稀里哗啦,连我一向不爱哭的自己也鼻子酸酸,眼泪直在眼睛里打转!真是感人至深,震撼人心!

直到现在,看过这部影片已过去许多年,影片里每一个感人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所以,个人感觉《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可以让观众从头哭到尾的影片!


爱鱼趣


《忠犬八公的故事》。

小时候,家里有一条狗,不是现在名贵的品种,我们甚至没有给它取名字。每次放学回家,它都会兴冲冲的跑到大门口,使劲摇晃着尾巴迎接我。被大人责骂后,我会走到狗子身边,它似乎能读懂我的情绪,总是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也许它想说,不要难过,我会在你身边。

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回去找它,它也总是摇晃着尾巴和我一起玩。我会摸它的头,它会激动的上窜下跳,甚至翻过身,用热切的眼光看着我,像在说,还可以摸我肚子。就这样,我看着它长大,它也看着我长大。

直到有一天,狗子消失了。它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自己回来了,我焦急的走上去,发现它已经老了,以前大大的眼睛居然有点睁不动了。再后来,它彻底消失了。

每当看到《忠犬八公的故事》,就会想到我的那只狗。想到它大大的眼睛,想到它摇晃的尾巴。想必导演是懂狗的,他让狗成为了主角,让我们知道狗对人是有多么思念。狗是人一生中可以融入生命的动物,而人也是狗一生中最重要的相遇。

我怀念那只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