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嘴裡答應不再犯,可還是再犯,怎麼辦?

QiuPeng666


對於孩子的“錯誤”,要正確認識才能正確引導,這可不是個簡單的學問!

第一,有些時候認為孩子犯了“錯誤”,但往往只是看法、認識上的差距而已。你認為孩子是錯誤,只是你能“強權”。對於這種,嘴上不答應,又打不過你,怎麼辦?只有先答應下來!

比如“逃學”,這是多大的錯誤?為什麼逃學?我曾遇到一個類似的問題:三年級的一個學生多次逃學,不到學校!我從他父母那知道後就仔細分析、觀察,並誘導出了真實情況:每次家長教育時只管打,不管說明理由!孩子認為捱打總要知道為什麼,而家長總認為孩子就該依父母的,思想包袱下,就對著幹。這就是個立場問題,如果孩子做“錯”任何一件事,先從孩子立場去考慮“合理性”,再對症下藥,就簡單的多。

第二是給孩子以“榮譽感”,不要老是去抓“錯誤”,也要用“成績”、“優點”給孩子一些“榮譽”,這下才來提出某種“錯誤”會導致什麼結果,這時就易接受和改變。

比如初中生孩子的“遊戲熱”,這也是個葬送前途的錯誤。有個家長髮現後,就說:你語文成績還可以,但你打別人編好了的遊戲,沒意思,要玩就玩自己偏的遊戲,你能嗎?這對你這麼聰明的人來說可不復雜,但關鍵還得學好數學、物理、外語。要找這些奧秘,你還得去學該學的……

孩子一經激勵,興趣就轉移了!

第三,調整孩子“犯錯誤”的大環節。孩子有些習慣性的錯誤與思維上的錯誤,與大的環境有關。一但研判清楚,就得從大環境上調整。

比如偷東西,這個問題又是個大問題。我一個外甥,小學成績很好,2001年上初中後就變了:成績下降、不按時回家、經常從家拿東西出去。老師也沒發現問題,我們就分工進行多方調查:社會上七八個大點的娃盯上了他,強迫供奉錢財!

經過十多天的摸底,我們出手了:家裡在某次放學時四人(我帶隊)一下出現在威逼我外甥的地方,我一手抓兩個,他們抓一個。這時不打不可能,打也要注意輕重。我外甥親見“家裡大人”是如何為他出氣的,暗暗解氣。後來把5個社會娃一字性站著,足足兩小時,再也不敢來這個場鎮了!

大環境調整好了,惡習改了,成績上去了,後來還很不錯。

對孩子,不要過餘草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