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都爱的赣县特产,流传自明朝正德年间,现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赣州是客家的摇篮,赣县更是客家文化一脉传承的重要据点。近几年,赣县的客家文化城以及十里樱花带都是游客比较喜欢去的旅游景点,去到此处,看一看风景,吃一吃当地的特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啦。

客家人都爱的赣县特产,流传自明朝正德年间,现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今日,小编带大家走进赣县,揭开这座宜室宜家的慢生活小县城的神秘面纱,一同品鉴当地的风味特产——黄元米果。

提起黄元米果,只要是客家人,都有资格说上那么一两句话。作为客家特产中比较出名的翘楚,黄元米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在当时被列为贡品的黄元米果,现在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节日必备的美食之一了。

客家人都爱的赣县特产,流传自明朝正德年间,现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黄元米果是很受小孩子喜欢的,老一辈的人都喜欢用黄元米果来招待客人,以表示重视宴会,在乎客人的意思。因为黄元米果做起来很麻烦,不是餐桌上常常能见到的,一般都是在春节前后,沾了点节日的喜气,才会大操大办,动工兴做的。不是客家人的朋友可能没有听过这道特产,也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

但其实米果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黄元米果是用大禾米加工而成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

客家人都爱的赣县特产,流传自明朝正德年间,现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首先,需要先用黄元柴灰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米一夜,其次,等到了第二天,还要用甑蒸熟成饭,再将饭拌灰水,摊开晾干后又蒸熟置于大石臼内,用硬杂木棍捣烂成团,起碓后,用手揉搓均匀,切块做成各种形状的米果,才算完工。成形的黄元米果外表是金黄金黄的,名字里都带着一个“黄”,自然也不可能是别的颜色了。

不过,当地的人在做黄元米果时,有时会为了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在上面刻上一些字,比如喜、福。

客家人都爱的赣县特产,流传自明朝正德年间,现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吃黄元米果,吃的也不是那个味,是一份心意,一份过节的气氛。离家很远的客家人,都会思念家乡的这一道特产,因为不管味道如何,都有一份来自家庭的温暖。吃黄元米果也有很多的办法,可以煮着吃,也可以拌着吃,有些人喜欢吃甜的,可以加糖,有的人喜欢咸的,就可以和菜一起吃。

不过,当地最受欢迎的做法,还是黄元米果炒腊肉。

客家人都爱的赣县特产,流传自明朝正德年间,现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腊肉是冬日里每家每户都会晒的,味道本身就是本不错的,黄元米果又带着米香,柔软细嫩、熏香味鲜、爽口久藏,一起翻炒,出锅时那香气,真不是盖的。因为黄元米果工序繁琐,现如今也很少人纯手工制作了,都是改用机器制作了,当地为了保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地申请了保护名录,所以它也成为了保护名单中的一员了呦。

客家人都爱的赣县特产,流传自明朝正德年间,现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如果有想要品尝黄元米果的朋友,可以去当地旅游的同时,尝一尝鲜,不过一般腊月才会大量生产,去的时候要掐好时间啦。

不管是不是客家人,这道特产你爱了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