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连嫁妆都没给黛玉留下吗?林家的财富到底去哪儿了?

Amber955



红楼梦里有不少谜案,其中一个就是林黛玉家产问题,有人说林如海给黛玉留了一大笔财富,也有人说林如海并未给黛玉留下什么,所以她寄居贾府时才说自己“一无所有”,到底真相是什么?还要从原文中去找答案。

先说我个人的看法, 可以十分肯定的说,林如海一定给黛玉留下了丰厚的嫁妆。林家的一部分财富应该在林如海生前就转到了贾府,由贾母掌管。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林如海到底有多少财产?

说起林如海,不得不先说贾敏。

贾敏的祖父与父亲均是国公,贾敏作为贾母四个女儿中最小最得宠的幺女,王夫人曾经说出过这样的话:“那才是真正的千尊万贵的千金小姐”。

甚至对比贾敏,王夫人认为,贾府现今这些小姐,只比别人家的丫鬟强点,完全跟贾敏当年没法比。那么如此尊贵的贾敏,所嫁的夫婿又怎么会是庸常之辈呢?

门当户对,是贾家这样的大家族结亲的基本原则,而嫁高娶低又是满人风俗。因此无论怎样,林如海应该是配得上贾敏的。

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如海时,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如海时,便以科举功名出身,考中了前科的探花,官至扬州巡盐御史。

林如海作为名门之后,根基家私自然不薄,再看巡盐御史这个官职,历来这是肥缺,更何况担任此职的人一定是皇帝的亲信无疑,因此即使为官清廉也收入甚丰。由此推测,凭借这个有实权的官职,林如海自己一定也积蓄了一笔财富。


二、林黛玉的继承权与隐形财产

贾敏逝后,贾府把黛玉接去照顾。林如海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自己已年近半百,不打算续娶,黛玉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兄弟姊妹扶持,他希望女儿得到更好的教育与照顾。女儿最终是要嫁人的,自家人丁不旺,女儿若能依傍外祖的国公府,将来择婿会占些优势。

林如海的为人,既有着文人风骨,却又并非一味的清高,看他为贾雨村起复的应对自如:“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这是何等的通达圆融!他能替贫素的贾雨村准备了起复的费用,考虑如此周全,更何况是唯一的宝贝女儿的未来?

通过林如海替贾雨村谋职的练达人情来看,他不可能让黛玉两手空空去外祖家客居。因此我推测黛玉进贾府应该带去了一笔钱,作为女儿的生活费,随取随用。

这笔钱贾母收了,但是贾母未必会拿出来作为黛玉的日常开销,反而是将黛玉的日常起居花费算在了官中。这笔钱算是贾母给黛玉存下来,留作嫁妆。

后来林如海病重,黛玉去探病,这时候他不得不安排身后事了。首先是贾敏的嫁妆。按古代法律,女子的嫁妆不属于夫家,但是自己的亲生子女可以继承。

贾敏的嫁妆,黛玉拥有继承权,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何以见得呢?赵嬷嬷曾经说过,哪一个太太奶奶的头面折变了不够花一辈子的?贾敏是贾府鼎盛时期的尊贵的千金小姐,贾府给她的妆奁自然是更加丰厚的。

明代《大明令·户令》规定:被继承人有子的情况下,女儿没有继承权;如果无子有女,女儿可以继承遗产。关于黛玉的家族情况,原文说“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

根据描述,林如海的情况属于绝户。“凡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由此可见黛玉是有大部分继承权的。林家应该只有一小部分遗产用于遣散姬妾之用。

除去这部分法定的继承权,林如海应该也会额外将一些细软等隐形财富暗中托付给贾府,作为黛玉的嫁妆之用。这些不一定要告知黛玉,毕竟黛玉还是待字闺中的女孩子。但是林如海托孤之时必有交代。


三、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现状

最后要解决的问题是,既然林如海给黛玉留下了一笔财富,黛玉为何还声称自己“一无所有” ?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对话中所谓的“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姐姐也调侃道,“将来不过再多费一副嫁妆罢了”,又该如何解呢?

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寄人篱下,身世凄惨。你看她的《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然而熟读红楼的人都知道,自打黛玉来了贾府,那待遇就是宝玉的规格。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到且靠后。”后来,贾母更是将三个孙女挪到王夫人处照管,只留下宝玉黛玉解闷。

我以为,这个“一无所有”并不专指没钱,在这里更多的应该指无所依靠,是黛玉自伤身世,渴望亲情的表现。黛玉所虑的是 “那起小人”,指的是 “底下的老婆子,丫头们”。黛玉生性敏感,过虑也是有的。

总之,黛玉平日在贾府的生活,是平静富足的。这种富足既来源于贾母的疼爱,也来自贵族小姐的底气。她的底气,是来自于她作为巡盐御史的女儿的优越感。

早在第十九回里,作者借宝玉讲耗子精的故事,就说“我说你们没见识,只认得这果子是香玉,却不知道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在她身上,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邢岫烟的困窘,那邢岫烟虽被宝玉赞作“闲云野鹤”,可是在雪天里穿着家常旧衣,冻得拱肩缩背,窘迫得不得不典当棉衣。而黛玉这个连当票都不认得的贵族小姐哪里用得着曹公再用遗产、嫁妆这类俗务来渲染呢?

结论:黛玉继承了林家绝大部分遗产,嫁妆丰厚着呢!


少读红楼


林家四代列候,林如海又是巡盐御使,又只有林黛玉一个孩子,怎么会不给林黛玉留下嫁妆?不但会留,而且会留得很丰厚,好吗!那么,林黛玉丰厚的嫁妆最后流到哪里去了,以至于连燕窝都要靠薛宝钗接济?



答案其实很清楚,为什么贾敏刚一去世,贾府就巴巴的把黛玉接了过去,为什么林如海病重,贾母定要让贾琏带着黛玉回去,并千叮咛万嘱咐的要贾琏一定要把黛玉带回来?因为贾母这是在争取黛玉的监护权呢!也就是说,林黛玉的丰厚嫁妆的托管人是贾母。只是贾母虽然疼爱黛玉,却并没为黛玉留住嫁妆,在迎接元春省亲而建造大观园的过程中,被内囊早已上来的贾家挪用了。



第七十二回,贾琏在感慨当时事情太多,手头拮据时,对王熙凤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扒扒拣拣,前八十回不见贾府有任何发财的迹象,甚至贾珍还说再来一次省亲,荣国府就"精穷”了。那贾琏说的三二百万的财从哪儿发?还不是挪用林黛玉的嫁妆钱!



有人说三二百万不是小数目,林家根本不可能有,却忽略了林家也是开国功臣,不但朝庭赏赐,便是当初征战时的战争财便不会了了,更何况林家人聪明,识时务,办事谨慎,在皇帝心中地位不低。再说,林家若不是殷实,有潜力,贾母会把贾敏嫁给林家吗?



有人说林黛玉是女孩儿,没有继承权,其实,一直以来,林家几代单传,自然是嫡枝正派,又有地位,当仁不让的是林家族长之位,而林家其他旁枝,又流寓不定,这种情况下,林如海如果不能成功把财产转移到林黛玉名下,那也就对不起他的"探花之才”了。


萍风竹雨123


林如海祖上袭过四次列候,到林如海这一代就从科第出身,是前科的探花。林如海是兰台寺大夫,后又钦点为巡盐御史。巡盐御史是个肥差,就算林如海不甚钻营,一年捞的油水也不少,何况他还出自钟鸣鼎食之家,房产财产极为丰厚!

林如海有一个三岁儿子,后来死了,膝下只有林黛玉一人,假充男孩子教养。林如海还有几房姬妾,但命中无子,除了几门堂兄弟外,没有什么亲支嫡派。那么有没有可能林如海的堂兄弟们来争夺遗产呢?林黛玉和贾琏回苏州,是作为“主人”来承办丧事的,林如海的堂兄弟自然会参与到承办丧事中,但归根结底还要以林黛玉为主,更何况林如海死后他的姬妾们未必立刻就走,因此林黛玉这一方还是“有人”的,换言之,林如海的财产还轮不到他的堂兄弟们来指手画脚!

贾母作为年老经历世事之人,安排贾琏协助黛玉回去承办丧事,其主要一个目的就是接管林如海的遗产。由此可知,在林如海去世后,他的财产除了分配给几房姬妾外,大部分都给了林黛玉。贾琏在接管遗产时揩些油是真的,但最终都会给贾母交割清楚。黛玉年纪轻对银钱之事不敢掌管,就是敢自便贾母也不放心,更何况现在她还是寄人篱下,把财产交给外祖母心里会安宁些。所以,林黛玉的财产和嫁妆都在贾母手里,她是大观园里最富有的人,读者们尽可以放心!


好奇文史谈


问题:林家连嫁妆都没有给黛玉留下吗?林家的财富哪去了?

曹雪芹为了宝黛聚首,为了完成开始设计好的,绛珠仙子还泪于神瑛侍者,一定要让他们聚首,而且要展开一场缠绵悱恻,又痛彻心扉、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故事。所以安排贾敏去世,林黛玉才有了依傍外祖母的理由。又为了烘托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孤苦,就要把某些事儿隐去,或略写。

但仔细阅读红楼梦文本,关于林黛玉的嫁妆还是能够寻到蛛丝马迹的。



笔者认为,林黛玉的"嫁妆"一部分由贾母代收,一部分已经被贾琏和王熙凤挪用(这其中也可能被二人占为己有)。 红楼梦书中,在第五十五回王熙凤病休、探春理家时,通过王熙凤和平儿的闲谈写到:

(王熙凤)又向平儿笑道:“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平儿道:“可不是这话!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未完呢。”风姐儿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下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不拘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



一、贾母是林黛玉在贾府的靠山,林黛玉的嫁妆由贾母保管

1.作为贾母最爱的女儿贾敏的遗孤,林黛玉在贾府享受着和荣国府"凤凰"贾宝玉一样的待遇,在林如海去世前(挪入大观园前),林黛玉和贾宝玉一直跟着贾母吃住。贾母经常说"两个玉儿……"怎样怎样,是把林黛玉和贾宝玉一样疼的。挪入大观园后,还通过坠儿之口写过贾母单独为林黛玉的丫头送钱,林黛玉随手抓了一把给坠儿。这样看,林黛玉也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贾母不舍得她受一丁点儿委屈。

2.贾母很有钱,其中一部分是为林如海送丧后,贾琏带回来的。 在上面引用的王熙凤和平儿的对话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一娶一嫁,用贾母自己的钱,不用公中的。那么嫁妆钱多少呢?没有明写,只写了除迎春和贾环外,每人满破着花一万两银子,那林黛玉的嫁妆应该远高于此。

3.贾母具有统领全局,掌控林家家产的能力 贾母虽然过着养尊处优,每天和孙子孙女们聊天解闷的闲适生活,但是她对世事都很明白,而且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行动力。

举三例:

***贾宝玉被打时,贾母出来后,没说几句话,贾政就跪地磕头,承认错误。反观现在的老母亲在家里哪有这地位?

***贾赦处心积虑要纳鸳鸯为妾,邢夫人也极力帮忙,但贾母几句话事情就泡汤了。

***发现大观园里婆子聚赌,贾母勒令查、罚,很是果断和有效。

这样看,贾母的梯几有部分是林黛玉的嫁妆,贾母为她收着呢。



二、贾琏和王熙凤会侵吞一部分林家家产

1.贾琏私藏 贾琏这个花花公子,为了自己的私欲,需要小金库。在鲍二家自杀时,贾琏许给她娘家200两银子,又许给鲍二再给她娶一房媳妇。偷取尤二姐置办房子、家伙需要大笔银子。尤二姐死后,赊过500两银子的板。这是明写的,以贾琏的德行,还会到处寻花问柳,都需要银子。以他们夫妻两个每月不足20两银子的月钱,根本不够花。贾琏作为贾府和贾母的代言人,以及林黛玉的暂时监护人,在给林如海送丧并处理后事期间,一定捞到不少的钱存为私房钱。

2.被王熙凤和贾琏挪走补贴贾府家用

末世的贾府,已经入不敷出,贾琏曾经说过,如果再发三四万银子的财就好了。故事中写过,贾琏和王熙凤生出一个弄钱的法子,通过鸳鸯把老太太暂时看不到的金银家伙弄出来两箱子,去典当,熟不知,在偷出去挪用的钱里面安有不是林黛玉嫁妆的部分呢?

三、林黛玉的嫁妆丰厚吗?

林黛玉的祖上封过列侯,林黛玉的父亲是前科探花,林如海去世前是皇上封的巡盐御史,是肥缺。林家即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门第,而且黛玉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爱的女儿,贾敏当年出嫁时又值贾府最鼎盛时期,贾敏的嫁妆肯定也是最丰厚的。在红楼梦中,赖大妈妈和王熙凤有过对话,说王熙凤和王夫人的娘家陪嫁,哪个不是很丰厚?扫扫地缝,也够一般人家过活的。 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的独生女,她是林家财产的唯一继承人,林如海又是病故的,不是急症,他去世前,一定会把自己的财产安排好,他一定会把唯一的女儿林黛玉的嫁状安排好,而且是非常丰厚的!


我就是竹韵


林如海家也是诗书家庭,他不会不考虑宝贝女儿的嫁妆问题。他应该是为女儿安排好一一切才会安心的离世。但他是读书之人,为官也不像贾珍贾赦那样贪财,所以他考虑问题可能不注重嫁妆的丰厚程度。再就是毕竟还有贾母这个老封君为黛玉做主,这个他应该是不太担心的。贾母托贾琏配送黛玉回苏州奔丧,她难道不考虑林家的财产问题吗?显然她考虑到了,所以派了贾琏去,贾琏于人际关系方面是非常能干的,也心很平,这个看他对待石呆子和贾府盖大观园的时候就知道了,他很正直。他会不负贾母重托,和林家族里人打交道,把该属于黛玉的财产带回来交给贾母保管,充作黛玉的嫁妆。黛玉的生活费问题和日常用度,从贾母体己那里来支取,或者从公中支取,没人敢说什么的。贾母的厉害那可是胜过凤姐的。也正因此,黛玉感觉客居的不自在。林家的财产平时是不会用的,黛玉出嫁时会给她。但凤姐说了“将来宝兄弟和林妹妹他们俩一娶一嫁用不着公中的银子”就是这道理。至于林家全部的家产,黛玉不可能全继承,因为还有林家族人,男丁们还要承继一部分,比如不动产。






美丽畅想2


林家就黛玉这一个血脉,所有的财产只能给黛玉,而黛玉小,肯定会拖个人替她保管,唯一的希望就是贾府。临终前黛玉被接回家不是光为了看女儿而是问问黛玉的情况和做以后的打算。一切都是贾母授意贾琏的,林如海得知贾母有意撮合宝黛,很欣慰,就把所有财产都让贾琏带回贾府当做黛玉的嫁妆。那么这笔财产到底有多少呢?咱们来分析一下。

林如海家四代袭候,他是巡盐御史,到底有多少钱呢?有人说林如海是清官,不会有多少钱。什么是清官?在古代不欺压百姓不做大的案件就是清官,至于收点财帛不算贪官。如果下面孝敬都不收也是在官场上站立不住的,只要不过分就行。看林如海书信给贾政让给贾雨村安排职位就可以看出林如海是有经官之道的!还有贾敏是公侯之女又是嫡女以她当年的宠爱,必也是十里红妆,贾母肯定把最好的都给了她,这也是王夫人不喜欢她们母女的原因之一。这么一算,就能估出林如海的身家了!必是万金有余。听贾琏一次说在发个百万财才好呢。他在贾家只是个管家,哪有机会碰过这么多钱,只有安排林如海后事一回。林如海太低调了,这么多财产都悄无声息的进了贾府,文中只说贾琏把黛玉带回,黛玉回来给姐妹分发土特产,也没提钱财之事。那么这笔钱交给了谁,当然是贾母。而且估计只告诉了贾政,怕别人惦记连王夫人都不知的,以至于王夫人一直以为薛家有钱。而这笔巨资也没留下在接元春省亲时建大观园时花了,那是笔巨资贾家根本拿不出,但贾母没明说,大家还以为是公款还有贾母的私房钱。贾母目的也很好,先让贾家花了黛玉的钱不得不承认黛玉。而元春好了最受照顾的也是宝玉,可谓双赢。可是事实在变,贾母也没想到最后宝黛没成,黛玉还惨死,所以哭着说是自己害了她!尽管林如海给女儿留下巨资想保女儿一生幸福,可最终还是镜花水月空谈一场。他们父女的悲剧是没有找到真正可以托付的人,自己又不能自强。每天自怜,就是把财产都交到黛玉手中也无益,黛玉太痴情,只为感情活着,也难逃死路!从古至今自强不息才是生存之道!可怜可悲可叹!红学博学百种见解欢迎大家讨论!



锦绣影视


不但留下了,留下的还多!有些事是必须的,作者没必要写出来!林家是名门,不然贾家也不会跟他家连姻!林如海做到巡盐御使,可是一个不小的官职,并且还是肥缺!且不说林如海有这么大的官职,就是林家积下的家业,也应是平常官员不能比的,更别说平常百姓了!林家的产业哪去了?林如海病重,贾政使贾琏领看林黛玉回江南,一是使林黛玉再见父亲一面,二是处理林如海的丧事,三是分解林家的财产!重点就是第三条了,林家其它支派亲戚得多少,林黛玉拿回贾家多少,就都是贾琏上心要做的!荣国府是不是收纳了林家(最起码部分)的财产?这是必须收纳的!不论是古代或是现代,大财主家的心底都是有狡诈一面的!我举个例子。薛蟠打死冯渊,一走了事。贾雨村亏心了结官司,贾家、史家、王家是都知道的,为何没一个人站出来大义灭亲,检举薛家少爷?官亲相护中都藏有龌龊!贾府也不离外,对待林家产业,同样有贪心的一面!林黛玉那样的死法,真应到了荣国府亏心的一面!


寻找金陵十二钗的后人




“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可知,林家是书香世家,社会地位并不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差。不过,曹雪芹没有把林家的财富明写、多写,更没有将林家放到四大家族之列变成所谓“五大家族”,是有深意的。

重点为刻画林黛玉在贾家“不俗气”。



林如海让林黛玉寄居在贾家,而不是在林家堂族,可见,是慎重的决定。林黛玉是林如海的第一继承人,林如海生前,应该会为女儿生活、嫁妆做好考虑,把家产留给黛玉。然而,黛玉诀别父亲后,返回金陵贾家,只带了许多书籍,别的“一无所有”,有人说黛玉继承的家产被贾家接收了,也有说是林如海留给了宗族打理,等等。

这些解读,或者说猜测,也有合情合理的地方,也有疏忽之处,不知作者曹雪芹如何看待呢😜?


越小问


黛玉进贾府损失的不仅仅是家产,遗憾的不仅仅是淹没的才华,失去生命成为最大的哀家。

曹公笔下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颦儿,父母的家产也没有能唤回舅母的垂青,绝望的爱情焚去爱的诗稿,埋藏了人生所有的美好。


快乐人生40206654


林如海肯定给林黛玉留了大笔的嫁妆。

不仅是嫁妆,林黛玉长期的饭费,药费,生活费以及自己死后林家财产的分配,林父早就和贾母彻底商量并且协议好了。

林父知道,贾母是真心对待黛玉并且值得托付的人,他把自己的财产以及希望都嘱咐给贾母了。只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外祖母处得到周全的照顾,安安稳稳平静生活。

关于林家财产的处理一直是个迷,不过以林父的心思缜密,他留下的财产应该足够黛玉平静过完余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