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結婚不容易,婚後還會面對哪些難題?

新大風歌


幾輩人辛辛苦苦買了婚房買了車。總算把一大難題給解決了。可是問題解決之後所面臨的生活問題又是一個大問題。具體要想著怎麼掙錢怎麼生活怎麼要孩子啊?怎麼贍養父母?特別這個問題在農村特別突出。


啟睿彧兒666


現在誰結個婚都不容易。男女雙方父母要對對方滿意,然後再談結婚嫁妝、彩禮,還要考慮工作生活在城裡面有沒有房子,有沒有車子,雙方家結婚後有沒有面子,這些婚前都頭疼的事情,如果處理不好,婚後矛盾爆發,更加難以緩和,唧唧作為在農村工作了三年的、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來說,在婚後主要還是要面對一下難題,沒處理好,一家人都不開心。

一、婚後男方父母是否與小年輕一起居住

這個是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

第一、夫妻雙方只要是在離家不遠的地方謀生,都要面對這個難題。90後的思想觀念與老人家不同。農村老人習慣了簡譜、節儉的生活,小年輕則習慣了舒服式的生活。就比如拿關燈這種小事情。小年輕普遍喜歡把客廳、廚房、廁所的燈打開,一個家通亮通亮的,心裡面就舒服,但是老人家就不樂意,覺得沒必要開那麼多燈,浪費電,有些更極端的,上廁所都不開燈的,大晚上小年輕一打開燈,人都嚇到。

第二、小年輕要上班,如果生了小孩,父母肯定要幫忙照顧,那勢必要和小年輕一起居住。兩種不同的價值觀相撞,總會有很多矛盾,如果媳婦與自己父母發生口角,作為男人該怎麼解決,這種問題就類似與,母親與妻子同時掉下河,先救誰的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家庭矛盾越演越烈。

生了小孩,坐月子、照顧孩子讓誰照顧

大多數嫁去農村的女生都是很勤懇的,洗衣做飯、上班帶娃勸不誤,但是在月子期間,總要有人幫忙替下熱水,煮個飯吃。但是還是有的女生在內心還是孩子,也想有人照顧,想老公陪在身邊。唧唧在農村呆了那麼久,發現農村父母極少有照顧兒媳坐月子的情況,基本上都是煮好飯給兒媳吃,然後小孩那一邊就是女生自己照顧,確實也是很辛苦,但是有什麼辦法,在農村居住,不像在城裡居住那麼方便。

小孩半歲了,女方是出去找工作,還是全職在家帶孩子

在農村,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年輕女生還是很好的,基本都是脫奶了之後,夫妻一起出去掙錢,孩紙要麼放養,要麼給父母帶,成為新一批的留守兒童。不出去幹活在家帶孩子,老公又負擔不起一家人的開銷,出去掙錢,又少了與孩子的互動,不能參與孩子的成長,心裡總是有些遺憾。


陽臺上養蜂養多肉


農村人現在結個婚是不容易,即便是克服種種困難結了婚,可婚後也要面臨新的難題。除了提問者說的這兩種,婚後還會出現以下這幾種難題。

一、經濟難題。對於絕大數農村婚後的新人來說,婚後的經濟問題是首先就要面臨的難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對於農村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兒子的一場婚禮下來,即便沒有向親朋好友借錢,那這期間產生的所有費用,也幾乎掏空了家底。所以,這種情況下,對於婚後的兩人來說,該如何去賺錢,是他們首要面臨的難題。

二、相處難題。這裡的相處可分為兩種情況:1、夫妻之間的相處:不管是自談還是相親走到一起的夫妻,在婚前沒有太多深入的接觸,肯定都不是很瞭解對方的秉性。所以,夫妻在婚後該如何相處,是一大難題。2、兒媳和公婆之間的相處:對於婚後的女孩來說,對新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是陌生的。她對公婆一無所知,在以後的生活中該如何和公婆相處。尤其是婆婆,該怎麼去避免所謂的“婆媳問題”。所以,婚後如何和公婆相處,是一大難題。

三、孩子難題。結婚生子,傳宗接代,是農村人最看中的事情。所以,婚後的兩人就會面臨和孩子有關的難題:1、婚後會不會馬上要孩子?2、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3、打算要幾個孩子?4、始終沒生兒子,怎麼辦?5、懷不上孩子,怎麼辦?作為農村人,都很關心這些問題。尤其是4和5,是最大的難題。

農村人結婚不容易,可守婚也不容易。就像“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樣。婚後該如何解決面臨的難題,以防走到離婚那一步,真的需要“夫妻們”好好的想想。


魯南小邵


不管你是農村的還是城裡的,結個婚都不容易。物價那麼高房價那麼高,你說結個婚誰容易啊!

沒結婚之前是自由身。一旦結過婚,就特別的束縛!婚姻後的生活處理好了過的幸福,處理不好了,那真是折磨。

至於你文中提到的借債結婚,這個真不好議。因為太麻煩。結婚之後你這個錢你得還吧?是父母還還是你幫著還?還是說你們自己去還!父母去還,你不忍心。自己與媳婦去還,沒有能力。父母和你們一人一半兒媳婦又感覺吃虧。這也是個兩難問題。如果有個懂理的父母,或者說一個識趣的媳婦,這個問題就好辦了。關鍵這樣的家庭沒有幾個能組合在一起的。

關於第二個問題離婚率。現在的離婚率太高了。你一個人做不了決定。家庭是兩個人組合在一起的。說的厲害一點是兩個家族組合在一起的。是非觀念不一樣。磕磕碰碰打打鬧鬧的事情太多了。不管哪種,說一條,既然你把別人娶回家了,就要好好的疼她愛她。女人嘮叨正常男人聽聽便吧。不管到什麼時候,初心別忘。多多的溝通。有事兒多讓一步。你父母有意見的時候,站在媳婦的立場多考慮。然後互相兩勸。如果一個男人能做到這個份兒上,一般婚姻不會出多大的問題。

關鍵還有好多地方需要注意。比如,與媳婦相處的方式。與媳婦相處的方式。最後還有孩子與家庭的相處方式。一切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親情在裡面,感情在裡面。遇到事情的時候,肯定會出現糟糕的結果。你當事人都不知道所以然。

反正你也別考慮那麼多,記住一條多多的疼愛媳婦。老媽與媳婦有矛盾的時候,兩邊互相勸,不要一錘子敲定老媽錯或者媳婦錯。在你們的婚姻中記住,一切的情感都以夫妻情感為前提。把夫妻情感放在第一位,一般問題都解決了。


淨心情感


中國的傳統歷史悠久,一直到現在,大多數人都有“重男輕女”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在男女比例失調也逐漸顯示出來!城鄉與農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很多農村女孩在擇偶方面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這就造成大齡男青年的“娶妻難”!近幾年來,現在在農村,娶妻結婚,女方要求城裡必須要有房有車,很多縣城的房地產也迅速發展起來,各大地產商在一二線城市遇到發展的瓶頸,開始轉向三四線城市,正因為看到農村人口向城鄉轉移,結婚必須要買房的剛性需求,紛紛投入到三四線甚至五線城市,房價也迅速拉高,本來農村人經濟收入有限,再加上房價高,有些家庭為了給孩子結婚,去借債,貸款等給農村結婚家庭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

農村青年結婚後,又要面臨就業問題,總不能晚上住在城裡,白天回農村務農,這成為普遍的問題,如果農村人受過高等教育可以在大城市工作,可以在工作地貸款買房安生立命,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村人怎麼辦,農村人如果不能在城裡有穩定的工作,就算在城市生活,子女教育,各種生活,房貸等費用,成為主要負擔,這樣就造成了農村離婚率高的原因!


風清楊說vlog


回答,結婚不是靜農村人面對的問題,農村婚嫁,城裡人也得結婚,所面對的沒有什麼兩樣,只是農民沒有城裡人的優惠條件,農民得到的是名,城裡人得到的是實惠,比如住房公積金,社保,醫保等,農民可以說和城裡人沒法比,但農民有農民的驕傲,想去賺錢,拿起腳就走,想待幾天就待幾天,想做生意隨時可以,在五十以裡賺錢還是比較方便的,老了就不如城裡人了,城裡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至於孩子結婚也是如此,不管是農民還是城裡人,都要根據自己的實力辦,不要為了面子借好多錢,帶好多款辦喜事,那樣生活水平會急劇下降的,為什麼離婚率高,這是主要原因,女人攀比是天性,還了車貸,房貸,生活還會好嗎?不會的,奉勸男女,都為對方考慮考慮,也是為自己的將來考慮,是想三十的讓人一看是五十的,還是五十變三十,壓力讓人老的特快,農民的老人不喜歡和孩子同住,都有自知之明,孩子也喜歡自己的天地,至於有了孩子,當老人的一定喜歡,要根據小兩口的需要來照看,不在一起住,自己方便,孩子也方便,馬勺沒有不碰鍋臺的,在一起容易起矛盾,還是不在一起好,但老了必須要住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父母養他一個小,他就有養老人的義務


季術良


農村人其實很難得的,父母輩辛苦一輩子把小孩養大,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其實好的家庭在農村面對的問題,有的通過媒人介紹,有的在外打工找很遠的女孩,其實這些問題都很正常,或者是丈母天價彩禮,父母都解決問題,有句話說的好養兒防老,父母忙碌一輩把你陪養大,還幫你把媳婦娶進門,確是不容易,關鍵婚後小兩口過日子好不好,關係處理的怎麼樣,孫子輩培養,夫妻之間處理怎麼樣,其實兩人走在一起其實很不容易,其實處理關係要互相包容,不嫌棄對方,這關係才維持下去,婚後之後的問題其實很多,小孩的培養,家庭的經濟來源,性格,其實都要互相包容理解,其實這些問題解決了,夫妻之間就長長久久在一起,白頭偕老。



浩奇記錄生活


其實我覺得問題很簡單,問題出現了,當事人的素質取決於問題解決,一、當事人有沒有寬容心二 雙方父母對待問題是不是覺得兒子結婚,出的最多端起老人的架子,擺起事事互相指責,女方父母在得知事情出現,不依不饒把事情不自覺的鬧大瞭解決不了了,建議先教育家長。再教育孩子


福到我家1


出生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剛好趕上計劃生育,男女人口比例本身就不統一,可謂是僧多肉少,而現在社會發展的原來越快。農村的女孩眼光也是不斷的增高再加上農村的高價彩禮,買房買車,真的是讓這一代想結婚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結婚不容易,婚後的維持和堅守更不容易,需要面對生活的柴米油鹽的平淡,新增成員及老人、前期貸款的巨大,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慢慢會激發雙方矛盾,且多數夫妻是通過相親才走到一起,沒有穩定的感情基礎,相當於先結婚後戀愛,最終會以離婚草草收場,可憐了下一代。

雖說💰是婚後必將面臨的問題,還是希望有情人且行且珍惜。


大東的生日在冬天


努力掙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到沿海城市去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初衷是好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無限溺愛,給教育造成了問題。打工最好夫妻倆在一起打工,要不然一個這個地方,另一個那個地方,最後打散了。供房子,買車子,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給予孩子很多物質上的,給予培訓班很多的金錢,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不能很好地輔導孩子。目的讓孩子變得很出色,爭取一代比一代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