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享年81岁,为何56岁就传位给赵匡胤一脉?

用户1483710936801


976年10月19日,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喝完酒后第二天,突然暴病而亡,随即赵光义拿出一份“金匮盟约”,继承了哥哥的皇位。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君主,但他的江山却在他死后,落到了他弟弟赵光义一脉手中,直到赵构把皇位传给赵昚,皇位才又回到了赵匡胤一脉手中。

宋朝“乱宋”的称号,很大程度上便来自王位继承问题。

关于赵构为何要传位赵昚,我觉得与下面三点有关。

一、赵构本人在金朝入侵期间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他唯一的儿子早逝,除了立养子赵昚,他没有其他选择;

1127年,赵构在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朝俘虏的情况下,于南京应天府即为称帝,史称“宋高宗”。

同年7月23日,赵构的儿子赵旉出生了,这是他第一个儿子,而是最后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因为在这之后不久,他就失去了生育能力。

1129年,金兵下扬州,赵构迫于局势,只好仓皇南逃。

南逃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小插曲,赵构的宠臣枢密使王渊用战船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断后的宋兵丧命。

此事,引起了殿前都指挥使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的不满,他俩发动政变,要求赵构斩杀王渊,并且退位让才两岁的赵旉登基。

《续资治通鉴》:恭请隆祐太后垂帘,权同听政。百官皆出门外。傅、正彦闻诏不拜,曰:“自有皇太子可立,况道君皇帝已有故事。”

但由于各地勤王军来得快,赵旉这个二岁多的小皇帝,在位不到26天,就下台了。

皇太子赵旉实在有点倒霉,这边退位没多久,赵旉就得了疟疾,他在治病期间,遇到了一件更戏剧性的事情:太子宫中的宫女不小心把金火炉绊倒了,太子受惊过度,加上疾病的作用,去世了……

《宋史》:太子立,属疾,宫人误蹴地上金炉有声,太子惊悸,疾转剧,薨,谥元懿。

这种情况下,赵构又失去了生育能力,他唯一的选择就只有自己的养子赵昚了。

二、赵昚本人是一个很优秀的皇室子弟,他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赵构的认可;

赵昚这个养子,也就是被宋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的宋孝宗。

宋孝宗虽是宋高宗养子,但一直对其如亲生父亲侍奉,赵构对这个养子的印象也越来越好。

当初,赵构南渡的时候,大臣们都纷纷逃离了,赵昚却主动请求留下来殿后,为赵构争取时间。

这种话,虽然有点做戏的意味,但至少表明了赵昚对赵构还是非常忠诚的。

毕竟,在那种生死攸关的时候,不抛弃都能算得上忠心耿耿了,更何况他这种主动请战的行为,更是罕见。

这件事发生后的第二年,赵构封其为皇太子,不久,又将皇位让给了赵昚。

三、为了让宋朝江山能够安稳延续下去,赵构需要在赵氏皇族内选一个继承人,来稳定时局。

赵构让位这件事,在封建时期,其实算是一件很有开创性的事情,毕竟古代皇帝可以终身制,而他却在56岁时让位。

以他81岁的寿命而言,这是很有开创意义的一件事。

赵构如此做,与他无后有很大干系。

56岁在古代已经算是高龄了,毕竟古代君王平均寿命也就四十多岁,可以预见的一点,如果赵构在任期内去世,那么宋朝肯定会陷入动乱之中。

赵构阻止不了大臣们的野心和猜疑,当所有人都好奇他去世后,权利的交割问题时,赵构选择了让位宋孝宗这种维稳的做法。

但是,让位却不意味着他就满足于失去权力的感觉,在他意识到自己的寿命还很长后,赵构用太上皇的身份干涉起了朝政。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赵构曾经有个儿子,在一次政变中由于惊吓而亡,赵构后来被金军追赶,坐船在海上漂了几个月,因惊吓患上了不举,也就是现在的ED,再说明白一点就是阳痿。自己不能再有孩子了。

由于赵光义一脉的子孙,都在靖康之难中被掠到了黄龙府,在选择接班人时,赵构只能在赵匡胤一脉中寻找。后来即位的宋孝宗,就是赵匡胤的八世孙。这样大宋政权又回到了赵匡胤一脉,在当时朝廷具有耳目一新的作用。

野史还有一个记载,赵构做了一个梦,梦中赵匡胤满身都是血,他对赵构说,赵光义耍阴谋害死了我,夺得了政权,你只有把大权传给我的子孙,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赵构就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一脉。赵构活了80多,赵构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ED造成的,有因就有果。认同观点的请加关注互粉交流





鲤波说史关之必关


很多人都知道,赵构在56岁时就提前退位给宋孝宗,却很少有人知道,赵构实际上是被宋孝宗逼迫后退位。虽然赵构本人和大宋官方一再表示,赵构退位,是因为他觉得当皇帝太累,不如当太上皇舒服,加上他和宋孝宗父慈子孝,自然愿意把皇位主动让出来,这样也好让年富力强的宋孝宗来带领大宋人民走向富强生活。

但其实呢?不管赵构和大宋官方如何掩饰,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宋孝宗和赵构之前,也曾发生过一场权力暗战,最后以赵构的失败而告终,而赵构也因此被迫提前退休。只不过因为他们之间的这场权利冲突比较隐晦,而事后宋孝宗对赵构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所以在后世人看来,就觉得赵构是主动让出皇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在赵构执政期间,他对待金国的态度,始终是以主和为主,但问题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主和政策所面临的压力那是空前巨大,因为,对于广大百姓,甚至很多官员来说,所谓的主和,本质就是大汉奸、卖国贼的行为,这样就会让坚持主和的人,在政治上始终处于舆论的被动地位,并且可能还会留下无法抹去的政治污点。

对此,赵构自然不愿意冲在最前面,因为,如果他亲自挑起主和大旗,那赵构本人就需要亲自面对各种舆论的攻击,甚至是主战派所施加的压力,这会让赵构处于非常被动的政治局面中。在这种背景下,赵构就开始重用秦桧,并且装出一副不管事的模样,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天下人,主和那是秦桧的主意,是秦桧实施的,你们要骂要怨,就找秦桧。



这样一来,所以的舆论和压力,就都打在了秦桧身上。对于赵构来说,如果秦桧能够扛得住这些舆论和压力,甚至能够镇住主战派,那他自然就可以作为赵构的代言人,执掌大宋帝国的朝政。

但是,如果秦桧镇压不住主战派,那关键时刻,赵构只需要将秦桧的脑袋交出去,总而言之,千错万错都是秦桧的错,是他背着我搞的主和,我也是受他蒙蔽,所以我今天把他给杀掉,也是给大家一个交代,从今往后,咱们君臣并肩携手一条心,齐力保卫大宋朝。

总的来说,秦桧也算是个比较有能力和手腕的政治人物,当然,更重要的当时主战派中没有一个能够让各派都信服的领衔人物,所以在第一轮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交锋中,主和派大获全胜,于是秦桧成为大宋执政官,而岳飞被杀、韩世忠和刘光世被下野,张俊投靠秦桧,宋金也达成议和。



后来,随着秦桧去世,主和派也由此失去了领衔人物,虽然赵构还想找出一个像秦桧这样的执政官来做自己的代言人,但却始终没能找到,因为,并不是谁都敢像秦桧那样,甘愿充当赵构的走狗,甘愿被人冠以汉奸卖国贼,也不是谁,都能够承受得住那么大的舆论和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主战派的势力那是越来越大,而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在赵构退位的前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宋金和谈协议,然后亲率60万大军南下攻宋,一路攻城拔寨、烧杀抢掠,不仅造成数万南宋军民死亡,更是让不计其数的南宋百姓家破人亡。在这种背景下,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民间,绝大部分人心里都对金人充满了仇恨。当然,他们也不再对和谈抱有希望,因为所谓的和谈协议,人家想撕毁就撕毁。

后来,完颜亮的大军被宋军击退,而完颜亮本人也被自己的部下所杀,金军不得不全面撤退,面对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南宋军民都开始齐声要求北伐,总而言之,我们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我们要让金国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

但这个时候,赵构却还想继续坚持主和的政策,只不过,此时的他已找不到一个像秦桧这样的人来替他做这件事情,所以他只好自己冲到最前线,亲自挑起主和的大旗,一意孤行的想要再次和金国议和,但这次,赵构就没有当年那么幸运。

因为,这一次主战派不仅占据天时、地理和人和,更重要的是,宋孝宗愿意站出来充当主战派的旗帜,而有了这面旗帜,主战派各大派系开始团结在一起,并迅速对赵构进行反击,最后,所有的舆论和压力,都直面赵构本人,而赵构身后,却没有人敢继续支持他,甚至面对汹涌的民意,主和派都不敢再发声,于是孤身一人的赵构只好退位让贤。


我是赵帅锅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作为一位大权在握的封建帝王,晚年却做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选择:竟然在执政的黄金时期主动选择退位。公元1162,赵构仅有56岁,他刚从抗金前线返回临安,就已经隐约给大臣透露出他即将退位之事。

但是此时刚刚迁居南方,偏安一隅的南宋内忧外患,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突然退位,很有可能会给新生的南宋朝廷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而且,宋高宗之前,还有宋徽宗仓促禅位的悲剧,大臣们自然都持反对意见。但是,对于明摆在眼前的前车之鉴,还有大臣的建议,赵构完全不予理会。同年5月28日,赵昚被立为皇太子;6月10日,赵构宣布退位,宋孝宗赵昚。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位开国皇帝突然禅位呢?

关于赵构禅位的原因,他曾经在禅位诏书中写得很明白。赵构突然禅位的原因一共有两点,按照他的本意来说:第一,由于他在位36年,早已经年老体弱,早已经到了该退位的年纪;第二,做皇帝要操心的事物太多,他此后只想过一些清闲日子,由这些大臣尽力辅佐新君。

这两个理由在表面上看似乎都没什么太大问题,然而,结合赵构寿命来讲,他的这两个理由实在是不成立。

首先,赵构是两宋皇帝中最长寿的那一位,他不仅活到81岁,身体也没有过什么大毛病。据史书记载,赵构年近70岁的时候,走路、吃饭甚至不输壮年,一点都没有体现出“年老体弱”这点。

其次,禅位之后的赵构,其实并没有真正放权,在有些“闲事”中,总是要掺和一脚。这就不仅让人疑惑,赵构让位的真正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赵构剧照

第一:坐在皇位上的赵构,已经难以承受皇位之重。在赵构退位的前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覆灭北宋的金朝撕毁合约发兵攻打南宋,赵构为了求和付出了巨大代价。他召回岳飞,处置了一大批抗金名将,岳飞等人甚至诛杀;不仅如此,他专宠秦桧的行为,更导致了群臣激愤。

每次一接到金兵南下的消息,或者是宋朝战局稍有不利,赵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最后,要不是金兵内部发生兵变,赵构早着急跑路了。或许就是因为这件事,赵构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没有皇帝的本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禅位,将这个烂摊子扔给下一任皇帝处理。

宋太祖画像

第二:赵构禅位于赵匡胤一脉,更包藏了他的私心。赵构的儿子因为受到惊吓,早在三岁那一年就不幸夭折;赵构本人也因为某些原因而不具备生育能力,迫于无奈之下,他收养了赵匡胤的后裔赵昚作为养子。

但是,按照血缘亲疏来讲,赵构作为宋太宗一脉,皇位继承人应该在太宗后裔中挑选。虽说“靖康之耻”让徽钦二帝和他们的近支宗室被被金人掳去,但是早在1143年,金人就已经有归还二帝、妃子等人之意。

但是,徽钦二帝如果真的被送回,也意味着宋高宗地位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赵构为了保住皇位,一直对于此事置之不理,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其中未尝没有他一直试图“迎回徽钦二帝”的原因。赵构的这种行为,自然也让宋太宗的旁支后裔及其不满。

宋高宗赵构

如若这个时候,他再从太宗后裔中选出皇位继承人,无疑是自绝后路。因此,赵构舍近求远,出人意料地立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为皇帝。事实也证明了赵构这一选择的明智之处。

一方面,数百年没有机会掌权的赵匡胤后裔在朝廷中几乎已毫无势力可言,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继承皇位之后,新的皇帝只能依靠赵构。另一方面,本属于他们的帝位被宋太宗一系夺取之后,太祖一系的宗室子弟,自然对太宗一系无丝毫亲近之处,更不可能让位,这进一步有利于赵构的分化拉拢。

更何况,宋太宗夺取皇位,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斧声烛影,更是成为千古谜团,赵构在此时将皇位还给宋太祖一系,不但法理上无任何问题,也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民心,自然也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微信和地位,何乐而不为?


鸢飞九天2018


宋徽宗,也就是赵构他爹,一共有三十二个儿子。除了长子赵恒,也就是宋钦宗死于1156年,再就是赵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南宋高宗死于1187年外,其他三十个儿子,不是早殇,就是不知所终。最大可能是,靖康之耻后,与徽、钦二帝一起,被金朝掳掠到了北方,最终不了了之。

康王赵构是因为与宋钦宗不对付,与张邦昌一起,被派往金营议和,钦宗本想借金兵之手除掉赵构他们,不想被他们将计就计,成功脱逃,反而让他成了漏网之鱼。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后,以“倦勤”为由,想多修养,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

也就是说,皇帝这个活太累,干着也没啥意思,自己提出退休,想过几天不操心的日子。

之所以传位赵昚,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赵构自己就一个亲生的儿子赵旉,三岁的时候就死了。别无儿子,就收养了赵昚。

第二,赵光义这一支,比较亲近的就是宋徽宗的后裔。但由于靖康之耻,宋徽宗的儿子几乎都被金朝虏获走了,没有子孙留在中原,可供宋高宗选择的机会没有。

第三,既然是养子,或许血缘关系越远越有利吧。毕竟赵构自立为帝,可以说置徽钦二帝于不顾。与徽钦二帝血缘较近的皇族,对于赵构不满的情绪较大。而赵匡胤一支,血缘较远,突然得到了皇位继承,自然是喜出望外,感恩戴德。

至于为何禅让养子,或许是赵构真心不想干了,并不存在阴谋逼位。

第一,南宋建立之后,赵构犹如丧家之犬,被金军赶得四处乱跑,一度被赶到了海上去流浪,没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秦桧、岳飞那档子事,弄得他心力交瘁,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是咋回事。许多人还认为,如果南宋不与金朝议和,很可能南宋早就被灭掉了。这的确给赵构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里外不是人的处境,的确很难受。

因此,赵构不想干了,想过几天轻松的生活也是可能的。

第二,赵构退位后,说不再干预朝政,其实也没绝对闲着,也说明当时退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退位后的赵构去灵隐寺冷泉亭喝茶,有个行者对他照顾得不错。赵构看他不像个行者的样子,就询问他的来由。

行者说:“我本是个郡守,得罪了监司,被诬陷贬为庶人。为了生计,只好做了这个贱活。”

赵构就答应在皇帝面前替他说话,恢复他的职位。

过了几天,赵构再去喝茶的时候,发现那个行者还在。回宫后,赵构很不高兴,宴饮时便怒容满面。

宋孝宗赵昚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询问原因。

赵构就说:“我老了,说话也没人听了。行者的事,为何不给办理呢?”

孝宗回复道:“已经跟宰相说过了,宰相了解的情况是,此人贪赃枉法,免他一死,已经是宽大处理了,再复原职实在不行。”

赵构却不管这些,说:“我已经答应人家了,否则让我以后怎么见人啊。”

孝宗无奈,就命宰相恢复了此人的官职。

从这件事来看,赵构说话还是管点用。如果是孝宗逼迫赵构退位的话,还听他在一边瞎絮叨吗?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赵构(1107--1187年)退位时已经五十六岁了,也算是高龄老人了。已经做了三十六年的皇帝,也算是过足了帝王瘾。

恐怕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活到八十一岁,如果一直在位,或许没有这么长的寿命。

第三,从吾所好,可以延年益寿。

史料记载,赵构天性非常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好,他每天能诵读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

就个人气质而言,赵构算得上是一位艺术家。他精通诗词与音乐,擅长书法、绘画。而且学习书法非常勤奋,初学黄庭坚,再学米芾,后学“二王”,且造诣很深。

不仅勤于书法创作,而且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著有《翰墨志》一卷,被称为南宋书法理论的代表著作。

赵构继承了宋徽宗良好的艺术基因,成为南北宋时期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其绘画、书法、词作,在中国艺术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

这就说明,赵构此人非常聪明,而且很会玩,玩得很高雅,不是荒淫无度的帝王。具备能力又有很好的心态,还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这对于他的寿命有很大影响。

从他的寿命也可以看出,赵构退休之后,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是被逼迫退位,整天过着提心吊胆、以泪洗面的生活,又岂能如此长寿?

时不时外出喝个茶,管一点闲事,写写字、绘绘画、作个词,听个曲,悠哉悠哉,这种生活岂能不长寿呢?


豹眼看历史


赵构之所以会在56岁的时候传位给赵匡胤一脉的赵昚,实则是他自“靖康之变”以来的心理变化所使然。

赵构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是靖康之变所使然。

说到靖康之变,当然还得说说宋徽宗和宋钦宗,当时宋徽宗听说金军打过来了,宋军拦不住,吓得一个踉跄晕了过去,醒过来之后觉得自己不能再当皇帝,不然亡国之君的骂名是跑不了了,于是赶紧下诏传位给钦宗赵桓。

赵桓当时听说徽宗爸爸要传位给自己,也吓哭了,可没办法呀,这皇帝他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

对于传位给宋钦宗这事,宋徽宗这糟老头很耍赖。

宋钦宗即位之后,局势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关头,他也没能力力挽狂澜,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军攻入汴梁。

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掳北上,徽宗的儿子女儿们妃嫔们也没能幸免,唯一逃过一劫的便是赵构。

赵构原本已经奉命北上议和,但是到了磁州的时候,觉得去金国实在太危险了,于是假托磁州知府宗泽的口说了句“肃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复去何益,请留磁”,从而留在了磁州,这才得以幸免于难。

徽、钦被掳,北方沦陷,可南方不还没沦陷吗?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总得需要一个领导人站出来继续领导南方吧?所以,赵构便在众人的拥戴之下当上了皇帝,成了南宋的“开国皇帝”。

赵构捡了个便宜,当上了皇帝,为何却在自己56岁的时候执意要将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的赵昚呢?

这便得说说赵构自靖康之变以来的心理变化了,他是从一开始的想当皇帝变成了后来的怕当皇帝和不想当皇帝。

赵构想当皇帝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不想当皇帝,他辛辛苦苦跑到临安干嘛?不想当皇帝的话,他一开始也不会接受众人的拥戴了。

赵构之所以怕当皇帝,则是因为靖康之变的教训即在眼前,他或许不怕“迎二圣”,但他却怕最后“迎二圣”不成,反倒迎来了金军,金军来了的话会是什么后果?弄不好他自己也得步徽钦的后尘,被金军揪着衣服一路掳到金国去。

所以呀,赵构虽然当上了皇帝,别看他在南宋这边是坐稳了皇位,可他这个皇帝却是坐也不安,睡也不安,原因便在于他也和徽钦一样对付不了金军,金军却又几次三番南下直逼江浙,威胁临安,赵构坐得安稳、睡得踏实那才奇了怪了。

不独赵构害怕,南宋群臣也在害怕,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打过来的时候,便已经有人劝他赶紧跑路了。

赵构也因此而怕当皇帝,既然怕了,那便只能选择逃避了,当年他徽宗爸爸不也这么做的嘛!他作为儿子,学一学也是理所应当的嘛!所以,他选择了传位,让别人来面对或者解决这个问题。

赵构之所以不想当皇帝了,原因也不复杂。

他原本有一个儿子,也即生于1127年的赵旉,1129年的时候没到3岁的赵旉还曾因为一场“苗刘兵变”而当了皇帝。

赵构在苗刘兵变中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旉,不过没到一个月,又在众人的拥护下复立为帝,看了看什么也不懂的儿子,心中充满了无奈。更让他绝望的事也在这一年发生,赵旉竟然因为一个宫女不小心绊倒了一个炉子而被活活吓死了。

赵旉是赵构唯一一个儿子,赵构自己因为受惊过度而没能再生下一儿半女,赵旉一死,他也就绝了后了。

他原本还存有一丝的期待,一直期待着能有自己的儿子,所以虽然早在绍兴二年(1132年)便已经选中了赵昚,可是过了28年才将赵昚封为皇子,又过了两年才无奈地册立赵昚为皇太子。

赵构自己又没有儿子,为什么还去心惊胆颤地当皇帝,帮赵昚去摆平麻烦?还不如留着麻烦让赵昚自己去伤脑筋呢!

所以,赵构之所以不想当皇帝了,原因便在于他没有儿子。

所以,赵构才会在别人劝他不用急着传位的时候,说一句,我累了。

赵构之所以选择赵匡胤一脉的赵昚作为皇位继承人,除了徽宗这一脉无人在南宋之外,还因为宋哲宗的皇后孟氏的一个梦。

赵旉死后,孟皇后从江西回到临安,然后做了一个梦,并悄悄地将自己这个梦给告诉了宋高宗赵构。

赵构听完了之后便生出了选择赵匡胤一脉子嗣作为继承人的想法,他说“太祖以神武定 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实则是他可能觉得赵光义抢了赵匡胤一脉的皇位,从而导致赵构自己“遭时多艰”,并且“子孙零落”,是报应。

只是赵构一直心有不甘,所以才一直拖着,拖到了自己56岁的时候,知道自己真的没有生孩子的可能了,这才决定传位给赵昚。

如果没有孟皇后的这个梦的话,赵构很可能只是在赵光义这一脉的宗室子弟中随便挑选一人来继承皇位。

从这一点来说,赵昚能够当上皇帝还得谢谢孟皇后。

赵构累了,也就不想继续折腾了。


宁糊涂


简单来说,方便跑路。

宋高宗赵构,是历史上有名的逃跑皇帝,两条腿就像上了弹簧一样,还自带船桨,形势紧急还能往海上跑,可以说是古今罕见的海上天子。

话说回来,赵构没有预言术,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活81岁这么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因为身体原因退位的。因为他退位的时候才56岁,退位以后还活了25年,而且历史上从来没有因为身体不好主动退位的皇帝,只有身体不好被逼退位的,可见帝王极权比身体健康更诱惑人。

那又是什么让赵构甘愿放弃帝王身份,主动退位呢?只有他自己的小命了。

从赵构数次望风而逃的经历来看,他非常惜命,为此,他不惜一切代价,只为追求“和平”,在放弃北伐、冤杀岳飞、屏退韩世忠、张俊、刘錡等大将、让秦桧专权后,赵构终于过上了一面向金国称臣纳贡,一面剥削百姓满足私欲的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截止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这年秋天,金主完颜亮毫不犹豫地撕毁了绍兴和议,这份用数位大将鲜血、无数民脂民膏换来的屈辱协议,被金人当作废纸。

或许是赵构为了这份和议付出了太多,早在1159年,完颜亮有意南侵的消息就传开了,但他一直不愿意相信,也压根没做战备。

1161年五月,金国使者大摇大摆地抵达临安,告诉赵构一件好事:你哥(宋钦宗赵桓)死了。其实宋钦宗五年前就死了,金人特地来通知只是随口一提,他们的目的是痛骂赵构无德,然后宣示一下有德之君(当然是指完颜亮)将要讨伐无道昏君。

这时候,傻子都知道金国这是要开战了,可再怎么准备也来不及了,很快金国大军便席卷长江以北,一副不灭宋朝不罢休的模样,可把赵构吓坏了。

如此一来,就出现这么一幅奇景,前线宋军在打,后方皇帝想逃,可怜大臣们要一边安排抵御敌军的事务,一边还得好说歹说劝皇帝别跑,每天睁开眼不是怕金军打来就是怕皇帝跑了,差事也是难做。

所幸最后采石大捷,金军内部发生兵变,完颜亮被杀,金国陷入内部混乱,无力再战,南宋的危机解除。

当此之时,赵构想的可不是如何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是在后怕,觉得这皇帝真难当,想过几天安生日子都不行。

怎么过安生日子呢?赵构琢磨起来,既然卑躬屈膝不行,那干脆退休吧!

不过赵构不傻,他其实是退而不休,虽然他退位后就躲在后宫里享福,但很多事情还要他出面干预,像官员任命这等大事,如果没有赵构的定夺,宋孝宗很难做出决定。这就像后世的乾隆皇帝,表面上是退位了,其实大权还攥在自己手里,这样每天才睡得香。

此外,因为退位后的赵构不是皇帝了,不会再成为敌国靶子,想跑就能跑,这才是他退位的真正原因。很明显,这是跟他老爹宋徽宗学的,只不过宋徽宗顺带被金人掳走了,赵构觉得自己不会这么菜,他逃跑经验比宋徽宗多多了,一定会赶在金人围城之前跑的。

这种设想还真差点让他实现了。

后面宋孝宗发动隆兴北伐失利,金人南侵,赵构害怕金人打过来,一面教训儿子,让其赶紧跟金人议和;一面随时准备跑路:“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

至于传位给赵匡胤一脉,这又是赵构精明至极的体现,他本身只有一个儿子,还早夭了,面临绝嗣的危机。为此赵构收养了两个养子,都是从小养起,打的算盘就是自己有儿子就立自己儿子,没儿子就从两个养子当中选一个当继承人。

而这两个养子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这不是因为宋太宗赵光义一脉绝后,恰恰是因为这一脉人太多。

赵构因为担心在自己死后养子尊崇生父,自己落得个跟宋仁宗一样没有儿子的下场(仁宗养子英宗尊崇生父,不称养父仁宗为皇考),故意选择世系远的宗室,加大他们尊崇生父的阻力,保证自己的身后地位。

赵构两个养子的生父均是八九品的小官,地位非常低,根本不可能被尊为皇,更别提皇帝了。

赵构收养子收了二十几年,到绍兴三十年(1160年),才将其中之一立为皇子,两年后这位皇子成了皇太子,接着成为皇帝,即宋孝宗。赵构就开开心心地当他的方便跑路太上皇了。


平沙趣说历史


答:瞧这问题问的,“赵构享年81岁,为何56岁就传位给赵匡胤一脉?”其神韵真有几分类相似抗日神剧里那句著名的台词:“同志们,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

赵构是在56岁时就传位给赵匡胤一脉了,关键是,他也不知道他能活到81岁呀?

话说回来,赵构自从靖康之祸始,一直颠沛流离于逃亡路上,从汴京到到磁州(今属河北),从磁州到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从大名府到东平府(今属山东),又众东平府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之后是扬州、镇江府、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舟山)……一度浮国海上,真是屁滚尿流、魂飞魄散,要多丢脸就有多丢脸,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虽说后来在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一大批敢打善战的将士的舍命厮杀下,终于稳定了局势,但赵构仍然在绍兴府(今浙江绍兴)、建康府、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游移不定。

老实说,这种风餐露宿、四处奔波的生活,赵构是过够了。

也正因为如此,绍兴十年(1140年),难得金军流露出和谈的意思,他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卖国和谈之路,甚至不惜对精忠报国的岳飞痛下杀手。

从绍兴十一年(1141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赵构算是享受到了富贵安定的二十年时光。

但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赵构美梦惊醒,又想再次逃离临安府。

大英雄虞允文横空出世,于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

赵构惊魂甫定,赶紧遣使再次对金议和。

经过这场惊吓,赵构是感到自己身心俱疲,一颗小心脏再也经受不起任何惊吓了,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赵昚,自称太上皇帝。

赵构这么做,最大的目的就是在下次金军进犯时,自己不再受朝臣羁绊,可以轻身出逃。

另外,他当年杀岳飞,大失军心民意,而自己又不好打自己的脸,经过金海陵王完颜亮这次惊吓,他退下来,可以让赵昚替岳飞平反,重振士气。

再有,尽管赵构自称退位后不再问朝政,其实并不然,他好歹算是南宋的开国皇帝,积威仍在,还是经常敲打和拿捏着赵昚的。

当然,最后补一句,如果赵构不知道他能活到81岁,极有可能不会在56岁这么“年轻”的年纪退位。


覃仕勇说史


56岁,正是享受皇权的壮年之时,宋高宗赵构为什么就舍得放下权利,退居为太上皇呢?原来他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可以说,他能活81岁,和他的这小算盘是分不开的。

赵构,是在北宋灭亡,北宋的前两位皇帝徽宗与钦宗被掳到金国后登上皇位的。此时的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赵构从登上皇位那天起,就失去了和金人战斗的勇气,只想议和,守住他这点既得利益。所以,他纵容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主战派代表岳飞。

(宋高宗赵构)

面对金人对南宋的多次掳掠,贪生怕死的高宗赵构动辄逃跑,就是一个典型的逃跑皇帝。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逃跑的经历。

赵构于公元1127年在南京的应天府(现在的河南商丘)即位为皇帝的。甫一上台,他就罢免了主战派的领袖李纲,而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等人。从这看得出来,赵构从一开始就想求和而害怕打仗。

可是,金人又对他的政权虎视耽耽,为了避免危险,赵构干脆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扬州,心想,这样可能要安全些。没曾想,他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128年),金国军队就分别以大将娄室和完颜宗翰为统领,分率两路大军进攻陕西和南下。

完颜宗翰率领的大军一路攻城掠地,攻占了济南,再长驱直入,占楚州,破天长军(今安徽天长),很快就打到距离扬州数十里的地方。

听说金兵到来的消息,赵构皇帝吓得立马开跑,渡过长江,跑到镇江府。还没好好的喘口气,身边的大臣王渊又告诉他说,这镇江怕是守不住的,建议跑到杭州去。于是,赵构又急忙开逃到杭州。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的五月,赵构来到了建康府(原为江宁,此改称为建康府)。没呆几天,金国又动员了大量兵力进攻南宋。赵构又跑到杭州,这次把杭州改称为临安府,只是屁股还没坐热,金军又追过来了,只好又跑。

这次,连赵构自己都不知道要跑那里去了。

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

想守住又没有可用将领,想要跑却找不到跑那里去了。赵构正在一筹莫展时,尚书左仆射吕颐浩建议,干脆我们跑到海上去,金人从北方来,善于骑马,船上就不行了。于是,赵构就逃到了海上,到明州(今浙江宁波)。

没曾想,金国人居然组织了一只水军来追击,幸运的是,赵构命大,一次次的逃了过来。

虽然,一次次的有惊无险,但也让赵构认识到,皇帝这个头衔,目标太大了,搞得不好,小命就没了。干脆把皇位交出去,当个太上皇,目标小些,逃起命来也方便多了。

于是,就是“老且病”的理由,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眘,也就是宋孝宗。

要说,这宋孝宗赵眘可比赵构能干多了。

赵眘上台后,就平反了岳飞的冤案,重新起用主战派,积极筹备收复中原,政治上整顿吏治,发展经治,成就了南宋的第一个治世:乾淳之治。被后世认为是南宁时期最具有作为的皇帝。

(宋孝宗赵眘)

看来,这赵构当皇帝不咋地,但选的接班人还不错。他当上太上皇后,基本上就没有再到处逃亡了。

下面,我们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赵眘并不是赵构的亲儿子,也并不是出自宋太宗一脉,而是宋太祖一脉的后人。赵构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人呢?

我们都知道,宋朝的江山最初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按照封建时代皇帝的传承规则,也应该是他的子孙继承宋朝的天下。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却继承了帝位,从此,大宋的皇位就在宋太宗一脉中传递。

其实,赵构还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的,而且他原本是有亲生儿子的。当初靖康之难时,赵构的正妻本来有身孕了,但在被金人掳往北方的路上流产。只有他的妾潘氏因为没有名份,有孕住在娘家未被金人掳走。潘氏在赵构继位一个多月时,生下了一个男孩赵旉,这个男孩自然也就被立为了太子。

在这个小孩三岁时,苗傅与刘正彦以兵变逼赵构退位,将帝位传与太子。这次叛乱后被平定,但赵构却被吓得无法人道,而丧失了生育能力。偏偏这太子赵旉又先天体弱而多病,因为一个宫女不小心踢翻了一只鼎就给吓死了。

这下,赵构就没有后代了,这种情况就只好在其他兄弟的子女中当中,选一个人过继给他做皇储。当然,按道理应该在宋太宗一脉的兄弟中选择,可是赵构却偏偏选择了宋太祖一脉的后人,这是为什么呢?

  • 原因之一,因为皇太后的一个梦。

当时,差不多已六十岁的皇太后孟氏,突然做了一个怪异的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投梦说,现在大宋王朝如此艰难,只有把皇位再传给我的子孙,方能有一线转机。

梦醒后,孟氏就将这个梦告诉高宗赵构。赵构也知道自己难以再有儿子了,于是就同意在宋太祖一脉找继承人。当然理由也很冠冕当皇:

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宋史·孝宗纪》)

于是,就在太祖一脉,比赵构低一辈的人里面找,最终就找到了宋孝宗赵眘。当初,宋太宗取得帝位,本就为一些士大夫认为不名正言顺,现在高宗将皇位归还给太祖一脉也得了一大美名。

说起来,这太祖一脉丢了皇位也是太后的原因(感兴趣的可以阅读我的微头条中相关文字),现在,又得回皇位,也是太后起了作用啊。

  • 原因之二,高宗赵构其实害怕太宗一脉子孙登上皇位后会清算他的所做所为。

我们知道,靖康之难时,北宋的二位皇帝徽宗与钦宗,以及这两个皇帝的近支宗室都被掳到了北方。赵构的母亲,徽宗皇帝的妃嫔韦氏被掳至北方,并被逼与皇后及其他后宫妃嫔一起受尽了侮辱。

据一些资料介绍,韦氏还嫁给了盖天大王完颜赛里,还生了孩子。但赵构为了掩盖这个事实,有意将他母亲的年龄增加了十岁,以此来说明,被掳到北方时,韦氏已经是五十岁的妇人了。赵构当皇帝后,迎回了他的母亲,并封为韦太后。第二年,金国就放出消息说准备将钦宗等全都放回宋地。但赵构害怕他们回来将他母亲的丑事给带回来,于是故意没有做出回应。导致钦宗等最终惨死在金国。

(完颜赛里)

这种做法,自然遭到了宋太宗一脉的怨恨。试想,如果赵构在宋太宗一脉中选择帝位的继承人,他死后,必然会追究他不迎回钦宗等人的罪过。所以,赵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皇位传给非太宗一脉的子孙,太祖一脉的子孙当然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说到这里,我们又要回到赵构为什么要早早的就把位置让出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祖一脉的后人权势已较之太宗一脉后人弱。等到他死后,赵眘再继位的话,赵构担心赵眘hold不住,干脆扶上马再送一程,自己也落得轻闲。


挚守静笃


当年赵光义登基的时候,兄长赵匡胤死得离奇,天下人都怀疑他这皇位来路不正。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赵光义创造了一个谁都没见过的“金匮之盟”。

大意是母亲杜太后去世前命令赵匡胤传位赵光义,这就是“兄终弟及”,赵光义去世后再传位赵匡胤之子赵德昭,这样可以避免幼主继位,永保江山。

(不光彩上位的赵光义)

当然啦,我们都知道赵光义并没有传位给赵德昭。皇位自此就落在了赵光义这一脉。但赵光义不会料到,很多年后,兄长赵匡胤的血脉再次坐上龙椅。

事情发生在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当了36年皇帝之后传位给养子赵昚,赵昚是赵匡胤的七世孙。选中他,是因为当时他已经是血缘最近、各方面最合适的人选了,更多的皇子皇孙,都在靖康之变中被掳走了。

虽说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其实赵构还不算老,才有56岁,身体也不错,此后又活了25年,81岁时才去世。

很多人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赵构要早早退位呢?正常来说皇帝是终身制,都要当到死那天才不得不卸职。

(焦头烂额的赵构)

赵构给出的理由是“倦勤”,意思是我累了,不想再理朝政,交给下一代吧。

虽然这个理由看似敷衍,其实还真有可能。

历朝历代中,最憋屈的皇帝当属宋朝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就不用说了,直接被金国打到京城开封抓走。其他皇帝也不容易,四面是敌。

首先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一直是宋朝的大敌,虽然最终灭宋的不是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辽都对宋虎视眈眈,1125年辽被金国所灭;

其次是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在大家感觉中西夏似乎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其实不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宋、辽、金争取的对象,站稳了脚跟,时时骚扰宋朝,1227年被蒙古所灭;

(被金国抓走的徽、钦二帝)

第三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南宋时期,辽国已经衰弱,强敌就是金国,发动靖康之变灭了北宋抓了皇帝,逼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成为金朝属国,1234年被南宋和蒙古联合覆亡;

第四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南宋艰难求存到了1279年,最终被灭。

辽、西夏、金、元,有这四大威胁存在,宋朝皇帝的天空是不明朗的。为啥宋朝没有特别昏庸的君主?实在是不敢有啊!

赵构杀岳飞可不是因为他昏庸,相反,他清醒得很呢,第一为的是保住自己的地位;第二是对金国存有畏惧之心,不敢惹他们,怕靖康之变再次发生。

(为岳元帅平反的宋孝宗赵昚)

提前传位给赵昚,还和一件事有关。

1159年,金朝准备南侵的消息传到宋朝,赵构赶紧立了养子赵昚为皇子,准备一旦有事就把皇位传给赵昚,让他去背锅。这一招还是向父亲宋徽宗学来的呢;

1161年,金帝完颜亮真的提兵南侵了,赵构吓得要跑,官方的说法是“浮海避敌”,幸运的是,完颜亮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被南宋文臣虞允文挡住了,后来更被部下杀死,南宋之危解除。

第二年赵构就传位给赵昚,大概是上了年纪,受不了这种随时有可能亡国的刺激吧。

总之,如果国泰民安,赵构不会传位,肯定到死那天才舍得放权。但南宋皇帝嘛,那真得心理素质很强才当得安稳,他要继续当皇帝,活不到81岁。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