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为杠杆,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榆林为例

以“+旅游”为杠杆,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榆林为例

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源于其关联度大、融合度高、跨界性强的特点,这种跨界和融合体现在“旅游+”和“+旅游”两个层面,其核心都是旅游与其他产业的相融发展。全域旅游时代,各地在产业融合的方式上,是“旅游+”路径还是“+旅游”路径,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旅游+”是站在旅游的角度来思考产业融合,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力及催化作用为前提,以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体现的是旅游业寻求与其他产业相融发展的被动融合。

“+旅游”则更强调经济社会各要素与旅游业的全面融合,是各要素在满足原来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从旅游便利化的角度,把旅游元素纳入进去,进行“旅游化”改造。旅游不是技术,更不是生产力,是一种消费现象,是一个以旅游消费为核心的配置性产业。用旅游业来整合经济社会资源,旅游业的行业能量还是极其微弱的。因此,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果仍以“旅游+”来发展全域旅游,那么还是小旅游发展模式。“+旅游”是调动整合了全社会力量的大旅游发展模式,可以真正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



以“+旅游”为杠杆,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榆林为例

榆林市是享誉中外的能源大市,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文化底蕴深厚,自然奇观汇聚。虽坐拥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刚刚起步;虽是能源大市,却属“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榆林经济经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产业结构单一、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南北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生态脆弱、环保欠账等问题逐渐暴露,目前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亟待激活发展新动能。旅游产业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综合作用,可改善地方软硬环境,筑巢引凤、招大引强,带动投资发展,因此被诸多资源型城市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首选接续产业。作为能源新都的榆林,新常态下更需主动发挥旅游业强拉动、广辐射的综合效应,超前谋划,借旅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榆林如何以“+旅游”的方式,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一、管理+旅游,顶层设计全新支撑 :

1、“市长”+旅游,为旅游业保驾护航

旅游产业的新定位是旅游发展的顶层环节。为摆脱发展困境,榆林市委市政府做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领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引领和支撑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首次将旅游发展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和“首位工程”。并通过市委书记召开旅游大会、市长当导游等示范活动,以及政策出台、营销宣传上的重大支持,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的领导重视、有力的政策推动、亲力亲为的示范,全面为榆林旅游保驾护航。

2、部门+旅游,实现旅游的齐抓共管

在各地旅游建设中,大多存在政府部门“各司其职”的局面。但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需交通、水利、农业、工商等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在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对旅游的协同共建,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把发展旅游产业摆在重要位置,‘一把手’要亲力亲为”,并出台各部门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要真正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榆林还应建立跨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将旅游任务分配至主要领导、市直部门的工作职责中,纳入政绩考核,以“部门+旅游”推动部门工作的旅游化。

如,交通+旅游,通过道路的旅游化改造、开展“服务区革命”,为自驾旅游提供完善的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旅游,以“景城同建、主客共享”理念,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精心打造每一处颜值细胞单元,为游客营造养眼养心的美丽环境;住建+旅游,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旅游,搭建智慧服务平台,让人们“一部手机游榆林”,可升级一批历史文化街、商业休闲街、主题公共空间,构建优美城乡形态、居游共享的现代城市。

以“+旅游”为杠杆,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榆林为例

二、产业+旅游,动力升级全新造血:

通过一三互动、以旅兴农,二三互送、以工助旅,强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旅游的全过程、深度融合,让特色产业为旅游持续赋能,让旅游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三三互融,推动文、体、商、教与旅的全方面、嵌入式融合,开发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

以“+旅游”为杠杆,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榆林为例

产旅融合图

1、农业+旅游,让陕北农特产品增值

以榆林红花荞麦、米脂小米、山地苹果、红枣、杂粮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为理念,强化农产品的文化创意设计,打造一批农旅商品品牌,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搭建农旅电商平台,让陕北土特产品走向全国。以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为基础,推进农业与泛旅游要素的对接,创新养生养老、商务会议、农旅文创、户外休闲、科普研学、原乡度假等新型乡村旅游业态,带动乡村振兴。

2、工业+旅游,让黑白空间开出彩色花

白色盐,黑色煤,一白一黑,是榆林独特的工业资源,通过“+旅游”,打造榆林独有的工旅品牌,让灰暗的煤城可看可玩,带动榆林传统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依托神府煤田大量的矿坑、遗址遗迹,开发旅游新业态,引入娱乐IP,开展博物观光、工业研学、地心穿越体验、煤炭“迪士尼”娱乐

等新奇旅游业态,以传统工业的旅游化设计将“枯燥无味”的采矿地变成“趣味横生”的金宝盆。

以“+旅游”为杠杆,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榆林为例

3、服务业+旅游,让煤城彰显城市气质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服务业的每个行业息息相关。为推动旅游创新升级,需加强文、体、商、教、旅等服务业内部的融合,以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升级与旅游业态的更新。重点把握文旅融合新机遇,打造陕北民俗第一乡、世界治沙史奇迹、《东方红》故乡、《沁园春·雪》诞生地等榆林超级IP,大力发展文创商品,

加快发展影视娱乐、陕北民俗等文化演艺,举办黄河万人自驾旅游节、陕北榆林过大年等节庆,实施石峁华夏文化、统万城匈奴文化国际化工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面更新榆林形象。

以“+旅游”为杠杆,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榆林为例

“+旅游”战略图

总结:

“+旅游”在顶层设计上,可让一把手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促进旅游工作的全面渗透;在管理域上,可推进旅游部门的借力发展、旅游工作的齐抓共管;在产业域、空间域、要素域上,可整合全社会力量发展旅游,实现全域发展一盘棋和全域旅游便利化。


当前榆林旅游业刚刚起步,旅游的拉动力、融合力不足,只有通过“+旅游”来借力,把旅游一业的力量变成全市的力量,短期内才能成效,才能加速释放旅游业的综合效应。“+旅游”,是当前榆林发展旅游业、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