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道的农民应该选择守着几亩地还是选择外出打工?你会怎么选?

专车小哥


朋友您好祝福

目前务农在我这里,远离城市,经济作物自已卖不了,专等菜贩子收,是没有大钱赚的。种粮根本就不赚钱,不应在计划之内,种点够吃即可。

如果打工,一天一百元,可以选择打工,十个月的工,也能剩二万元,每天三十元生活费即够了。

如果在家种地,种二十亩地,风调雨顺,也剩不了二万元。您自己忙收忙种还干不了,还得请人作工。

万一碰上像今年一样的灾年,还得赔上八九干元。您自己可以问一下有资历的老农民便明白了。必需问种地的老农民,万万不可问没有种过地的人。他们只会背书,会加法。


一帆风顺永远开心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孩子小的时候在私人工厂里打工,种着自家的几亩地,养了一头母猪一年生产两窝猪仔,一个女人挣来的钱能维持家用,老公挣得钱做家庭备用金。儿子七岁交给奶奶照顾,学习推销产品当业务员,带着样品走遍大江南北。几年就成了万元户。我虽然挣到钱了,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却总是和工厂里的供销部门打交道,深感文化知识的缺乏。我必须补上文化知识这一课。农村人虽然穷困,但是农村人的志气不能贫困。我毅然放弃了挣钱的好机会,利用两年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文化知识的大学课堂进修学习。成为农村里的知识女性。学业完成回乡搞起了个体企业,为了更上一层楼,把企业开到了离家四千多里地的广东省内。带动培养了娘家婆家老少十几个老板。没有一个外出打工的,没有荒芜一分土地。一个人的思维意识决定了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把挣钱作为一项乐趣而不知疲惫,不能当做一种压力而被动疲惫的工作着。其实在家里种地和家人在一起搞养殖搞种植,搞个小生意都比在外打工不少挣,即便挣不多,但是慢慢的学习了一技之长,就有发财的机会,如果打一辈子工,只能养家,却不能给子女留下值得珍惜和学习的与时俱进的思维意识。我们是农民,家在农村,我们要为自己家乡的富裕而奉献爱心,也是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一份炙热的爱。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会为我可爱的家乡增砖添瓦,奉献一生。


荣990




卧龙小胖墩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地农民,农民的苦辣辛酸我最清楚,光种那几亩地的话,不饿死也好不到哪里去,

只要是有个好的身体,还是出外打工的好,这样也许能攒下几个钱,要是光靠种几亩地,吃饭还行,别的一切将无从谈起。

我身体不好,啥也干不了,特羡慕那些身体好的,如有个好身体,我会选择去打工的,种地只是最无奈了。


秦宝海9


这个问题提的好!老农我想以我前段经历正好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位实实在在的老农民,也是位地地道道农民工。

事情是这样的,我一直在外打工将近12年多,自想回家承包10亩地种地发展,同几个发小商议这事,夲想他们应该高兴才对,但没想到他们异口同声地问我:你头发热了吗?你种种试试,不出半年你就跑了。我问为什么?不是对农业这补贴那补贴吗?他们问我:你凭什么?你上边有人吗?有机械吗?各种补贴你能拿到吗?他们说,你以为在外打工吗?农村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去办公室给你为好事的,打工把你打傻了!快去好好打工吧,千万别犯傻了,看看咱村谁靠种地把日子过好了?可我……



可打工我不可能打一辈子呀,再说这几年活也不好找了,辛苦劳累不说,再遇上黑心老板讨薪都难!手中有好几年欠的血汗钱还没要到手呢。还有难道我要一辈子孤独地漂泊打工?继续丢下老人,孩子,老婆?忍受亲情折磨?遭人白眼?心中实在早已厌倦了打工!!



唉,到底是回乡种地还是继续再漂泊打工呢?友友们请出出主意,我听你们的!


一树一世界刘


现在对于我来说,守着几亩地已经养活不了我了,只能勉强吃上饭而已!现在种地已经不挣钱了,小麦玉米也就一块钱一斤,高了算亩产1500斤✘1.0=1500元,去掉化肥,种子,耕地播种的钱,利润有多少大家可以算算!

如果不想外出打工除了守着几亩土地,还要做点别的来解决家庭开支,打打零工,发展一下养殖业,现在农忙,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生产,秋收春种就农忙一阵时间,其余时间可以做着其他补贴家用!

外出打工来说,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人在城市随便找个工作也能挣三四千块钱,省点吃省点花,一年存个两三万块钱还是很容易的,如果一个家庭几个人都有工作都挣钱的话一家一年收入五六万块钱还是很轻松的,就目前情况来比较打工比种地挣到的钱要多的多!

当然我们在城市打工,如果有能力能在城市安家,有固定的工作很好的待遇当然可以选择放弃种地,把户口迁到城市以后就在城市生活养老!没有那个能力的话,有一天我们还是要回到农村,当我们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时候,辛勤耕作土地会养活我们,所以我们也不能放弃它。






嗨喽农村娃


种地不挣钱,至少不会挣到大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个农民,到底是该在家守着那几亩地,还是选择外出打工呢?

答案是明确的,只要条件允许,大多数人,都是会选择外出打工的。

因为外出打工,确真比种地挣钱,收入高。

虽然说,外出打工也不容易,也很累很苦,但是,为了生活,为了过上好一点的日子,这里没有办法事。

现在,在农村地区,除了一些六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和一些因家庭原因无法外出的人外,年轻的青壮年们,基本上都是会外出打工的。

帐儿总是要算一下的,种一亩地,按目前的粮价,纯收入,过不了五六百块钱。

按人均1.5亩地来说,一个四口之家,不过六亩地,一年到头,能收入多少钱呢?

现如今,要花钱的地方,又多,花大钱的事项,诸如买房子,买车,结婚,等等,滩上一项,就了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根本招架不住。

何况老人来个病灾了,孩子上学了,人情往来了……等等等等。

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打工。


笨刨


一个地道的农民应该选择守着几亩地还是选择外出打工?你会怎么选?

在农村生活多年,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每个地道的农民都有归家的情怀,看到农田被荒废,大家的内心也会颇为心疼。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就需要在农田里种植庄稼,毕竟农民还需要为了家庭着想,只有在外面的大城市里才能有更好的收入保障。

过去很多农民一边在农田里种植着庄稼,一边来到城市里打工致富,这样就可以获得双重收入保障。那时候的物价成本并不是太高,农民的种地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本钱,因此农民可以获得的收益比较多。但到了今天就不同了,随着农资费用的不断上涨,种地的成本也在增加。

不过粮价并没有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不断提升,反而出现了低迷不振的状态,这样一来种地的收益也随之降低。农民过去一亩地可以获得上千元的收益,但如今却只有500元左右,这样一来在家里种植着几亩地并不能获得太好的收入保障。

因此很多农民选择了将土地流转出去,全身心的在城市里打工,这样一来农民就可以获得一笔稳定的土地流转金,还不会耽误外面的打工。如今在家里守着几亩地想要满足生活的开支已经不现实了,每年的人情礼已经达到了上万元,依靠着种地自然是不能有这些保障的。

如果农民的年龄已经大了,比如说60后,此时完全可以在农村中种植几亩地养老,如果农民还正当壮年,那还是来到城市里打工最好,大家咋看呢?


惠农圈


一个地道的农民应该选择守着几亩地,还是选择外出打工?你会怎么选?

一,回答这个问题,先从这几个方面看:地道的农民是年龄大的农民?还是年轻人?

年轻人一般都选择外出打工,五十、六十岁的农民把地种好了,也去工地打零工。剩下七十多岁的在家种地,外出打工,人家嫌年龄大。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随着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消费也不断增长,买楼、买车、娶媳妇,每项开支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家种那几亩地能有多少收入?打一年的工,有个四、五万元的收入,肯定是选择打工。

三,三农问题,是中国农村的一个重大话题。政府对三农的政策不断完善,如土地确权,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也必然使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四,我自己在外面打工,是因为家里的地都开发完了。我在工地上,看到外地的农民工,都在建筑工地打工,问到他们家里的地还种不?他们叹气道:种地没利钱,但也不能撂荒,种上地,再出外打工。这就是我了解到的,农村、农民的現实情况。尽管这样,他们劳累着,并也快乐着。


深水无语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其内心的想法是谁也不愿离开自已热爱的土地、离开自已熟悉的环境、丢下妻儿老少去外面过寄人篱下的日子。

怎奈这农业连年在亏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的收入抵不上别人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现在的农民有心守着那几亩地,家里的日常开支、孩子上学、婚丧嫁娶、买房买车的,这地里的收入连那一种都满足不了。



现在的农业有谁肯干,除非是年老体弱的或者因其它原因不能离家的免强在地里打理着。曾经的农民与土地相依为命,因为那时土地能给农民以“吃饱饭”的回报。而今农民缺的是“有钱花”,而土地确实是无能为力,有心给长出些钱来,可惜现在还没有“种子”。农业对现在的农民来讲如同“鸡肋”,食其无肉、弃之可惜。

外出打工虽说是背井离乡,但每个月固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中的财政支柱,这些收入是那几亩地所给不了的。现在农村青壮年基本都是以打工来维持生活,有些年纪大的也照样挣扎着混在打工大军中。



一辈子在家自由自在习惯的农民,不是生活所迫,没谁愿意去受人管制、看人的眉高眼低。半百的人了,还要从头学艺,去当一名苦力小工,受话、受气、还受罪。

发了这么多牢骚,我也是几年前就选择了打工。开始还真不习惯,想想家里八方都等着用钱,咬咬牙、忍一忍,现在已经习惯了,感觉比在家种地强多了。规律性的生活方式相比种地没日没夜的日子要好得多,每天不论刮风下雨,月底就有收入,这打工生活也美着呢。



不过我还是希望农村的经济发展能把我们都召回去,在家门里挣点钱心里舒坦,“老婆孩子热坑头,农民用钱不发愁”的日子,想着都比在外好。这可能就是农民“情结”吧。

个人观点,赞同点👍。不同观念,留言评论区,共同分享。

鹿塬农事,讲农村事,说农民话,欢迎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