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打罵、離異,而是家長這個“通病”

隨著育兒觀念的普及,現在許多父母都知道教育孩子不能打罵,要儘量溫和理性地教育孩子,以免讓孩子受傷。同時許多父母也知道了原生家庭的概念,知道夫妻的感情關係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安全感和婚姻家庭模式,所以儘量保持婚姻美滿,不要出現離異的現象。這些都是父母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所作出的努力,然而什麼是真正傷害孩子的事情呢?

小美跟老公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職場精英,兩人也知道要注重孩子的教育,所以平時基本沒有罵過孩子,夫妻感情也挺好,但是因為兩人都忙於事業,所以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後來到了青春期,才發現孩子變得異常叛逆,這時他們才後悔對孩子的陪伴太少。

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打罵、離異,而是家長這個“通病”

是的,其實父母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東西。父母的陪伴不夠,才是真正傷害孩子的行為。

父母的陪伴,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呢?

1、孩子更有條理性、邏輯性。

經常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在學習跟處理事情方面更有條理和邏輯。一般來說,媽媽是比較感性的一類人,而爸爸是偏理性和有邏輯的,所以如果父母都能在孩子的生活跟學習方面教一教他,陪一陪他,那麼孩子在處理事情上就會同時擁有感性和理性邏輯兩個方面。

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打罵、離異,而是家長這個“通病”

2、孩子的幸福感更高。

一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幸福感會非常高。因為對孩子來說,他們不僅希望有一個健全的家庭,更渴望有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調查,在諮詢了2000個適齡小學生,發現在他們心中,排在幸福第1位的事情,居然是爸爸媽媽能夠經常陪他一起玩,而不是大人想象中的要多少零花錢,要多好玩的玩具等等。

3、孩子更有勇氣、膽識。

有父母陪伴成長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氣,因為有父母在身邊,孩子會感受到愛和溫暖,他們內心更有安全感,所以做事情更有衝勁。知道就算自己跌倒了,爸爸媽媽溫暖的臂膀也會在旁邊扶住自己,所以他們無所畏懼,能夠勇往直前。

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打罵、離異,而是家長這個“通病”

4、孩子更有擔當、責任感。

父母經常陪伴的孩子也會更有擔當、責任感。在每個孩子心目中,父母都是他們第一任老師和學習的榜樣。在他們眼中,爸爸就是擔當,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有爸爸在守護著,而媽媽是給予自己和爸爸溫暖的港灣。所以有爸爸媽媽作為榜樣,孩子就會更有擔當和責任感。

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這才是對他們最重要的事情,讓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注: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