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與哥哥楊勇的太子之爭

隋文帝與他的獨孤皇后生有五個兒子:楊勇、楊廣、楊俊、楊秀、楊諒。


隋煬帝楊廣與哥哥楊勇的太子之爭

隋文帝

長子楊勇,小字睨地伐。文帝受禪登位,依傳統立長立嫡習俗,被立為太子,成為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凡軍國政事及尚書上奏死罪以下等政事,皆令他參決。楊勇對時政得失,有時也提出建議。亦頗好學,能解讀詩賦,為人寬仁和厚,性格豪放。

但楊勇的缺點也多:性好奢侈,率意任情,不會自我約束,不做作,不矯飾,辦事大而忽之,不顧及後果。娶元氏女為妃,夫妻不睦。元妃在新婚後不到二年,便得心病而死。楊勇好色,多內寵,寵妾有十餘人,皆似花如玉,其中雲昭訓最受寵愛。他養育有兒子十個,其私生活不檢點為獨孤皇后所厭恨,且頗懷疑由自己作主婚配的元妃是楊勇有意用毒藥害死。一日,獨孤後狠狠地斥罵楊勇是個好色之徒,產下諸子就像豬狗一樣多,因此她頗鍾愛於次子楊廣。

隋煬帝楊廣與哥哥楊勇的太子之爭

楊勇劇照


次子楊廣,相貌俊美,儀表堂堂。他少年時便顯露出聰慧明敏的樣子,在諸子中最受父母寵愛。文帝即位時,他被封為晉王、幷州總管,年齡只有十三歲。他好學能文,會詩賦文章,為人深沉嚴毅,不苟談笑,擅於矯情,內心喜怒不形於色。他能揣摩父母心意:他知道父母尚節儉,恨奢華;喜閨房整飭,無內寵,恨妾姬成群。因此他很注意第宅居處,力求簡樸實用。文帝到他住地,見到樂器多斷了弦,上面佈滿塵埃;左右侍從妾婢,人數甚少,亦不是個個都妖嬈美媚。文帝夫婦以為他不喜好聲妓歌舞,能簡樸自愛,表示欣喜。他矯情做作的表象,被當時的外朝官僚視為仁孝的表現。

開皇六年,楊廣出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不久,調回京都,出任雍州牧,內史令,這時他年僅十八歲,地位已是出將入相。八年底,大軍伐陳,他又出任行軍元帥,宰相高熲、楊素都是他的下屬。及平定陳國,他封存府庫財物,不私取;收捕奸佞,斬於闕下示眾,當時稱為賢王。

隋煬帝楊廣與哥哥楊勇的太子之爭

楊廣劇照


突厥寇邊,楊廣奉命調任幷州總管,鎮守太原,防禦北邊安全。不久,江南發生叛亂,他又自幷州總管移任揚州總管,鎮守江都,控馭南方。他身綰文武重任,行事又謙虛謹慎,故在諸兄弟中最受到父母寄託。他每年都要到長安朝見父母,面告政情,述說親情。來朝之日,身邊所攜帶車馬侍從,一律從簡,人們又讚揚他身為顯貴親王能躬履節儉,實是難能可貴。

楊廣愛妻蕭氏,系後梁明帝蕭巋之女,出身江南帝室名門,為人賢淑婉順,早聆庭訓,具備女德,頗有知識,曉解詩文,還能知曉些佔侯望氣之術。她與楊廣恩恩愛愛,雙出雙歸,同車共輦。

獨孤皇后專制內庭,脾氣剛強,內懷妒忌。她認為太子楊勇好聲色,雲昭訓狐媚惑人;楊廣作風正派,不近淫樂。蕭妃賢順,是個好媳婦。因此愈加愛憐楊廣,與文帝枕蓆之間時常提起,文帝亦以獨孤後的話為是。

隋煬帝楊廣與哥哥楊勇的太子之爭


隋東宮體制承襲著北周舊制。太子官屬人員眾多,兵衛上萬,廄馬成千,是一個龐大的東宮集團。冬至節日,按照習慣,群臣百官皆紛紛來到東宮朝賀,太子儼然端坐殿上,張樂受賀。文帝是個猜疑之主,聞之不樂,有意問朝臣說:“近來聽到冬至節日,內外百官紛紛都去東宮朝見,這是什麼禮節?”太常官對答道:“於東宮稱賀,不可稱朝。”文帝道:“改節稱賀,正可三數十人,酌情去拜賀即可,為什麼有司徵召,一時間群臣畢至,而且太子還服法服、設聲樂以相待。東宮如此做法,乃是違背朝廷禮制。”

文帝還聯想到早在開皇六年,洛陽有個男子上書,請求文帝退位為太上皇,傳位給皇太子的事,心中更是不滿,認為太子有政治野心,無君臣之禮。憤慨之下,頒下了一道詔文。詔文說:“禮有等差,君臣不雜。爰自近代,聖教漸虧,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岳牧,正冬朝賀,任土作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悉宜停斷。”這一段話,明白無誤地把父子、君臣之間的矛盾在朝臣中公開化。其政治影響很不好,使一些攀附權力的政治投機分子有隙可鑽,也給楊廣窺伺太子權位打開了通道。

楊廣是個頗有心計的人。他自忖要搶班奪權沒有母后獨孤皇后的支持是達不到目的的。因此,他決定利用朝覲的機會去見母后,進行試探。

楊廣奪權的首招便是離間獨孤後與楊勇的關係,爭取母后對自己的支持。他向母后哭訴道:“我不知犯了什麼罪,失愛於東宮。太子時常盛氣凌人,蓄怒要加害於我。我每恐讒言會不斷而來,母子之間將會有投杼之痛。我害怕有朝一日會在酒席筵上遭到毒藥的暗害,也不知死亡之日哪天就會到來。”

這是多麼地危言聳聽!獨孤後聽罷,氣憤憤地說道:“睨地伐實在不可忍耐,我為他娶元家女兒,指望隆崇基業,竟不料他夫妻不睦,專崇阿雲,使有這麼多豬狗兒子。以前新媳婦並無病痛,突然暴死,乃是遭人投放毒藥所致。事已如此,我亦不能窮治,為何又對你生暗害惡意?我在世他尚且如此,我死後,他必把你當作俎上的魚肉,任意砍斫。每想到東宮至今沒有正嫡,至尊千秋萬歲之後,要你們兄弟向阿雲兒再拜問訊,這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呀!”楊廣聽罷,心中歡喜母后有此坦腹疼愛的話,又流露出淚涕滿面、嗚咽不止的樣子,表示自己的無可奈何。獨孤後面對楊廣可憐樣子也悲傷不已。

探得母后的真實心意,楊廣緊鑼密鼓安排奪宗之謀。他引心腹宮臣張衡定計,派親信宇文述去結交宰相楊素的弟弟楊約,要他把皇后所講的話說給楊素聽,藉以取得楊素支持。楊素為證實皇后的話,親自入宮見皇后,用試探的口氣,微微露出晉王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恭儉節約,行為有如文帝。用這些動聽的話揣度皇后的心意。

皇后亦藉機訴說心事。她對楊素說道:“你說晉王行為和表現類似至尊,這話很對。我兒是個大大孝順的人,每次聽到至尊和我遣內侍到來,必親自在入境處迎接。說到遠離父母,未嘗不悲痛哭泣。又他的新婦蕭妃亦大大可愛,我使宮婢去她家問事,她常與宮婢同寢共食,這怎能如睨地伐與阿雲那樣相對而坐,終日宴飲不息,又親近小人,猜疑骨肉。我所以愈加愛憐阿麼(上面麻字,下面女字,楊廣小名),就常怕他會被暗地裡殺害。”

聽了這話,楊素心裡踏實了。便扯蓬轉舵,火上澆油,痛說太子的種種壞事。

宮內宮外既相串通,廢立太子的事也就定謀了。

太子楊勇覺察到自己的地位已開始動搖了,他心生憂懼,採取種種自安之計。那知這種種安排適成為打擊他自己的口實。這是因為皇后暗中派人伺察楊勇的行動,而楊素也設計買通東宮倖臣姬威,把太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打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於是,太子目無君父、縱容私幸、亂用公帑、假公濟私等不軌行為都一一被揭發出來。

言語上的多次重複可以亂真,枕蓆上的不斷吹風更能煽動情緒。文帝也就相信楊勇種種錯誤行為已鑄成大錯,不可救藥。他終於做出了廢掉太子楊勇,改立晉王楊廣的決定。他召集皇親國戚、文武大臣,自己特地穿上軍服,登上武德殿,神色凝重地宣佈楊勇罪狀,廢為庶人,其親信及左右宮僚七人處斬,妻妾子女沒入宮中為奴婢,與其交往親密受到牽連的人或處以自盡,或免死受杖,本人及妻子資產田宅沒官。

這件太子廢立移位的宮廷大案到此宣告結束,但朝廷間統治層的權力鬥爭卻由此引發,愈演愈烈。楊勇被廢后,囚禁於東宮舊地,交由楊廣管束,楊勇由天上跌落到地下,生不如死,以致瘋癲發狂,後在楊廣即位後詔書賜死。他和十個兒子在楊廣登上皇位後都一一被殺害。楊勇一支也就斷子絕孫了。

仁壽二年八月間,陪伴隋文帝一生的獨孤皇后撒手人寰、駕鶴西去了。文帝在性生活上解脫了皇后的羈絆,獲得自由了。他要補償過去的不足。後宮中有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都是絕色美貌的佳麗,文帝很迷戀她倆,日夜顛鸞倒鳳,尋歡作樂。年邁之人,精力衰退,那經得起如此作踐,過不多久,文帝精虛神耗,發病在床。他自知不起,對侍從在旁的女使說道:“若使皇后不死,我也就不會落到如此地步!”看來,他對自己尋花問柳、貪戀女色的放縱行為有點自責了。

仁壽四年七月,文帝剛過完他六十四歲的生日不久,在仁壽宮病危不起。臨終三天前,他與百官握手覷欷,進行訣別。遺詔令內外群官,同心戮力,共輔太子楊廣即位。

另有有一種說法:文帝病危時,楊廣以皇太子身份入居大寶殿,調戲文帝所寵陳貴人,文帝知道後發怒,欲召廢太子勇。楊廣把此事告訴楊素。楊素假傳詔旨召東宮兵士入仁壽宮宿衛,又令張衡入宮侍疾。此日文帝遂駕崩。這是說文帝懊惱廢立太子之事做錯,而楊素與楊廣有陰謀矯旨的嫌疑,並暗指張衡侍疾與文帝暴崩有關。此說事涉曖昧,實不足為憑。疑是出於唐初史官因政治上的需要而添加給隋煬帝的莫須有之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