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天然气都通到村里,可一些农民宁愿烧煤、烧柴,也不愿用天然气,为什么?

新大风歌


谁不想方便生省力,只不过是收入有限达不到消费天然气能力而言又省既省。只有说明一点广大农村民众还是很贫穷连天然气都使用不起。


阳光10329


#在农村,天燃气都通到村里了,可农民宁愿烧柴、烧煤也不愿用天燃气,这是为什么?#

2019年农村煤改气工作继续推进中,煤改气工程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主,逐步向京津冀周边其它省市山东、河南等地扩展。还有其他的省市也在搞煤改气试点、实验。

煤改气的初衷一是为了让农民用上干净、卫生、方便的天燃气;另一方面就是减轻空气污染。每年一到冬季取暖雾霾非常严重。雾霾形成的原因专家也在努力求解。老百姓大多认为工业发展和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原因。国家也在下大力气抓节能减排,并探索各种有效途径治理大气污染,减轻雾霾,还头顶一片蓝天。

农村煤改气也就这几年才开始,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当中。也暴露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在农村,村里通上了天燃气,可农民宁原烧柴、烧煤也不用天燃气,这是为什么?

原因其一,花钱多、安不起更烧不起。

1,初装费太贵。初装费有2600的、有3300的、也有3600的,还有4000的,各地不一样的情况。农民收入不高,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有些吃力。一亩地一年收入不到一千,一家人也就几亩地,一年种地收入几千元。一下子要拿出全家一年的收入安装天燃气农民舍不得!

2,用天燃气取暖花钱多不划算。农户用天燃气取暖比烧煤多花很多钱,是烧煤费用的2~3倍。农村家中取暖烧煤1吨才一千多块钱。用天燃气最少也得3~4千,还有4~5千元的。就是扣出政府补贴也比烧煤多。有的地方农户家中烧火炕,几把柴就烧得很暖和,这就更没法比较了。
原因之二,农民觉得不安全。天燃气安装在屋内,农民用它取暖做饭老觉得心里不踏实。上级同一采购来的管道、壁挂炉等,这种东西农民第一次用也不知道质量怎么样啊?安装人员也有的就找得不是专业的干。农村里老人孩子在家,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老人年龄大了爱忘事,万一出点危险情况咋办?

原因其三,都说补贴3年,以后不给补贴了咋办?有补贴都觉得贵,费用太高了。那3年后没有补贴了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农村住房不像城市里面一栋楼上的住户上下左右都挨着,冬季集中供暖保温效果好。农村独门独院,大部分是平房,冬季取暖效果不好,要想屋里暖和就得多烧气,当然,多烧得多出钱。

你村煤改气了吗?听没听过你周围有煤改气的情况。有更了解实情的咱们一起聊聊。


农人小匠


政府包全部费用就用,否则免谈!别听一些所谓的专家在那高谈阔论一点也不实际,你下去问问农民伯伯们有几家会用,有几家用的起。站着说话不腰疼,滚一边去!


百雅装饰赖在标


在以前,天然气还只是城市里人们用的专利,这些年,很多农村地区也都安装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不仅可以炒菜做饭,还可以连接热水器烧热水供人们洗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连接壁挂炉取暖,相应来说,好处还是很多的。但是我们发现,在很多的农村,通了天然气之后,大家都只是用了一段时间就不再用了,有的甚至一年也用不了几天。出现这种局面,我问过很多的农村人,终于明白了其中原因。

1成本过高

总体来说,天然气的价钱还是很便宜的,这只是单方面的说法,实际用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举个例子,现在是冬季了,大家都要采取措施取暖,用天然气来取暖,一个25平米的房间,最少要安装2组暖气片,,房间温度不要调太高,设置到50-60摄氏度,这需要不停的用天然气加热管道里的循环水,即使如此,室内温度也就是十七八度,并不是太暖和,加上炒菜做饭,一个星期共花费200多块钱,平均每天都要耗费30多块钱,这还只是一个房间,如果需要供暖的房间多了,所需的花费就更多,这是广大农民所承受不起的。

2传统生活方式更易被大众所接受

中国农村地区的冬季取暖方式是多样化的,各个地区的越冬取暖都是因地制宜的,也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例如烧土炕取暖,原材料遍地都是,农民不需要花费金钱也能取暖越冬,而且取暖效果还相当好。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花钱就能办到的事情,是没有哪个农民会选择天然气的。

3天然气安装不符合农村实情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有很多地方的农民收入是比较单一的,虽然说现在的农村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是,相对于舍弃农村原有的生活方式而强制农民使用天然气,还是有些过激的,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经济情况,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是可以考虑的,毕竟天然气卫生方便的多,不应该出现“一刀切”的局面,那样,就失去了原本的初衷了。

4相比于天然气,烧柴更适合农村老人

现在有很多地方的农村,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对于天然气的使用,他们还是很不习惯的,也有些畏惧感,生怕一不小心而酿成火灾,几十年的习惯,导致他们更乐于烧柴做饭。

总的来说,农村人不使用天然气,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用不起,毕竟,农村人的收入有限,推广使用天然气,仍是一项长期艰难的任务。


洪洋河


农民更想享受滴滴快餐的便利,

可是钱爷爷不答应呀!

放着廉价的自然资源不推荐使用,

却引导低收入人群反常高消费,

这也是科技兴农吗?

我们应该支持农民节约每一分钱,

尽可能多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上去才对,

而不是装在门面上供人观赏啊。


桂林全州文桥0536


这个与农村人的生活观念以及生活成本有很大的关系!

就说说我老家农村吧,六七年前村里面做饭烧水用的最多的就是柴和煤,柴火当时还属于普遍,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捡很多的柴火用来做饭和烧水,这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煤基本上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用,我们家那时候一年也就买那么几百个煤球,平时生活做饭都是用的柴,来客人了才会用到煤,煤对于很多农村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消费。

你想想如果每天都烧煤,那么一天至少需要5-6个煤球,记得六七年前一个煤球都要五六块钱,一个月下来就要一两百块消费,对于农民来说这可是不小的开支,所以大部分人更乐意烧柴,基本上在农村每家每户一年四季都会备着很多柴。

现在我们村没有烧煤,改成烧煤气了,最近两年才有所普及,一家五口人一个月下来如果是洗澡和做饭,基本上一个月要一两百块钱,现在一罐煤气大概就是100元左右浮动,也是最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好了,烧煤气成本提升并不大,基本上只要花两百块买个煤气灶+煤气就可以了,这个成本基本上在当代农民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但也有少部分农民舍不得用,平时都是柴火和煤气混用。

但是那种农村天然管道煤气就不一样了,因为有修建的成本,一般前期费用都在上千元,平时的使用成本还是另算的,对于农民来说这就难以接受了,从农村出来的我很能感受到农民的消费成本,这个成本基本上能装得起没有几家,还不如买个煤气罐使用,成本对于农民来说是最敏感的,价格一旦超出他们的可承受范围,基本上不会接受。

记得15年前,我们村通自来水管道,但是我们村其实很多家庭打了井,平时都是没井的家庭去有井的家庭打水,当时村里铺了自来水管道,要交200元的开户费,水费另算,那时候基本上全村都只有几家人装,当时就搞了两年自来水,后来就停止运营了;最近几年我们村又搞了自来水,开户费是500元,水费另算,第一年还好,到了第二年要收水费的时候发现,按农村人的用水习惯,一年下来要用七八百块钱水费,有些家庭就不愿意了,觉得贵了还不如自家的井水。


楼盘网


你要知道,现在住在农村的都是六十年代以上的老人,受过苦,不舍得花钱,他们穿衣服最多不超过五十块钱,他会舍得用气做饭吗?我记得在没有电改以前有个老人一月用两度电,用煤球还是在冬天下雪的时候烤火用,反正是不花钱就好。像这样的老人在城里你让他怎么生活。


惋惜7


俺们这里是2018年装好的天然气,刚开始装的时候安装工人有几位是东北那片的,说天然气壁挂炉一天的费用也就十几块钱,咱寻思着东北冬季这么冷的天一天才十几块钱,咱这大山东应该只能少不能多吧😥哪知道烧了一冬天(两个多月),燃气费交了8300,最冷的那几天一天一百,一天一百,你还得交钱,因为不交钱大晚上就停气,唉~


利贝特轴承


我们村通了两年,今年是第二年,卖气那排队买气,后来限量,每户只卖一百元,后来有人反应,这才卖五百,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都是免费装的,国家给补贴一半气钱,大部分人家都烧气,只有几户老人还不习惯,也是为了省钱,虽然装了壁挂炉缺还是烧煤球。


老牛拉车三十年


农村的炉灶已有数千年历史,并有拜祭王爷的传统,同时农村亲朋戚友多有来往,有朋自远方来,大家都很高兴,因而要杀鸡宰鸭,以丰盛的菜肴来招呼客人。一般炒菜的锅头很大,可烹制一整只大的鸡、鸭、鱼,而且锅是生铁做,香味十足,生铁炒锅从无把菜炒成焦苦的状态,又加上是用农作物做火源,更不易炒焦苦,最多是焦黄,而焦黄则更香,男女老少都可随便炒出来,味道不亚于大厨师。煮饭用柴火煮,味道比一流饭店的饭还要好吃,且从无把饭煮焦苦,最多是焦黄,而焦黄则饭更香。

如果用天燃气炒菜,仅能炒一只大鸡、鸭、鱼的四分之一,仅够3~5人吃,如逢年过节一大家人团聚,天燃煤气灶无法应付,除非是饭店专用的高压煤气炒锅才应付得了,但绝大数农村不会装高压煤气炒锅的,且必须专人才会用高压煤气炒锅。

另外农材每月都有一个到二个的传统节日,都要蒸许多米糕或糯米粽子等等,一般煤气灶绝对不能胜任。

还有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树枝做燃料,农村的柴灶都是当地专业农民砌的,最少要砌2~3个联合灶锅,很大气、很方便,一点也不亚于用煤气灶,甚至更胜一筹,故农村都喜欢用柴火灶,这也是农村的数千年以来的传统!甚至可以说也是一个传统饮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