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在兩件事上做到自律,註定是人上人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聖人,明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王陽明的心學一經問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幾百年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甚至在海外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日本英雄西鄉隆盛就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以下分享王陽明兩條關於自律的智慧,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在這兩件事上做到自律,註定是人上人,看看你能做到嗎?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在兩件事上做到自律,註定是人上人

一、在自我反省上做到自律,要勤於自省

“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王陽明

在王陽明的心學智慧中,“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所謂“省察”即自我反省,自我檢查批評,自己在心裡問自己某件事做得對不對;“存養”,即加強自我修養。這句話其實談論的就是自律的很重要的一件事——自省。

王陽明非常贊同曾子的一句話: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的作品《傳習錄》正是源於這句話。這句話其實和“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意思相通。王陽明認為,會省察、會存養的人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因而,反思能使人明智。古來賢者,必有其賢處,王陽明之所以能成聖,與其每天都能進行自省,從而不斷完善自己、修正自己的自律功夫是分不開的。相反,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反思,不懂得在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時加強自己的修養,那麼,他就很難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進步,只能因循守舊,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子。

自省,看似作用微乎其微,然而,卻是自律的前提,是成功的加速器。經常自省,可以去除心中的雜念,可以理性地認識自己,對事物有清晰的判斷,也可以提醒自己改正過失。只有全面地自省,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並付出了相應的行動,才能不斷完善自己。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在兩件事上做到自律,註定是人上人

老子《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省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質之一,只有經常靜心自省,才能在自知的基礎上做到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時,或在與人相處中遇到矛盾衝突的時候,更應該反省自身,多思考一下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然後通過改正來提升自己,這也就是下面我們要說的第二件事。

二、在與人相處時做到自律,要常見自家不是

“朋友相處,常見自家不是,方能點化他人之不是。”——王陽明

王陽明對“與人相處,常見自家不是”非常推崇,不過,在他看來,“常見自家不是”不是目的,而是一個自律的方法。只有學會運用這個方法的人,才能在自省和悔悟中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獲得更好的人緣。

許多時候,我們習慣於跟著感覺走,甚至經常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總覺得世界充滿了假、醜、惡。殊不知,很多時候,世界很好,是我們自己很糟,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總在隔著有灰塵的玻璃窗子,看外面的世界,看其他人。

王陽明心學認為,當與別人之間發生矛盾,總是指責對方的不足,而對自己的不是或者說缺點隻字不提,甚至百般掩蓋;遇上他人取得的成就,不是刮目相看而是側目斜視等,這樣的人都是心靈的窗戶上有了灰塵,而這灰塵,有猜疑、嫉恨、偏見,等等。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在兩件事上做到自律,註定是人上人

正如隔著有汙物的窗戶不能看清外面的風景,同樣,隔著有灰塵的心靈之窗就更不能正確看待外界的人和事物。所以,王陽明心學所提倡的常見自家不是、責人不如責己的理論,對於我們非常重要,為人處世,要做到自律,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擦乾淨自己的心靈之窗。

所以,當你想指責別人的時候,不妨先先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而你卻一直將過錯推諉到他人身上;當你看到別人的過錯時,同樣不要急於指責,而要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這樣,不僅能避免許多衝突的發生,而且也能讓你在責己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心靈,達到自律和自我提升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