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乡镇县城去上学,不在自己村里上,这是什么原因?

故乡的云3813


现在农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乡镇县城去上学,而不在自己的村子里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村里小学规模小。

一些小的村庄,一年的适龄儿童只有十来个人甚至十来个人都不到。由于人少,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资源相对不足,是造成学生流失,去乡镇和县城上学的主要原因。

二是教学质量比较差。由于老师配备,教学设备落后,学生少,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差,为了不耽误孩子前途,只得到乡镇和县城去就学。

三是年轻人在外地打工,为了照顾孩子方便,也为了孩子能受到较好的教育,所以就去自己的工作地点求学去了。

四是从动心理。有的孩子到好的地方上学了,别的家长也不会示弱,也会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你走我也走,所以就都到乡镇,县城,甚至更大的城市就学去了。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我是村官阿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明确一点,现实中的农村,连学校都很少见了,更不用说孩子在农村上学了。

阿丽从小在农村长大,小学一直是在村里的学校上的,那时候每个村里都有学校,整个学校怎么也有个100多个学生。等到阿丽上高中时,因为没有生源,村里的学校就关闭了。直至现在整个乡镇12个行政村,没有一个有开办学校的,甚至整个县城,18个乡镇里的村庄,没有几个有学校的。

所以,农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镇县城上学,而不在村里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农村适龄上学的孩子减少,学校关闭。


在农村,搁以前,一个家庭3-4个孩子是很普遍的。但现在,3个孩子的很少,最多两个,有的如果一胎是儿子,干脆就不生了。这个现象致使适龄上学的孩子骤减,学生越来越少,再加上学校的资金来源有限,久而久之,学校也办不下去了,只能关闭。


二、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孩子跟随父母外出。


现在的农村,放眼望去,人烟稀少,阿丽在农村呆了4年,平时村里只有住一些老人。遇到暑假寒假,外出的父母才会带着在乡镇或县城上学的孩子,回农村。

再者,农村是有留守儿童,但大部分儿童到了上学年龄,父母都会带出去,让孩子跟随外出上学。


三、乡镇县城的教育质量更好


农村的教育资源和乡镇与县城相处,还是有差距的,不管是从师资力量上,还是教学设备上。再加上,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了,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只要有条件,家长都会让孩子去乡镇或县城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存在跟风现象


阿丽记得,以前在村里上学的时候,村里的孩子学习也不比乡镇县城的差。每个学期,全镇所有学校的学生都要进行一次统考,阿丽所在村的学生每次都名列前茅。

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农村人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见有些人家的孩子去乡镇县城上学,那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不管条件允不允许,都跑去乡镇县城上学了。

总结:农村家长送孩子到乡镇县城上学,而不在村里上学,和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有关,也和农村整个生活环境变化有关。学生大量外出上学,导致农村生源减少,生源减少加快了农村学校的关闭,久而久之,农村家长也只能送孩子去乡镇或者县城上学。


我是村官阿丽,一个喜欢实话实说的基层干部,欢迎大家关注!

村官阿丽


大学毕业之后,我做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所在的小学只有六个班级,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名,相比县城小学每班近乎百人的班额,天壤之别。虽然近几年国家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学校的面貌也渐渐焕然一新,但农村学校的在校人数依旧在急剧减少。

那为什么现在的农村家长,舍近求远,依然要把孩子送到乡镇县城上学呢?我以亲身经历总结了这么几点:

⑴农村教育的现实"骨感"

农村学校生源少,教师的竞争压力小,且教师资源也不足,这就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的态度拉低了教学质量,如此恶性循环势必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加之农村教学设备不完善,相比县城各种新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差距很大。

⑵农民"有钱了"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再加上很多农民选择去城市发展,经济收入增多,生活渐渐稳定下来就考虑将子女接到各方面都更加完善的县城学校来了。

⑶跟风的心理

在农村,邻里之间谁家做了什么事情,大家也会跟着去做,生怕落后了被人耻笑,谁家的孩子去县城上学了,其他人家就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也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县城的学校。

无论是教学水平、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县城的学校的确要优于农村学校。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场所、为孩子的未来负责是每一个农村父母的心愿,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农村父母要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了。


新华融媒新消费


我们幼儿园也有部分孩子是来自农村的,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上学,选择在幼儿园附近租房子住。跟他们有过多次交流,我总结了一下,有这几种原因:

一、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意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决定让孩子到城里的幼儿园上学。

有个家长对我说:夫妻俩都初中毕业,老大上小学时就辅导不了了,感觉对不起孩子。现在老二刚3岁,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一定打好基础,要给孩子选一所好的幼儿园,于是把家里的地包给了别人种,一家人进城租房子,父亲到工地打工,母亲选择做钟点工,保证接孩子有时间。

二、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不想把孩子留在家里当留守儿童,于是就把孩子接到城里,让孩子在城里上幼儿园。

三、农村的教育的环境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差,也是许多家长选择让孩子进城镇读书的重要原因。

孩子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孩子的学习需要好的教育。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受到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燕子老师说育儿


我大儿子已经拿到研究生通知书,他小学二年级就到市里上学了,已经十五年了,那个时候他在家里上一年级,全班第一,但和城里上学的发小闺女比,差二十多分,这让不信邪的我意识到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别,这样才在二年级时把孩子弄到市里。后来中考我儿子在他们学校六七十名,但成绩比我们镇全镇第一名要高五分。后来小儿子上学直接就让他去市里,现在要上初三了,数学基本上一直满分,其它科目也不错。两个孩子都在市里上学,给我最大印象就是市里每个班主任老师都是呕心沥血,辛苦的不得了,孩子情绪波动,老师都随时感受出来,并和家长沟通。下儿子六年级的班主任是个年青妈妈,他开家长会时谈到她自己的孩子,都哭的特别伤心,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班上,以至没有精力看管自己的孩子,而导致孩子成绩不好。


心善无求


现在农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乡镇县城去上学,不在自己村里上,这是什么原因?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我们村就是这样,那些年轻夫妻多半都是将孩子送到县城里上学,不过我们县城里上学是可以,但一定要有房子,只有在县城买房子才能去实验小学读书。目前实小的几个分校,附近的房价全部大涨,涨到了八九千元一平方,我们这才不过四线县城,房价就涨这么高,可见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多少心血。

我邻居就是如此,孩子刚上1年级,他去年年初买的房子,正值房价最高的时候,随后国家的调控文件才下来。他首付了30万元,现在每个月还房贷4000多元,生活的压力非常大,经常抱怨着后悔了,但为了孩子他还是要继续坚持,他说等房子“满五”之后就将房子转卖出去,反正孩子已经取得学籍了。

其实像我邻居这样的人很多,他们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着想,大家不想自己的孩子会落后别人一步,毕竟乡村的教育资源并不是太好,老师的年龄也都偏大,虽说也有年轻教师,但教学的设备也跟不上。记得我上学那时候,乡村学校有800多人,但如今学校里就200多人。

我们这是人口大县,一个县一二百万人,不可能学生会减少那么多,原因就是都去县城的学校读书了。邻居说他儿子的班级里有七八十个人,让我十分的吃惊。不过想想也是,那些年轻人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希望子女都能够领先一步,这样才能考上好大学。而在农村学校的学习风气不高,大家只能选择将其送到县城里,你咋看?


惠农圈


这是许多人的共性,总认为高一级地方的什么东西都是好的。农村孩子到乡镇县城上学,小城市孩子去大城市上学,这也成了中国小学生上学的特色。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现在许多年轻父母都不在农村,在镇上或县城打工,孩子随父母在县城上学。

我堂弟家的三个孩子,前两年一块从农村小学转入县城小学。主要是因为他妈妈在县城打工,白天虽然无法照顾孩子,但至少晚上能看见。她奶奶也随同去了县城,边打工边照顾他们。一家人租房住在一起,既能挣钱,又能接受城里的教育,孩子进步也很快,她们都觉着很合适,很好。


二、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家家都装有空调或取暖设备,孩子已经习惯了冬天不受冻,夏天不受热的生活。但在农村学校,这些条件都不具备。许多农村学校虽然都建起了教学楼,但教室里既没电扇又没空调,孩子冬天受冻夏天受热,教学条件较差。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大的,主要是以前的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转正来的,学历层次低,一般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年轻的特岗教师,一般是二本或三本院校毕业,有的是大专毕业,有些学校还甚至有十几个代课教师。县城小学的教师,年龄大的一般是老师范毕业生,年轻教师一般是农村小学或初中教师,通过笔试、面试选调进城的农村骨干教师。


另外,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完善。许多农村小学由于缺少教师,只按排了语数英三科,体音美等科目由于缺教师,都没有设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很枯燥乏味。城市学校的课程设置则相对完善,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因此,有些农村家长,带孩子租房在城里上学;有些直接把孩子送进学校周围的托服中心。

农村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间存在差异,差异只要存在,这种情况就会一只存在。


教坛杂谈


笔者就是一个农村人,在我爸爸那一代,我们村就有小学,到我上学的时候就已经瓦解了,我们到附近的村里上学,这里聚集了很多个村的孩子,那时候学生还挺多的,一个班也有几十个人,也能配上几个老师。

时代在发展,现在村里的学校几乎很少了,就算有学校学生也很少,更多的是选择去镇上还有县城去上学,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们,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在镇上读,镇上有小学有初中,基本上9年义务都可以在镇上完成,去镇上上学的成本更高,他们需要每天坐校车往返,每年需要2000元的校车费用,生活成本也要高一些,在村里上学的话可以省去一笔钱,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起镇上上学。

镇上相比村里而言,教学条件要好一些、师资力量也强一些,在村里没有多媒体设备,老师也是年纪比较大的,在镇上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老师也是一些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没有老教师那么多经验,但是小孩子更喜欢他们。

而县城的条件更好,很多家长租房陪着小朋友上学,有的地方限制的,就直接买房陪小朋友上学,为的就是很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条件,我妹妹曾经跟我说,她们的数学老师问他们想不想考到市里面去上高中,多见见世面,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其实越大的城市教育条件越好是大家都认同的,能读好一点的学校就读好一点的学校,我有一个老师,他们夫妻两都教过我,我也去过他们家吃饭,她们都是高中老师,却费力气把孩子送到省会城市里上高中,当然孩子也不负所望考上了清华大学。

大一点的地方教育确实要好~师资力量、教学设置等等都要好。


楼盘网


朋友们好,我是乡恋。农村家长只所以把孩子送到乡镇、县城、市区上学,这一点不难理解。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农村与城区的学校相比,不是差一个档次。多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着力解决,但城乡差别还是不小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好的、拔尖的教师,大都集中在城区,而乡村因住宿、生活、婚姻、医疗等,留不住拔尖人才。只要是名师,大都让城区学校挖走了。我认识一个音乐教师,刚开始,在县城中学,后来被我们这儿"二类“高中挖来了。没多久,又被我们这儿的顶尖高中挖走了。听说,这位教师,现在青岛名校执教。

第二、城区校舍不是高一个档次。这个有目共睹,大概甭细说了。各类教室、体育馆、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一应俱全。农村学校怕是不俱备吧!

第三、平行班多,竞争力强。城区大的学校,一个年级就四五个、七八个班,哪个班级考砸了,老师面子也过不去。我听网上一个农村教师网友说,他们学校九个教师,二十七个学生。这学,能教吗?这学校想破脑子能好吗?难怪这位网友是学校教导主任,还天天上网。

再说还有一些,光这三点,怕是短期内解决不好。因此,绝不能怪家长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了。


鸡肋


有更多的农村的孩子到城里来接受教育,这是一件好事,这也是让很多农村家庭走出人才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农村人的腰包鼓起来了

那么孩子送到城里或者是这样上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家庭的条件有所改善,像我小的时候,就在村里的小学上学,家里都是务农的,我那个时候的同伴,绝大多数也都在村里上小学,只有到初中以后才到镇上去上初中,那个时候镇上的小学,每个月都组织学生看一次电影,而且各种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只能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这些精彩的活动和精彩的讲述,那个时候就是因为家里没有钱,不可能把我们送到镇上去上小学,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些年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地,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的经济,农村的人口在收入方面也比以前大幅度提升,这也使得他们有经济实力,能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孩子走出去读书最重要的就是农村人真的富了起来。



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上来了

在农村家庭富裕起来的同时,很多农村的家长朋友们,他们的教育意识开始觉醒,逐步认识孩子必须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之后,才能走出农村,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的中心,成为一个不需要务农的农村人,这是祖祖辈辈农村人的一个梦想。

现在的农村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的投入,虽然在总数上远远的不如城市家长对孩子的投入,但是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只要孩子肯学,只要孩子愿意学,很多农村家长就是砸锅卖铁也愿意去供孩子读书,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这一切主要是由于家长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

很多农村家庭把孩子送出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农村的学校,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确实要比镇上的学校和市里的学校相差很多,我们这个地区的农村学校,多数都是小学,一个小学里,三四个老师围着一两个学生转,在这样的学校当中读书,有很多的弊端,首先就是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氛围,竞争的氛围,同时留在农村的老师,他们的教育能力教育水平相对来说要低一些,有能力的老师,或者是有门路的老师,早就到镇上去或者是到市里去工作了。



不排除有攀比的情况

当然在这个送孩子出去上学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家长是因为攀比心理严重,看到你家孩子都送出去了必须也要把我家孩子送出去读书,当然这种攀比,可能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促进孩子学业的成长,也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环境,并不完全是错的。

父母在城里打工,方便照顾

如果父母都在厂里打工的话,把孩子接过去,让孩子在城里的学校里读书,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就像我们很多的大城市都有打工子弟小学,或者有很多的夫妻常年在城市里打工,然后在城市里租房子住,把孩子接过去,进入到一个小学或者是初中学习,既能方便照顾孩子又能够避免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增进亲情,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情,避免了每年都会出现很多的候鸟儿童。



总之我觉得把孩子送到镇上或者是市里读书,这是一件好事,这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体现了农村的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能够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能够促进社会人才的产生,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有好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