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程导弹威力大?

三只鸟一条鱼


美国退出《中导协议》,战略目的是在威慑俄罗斯时,把欧洲和自己绑得更紧,毕竟德法拒绝了特朗普提出的将北约成员国军费提高到占比GDP的2%,且要建立属于欧洲自己的军队;因此,美国要在欧洲部署中导,就是要通过北约这个军事组织持续强化对欧盟的掌控。

洲际导弹,尽管是战略核武器,但一般情况下,也就藏着掖着,起到对他国的威慑作用,平常是不可能对他国发射的,一旦发射的话,这个事情就闹大了,有同死落棺材的打算,要死大家一块死;所以核武器除了投掷在广岛、长崎上空的那两颗原子弹以外,战后将近80年来,就一直没有真正使用过。

中程导弹,就不一样了,射程5000公里以下的弹道导弹,都能称为中程导弹,简称“中导”,是属于常核兼备的武器,由于不似战略洲际导弹那般动辄上万公里以上的飞行距离;因此,对于中导是极难防御的,从发射起飞到打击目标,视作战距离不同,也就数分钟到15分钟的时间,弹头以数倍音速高速袭来,令对手防不胜防,且难以拦截,基本上都拦不住。

即便中导携带的是常规高爆弹头,那爆炸的破坏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更要命的是难以判断来袭的中导携带的是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作为对等打击,防御方有中导的话,就极有可能装上核弹头来报复对方。

因此,部署中导,引发的军事冲突中,极有可能双方会互扔核弹,导致战争的不可控,以及有毁灭人类之虞,一旦双方爆发核战争,会引来其他国家的担忧和参战,那对整个人类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一幕。

中导的可怕,就是极易引发核战争,这是人类不能承受之重;因此,任何一方部署中导,对他国都是严重的威慑,特别是拥有中导的国家,本身拥有大量核弹头的话。

由于中导具备强大的进攻性,因此,如果美国在亚太部署中导,将引发相关大国的极大反弹,陆基中短程导弹部署在境内,完全出于防御目的,不威胁任何国家,特别是不会打到美国本土,在某国“家门口”挑衅,绝不会坐视自身利益受损,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国平军史


中程导弹,它的射程居中,比洲际导弹短,比短程导弹长。

其实它的威力也是居中,谈不上大,但也不算小。射程、威力全卡在中间。

中国的长剑10,美国的战斧属于巡航导弹,也属于中程导弹,射程在2500公里。弹头的重量大约是500公斤。东风21、东风26属于标准的中程弹道导弹,载荷大一些,弹头质量在1吨左右。美国和俄国现在还没有正式服役的中程弹道导弹,如果有,也差不多这个水平。

也就是说弹道中导可以把1吨的弹药扔到敌人的头顶,巡航中导能扔500公斤的弹药。

这是什么水平呢?咱们可以对比一下。

B2轰炸机的载弹量是30吨,也就是说它出动一次,扔下的弹药,相当于30枚东风21或者60枚战斧。

弹道导弹虽然体积很大,但它是由火箭发动机和弹头两部分组成的。火箭发动机占了导弹90%的体积,弹头只占十分之一。导弹发射,到达一定高度以后,弹头和发动机分离,弹头飞向目标,发动机则自由飘走了。能落到目标头顶的只有弹头这部分,发动机不参与最后这步。所以一枚10吨重的导弹,在它击中目标的时候,只剩下了1吨。发动机只是负责把弹头送过去。

而用轰炸机投弹,其实就是用轰炸机负责火箭发动机这个角色,扔下去的炸弹自身已经没有发动机,相当于导弹的弹头。

轰炸机是用飞机把炸弹送过去,导弹是用火箭把炸弹送过去,只是运载工具不同。

但轰炸机送过去炸弹是火箭送过去的20倍!

如果采用常规战斗部,中导这1吨的威力咋说呢?能摧毁半个机场吧。干掉一个雷达阵地,摧毁一座指挥中心......这都没问题。威力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太大。

中导想获得骇人的威力,那得换上核弹头。但如果轰炸机也扔核弹,威力依旧是它的30倍。

中导曾经把美苏两个世界大国都搞的很头疼,彼此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中导,最后索性签个协议,大家都不搞了。最近美国退出了中导,又掀起风波,中导又热了起来,感觉是一款威力非常大的武器。

实际上中导最大的优势并不是威力,而是因为:这是一款走量的武器。

中导的威力不如洲际导弹和大型轰炸机,但成本也远远低于这些武器,可以大量的装备。以中美俄的国力,装备2000枚中程弹道导弹+4000枚巡航导弹,然后再来200枚装核弹头的中导+400枚核弹巡航导弹,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论是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没问题。

6000枚常规中导+600枚核中导,这规模看起来就有点恐怖了。

而且这几千枚中导是:无法拦截的。美国也好,俄国也罢,再把中国算进去,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谁都拦不住对方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当然这个拦截指的是中美俄开发的正规导弹,不是伊朗朝鲜那些东西。现在的弹道导弹拦截,还属于实验室阶段,而且水分......

中导,威力一般,真正要命的是量大而且根本拦不住,只能挺着挨打。

中国如果部署2000枚东风21和东风26,再加上4000枚东风10,即使只用常规弹头,也可以把韩国、日本到关岛这一片的美日韩的军事基地全敲掉。而且这只是火箭军一个军种,自己不出家门就能做到的。

俄罗斯要是也来个这配置,就可以把乌克兰、波兰到德国这一圈全覆盖。如果美国把这规模的中导部署在欧洲,也可以把俄罗斯在欧洲的繁华城市,军事基地,部队......全瞄上。

中导想有效果必须得够量,要是只生产100枚,那就没啥意思了。


锐度何老师


首先来说,什么是中程导弹?

按照一般的定义,地对地导弹按照射程的远近分为短程(射程1000千米以下)、中程(射程1000~3000千米)、远程(射程3000~8000千米)、洲际(射程8000千米以上)导弹等类型。但这一标准东西方并不统一,各国对于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范围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著名的美苏《中导条约》规定射程在1 000~5500千米的为中程导弹,而射程在500~1000千米的为中短程导弹。

它威力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可以较短距离部署,使敌对方对导弹的预警时间不够充分,增加了拦截中程导弹的难度,再加上中程导弹的机动性,使得中程导弹的生存率极高。如果携带核武打击的话,那将是致命的毁灭。

二、中程导弹也是最具实战使用的导弹,中程导弹在军事冲突中往往被使用,而远程洲际导弹是战略威慑武器,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远程洲际导弹都是携带核武攻击的,即使使用的是常规弹,哪怕是空弹,也会引起核大战。况且远程洲际导弹的发射也容易被探测到,而被对手提前预警并被拦截。

三、中程导弹的射程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较精确的打击能力,即可以常规打击,也可以小当量核武攻击。使用现代景象匹配和卫星制导技术的话,可以使打击精度达到10米。除去核武的携带,10米的打击精度为携带子母弹创造了极佳的打击效果。

总结

总的来说,中程导弹生存几率大,打了就撤,撤完换弹;核常兼备,具有常规实战打击可行性;打击精度10米;可以打击短程和中远程目标;经济效应大打击价值高;一波齐射无法预警。


东方铁鹰


可以这么说,在核战争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的前提下,中程弹道导弹就是最有可能扔到你头顶,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导弹!因为不动用核武器的情况下,运载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肯定也是在发射井或者发射车好好呆着。于是射程小了一圈,可以核常兼备的中程弹道导弹就成了局部战争中可以使用的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弹道导弹。也正因为如此,当年美俄双方疲于应付,最后签订《中导条约》,同时废弃中程弹道导弹。


按照国际惯例,射程在500-1000公里的弹道导弹为战术短程弹道导弹,1000-5500公里的为中程弹道导弹,5500公里以上的为洲际弹道导弹(按照我国标准,8000公里以上的为洲际弹道导弹)。▼这是我国东风-21D和东风-26两款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范围覆盖。可以看到,东风-26导弹射程4000公里以上,可以覆盖到位于第二岛链的美国关岛军事基地,被称为关岛快递!中程弹道导弹威力最大之处,是其相当出色的战术灵活性!5500公里的最大射程,再加上公路机动,固体燃料发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轻松覆盖整个战场。同时,中程弹道导弹可以核常兼备,不仅可以装备毁城灭地的核弹头,也可以装备常规弹头。常规弹头的类型非常多,可以使用钻地弹,打击地下工事;可以装备集束弹头,攻击机场跑道,港口等设施。

美国当年著名的潘兴中程弹道导弹

中程弹道导弹,在有些时候,也可以当洲际弹道导弹使!众所周知,现代英国和法国已经放弃了陆基和空基核力量,但是冷战时期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是部署有大量陆基核力量的。但是英国和美国都没有研制射程超过55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所以承担其陆基核打击任务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中程弹道导弹。▼比如下图,是法国当时大量部署的S3型中程弹道导弹,射程3500公里,可以轻松将一枚12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送到当时前苏联的境内!欧洲这个地方也是世界东西方阵营对抗最为激烈的地区,所以冷战时期北约和苏联双方在这个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但同时这个地方土地面积不大的地方,从法国首都巴黎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才2500多公里。所以使用洲际弹道导弹很明显出现了性能过剩,射程4000公里左右,可以核常兼备的中程弹道导弹足以覆盖整个热点地区。于是苏联和北约在这个地方,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弹道导弹,双方都苦不堪言!这个做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核战争爆发的风险,最后美苏都不愿意核战争的结果,于是签订了《中导条约》,中程弹道导弹开始退出美苏争霸的舞台。

除了上述所说,中程弹道导弹还有一个绝无仅有的优势,那就是无敌的性价比!相对射程仅有几百公里的短程战术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成本并高不了太多,但是却得到了数倍于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同时与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中程弹道导弹虽然射程比不了,但却有更高的战术灵活性。再与世界主流的空基,海基远程巡航导弹相比,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丝毫不差,且不需要昂贵的战机和军舰运载,有着更低的成本。总得来说,中程弹道导弹就是好用不贵,所以特朗普才会眼红退群!


赤焰哒哒哒


中程导弹威力大是因为可以较短距离部署,使敌对方对导弹的预警时间不够充分,增加了拦截中程导弹的难度,再加上中程导弹的机动性,使得中程导弹的生存率极高。如果携带核武打击的话,那将是致命的毁灭,所以,这种威胁让美国和俄罗斯一度签署了《中导条约》,相互销毁中程导弹并限制中程导弹的发展。

美国和俄罗斯限制的中程导弹射程在10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间。一个国家拥有中程导弹的话,就可以有效威慑5500公里之内的敌对势力。理论上使自己拥有5500公里的打击能力和防御。一旦发生战争5500公里内的敌人都在其打击范围内。这也是为什么伊朗和朝鲜要大力发展中程导弹的原因。这样可以威慑住中程导弹打击范围内的美军基地,为自己争取不对称战争的筹码。



同时中程导弹也是最具实战使用的导弹,中程导弹在军事冲突中往往被使用,而远程洲际导弹是战略威慑武器,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远程洲际导弹都是携带核武攻击的,即使使用的是常规弹,哪怕是空弹,也会引起核大战。况且远程洲际导弹的发射也容易被探测到,而被对手提前预警并被拦截。


而中程导弹的射程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较精确的打击能力,即可以常规打击,也可以小当量核武攻击。使用现代景象匹配和卫星制导技术的话,可以使打击精度达到10米。除去核武的携带,10米的打击精度为携带子母弹创造了极佳的打击效果。

中程导弹除了固定部署外,最大的特点是公路机动部署,采用筒式冷发射设计,极大提高了机动中程导弹的生存几率,打了就撤,撤完就重新装弹,伺机进行下一波的打击。



中程导弹的经济成本也比较低,打击价值高,即可以打击短程目标也可以打击中远程目标,全能打击,具有极高的战略打击价值。


这就是中程导弹威力大的原因,生存几率大,打了就撤,撤完换弹;核常兼备,具有常规实战打击可行性;打击精度10米;可以打击短程和中远程目标;经济效应大打击价值高;一波齐射无法预警。


科沁杂谈


那中程弹道导弹究竟厉害在何处,让当年的美苏两个大国都如此忌惮?中程弹道导弹最厉害之处在于其几乎可怕的战术灵活性!

首先,中程弹道导弹拥有较远的射程,可以覆盖的区域非常巨大。冷战时期,前苏联在境内部署的导弹东可以覆盖美国阿拉斯加,西可以覆盖整个欧洲地区。同样,西方的中程弹道导弹也可以覆盖俄罗斯的主要发达城市。因此,双方都投入了巨大资金发展中程弹道导弹,增强威慑能力,最终美苏双方都疲于应付。

其次,中程弹道导弹可以核常兼备。▲这是法国在前苏联解体之前大规模部署的S3型中程弹道导弹,是当年法国主要的陆基核力量之一。

S3型弹道导弹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射程3500公里,可以携带一个120万吨TNT爆炸当量的TN61型热核弹头,足以毁灭一座超大型城市。同时,S型弹道导弹也可以携带常规弹头执行任务。比如携带集束弹头攻击敌方机场,油库,后勤中心和指挥中心等目标。

同时,也因为中程弹道导弹可以携带常规弹头,所以它也成为了常规局部战争中最具威胁性的一款武器。弹道导弹按照射程可以分为500公里一下的战术短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和5500公里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其中短程弹道导弹射程较短,无法对现代局部战争的战场做到全覆盖。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太远,标配核弹头,使用常规弹头没有意义。

中程弹道导弹射程最后覆盖战场,而且在如今世界大和平的背景之下,核武器的使用概率为零。所以可以携带常规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就成了最可能攻击自己,同时又威力最大,最具威胁性的弹道导弹。

最后,中程弹道导弹在我国的魔幻改进之后,拥有了一项超能力,那就是打击大型水面舰艇。比如我国的东风-26导弹,采用的是钱学森先生40年代提出的助推-滑翔弹道,也称为钱学森弹道。即上升段和中段沿着固定弹道飞行,返回大气层之后,采用和飞航导弹一样的巡航飞行,并重新制导,锁定可以移动的大型水面舰艇,最后利用弹道导弹再入段的高超音速飞行突破敌方防御网,一举摧毁敌方海战核心。






零心诗懿


中程导弹可以装核弹头并且大多数时候用不上洲际导弹,中程导弹的适应范围更广打击灵活发射简便精度高。

通常来说弹道导弹的制导方式决定了射程越大精度越低,现在的各式弹道导弹由于采用的复合制导所以精度增加的很高,但是还是会有累计误差毕竟没有100%的精度,所以在飞行过程中飞行路程越远积累的误差越大,现在的复合制导模式末端甚至有目标自主选择的功能,末端会修正目标中程导弹的精度在弹道导弹中可以做到很低,一般在两位数级别。

速度通常情况下来说中程弹道导弹的再入速度属于高超音速,就拿东风21来说再入的速度超过十马赫,就这个速度末端防御系统是无效的,只能在中段拦截。并且由于速度快所以发起打击的突然性很强,在加上它高精度以及核常兼备的模式可以当做快速突击力量,让敌人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摧毁敌人的大后方。

在弹道导弹序列中比较适合战术打击任务的就是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一般用来运载核武器在使用灵活度上不如中程导弹,中程导弹可以配属二线部队对对方一线部队的重要节点实施突击,在现代战争中中程导弹的射程已经能够对对方一线部队的后勤设施造成威胁,而远程导弹通常射程有多余的并且体积更加庞大通过不方便,比起灵活性还是中程导弹好毕竟中程导弹兼顾威力、射程、灵活的多种特性,而近程导弹离战线太近没有防空掩护容易被摧毁,中程导弹的射程可以安全的在对方一般空地武器和战机打击范围外发射。


李晓伟


近期,美国试射了一枚陆基中程巡航导弹,引发了美俄关于中导问题的争执,恰值美国刚刚退出《中导条约》,普京准确的指出美国这次试射的太早了点,因为此次试射的准备工作肯定是在《中导条约》失效前开始的。为何一个中导引发了美俄这么大的争议?他有多大的威力?

上图为美国此次试射的陆基巡航导弹,他属于《中导条约》禁止的武器范围;下图为俄罗斯在21631型小型导弹舰上发射3M14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中导条约》并不禁止海基和空基中程导弹武器。

首先,中程导弹的厉害之处主要在于他难以预警拦截,中程导弹射程为500-5500公里之间,这个区间内的导弹除了巡航导弹外,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快。在《中导条约》失效前,美国部署的最后一种中程导弹潘兴2的射程是1800公里,飞行速度最快时可达12马赫,发射准备时间只有5分钟。他飞行如此之快的原因在于其飞行中的部分区域位于临近空间高度,在这个区域弹头飞行速度比在低空要快的多。

图为发射导弹中的美国陆基宙斯盾系统设想图,陆盾系统本质上就是中导部署基地,因为他可以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另外,中导的第二个优势是打击精准,比如美国的潘兴2导弹,圆概率误差在40米以内,可以精确的瞄准敌人的军事目标,尤其是永备工事目标进行打击,这个打击有可能是核攻击,比如美国潘兴2就可以携带一枚5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加上如此精准的设计,就像是用枪近距离顶着敌人的头,随时可以扣动扳机,敌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可以确保打中。

左边为苏联RSD10导弹,右边为美国潘兴2导弹。他们是美苏争霸时期两国的杀手锏。

中导一般是固体燃料导弹,因此机动性比较强,战场生存能力较强,如果实施前置部署,而且进行大规模的部署,那么可以在开战最初的阶段大量发射中程核导弹,精准、快速、高效的摧毁掉敌人一定纵深内的所有军事集群、军事基地、雷达、设施,一次性打垮敌人的常规军力部署,这种打击实在是太可怕,导致了美苏都难以承受这个后果,只能签署中导条约。

上图为美国潘兴1中程导弹,下图为美国潘兴2中程导弹。

苏联当时能够威胁美国的中程导弹是RSD10导弹,这款导弹最大射程为5000公里,可以携带三枚20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从发射到打到最远处的目标,不超过20分钟,部署时间不超过1分钟,而且飞行速度也够快,对美国和欧洲各国同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被美国纳入了必须要摧毁的中导名单之中。

上图为潘兴2战术导弹发射,下图为苏联RSD10导弹发射。

中导命中精度高、发射准备时间短、飞行速度快、核弹头威力巨大、导弹发射车可以机动部署,因此中导是一种虽然射程短,但是威慑力堪比洲际导弹,甚至强于洲际导弹的武器,更由于中导使用灵活方便,因此极易成为战役中常用的武器,导致核武器使用的门槛降低,战争很可能快速升级为核战争,因此《中导条约》的废除引发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担忧,毕竟他们要时刻处于美俄中导的威胁和打击之下。


海事先锋


在伊朗北部山区地下掩体内随时发射的“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就性能而言它要比洲际导弹差了好几个档次,即便是安装上核弹头威力也远不如现在的任何型号的洲际导弹!但是它的使用灵活性要远高于洲际导弹,是核常兼备的武器,而洲际导弹则完全是运载核弹头的,虽然理论上洲际导弹也能做到核常兼备,问题是哪个核大国也不会用它去发射常规弹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目前中程弹道导弹和中远程巡航导弹确实是在一些地区扩散,虽然从技术水平上来说热点地区的中程导弹性能远不及大国的装备,但是也不是聊胜于无,在地区间的这些中程导弹仍然有很大的威慑作用,比如说:伊朗正是因为有了几个型号的中程弹道导弹才让驻海湾的美军不敢对伊朗实施空袭,巴基斯坦也是因为有了覆盖印度全境的中程导弹才实现军事力量上的基本平衡。
巴基斯坦目前拥有的中程导弹,射程最远的是“沙欣–3”型2750公里,完全覆盖了印度的全境,并且还有其它射程不等的型号,也正是有了这些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再加上有80~100枚核弹头的威慑,印度才没敢轻举妄动,要不然凭印度的性格早就统一南亚了。


印度是世界上第六个拥有射程超过5000公里弹道导弹的国家,而且印度的航天科技水平也是有一定基础的可以发射卫星,将来会发展出射程8000公里的“准洲际导弹”,印度是有做大国的雄心壮志,也一定会对洲际导弹这个项目上进行大量的投资,但印度的远程弹道导弹的水平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仍然较低!还在完善当中,估计要进行至少10次以上的飞行试验才行。伊朗目前拥有两型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弹道导弹,“流星–3”和“泥石–2”型从地图上看

已经完全覆盖了中东,以色列和沙特全境都能大得到,伊朗的海空力量与美军驻中东海空军、以色列、沙特空军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在受到国际制裁的情况下也没法获得高性能的装备与“美以沙三国”抗衡,只能是发展“不对称武器”平衡军事方面的不足,伊朗有多少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导弹未知,但150~200枚的数量还是有的,如果对以色列和沙特大城市和美军驻中东基地进行密集发射,谁都吃不消!所以发展中程导弹也是伊朗寻求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式!
以色列的中程弹道导弹性能在世界上也是很先进的,其中“杰里科–3”导弹射程达到了4800公里,经过以色列科技人员和外国的技术援助下,该导弹总体性能并不亚于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以色列研制中程弹道导弹的目的还是因为外部的安全形势不稳定,在拥有核弹之后需要有可靠的运载工具才行,飞机虽然可以投掷核弹,但危险性太大了,而中程弹道导弹则不受限制飞越其他领空也不会出现被击落的事情发生,这使得以色列拥有了可靠的核打击手段,也表明以色列再也不存在“亡国”的危险了。

沙特阿拉伯中程弹道导弹,沙特没有工业中程弹道导弹的来源只能是购买,由于沙特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
,购买中程弹道导弹视乎是没啥限制,沙特有了这种远程武器之后国家安全形势有了一块稳固的基石。

通过对上述国家的中程弹道导弹扼要的介绍,说明中程导弹(包括巡航导弹)的技术门槛虽然没有降低,但已经不是大国的专有技术了,上述这些国家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这种可靠的装备。

中程弹道导弹是使用灵活的武器,即便是不安装核弹头其常规弹头杀伤力也是很大的,并且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的概率极低!具备:射程较远、使用灵活、难以拦截...等优势的肯定是一些有条件的国家想得到的装备。


皇家橡树1972


“中程导弹”从杀伤力上来说,并不比洲际导弹或者短程导弹要大,虽然射程是一款导弹的关键指标之一,但是大家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中程”并不意味着大威力。对于导弹大国,单就技术层面来讲“中程导弹”就是“小儿科”,至少美俄都在九十年代以前研制、生产和部署过,根本不存在研制难度,只是后来因为美苏签订《中导条约》而让这种导弹“销声匿迹”了。所以也不必为近期美国测试中程陆基巡航导弹的新闻“大惊小怪”,技术早就有了,只不过因为美国退约,使得中程导弹重新被抬上明面了而已。

▲2019年8月19日正式退约不足20天,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成功测试陆基“战斧”巡航导弹

另外,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对于《中导条约》中限制发展的“中程巡航导弹”,只限制了陆基版本,而空基、海基巡航导弹则并未做规定。各种空射巡航导弹、舰载巡航导弹、潜射巡航导弹都没有限制性规定,美俄两国的各种海基“战斧”、“口径”等射程两千来公里的巡航导弹你们也没少见。

▲美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退役的“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陆基版本的中程导弹被限制,并不是他有多大的威力,而主要是因为其部署的便捷性和较低成本。陆基中程巡航导弹的发射载具平台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不像空基、海基那样还需要战机、军舰或者潜艇,陆基中程导弹发射车的技术难度、成本都要低许多。成本和技术难度低,就更有利于大批量生产和部署,你可以部署一千辆中程导弹发射车,但是你不可能去造1000架B-1B战略轰炸机去携带那么多空射巡航导弹吧?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

中导条约

1987年12月8日,美苏两国签署了《中导条约》(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根据规定,条约生效后的18个月内美苏两国应销毁全部的陆基中短程导弹,三年内消除两国全部的陆基中程导弹。《中导条约》中指出“中短程导弹”是指射程500-10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中程导弹”是指射程1000-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苏联1977年开始装备的SS-20“军刀”弹道导弹,采用分导弹头时最大射程5000公里

根绝《中导条约》谅解备忘录的规定,在1987年以前美苏两国已经研制并列装了大量的中短程/中程导弹。例如,美国在当时已经实际部署了120枚“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309枚BGM-109G“战斧”陆基巡航核导弹以及生产了大约170枚“潘兴IA”中短程弹道导弹。苏联在1987年以前,也实战部署了405枚SS-20“军刀”弹道导弹(射程5000分导-10000单弹头)、220枚SS-12“薄板”中短程弹道导弹,生产了84枚SSC-X-4陆基机动巡航导弹(射程约3000公里)等。因此,中导条约的废止并不意味着美俄两国开始研制这种导弹,而是让两国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研究提升、重新部署这种导弹。

▲苏联八十年代初生产了SSC-X-4陆基机动发射巡航导弹,射程约300公里

美苏两国限制陆基中程导弹并不是因为这款导弹实际威力要超过其他射程的导弹,主要是这种导弹对于西欧和苏联西部产生实质威胁的部署成本太低。也就是花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大量部署,因此在美苏争霸,外加欧洲国家博弈的历史条件下,才限制了这种导弹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