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是二战导火索:细说德国、波兰、匈牙利瓜分捷克

1918-1920波捷冲突(七日战争)

切欣·西里西亚(Cieszyn Silesia)位于西里西亚地区的波捷民族分界线内,此地几百年来一直被波捷两民族混居,捷克人与波兰人同属西斯拉夫民族,长期以来语言文化较为相似,并无尖锐的民族问题。11世纪,波兰王国曾领有西里西亚全境土地,后因封建割据无力掌控边疆,西里西亚公爵转而效忠波西米亚王国,从12世纪到17世纪,切欣一直被波兰皮雅斯特分支贵族统治。16世纪,哈布斯堡家族夺取波西米亚王位,切欣归神圣罗马帝国统治。17世纪中叶,切欣最后一位皮雅斯特血脉去世,这里的法理归属从哈布斯堡家族转交给波西米亚王国,19世纪又归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一战前,切欣西里西亚三分之二居民为东部的波兰人,三分之一为住在西部的捷克人。

谈到切欣问题,必须结合欧洲历史的大背景看。一战结束后,欧洲民族主义思潮进入顶峰,各地民族矛盾愈发尖锐,这是切欣问题的实质源头。法德民族矛盾,波乌民族矛盾,希土民族矛盾,俄波(波兰、菠萝三国)民族矛盾,还有更为血腥的巴尔干民族矛盾,所有民族都宣称自己的无辜,都把争斗的矛盾指向对方,这都是那个时代欧洲的典型现象。

才不是二战导火索:细说德国、波兰、匈牙利瓜分捷克

  • 切欣西里西亚边境线的迁移
  • 黄线是16世纪初的公国边界
  • 蓝线是1918年11月5日协定边界
  • 紫线1920年至1938年以及1945年的边界
  • 红线是1938年12月10日边境线

欧洲旧秩序崩溃后,新生国家的边境线划分是一战结束后好几年最突出的问题。20世纪初期,由于民族主义思想,波捷民族在切欣的冲突逐渐增多,捷克开始大规模移民,双方争办各自语言的学校。奥匈帝国灭亡后,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在划分边境时,切欣问题迎来总爆发。1918年10月19日,捷克人建立切欣公国委员会,九天后捷克宣告独立。捷克委员会旨在维持当地稳定,而且把尽可能多的地区纳入委员会管辖地区之下,其中包括许多波兰人聚居地。波兰人也很快建立了一样的委员会,双方开始争夺切欣的统治权。


才不是二战导火索:细说德国、波兰、匈牙利瓜分捷克

​因为切欣波捷民族混杂太严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不愿意搬离祖先居住的地方。经过多次磋商,始终无法定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划分方案。11月5日,双方勉强订立了一个沿民族边境线划分的领土协议,但事后谁都没遵守。此时波兰深陷波乌\\苏波战争,毕苏斯基期望通过谈判确定边境,但捷克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拒绝谈判,动用武装民兵占领了斯皮什和奥拉瓦等区域。总的来说,捷克对切欣志在必得,华沙政府的关注点在国内重建和对苏战争,对切欣仅仅采用了强硬态度,但无法与捷克人进一步协商。火药味越来越浓,一场局部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才不是二战导火索:细说德国、波兰、匈牙利瓜分捷克

深色为捷克语人口

  • (我把捷克斯洛伐克简称捷克)

捷克人非常渴望得到切欣西里西亚的重工业资源,还有联通科希策-博古敏的铁路,从1918年底,捷克政府就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武力占领。1919年1月17日,捷克政府指责波兰人没有遵守11月5日协定,以此为由,四天之后向波属切欣发送最后通牒,但华沙政府没有收到。1919年1月23日,捷克总统马萨里克下令15,000捷克步兵突袭波属切欣。捷克指责波兰没有遵守协定,然而他们也没有按照协定继续与波方沟通,而是近似不宣而战的进攻,这同样严重破坏了11月5日协定。波兰人只有毫无准备的4,000名青年志愿兵,基本无力抵抗捷军的进攻,民兵一路后撤,被赶往维斯瓦河一带。捷军在他们攻占的每一座城市都毁掉了波兰旗帜,即便许多城市的大部分人口都是波兰人。1月26日,捷军屠杀了十二名波军战俘。

才不是二战导火索:细说德国、波兰、匈牙利瓜分捷克

深色是波兰语人口

捷军准备乘胜追击,将波军一路赶到维斯瓦河以东,还准备越过维斯瓦河进攻波兰腹地。波军集结了三千多人在维斯瓦河西岸背水一战,1919年1月28日,斯科科夫战役打响,此时切欣已经被捷克占领。战斗持续两天,波军在三倍于己的捷军攻势下守住了阵地。2月3日,双方在国联的压力下宣布停火。随后,在列强的斡旋下,波捷代表前往巴黎就领土划分谈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