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的電影《銀河補習班》明明非常不錯,怎麼好多影評人評論不好看?

胖吖胖呀


千萬不要被影評人帶偏了節奏,影片怎麼樣,還是要自己親自看了之後說了才算。不管別人怎麼看,只要對自己來說,觀後夠震撼,能引起思考,獲得共鳴就是好電影。

徐崢賀歲檔電影《囧媽》,評分5.9分,只有想不到的低沒有評不到低。縱觀2019國產電影,評分8分以上,廖廖四五部。連賣出47億票房的《流浪地球》也被各種吐槽,評分7.9。所以如果只看評分來決定是否去看電影的話,可能會錯過不少好電影。

《銀河補習班》豆瓣評分6.3分,觀影后特意去翻了下豆瓣各種不同的聲音,一星兩星三星的從評論裡脫穎而出,四星評價只有兩個。由此來看評分被拉低,一點都不意外。

簡單摘了幾個評分低的原因供大家參考:

電影一開始就脫離大眾的高位,情節失真,一直想能幹嘛?……

還有更厲害的,說中途憤然離場的,直言荒謬……

有吐槽鄧超和俞白眉組合不行,演員不好好演戲跑來導演的……

可能每個人的觀影感受都不一樣吧,有人認為好,有人就會認為差。而那些影評差的大多都是抓住一個問題點,然後無限放大。這樣就會帶動一些話題,影評也容易火起來。比方說,影片裡鄧超的身份以及兒子的身份,就可以說這樣設計不合理,失真。為了劇情需要,非得設計出大橋坍塌,設計出一個航天英雄,失真了。

說說個人觀影感受吧

父親馬皓文出獄後,面臨的頭等大事是兒子的教育問題。父母離婚,父親坐牢,這個城市很小,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孩子在外受人欺負,心裡不願意學習,找不到學習的目標。其實學習是這樣的,沒有幾個孩子是笨孩子的,只要學習有了動力,沒有幾個孩子是學不好的。

如果說一個學期就能使孩子從年級倒數第一逆襲到年級前十,可能很多人會接受不了,但是那個時候是九幾年,初中的知識沒有那麼難,只要是用心,一個學期是可以趕上來的。記得我們初中的時候,確實有一個同學平時成績不怎麼樣,鬆鬆垮垮的,最後中考以高分考進重點高中的。

父親之於孩子的愛,父親的教育理念,個人感覺是沒有問題的。學習是一件能自己扎進去之後,才會有成績。如果嚴格按照老師學校的要求,採用以前的教學方法,是不可能有多大改變的。所以,方法很重要。正確的引導,能用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候,課本上的理論就會迎刃而解。

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代價要陪兒子去看航天展,十幾歲的孩子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鬥方向,那學習就不用操心,自己就會趕上來的。最怕的就是沒有方向,不知道學習這些東西有什麼用,以後工作能不能用的著。

虎父無犬子,自古如此。對一個孩子而言,家庭的教育,比學校的教育要重要的多。父母的身體力行,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這種力量是無窮的。至於有人吐槽說航天有戰狼心之類的,這不硬扯麼,孩子從小有什麼樣的夢想,然後實現了,跟戰狼有什麼關係?

唯一感覺劇情有點失望的是,兒子在選為航天員的時候,為了自己政治利益,勸父親放棄申訴。父親揹著不該揹負的名聲,低頭過了一輩子把兒子養活大,沒想到養出來這麼一個白眼狼。為了自己的理想,勸父親放棄洗清冤屈。

妻子(任素汐)演的很真實,婚姻出現問題不是一時半會了。馬皓文在面臨妻子的指責,從不反駁,自己都混成這樣了,說什麼都只會是錯。能做的,只是用事實說話。

父子情深,雖然第一次做父親,也一定要全力以赴。知子莫如父,自己的孩子什麼樣,自己清楚。關於教育影片中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很棒的一部電影。


好劇剪剪看


我的認證也是影評人,我來說這件事合適嗎?我覺得合適。



鄧超過去的確拍過很不好看的電影,比如《惡棍天使》《分手大師》,那時很多人質疑他的執導能力,也包括我。真的,尤其是看過《惡棍天使》後,我真的不想再看鄧超執導的電影,一個演員還是好好演戲吧,畢竟演技還是過硬的。



但聽說鄧超的新作《銀河補習班》講的是父子故事,忍不住去看了一下,結果被感動了,這部新作確實是鄧超執導電影以來最好看的一部。



有不足嗎?當然有,比如剪輯可以再明快一些,一些細節處理可以再加工,所謂的“經典臺詞”可以再接地氣一下,懷舊歌曲別用那麼直接……總體來說,《銀河補習班》值得一看,尤其是對父親和孩子而言,電影裡溫馨、勵志、感動時刻確實可以促進現實中的父子關係。



簡言之,鄧超的執導水平是有明顯進步的,我覺得應該鼓勵。至於鄧超的演技方面,劃重點:真的很在線,不愧於演過《烈日灼心》的演技咖。



接下來說說所謂的影評人,為什麼會“看不上”《銀河補習班》?其實,有一小部分影評人的“職能”就是專批電影的,他們看電影只會看到不足的地方,然後放大。比如,電影裡都是漏洞,都是不合理的地方,完全沒有可取之處,沒必要一看。



這些影評人有些地方批評得沒問題,但更多時候是誇大其詞了。我覺得影評人不該只看到不足,還應看到積極的地方。影評人的存在是促進電影發展,而不是專門負責批判電影。



反正,我個人認為《銀河補習班》沒那麼不堪,積極大於不足,在當下國產電影行列裡,算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南瓜報告


因為利益集團在作怪,《銀河補習班》看的人多就影響了別的片子的票房,所以黑水軍就氾濫成災。

再加上有人不甘心讓鄧超當導演,百般阻擋,認為他是一個好演員,但不是一個好導演,要他服輸。

還有妒忌他的人,希望看他的笑話,用一些無中生有,造謠,誣陷的事都栽到他頭上,讓他百口難辯,知難而退。

然而他卻是象電影中所表白的那樣,要有堅定的信念,想幹的事,只要堅持下去,總有實現的可能。

現在他這樣做了,那些小人不甘心,要打擊他,要臭敗他,讓他無法翻身,僱用大量水軍,鋪天蓋地的黑文章就現世了。

而觀眾又不買賬,很理智,你黑你的我看我的,結果發現並不是那樣差,而且從中也能得到啟發,引導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自救,不能全依靠別人的救助。

所以出現了影評評論不好,而觀眾認為好,兩種相反感受。


崇文重教


人們對這部影視劇評價非常極端。在貓眼評分標準裡,與千與千尋一樣,獲得了9.5的高分,而豆瓣只給出6.4的低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評價如此大相徑庭?竊聽小編娓娓道來。



首先,這部影視劇表達的思想並不專注。

一部電影好比一篇文章,如果中心思想都不明確,就很難獲得讀者的青睞。銀河要表達的意思實在是太多。過去情懷?教育?強國夢?這些都是當下的新聞熱點。但讀者猜不透,自然也就打不出高分。如果影片能夠像我不是藥神那樣,只表達一箇中心思想,估計就會廣為接受。



其次,鄧超前面挖的坑太深。

在銀河上映之前,鄧超的影等兩部影視作品都被人詬病,這樣大家對於第三部也就沒啥子太多的期望,在眾人不期待的局面中,鄧超強行用第三部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拍爛片的導演,有點欲蓋彌彰的感覺。



最後,這部電影情節過於誇張。

比如,馬飛成績從省重點倒數第一到全年級前十,小編從小到大沒看到過那個孩子逆襲的這麼牛逼的;父子倆遊山玩水後居然都可以考那麼好,不要說晚上覆習,白天旅遊都累成狗,還有什麼精力複習?再說了,父親也不過是個工程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輔導;孩子被洪水快蓋住鼻子了居然可以淡定地用木板逃脫,當時很多大人都做不到;老師與倒數第一的父親居然談起了戀愛,這在現實生活中,估計都是躲著他走的…



總之,這部電影槽點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但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國產電影,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的人,會在裡面看到很多自己的身影。


木瓜課堂


很多人覺得有幾個不好的地方,在我看來反而是最引我注意的,覺得一部劇意義很好的地方。

第一,有人說,馬皓文出獄之後給孩子補習的方式是去扔掉很多書,這是不符合現實的。在我看來,這才是最有效的。本來馬飛就不是愛學習的,自卑心理強的孩子,你讓他做的越多他越煩,學習因為跟不上,不願跟而學得太累。聯繫到現實生活中來看,這樣的學生不少。而馬皓文的處理方式給老師和家長一種處理孩子厭學的方法,先減負再樂學。(減負學校也在採取措施了)馬皓文更大的作用是讓孩子變得愛學習。如果愛學習了,學校教育內容再枯燥,他都有學習的樂趣。有很多真正的學霸,他會覺得知識的邏輯,萬物的模型化,公式化都是很有意思的。而作用於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他並不會覺得無聊。因為他們自己知道知識的樂趣。

第二,關於跑去看航展有人在說挑戰現在的教育?以逃學出發點來看?what?請問你認真看了嗎?人家晚上是補課了的。人家去看航展是為了讓孩子堅定自己未來的方向。有些人看航展是為了逃課而已,這有明顯的差別好嗎?如果你作為家長,你不能分辨自己的孩子為了看某樣科技類的東西是不是為了夢想,那就不要帶,如果是,才帶。

第三,馬飛的成功所受到的教育並不只是來源於馬皓文,還來自於學校。馬皓文的作用是在學校教育給孩子的基礎教育的基礎上,用另外的方式給學生補充,讓孩子更加有興趣。這或許是給學校教育也在逐步完善“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理念的體現。

第四。你們覺得不現實的地方,不過只是因為如果你來教育你孩子,結果你變成你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你有馬皓文的才學和樂意把休息的空閒時間以一種平和的狀態獻給自己的孩子嗎?這部戲的意義是父親的陪伴和心態影響孩子的成長。這是我從電影裡面看到覺得家庭應該借鑑的,而不是讓你一味的效仿成100%。就像教導主任一樣,這個人物跟馬皓文完全想到,孩子因為父母的情緒變得一蹶不振。這是個反面教材。所有隻是借鑑,不是讓你完全模仿。

當然裡面確實也有不合理的,比如政審,比如洪水那裡。但都是情節需要而已,也不影響整體給人的思考和對父母孩子家庭學校各方面的深思。優點多於缺點。值得有些人一看。

不知道是我父母有時候就像教導主任,有時候又像馬皓文的原因,我們一家人關係很好。三姊妹都很體諒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我和我姐看的時候最多的就是感動。而且我還看見前排有位父親在悄悄抹眼淚。

另外,這個時間三個電影是種不同的題材,蘿蔔青菜各有愛,就跟吃東西一樣,別人怎麼說都沒用。不建議一捧一踩。更不建議總是發現不足而不發現有點。更不建議因為鄧超的以前的作品就否認現在的作品,這跟有個成績不好的學生有一天考好了,你看都沒看他的努力和成果就說他是抄的是一個道理。

我看過很多劇,很多電影,不喜歡就不看,有人來問我,怎麼樣,只是介紹大概的劇情,不參加過多的評論,讓她自己看了再說。並不帶著自己太多的評價。比如《香蜜》大火的時候,不是我喜歡的style是我的理由,並沒有其他的評價。但是如果我喜歡看的,我就會羅列為什麼喜歡的點,而她喜不喜歡我喜歡的地方他全看她自己。


白甜甜和熱心市民


很理解你的心情。《銀河補習班》你覺得不錯,並不代表別人也覺得不錯。就好比一道菜,你吃起來挺香,別人可能難以下嚥。

就我而言,我就覺得不咋的,沒有回味。我在豆瓣網上評了三星。

這部電影最讓我受不了的情節是:爸爸坐牢回來,然後開始教導兒子。怎樣教導? 首先把兒子的課外作業、輔導教材通通扔掉,只要求其讀透課本。“這些課本一共才11釐米的內容,你每天吃透0.1釐米的內容,其實並不難對吧?”然後爸爸帶著兒子到工地、巷子裡溜達。上學遲到都無謂。“你只要一直想,一直想,就可以做成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要用心感受生活,用真情去寫文章”。兒子呢,幾乎沒有看到他正兒八經坐下來寫作業,只看到他躺在床上哼著小曲或玩著電腦。

      為了讓兒子用心感受生活,離考試還有兩個月的時間,爸爸帶著兒子玩失蹤,看航展去了。直到考試當天跑回來。兒子考試成績由全校倒數第一進入全校前十。

     這就太扯了!我是過來人,深知小孩學習之艱難。別的地方你吹個牛皮就算了,比如爸爸跟兒子躲貓貓,碰到了混混,為了顯示父愛,爸爸叫兒子跑,自己被混混打的鼻青臉腫等等(哪有那麼多的壞人?)但這個由學渣幾乎變成了學霸的橋段我真受不了,直接就出戲了。兒子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優秀,成績一下突飛猛進?只有一種解釋:他就是個天才嘛!之前平平庸庸是因為沒有被洪水泡過,泡過後不但腦殼沒進水,反而間接打通了智商的任督二脈。就像《功夫》裡的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暴打後不但沒死,反而功力猛增一樣。

     但《銀河補習班》不是科幻片,也不是愛因斯坦小時候傳奇故事。

     這就不是給應試教育打臉的問題了,分明是公開羞辱那些認真學習、每晚做作業做到十一二點同學們。還有陪讀的家長們。

     素質教育最後是不是成功了呢?沒有!兒子成了宇航員,為了上天,要求父親忍氣吞聲,放棄上訴。“那橋已經蹋了,那頂多就是恢復名譽,這事都過去這麼多年,除了你,誰還在乎呢?”素質教育結果培養出了一個自私自利、追名逐利的人。鄧超最後失望而狗血的來了句:“現在才知道,我的教育是失敗的!”

     我靠!

《銀河補習班》我真不知道爸爸是怎樣把兒子補習到銀河上去的。就靠陪兒子玩?  邊玩邊念武功秘籍口訣?

這部電影還有好多好多的地方經不住推敲。你一推敲,發現越發假太空。

當然,這部電影其實是向我們展現深厚的父子之情,還挺感人的。就這一點,它就是合格的。鑑於此,豆瓣的用戶給了6.2分。這應該是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

你說的評論不好的影評人大多來自豆瓣用戶。實際上他們的評論都挺客觀的,不存在什麼利益和水軍。豆瓣用戶幾乎都是一二線城市年齡在20~40之間的年輕大眾,大半都是最忠誠的影迷,他們閱片無數,對電影的認識水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從大多數影評者的文筆來看,他們心思靈捷,知書明理,以自己的天分和工力,顯示出自己對電影藝術的造詣。從我多年觀影體驗來看,豆瓣評分大多合情合理,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新月生大師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啦,這部電影是一部有誠意的電影,但是鄧超並沒有駕馭好,可以說,這部電影成也理想化,敗也理想化。這部電影口碑崩盤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理想化的現實主義

要明白,在中國,理想化電影在國內一直是不受待見的,就算是無問西東也只有7.6的評分,而鄧超這部電影,用意很明顯,想拍成中國的《奇蹟男孩》,用理想化的人物和教育方式來推進,但是鄧超忽略了一點,就是理想主義只能與現實主義共存,而不能與之對抗。
而鄧超在電影裡選擇了與現實對抗,這就必須讓現實理想到妥協於理想,從而使劇情變的不現實,也就是所謂的假,比如父親坐牢孩子能做飛行員,比如父親帶著孩子逃課半個月還能參加期末考試,還能考前十,這些都太不切實際,所以會有人覺得這部電影假。

當然啦,鄧超做了一定的補救,用情感來彌補邏輯上的漏洞。

二,情感的過於表達。

這個方法,是可取的,很多科幻電影為了使觀眾忽略bug,而常常使用這種方法,流浪地球就是這樣,但是鄧超作為導演終究還是不太成熟,沒有把握好情感的度,鄧超大量的用臺詞,音樂,背景來渲染氣氛,鋪墊感情,卻把感情表達的太重了,這就有了一種說教的感覺。


其實,整部電影的題材,教育理念,表達的內容是很好的,我們也足以看到鄧超足足的誠意,但是,作為一個新人導演,有的硬傷是無法避免的,但是,相對於《惡棍天使》以及鄧超之前的其他作品來說,這部《銀河補習班》,對於鄧超來說,可謂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可以這麼說,鄧超導演的電影終於有了電影該有的樣子,這就是我的觀點。

想要了解更多《銀河補習班》的信息,記得關注小白君,小白君剛剛發了一篇有關這部電影的影評歐!


小白君帶你觀影


四天四個億的票房,這是《銀河補習班》的開局成績。

現在看起來,《獅子王》,是嚴重分化《銀河補習班》票房的外因,還有一部動畫片的點映聯場,也發展到了令鄧超很不想看到的“蠶食”局面,“哪吒”鬧“銀河”,感覺是一幅“大聖歸來”的賣相。

在沒有《八佰》、《願望》等強片環伺、競爭壓力窒息的絕佳條件下,非常可惜,《銀河補習班》沒有“燃爆”暑期檔的上半賽段。

中國式親子教育的電影題材,巨星鄧超就算帶有巨大誠意,將演技和情感投射在銀幕上賣力解釋,也不能把故事本身發酵,推動為此刻的熱門話題,而“醫患難題”的老生常談,在去年《我不是藥神》排片期,成為公眾議題,卻是可以的,這未免讓現實主義電影有些尷尬。

《銀河補習班》,貓眼平臺的觀眾評分,前四天接近34萬人次打分,一直穩定在9.5,僅僅比藥神同期差了兩個0.1,好評對差評的壓倒性態勢,是28761 VS 365,,依然優秀、強大、夠勁,而不是某些神秘力量製造出的“口碑兩極”現場。

教育理念的爭鳴意義,在社會新聞裡,不弱於“吃藥貴”“看病難”的討論價值,但是,在相關電影故事的轉化和傳播上,再一次證明了,觀眾置於影院的場景下,接受起來,有難度。

並且,在此基礎上,融入了親子關係和亦師亦友的劇情安排,這樣的內容結合,如何加持大明星參與,整成大製作,還要讓它是純粹的商業電影而不是公益電影,其實,誰也沒怎麼嘗試過。

可是,想象一下,如果《銀河補習班》的內容,全套變成印度電影的輸出,它會像《摔跤吧,爸爸》那樣,近乎於零差評麼,恐怕會的,以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歷來的審美寬容來揣測。

看到很多聲音,難免被情緒的先入為主所牽引,只因為鄧超、俞白眉這對事業共同體CP有那麼兩部“民憤”片舊賬:2014年暑期檔“莫名其妙”的《分手大師》,2015年賀歲檔“荒謬絕倫”的《惡棍天使》,但後者,讓鄧超在票房遙遙領先三天的情況下,最終被管虎的《老炮》強勢反超,一頓教育,這個教訓,是市場的無情警告,某種程度上,宣告了鄧超、俞白眉喜劇探索的階段性失敗,而鄧超向來驕傲,曾經最喜歡挑戰自己演技和導技的,就是喜劇。

所以,鄧超踏實的迴歸了正劇電影,把喜劇的才能留給了電視綜藝《跑男》,這種隔離,代表了他對自己事業的一種珍視。

然後,他用了四年的時間,拍了周星馳的《美人魚》,拍了張一白的《從你的世界路過》,拍了曹保平的《烈日灼心》,拍了徐紀周的《心理罪:城市之光》,拍了張藝謀的《影》,這裡邊,有春節檔票房冠軍,有國慶檔反響平平,有獲最佳男主角大獎的,也有被淹沒在賀歲檔的。張藝謀在媒體上對鄧超敬業的評價之高,溢美之詞,就表達了一個意思:鄧超演出了一箇中國影史上的最牛替身;曹保平對鄧超塑造人物能力的歎為觀止,就是在說,鄧超對社會底層和邊緣人物的角色理解,在明星和演員的混合群體中,表現力水平最高。

這些聚焦於人物技術面的作品積累,讓他終於可以去深度主控一部現實主義的話題性電影。

這個切口,是“開明的父親”。

《銀河補習班》裡,讓鄧超違和的,只有他的老年妝,是小學生舞臺匯演的拙劣易容術。如果非得再挑兩個硬傷,那就是1997年,沒人用磚頭式“大哥大”了,還有2003年4月,走廊裡為張國榮跳樓而哭唧唧的女生們,應該帶著口罩,因為全國性非典,如臨大敵。

其他的BUG,我挑不出來,再挑,就是吹毛求疵。

劇情、立意、人物關係、矛盾衝突、臺詞,尤其是不同時期的背景還原、懷舊記憶,表意上沒有問題,細節上經得起推敲。如果你在北方長大;如果你是1984年、1985年出生的80後中間那部分人;如果你不是所謂的“好學生”;如果你的成長經歷中,一直有一個和教育體制解不開的心結;如果你想做一個未來的好父親;如果你願意反思,曾經的你是不是一個好父親;如果你跟你的父親正因為分歧而處於對抗、冷漠,那麼《銀河補習班》的觀影人群裡,本來應該有一個精準匹配的你。

網紅心理學家武志紅開始參加談話節目了,他的“家為什麼會傷人”的研究框架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家庭教育中“缺席的父親”這一環,這個議題,三聯生活週刊似乎很喜歡,做成了一期封面專題“父親的角色”,核心傳遞的觀點就是,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中國大部分的勞動力父親,很難兼顧事業、活計、營生和親子、教育的平衡關係,一旦有時間跟孩子在一起獨處,便煥發出一種不自覺的無能,即,作為啟蒙者,作為引導者,作為旁觀者,我們的中國父親,雖有擔當和陽剛,卻普遍缺乏溝通的意願、技巧和能力,在“教育者”這件家庭賦予的重要使命中,沒有被喚醒,對“耐心”和“方法”的建構,不太盡如人意。

武志紅對電影的看法很有意思,他覺得,美國為首的西方電影比較重視對父權、父愛的解釋,他們會設計各種博愛、平等、自由的元素給屏幕裡的父親,甚至把國家當做父親。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電影比較傾向於母親的艱辛和偉大,相應的,我們也把國家當做母親。實際上,全世界電影作品有一個更大的共識,就是“成長”類型的教育題材故事片,“老師”通常是一個引領符號,師生關係是旋律載體,這種程式化的固定,是影響電影想象力的。

而父親代替老師,甚至帶領孩子和教育體制相悖逆如果成為故事,在合理的表達範圍內,其實就是教育電影的一個題材突破,很多中國人早年在電視上,在雜誌報紙上了解鄭淵潔和鄭亞旗父子的教育實驗,多年的坊間軼事中,又瞭解了一些韓寒和他爸,郭德綱郭麒麟父子的個案心得,這些東西聊的時候津津有味,為什麼進入電影,就會覺得俗套呢。

有意見說,《銀河補習班》的故事拼湊掩蓋了藝術光芒,這是對電影故事取材本土化的誤解,優秀電影劇本如果能依靠、吸收個人切實的成長經歷,能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那是運氣,不是必然。十二年前的暑期檔,周星馳的《長江七號》可能長得有點像《銀河補習班》,但那是一個爆米花片,毫無深刻而言,不能說看到《銀河補習班》裡的小高老師,就自動對應上《長江七號》裡的星女郎張雨綺,電影記下來的,應該是故事,《長江七號》,大部分人可能都記不下,民工星爺,張雨綺老師和小學生徐嬌。

“銀河補習班”,票房不知道算不算成功,但影史位置肯定是有的,它就是講了一個父親是最可信賴導師的故事,並且講清楚了,父親為什麼不只是安全港,還是啟明燈和壓艙石。

2017年暑期檔,大鵬和範偉主演的《父子雄兵》,原名《父子魂鬥羅》是以黑色幽默的範式在講父子之間價值觀衝突的故事,兩年後,鄧超、俞白眉用正劇再深入的觸及教育的方法論本質,這是一個電影創作上的功德。

誰說好電影,不能吸收來自威爾史密斯的《當幸福來敲門》,羅賓威廉姆斯的《死亡詩社》,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和《嗝嗝老師》三部曲,甚至是去年暑期末香港電影甄子丹的《大師兄》,包括幾個月前大獲成功的于謙《老師好》的營養,為什麼不能?

有的人,用青少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青少年,電影,有義務把他們變成故事。如果《銀河補習班》這樣的現實主義作品都能被莫名其妙,荒謬絕倫的罵,那《我不是藥神》和《找到你》這樣的水準就是絕響,真不知道中國的平民好電影,還有什麼可發揮空間,到底該怎麼做







帶上陽光奔跑


很大的原因是《銀河補習班》的導演是“俞白眉+鄧超”導演組合的第三部作品,

看過前兩部《分手大師》與《惡棍天使》的同學應該知道,真是一言難盡啊!

所以這對組合也被理所當然的打上了爛片的標籤!

這次《銀河補習班》是一改前面的屎尿屁風格,改走溫情路線!

看完之後,能感受到這是一部有誠意的作品,但問題還是在導演身上,我覺得它本可以更好一點的。

我認為故事不之處是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探討,太過理想化!

《銀河補習班》裡崇尚素質教育的馬皓文被塑造的太過正確了,在電影后半部分大段大段的灌雞湯。

看過片的同學可以回想一下,他與閻主任的打賭其實是不合理的,他崇尚素質教育,而賭注“衝進年級前十名”卻依然是應試教育的標準。

還有馬皓文在期末考試前夕帶兒子游山玩水,回來考試還依然考到很好的成績,這個主角光環太濃了,隱隱的感覺還有些“讀書無用論”的意思!

但同時也必須給鄧超的演技點贊,他是個有天賦的演員,只要不演喜劇,基本不掉鏈子,飛船升空時的那幾個老父親式的表情非常到位

故事是有硬傷,但不爛,看得出是一部認真拍的國產片!

如果對教育的探討再深挖一些,會是一部很不錯的影片!







章魚糊說


說馬飛成績進步不可能的那些人,根本沒看懂電影。馬皓文帶他去看航展,是為了馬飛的夢想。確立了夢想,才能有為之奮鬥的動力和決心。是為了幫孩子找到箭靶子,為了讓孩子的拉弓射箭有意義。航展雖然是在期末考試前期,但是孩子的熱情如果被澆滅了,以後可能就燃不起來了。而且,馬飛說了,晚上補課,人家沒有整天玩。

那些人是不是要看兩個小時的馬飛趴在桌前學習的鏡頭,才會滿意的說,是這樣才取得年級前十的。那你進電影院還有什麼意義,在家看孩子學習就行了

藝術就是源於現實,高於現實。不喜勿噴!

現在銀河的熱度快過去了,你們可以繼續噴下一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