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不同史籍有不同的認定,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他認為自己功績超過了遠古的三皇五帝,遂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這樣,嬴政就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他自稱“始皇帝”。

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認為自己功比“三皇五帝”,這八位遠古的帝王究竟都是誰呢?

“三皇五帝”是我國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八位帝王,由於遠古時期基本沒什麼文字記錄,僅僅是依靠人們代代口口相傳,因而,在後世的一些史籍裡,對三皇五帝的認知一直充滿了爭議。

三皇五帝:不同史籍有不同的認定,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三皇五帝”是真實存在的,在先秦的一些著作裡,我們可以看到相應的記載,比如:

《莊子·天運》記載:“故夫三皇五帝之禮法度;不矜於同而預於治。”

《周禮·春宮·外史》記載:“掌三皇五帝之書。”

《呂氏春秋·禁塞》記載:“上稱三皇五帝之業,以愉其意。”

甚至是唐代大詩人杜甫還在自己的《劍門》詩裡說:“三皇五帝前,雞犬各相放。”

三皇五帝:不同史籍有不同的認定,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

實際上,通過這些典籍記載,我們也可以知道,“三皇五帝”其實是我國遠古時期氏族部落聯盟的領袖人物,他們都是創世紀的英雄人物,他們制定了一些禮儀制度,為我國原始社會中後期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但是,不同的史家對“三皇五帝”具體是誰卻有著不同的界定,根據一些史籍的說法,三皇有八種說法,五帝也有六種說法,但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神話傳說,普遍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要比五帝所處的年代早些。

下面,分別把三皇的八種說法和五帝的六種說法列出來,大家可以討論下,看看哪種最符合你心中的認可:

三皇五帝:不同史籍有不同的認定,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

三皇

1、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2、伏羲、女媧、神農(《風俗演義》)

3、伏羲、祝融、神農(《風俗演義》)

4、伏羲、神農、共工(《風俗演義》)

5、伏羲、神農、黃帝(《風俗演義》)

6、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三字經》)

7、天皇、地皇、泰皇(《史記》)

8、天皇、地皇、人皇(《河圖》)

三皇五帝:不同史籍有不同的認定,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

五帝

1、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大戴禮記》)

2、庖犧、神農、黃帝、堯帝、舜帝(《戰國策》)

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4、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帝(《資治通鑑外紀》)

5、少昊、顓頊、帝嚳、堯帝、舜帝(《尚書序》)

6、中央黃帝含樞紐(軒轅)、東方青帝靈威仰(伏羲)、南方赤帝(又稱炎帝)赤怒熛(神農)、西方白帝白招拒(少昊)、北方黑帝汁先紀(顓頊)(《周禮·天宮》)

三皇五帝:不同史籍有不同的認定,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

總結一下,“三皇”中,伏羲和神農基本為大家所公認,剩下一位爭議比較大,分別討論一下:

女媧因其補天,拯救人類,其功不可沒,但是,這又太偏向於神話了。

燧人鑽木取火,讓人類飽嘗熟食美味,可謂恩重泰山。

祝融“絕地通天”,能分人神之界,其功蓋千秋。

共工一怒之下,撞斷天柱,使天地日月驟變,實在是神通廣大,但是,也屬於是神話傳說了。

在《史記》及《河圖》裡說的天皇、地皇、泰皇、人皇,應該是泛指,而不是具體的人名。

因此,大多數的說法是把伏羲氏、神農氏、燧人氏合稱為“三皇”。

而五帝的說法,公認的是把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合稱為“五帝”。讀者朋友們,你們認為呢?

本文參考自:《中國那些事兒——夏商周》、《中華上下五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