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全民消灭蝙蝠,让蝙蝠灭绝吗?

你看上去真的很美味


如果因为一个物种带病毒而消灭此物种。那对于大自然来说,人类威胁最大,人类灭亡也不远了。


火柴震惊部


不能灭绝,甚至过渡捕杀都不行。

说到蝙蝠,让我我不自觉的想起来了最近的肺炎疫情。

和SARS一样,这次疫情的病原就来自于野生动物。

知道外国人比较奇怪咱们的一点是啥吗?就是咱们为啥什么都可以吃,而且总吃千奇百怪的东西,而且违背自然平衡过渡的去捕杀。

咱们祖先,从两河流域发源到今天,五千年的文明,总结了不少生存和发展的经验,吃的是五谷杂粮,家禽,家畜,鱼虾蟹,祖先已经为咱们筛选好了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不进可以果腹,甚至也不乏可做成美味的佳肴。猪肉有东坡肘子,鸡肉有小鸡炖蘑菇,鸭子肉有烤鸭,都是很好吃的菜品,雅俗共赏。

就有的人傻钱多的人,非要无知当做个性,哗众取宠,吃一些烂七八糟的东西,结果真出事儿了,他们有条件,自己拍拍屁股可以远走高飞,结果大众给他们买单。

吃老鼠,过去731部队,生化武器病原体就是鼠疫。吃蛇,吃蝙蝠,蛇和蝙蝠有毒素,而且吃蝎子,吃蜈蚣,吃蜘蛛。。。全是带有病菌的飞禽走兽。

按照达尔文的理论,从生物学上讲,自然也要讲求一个动态平衡,你老吃人家,人家也会适者生存,选择进化。咱们祖先那时候,根本没有这些奇葩的病,中国古代只有伤寒和猪瘟是重病,天花,梅毒是白人带来的,艾滋病黑人带来的。为啥没有这种细菌病?古代生产力落后,就是想吃也没有办法捕,吃不到啊。历朝历代,也就清朝满汉全席有这种东西可以吃。

一百多年之前加拿大和美国野兔泛滥,吃庄稼,这是一种自然界的不平衡,后来,农牧民引进来了一些狼,同时给兔子种族灭绝一样的杀,后来,狼不吃兔子了,因为兔子基本没得吃了,于是它们吃农民的牛羊和鸡。这又是一种过渡破坏自然平衡的报应。

在生物链中,任何生命都不如人类尊贵,这是必然的,因为只有人类有道德和文明的概念,其他物种大多数只有生存本能。而且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为了生存,向大自然索取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自然有自己运转的规律,你违背自然的选择,人为的去改变自然的意志,那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

消灭蝙蝠?即便是老鼠苍蝇,你都不能给他们灭绝,因为,粪便和垃圾也需要净化和处理。这不是我喜欢苍蝇,老鼠,也不是我圣母婊,只是陈述事实。

这次的事情,加上SARS,我觉得也是给咱们敲响了警钟,咱们都应该吸取经验,教训。不仅仅是不要违背自然,我们更应该立法,对野生动物的贩卖和捕杀做出针对,不仅仅事什么蝙蝠,果子狸,老鼠,很多偷猎者甚至猎杀藏羚羊,穿山甲,藏羚羊,穿山甲可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动物。

祝新年快乐,祈大家平安。


放学后的teatime


蝙蝠造成的危害主要在于流行病,这次的冠状病毒经科学家溯源很可能就是来源于蝙蝠。但野生蝙蝠与人类接触的机会很低,因此而灭绝蝙蝠可能不利于生态系统。


蝙蝠造成的几次严重疾病流行会使一些人惧怕蝙蝠,但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蝙蝠的机会很少,被蝙蝠传播疾病的几率是很低的,但为什么蝙蝠传播疾病就这么厉害呢?蝙蝠是一种夜行性的动物,它们有的吃水果有的捕食昆虫,但是很多品种都携带着病原,人类很多疾病都传自于蝙蝠,埃博拉病毒、马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 SARS-CoV 等高致病性病毒,

而蝙蝠自身却没有显示出与这些病毒相关的症状,说明它们有对此类病毒的抵抗机制。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蝙蝠蝙蝠中有一种叫做 STING-干扰素的抗病毒途径受到抑制,或者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使它们不惧怕自身携带的病原,而它们夜行的特征也使得一些惧怕阳光高温的病毒更利于传播,可能是在演化过程中两种物种形成了一种平衡,病毒寄居在蝙蝠体表,随着蝙蝠的活动向四周播撒,遇到合适的宿主就可能传播开来。

有的人觉得应该灭绝蝙蝠,因为历史上蝙蝠造成的病患不少,且不少都有一定的传播性。以往我国曾视麻雀为有害动物,因为它们会偷吃人类种植的粮食,曾经兴起过灭麻雀的行动,导致麻雀的数量迅速减少,但它们除了会吃点粮食,也会捕食一些昆虫,也有利于保护农田,后来又将麻雀定位保护动物。我国人多,要是全民去灭蝙蝠的话,是很可能使蝙蝠数量大幅度降低的,但是蝙蝠的种类很多,有一些生活在人类城市附近,但更多的生存在野外丛林山洞,


有一些非常隐蔽,加上它们夜行的特征,想要完全消灭也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从活动范围来看,大多数的蝙蝠生活的区域本身是没什么人类的,我们人类如果不去主动地捕捉甚至食用那些野生蝙蝠,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身上的病原是不会传播给人类的,如果主动如抓蝙蝠,反而会造成更多人与更多种类的蝙蝠较为近距离的、亲密地接触,被传播感染的几率反而可能会增高,而且则可能破坏生态平衡。
因为蝙蝠的长相活动特点以及可以传播疾病的特点,历史上一些地区的人类也将蝙蝠和一些恐怖的现象联系在一起。蝙蝠的活动规律、习性等方面看,灭绝蝙蝠也会比较麻烦,而且正常情况下我们不去招惹它们的话它们还会捕食蚊虫,这对人类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来看世界呀


天生五谷杂粮足以养人!

又有野菜、蔬菜滋补人类足矣!杀生食肉应节制!

蝙蝠在我老家农村又叫野憋虎。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夏季天热,乘凉,在比较凉快的岩洞内外会见到它,飞来飞去,甚是可爱😄!没听农村父老说过它有什么坏处!我今年54岁,有40多年没见过小时那种蝙蝠出没了!



李文通872


蝙蝠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要比人类诞生之后距今的时间要久远的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已经证实来自蝙蝠携带的病毒,然后经过中间宿主与人类的接触,使病毒出现变异并且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蔓延开,对我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此次病毒的传播,锅不能都让蝙蝠来背,毕竟是有的人食用了含有冠状病毒的野味才感染的,蝙蝠还是那个蝙蝠,它们还是原来一贯的行为方式,不能因为最初的病毒源是蝙蝠,就要全民行动消灭蝙蝠,很多事要从人类自己身上找原因,通过这样的事件,要深刻反思人类自己的行为,无论是猎食野生动物,还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生态环境保护,都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不要逞一时贪欲。




虽然蝙蝠身上携带着超过100种病毒和细菌,但是由于人类自身免疫系统的存在,而且人类和蝙蝠基本上没有正面接触机会,很多病毒和细菌对人类产生不了什么严重影响。同时,蝙蝠是一种有益的动物,它们可以高效地捕食农田害虫、传授一些植物的花粉,另外,蝙蝠对于病毒和细菌的耐受性,也是我们医学上重点研究的内容,以后有研究突破的话,势必对人类疾病治疗和健康长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蝙蝠一直名声不佳,主要原因是蝙蝠可能携带许多可以感染人类的病原体,包括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和马尔堡病毒等等,这些病毒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比如马尔堡病毒的致死率高达80-90%,还有这次的nCoV-2019病毒,也可能来自于蝙蝠。

但是因为蝙蝠可以携带人类病原体而消灭所有蝙蝠,这一思路显然是错误的。在进化过程中与人类亲缘越近就越有可能存在病原体的交叉感染,想大猩猩,猴子的病原体少主要是因为其数量少并且与人类的接触机会更少,蝙蝠相对来说数量多活动范围广,所以交叉感染的机会多,但这并不能成为消灭它的理由,如果某种能够引起严重疾病的病原体能够在所有哺乳动物之间传播那是不是还需要消灭所有的哺乳动物。事实上蝙蝠可传播的诸多疾病的都是人类刻意的频繁接触病原菌的共同宿主引起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蝙蝠被认为对全球许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蝙蝠有1000多种,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帮助控制破坏农作物和传播人类疾病的昆虫数量,有一项研究甚至估计某些地区99%的农作物害虫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蝙蝠捕食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据估计蝙蝠为美国农业提供的昆虫控制方案价值37亿美元。消灭蝙蝠将对环境和经济造成众多负面影响,这可以从北美蝙蝠白鼻综合症的严重影响中看出来。白鼻综合征由真菌感染引起,是是一种主要感染蝙蝠的疾病,2006年至2009年年间,至少100万只蝙蝠因白鼻综合征而死去。昆虫数量由于蝙蝠数量减少而暴增,根据科学家估计,因蝙蝠数目减少造成的农作物经济损失达每亩12美元。为了控制昆虫数量还需要更多的有毒农药,会向环境释放更多的化学物质,这将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

此外,蝙蝠也是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和传粉者,尤其是热带水果,如芒果、木瓜和香蕉。如果没有授粉者,这些常见水果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在沙漠栖息地,蝙蝠为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仙人掌授粉,没有仙人掌,沙漠生态系统就无法提供有足够的水来支持干旱气候下的生命。

因此,蝙蝠对全球生态系统相当重要,因为是一些病原体的天然宿主而消灭蝙蝠显然是不明智的。相反人类应该减少与可能携带这些病原菌的野生蝙蝠或者其它野生哺乳动物的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


科学闰土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害虫,人类都想让它们灭绝,例如让大家深恶痛绝的老鼠、蟑螂、蚊子等等,但是人类在地球上发展进化了四五十万年,往多了说有数百万年,但是迄今为止这些物种一直“陪伴”着人类蓬勃发展着。当然有些物种的个体数量庞大,繁殖能力也很强,简单的消灭一些个体无法让一个物种灭绝。


在食物链越上级的物种越容易受到人类的活动影响,例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南虎被当作害虫,全国范围内数千只的华南虎,不出几年的时间,华南虎质量锐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华南虎已经野外灭绝了。但是蝙蝠的个体数量更类似于老鼠和蟑螂等,并不是那么容易灭绝的。

蝙蝠被科学家称为移动的“病毒库”,现在已知在蝙蝠体内有超过140种病毒,其中60种可以传播到人的身体上,并且蝙蝠体内还有部分未知的病毒。比较著名的如2002年肆虐的SARS病毒、以及狂犬病毒和埃博拉病毒,还有2019年12月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肺炎,到现在为止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千例,影响范围已经很大了,24省市自治区已经启动了一级响应。



可以说蝙蝠等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对于人类的威胁很大,因此说很多人提出消灭蝙蝠来防止病毒爆发传播。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地球上数百万个物种,很多物种的身上都有独特的病毒,不仅仅是蝙蝠。况且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人类主动搭建的,那就是“吃野味”,在帕劳有一种“水果蝙蝠”,在当地人观念中它们聚集着植物之精华,吃蝙蝠是补身佳品,但却是危险行为。


古代苏东坡,就曾写下诗句“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已经引起了很多起传播广泛的疾病。但如果说消灭蝙蝠,人类首先不能去做,每个物种在地球上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再者说人类也难以完成这样的“壮举”。

在地球上现在有数千种哺乳动物,而蝙蝠是唯一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了五百多万年,外观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蝙蝠共有19科185属961种,并且个体数量非常的庞大,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的时候聚集在阴暗的山洞悬崖下,密度非常的高。

蝙蝠的分布范围和人类的交集并不大,很难去野外寻找大量的蝙蝠个体,至于让蝙蝠灭绝是非常困难也是不能做的事情。蝙蝠个体基数大,并且繁殖能力并不弱,简单的消灭几只蝙蝠可以,要想让蝙蝠灭绝无法完成,但是我们能做的会很多,不吃野味不吃蝙蝠就可以了,不用彻底消灭蝙蝠。



科学黑洞


蝙蝠是一个移动的“病毒库”,经常成为人们焦点。只要一有病毒肆虐,它的嫌疑总是最大。

很多人认为把地球上的蝙蝠都消灭了,那么源头就断了,以后就可以安然无忧了,那真实情况会怎么样?

无辜的蝙蝠

蝙蝠之所以嫌疑最高,因为它可能是惯犯。我们能然记忆犹新的2003年广东爆发的非典(SARS)、非洲的埃博拉病毒、中东的MERS病毒等等传播性病毒,祸源都指向蝙蝠。但为什么说是”可能“惯犯,而不是确定?就像一个案件,我们不能只通过判断凶器属于谁,就判定谁是凶手,我们要了解整个犯罪的实施过程。

实际上就是SARS和MERS也没有完整的证据能完全证明是蝙蝠,因为要找到病原体从天然宿主传播到人类的完整链条是很困难的,我们也无法判断原本不会入侵人类的病毒是在蝙蝠还是其他动物体内变异成可以入侵人类的病毒。就目前而言与其确定是不是蝙蝠,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携带者可以入侵人类的中间宿主来的有意义,因为中间宿主对人类的威胁更大。

中间宿主

回顾历史,现在我们猜测SARS的病原体从蝙蝠体内传播到了果子狸身上,在果子狸中传播着,并不断的变异,变异使得这个病毒有了入侵人体的可能性。人吃了果子狸,使病毒入侵到人体内。同样MERS病毒也是通过中间宿主骆驼,人类吃了骆驼才传到了人类体内,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基因

除了是惯犯,蝙蝠的特殊“长期高烧”体质,特殊免疫系统致使它成为一个移动“病毒库”,它有被怀疑的潜质。还有另外一个依据也是最重要的依据是就是基因组测序。蝙蝠体内的病毒基因总能非常接近人类感染的病毒。就像2002年SARS,专家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最终找到一种蝙蝠与该病原体基因相似度达到了99%。

即使有了这样的依据,但也不能完全确认蝙蝠是病毒的天然宿主。并且蝙蝠也没有证据表明蝙蝠身上的哪些病毒可以直接入侵人类细胞。相反一些野生动物学家和研究病毒的专家常年寻找、拍摄、接触蝙蝠,收集蝙蝠,甚至很多人经常被蝙蝠咬伤,但并没有出现病毒感染。如果非要有一个罪魁祸首,也轮不到蝙蝠。而是要搞清楚病毒离开蝙蝠体内是在什么动物身上发生变异了,使其可以入侵人体,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中间宿主。

打个比方:

一个人拥有一大堆铁片,另一个人拿着铁片磨成了刀,然后又有一个人拿着刀杀了人,问谁是凶手。蝙蝠就是那个携带铁片的人,但铁片伤不了人。中间宿主是磨刀人,刀才可以对人构成威胁。我认为凶手是吃了野生动物的人。

如果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把刀收好,也就是找到哪种野生动物是“磨刀人”,把这个中间宿主处理好,也告知大家这类野生动物不要去接触,更不要去吃它。

消灭蝙蝠

那如果消灭携带“铁片”的蝙蝠,是否可以从根源制止病毒的来源呢?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一个物种的存在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蝙蝠的起源远远早于人类,携带百毒而不自侵,无论从进化的角度,还是身体素质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物种。

  • 数量

蝙蝠遍布世界各地,除了冰寒的极地和与世隔绝的岛屿,范围之广,数量之大。蝙蝠属于翼手目,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仅次于啮齿目动物。在现存的生物中翼手目共有19科,185属,961种。蝙蝠通常居住在一些山洞里,岩石峭壁中。它们群居动物,有的地方一个洞穴里的蝙蝠数量就能达到千万级。

想要完全消灭掉蝙蝠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假设我们真的可以完全消灭,但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消灭动物中第二大类群,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消灭蝙蝠产生的后果可能会比病毒来得严重得多。

  • 有益

除了数量,蝙蝠也是唯一真正会飞的哺乳动物。有科学研究表明这个特性也是蝙蝠能够演化出与大量病毒共生能力主要原因。蝙蝠非但不是人类想象中的“害虫”,相反大部分蝙蝠以真正的害虫为食,而且食量巨大,间接了保护了农作物,避免了自然灾害。蚊子也是蝙蝠喜爱的食物之一,有的蝙蝠在一晚上可以吃掉几千只蚊子。蚊子繁殖迅速,而且经常成为细菌病毒的载体,没有蝙蝠的后果可想而知。从植物角度,有些蝙蝠还有传播花粉的功劳。

总结

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为了满足自己领地不断的扩张,造成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吃了本不该吃的东西。想想本无交集、远居深山的蝙蝠和野生动物的病毒是如何跨省跨市传播到人类高度集中的城市中心的。安分守己,和谐共处,杜绝对野生动物的侵扰与交易,才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想着如何消灭其他物种,如果哪个物种对人类有害就消灭哪个物种,那么到最后灭亡的可能是人类自己。


科学美少男


蝙蝠有错吗?大自然该有的为什么要灭绝。人类太过于贪婪。鱼 虾 菜 猪肉 鸡 都是大自然赏赐给我们的食物。可人类非要去吃什么野味。你吃蝙蝠,生病了还要去灭绝它们?真是可笑。我从来不吃野味,还有蛇,乌龟,孔雀,狗等等。做什么都别贪心。





紫紫和米米


在地球上有很多生物,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益的就是益虫,而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害的是害虫,这都是从人类角度看的,但对于整个生态环境来说,这个自然界诞生了怎样的物种都是有道理的,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蝗虫、蚊子、苍蝇、跳蚤都是害虫,那蝙蝠是什么虫呢?很多人可能会异口同声的说蝙蝠也是害虫,因为很多人都从各种消息中听到了很多关于蝙蝠的负面消息。在古代西方,蝙蝠是邪恶恶魔的化身,它们昼伏夜出,这加深了人们对它们的恐惧感。蝙蝠分为食虫蝠、食果蝠,食果蝠只吃水果,而食虫蝠不仅吃虫、吃肉还吸血,吸血蝙蝠更是吸血鬼传说的象征生物。而蝙蝠在我国传统民俗中呢,与西方是截然相反的,“蝙蝠”取谐音福,如果蝙蝠飞到家中那就是福到了。

蝙蝠其实是益虫,它在生态位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那么蝙蝠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吃害虫:蝙蝠的食量很大,一次可以进食很多害虫,比如吃蚊子,有些蝙蝠在进食的时候,一个小时可以吃掉数百只蚊子,这个数量是不是很惊人,比杀虫剂还管用呢。

像夜蛾、金龟子这些害虫,蝙蝠在一夜间就可以吃掉近3000只,夜蛾、金龟子这些害虫对于农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蝙蝠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传花粉:蝙蝠在吸食花粉的时候也充当了传授花粉的使者,一些其它传授花粉的昆虫办不到的事情蝙蝠倒是可以办得到的,但传授花粉并不是蝙蝠的主要责任。一些食果蝠在吃果实时,经常会把果实带走吃掉,从而将果核扔在了很远的地方,这样的话,果树的种子就会遍地发芽了。

除此之外,蝙蝠还是食物链中的一环,蝙蝠不仅捕食害虫,而且蝙蝠也被众多的动物吃,所以灭绝蝙蝠是不可取的,我们对于蝙蝠的偏见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