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早的一首词,山水故园,明月千里,太美了

1060年,父子三人和两个儿媳妇,在料理完苏轼母亲的后事之后,就走上了举家奔赴京城的路途。这时三人已文名显赫。他们一路上吟诗赏景,渡长江,过三峡,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在他们前面,将如山水秀色一般,风景无边。

苏轼最早的一首词,山水故园,明月千里,太美了

就在这年正月,他们来到了江陵,也就是现在的荆州。当经历了三峡的江流的湍急险峻,山势的巍峨陡峭之后,大自然的天威怒气之后,风光一下子变得平静安祥。夕照下,低平的稻田,炊烟皑皑的茅舍,一切那么安静祥和。就在这时,苏轼的诗兴又来了。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有人说这是苏轼最早的词作。是他们“路过荆州北行出陆时”而作。

上阕写景。

苏轼最早的一首词,山水故园,明月千里,太美了

第一句,写山色。山色就是山的景色。湖北荆州以有荆山而有其名。唐朝王维有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就是说的这里,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横侵就是纵横扩展。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一个蘸字写出山间晚霞迷蒙的姿态。那晚霞应该是有红晕的吧,摇曳生姿,在山间回旋。这是多么美丽的晚景呀。

第二句,写平原。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寒花,晋张协在《杂诗》中说:"寒花发黄采,秋草含绿滋。"这虽然是正月里,但是在湖北的平原上,已有悄然开放的小花,虽是春寒料峭,却也显露出春的生机。初春的湖北大地,傍晚没有风,只有几朵小花在静静的绽放。

苏轼最早的一首词,山水故园,明月千里,太美了

第三句,写村庄。远处的村舍中,散落在树林丛中的晚鸦,突然发出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的暮色中飞归故巢。唐李贺有春月夜啼鸦的诗句,在这里,苏轼或许是看到归巢的乌鸦而想家了吧。母亲新丧,或许今晚的夜色勾起了思乡之情吧。

苏轼最早的一首词,山水故园,明月千里,太美了

这第三句很自然的引起下阕的写人。

下阕写人。

第一句,写梦中。故园指家乡。岑参有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止不住的流下来。这是对家乡的怀念,不知这一去之后何时才能再回来。

苏轼最早的一首词,山水故园,明月千里,太美了

第二句,写酒醒。可以看出他们晚上喝醉了。在睡梦中梦回故乡,长路遥遥。醒来后,故乡远在天涯。南望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这第二句是承第一句而来。

苏轼最早的一首词,山水故园,明月千里,太美了

第三句,写月明。月明千里,唐牛峤有,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写出了清冷与相思。平沙,李华说,浩浩乎平沙无限。平沙这里指广阔的平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

苏轼最早的一首词,山水故园,明月千里,太美了

这首词即景抒情,起承转合间,如行云流水,一个“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先是远望山色,那是整幅画的背景。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层层递进,首尾相映。虚实相生,自然流畅。

在时间安排上,起自傍晚,终至夜深,梦中醒来,明月千里,思乡之念,悠悠绵长。其景暮色苍茫而含蓄,其情感自然质朴,委婉曲折,可谓含蕴丰富,可谓一唱三叹,是一首绝妙好词。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