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两次疫情


我所经历的两次疫情

我所经历的两次疫情‖老家许昌

文‖梁耀国

短短的17年间,我们就经历了两次可怕的疫情,一次是2003年的“非典”,一次是2020年的“冠状病毒”。

2003年初春,正值非典肆虐的时候,我和郑新建老兄、时根星老弟受组织委派,作为“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前往禹州市颍川办事处十里铺村开展为期一年的驻村工作。

我当时就职于房屋产权产籍监理处,郑兄就职于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时弟就职于公房管理处,我们三个人代表着三个单位,于是有人戏称俺们是真正的“三个代表”。

疫情十万火急!疫情就是命令!

接到上级通知,我们当天就带上铺盖卷赶到了十里铺村。 根据村里的安排,我们住在村东头的梁姓老乡家。放下铺盖,我们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就和村干部一道投入到紧张的“非典”防控工作当中。

十里铺村那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亿元村,非公有制经济十分发达。村里既有规模较大的档发企业,又有遍地开花的纺织企业。我清楚记得,全村家庭作坊式再生布生产企业多达160多家,雇佣外来工人千余人,流动人口多。另外,该村紧邻交通繁忙的许(昌)禹(州)公路,进出路口一个挨一个,再加上又是颍河北岸几个村子人们来往的必经之地,因此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下图:疫情期间的街景。

我所经历的两次疫情

除了正常的宣传、督导、上报信息外,我们分包三个村民小组,协助老乡把守三个流动人口大的路口。每天天一明上路,直至天漆黑才回去,其间我们恪尽职守,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不断地询问、登记、量体温、消毒,力争把疫情堵在村外。

先开始,我们轮着做饭,一人一天。一周之后,发现我们三个当中,数郑兄的厨艺最好,从此他主厨,我和时弟打下手,洗碗刷锅等的杂活统统交给了我俩。早晚两顿饭一般是炒菜、稀饭和馒头,午饭或蒸米,或捞面条,再有一到两个下饭菜,原则是填饱肚子就行。

我们住处的后面,就是流水汤汤的颍河,贴水面有座石板桥直通河的北岸。尽管这里风光怡人,我们既无时间,也无心情流连于此寻花赏景。若天气晴好,午饭时间我们会端着饭碗,爬上平房房顶,边吃边欣赏颍河上的旖旎风光。

每次周末回许昌,我们要先拐到华佗路的市卫生防疫站量体温,凭着测量结果才让进小区,才让回家。因为我们是从农村防控一线回来的,对这项看上去多此一举、流于形式的方式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和配合。这么做,既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更是对左邻右舍负责。

下图:疫情期间的街景。

我所经历的两次疫情

疫情猛于虎!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马虎。

由于防控措施得力,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以及气温的迅猛蹿升,一度让人谈之色变的“非典”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麦收时节,一切重归于平静。

岁月荏苒,转瞬过去了17年。正当举国欢庆迎接庚子年春节的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疫情再次席卷全国,不但搅乱了大家的饕餮盛宴,而且一把把人们推入恐惧无助的漩涡之中。

大年三十,我们家祖孙三代还在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尽享和合之美。殊不知,“冠状病毒”犹如洪水猛兽,眨眼功夫窜到了我们的身边。这里发现了确诊病例,那里发现了疑似病例,如此敏感的字眼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在周围的朋友圈弥漫开来。

初一那天,母亲煮了条子肉,馏了枣花馍,喊我们回去吃饭。席间,我儿子、媳妇都说他奶奶用蒜苗、姜汁醋、小磨油调的肉丝超好吃。饭后,家人打麻将的打麻将,下跳棋的下跳棋,直玩到天黑,玩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简单垫补垫补肚子,之后,一边打麻将一边看电视,玩到深夜才离开。

下图:对酒当歌。

我所经历的两次疫情

以农村老家的规矩,新女婿头一年初二走亲戚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男方要有送客,女方要有陪客,大家坐在一起吃吃喝喝是小事,联络感情才重要。而在日新月异的城市,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提倡新事新办,但临行前,抱守传统观念的老婆一再交代儿子,到了老丈人家,一要有礼貌,二要有眼色。懂事的儿子点头应允。

次日上午十点许,儿子打来电话,沮丧地说小区大门不让进,亲戚怕是走不成了。问起缘故,得知都是“冠状病毒”惹的祸,小区物业担心疫情传播进去,保护业主不被传染,规定外来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儿子上大学学的就是动物医学专业,自然知道瘟疫比害眼厉害许多,于是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的家,还在电话里再三嘱咐我们,宅在家里,千万别出门。

随着疫情不断蔓延,以后数日,我们都没去父母家,儿子儿媳也没回我们家。虽然没有往来聚餐,但问候的电话天天不断,句句溢满了嘱托和亲情。

我本爱跑爱玩之人,喜欢驰骋于乡野之上,但为了自身,为了家庭,为了左邻右舍,不得不宅在家里,饱尝“坐月子”之苦。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宅在家就是当前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但愿疫情早日过去,祝一切安好!

下图:守望安好。

我所经历的两次疫情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