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对瘟疫,是一人一方的辩证治疗,还是万人一方?为什么?

夜见晨曦


古代中医对瘟疫是万人一方。瘟疫大流行是公共卫生事件,而中国古代早就有负责社会公共卫生的官方机构,当瘟疫出现有官方出面组织救治和隔离。因人感瘟疫的病因病机相同,症状相同,民间已无自我救治能力,所以官方会组织郎中在疫区多地采取大锅统一熬药,统一发放服用的办法。


张锐5692


中医对待病人讲究的是“因病施治”,正常情况下都是“一人一方”,可是当出现瘟疫等大范围疾病的时候,“一人一方”就不那么容易实现了。

古代的医疗水平远不及现在,但从记载来看也治疗方式都是以“隔离治疗”为主,治疗药物多为各有不同,比如宋代苏轼记载“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蒙元初年,军队发生疾疫,以大黄疗治为主,救活近万人等等。

那么古代中医对瘟疫,是一人一方的辩证治疗,还是万人一方呢?我认为此时的中医治疗不会出现“万人一方”的现象,会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资源条件的限制,“一人一方”不可能实现。

在古代,中国没有出现“医院”的概念,人们有个头疼发热的,需要找郎中开药,药铺抓药,自己熬制,郎中的也多是世家传承,这也就限定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没有现在这样合理,有出现“万人一医”的可能性。

一旦出现瘟疫等大规模的疾病,即便是召集全国各地的郎中来此,也根本无法完成整个地区的诊治,况且“一人一方”就必须“一人一诊”,这样显然会加大传染的几率,我认为这样的方式不可取的。

相对于“一人一方”,“一群一方”更具操作性,“万人一方”可能性不大。

无法诊治全部患者,但是可以将患者按照不同的群体进行大致的分类,比如妇女、老人和孩童,每种群体对于药物的耐受性是不同的,可以按照群体做出不同的药方,适合不同的群体,这种方法在瘟疫出现时,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万人一方”是很难出现的,而且按照“一群一方”处置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也符合中医“因病施治、因人而异”的理念。


谈天说地评历史


与西医比较,中医强调固本培元哲学医论,以开服中药汤为手段,中药目前是中医首选。有的疑难杂症,有的药到病除,比西医快不知多少倍,而且是真正根除病症。但问题是,有的病人肠胃已经极虚弱,吃啥都不吸收,这时即使吃仙丹都无效的,也束手无策。这是疑难杂症之首。一样的症状,为什么这单子对A可以,用在B却反效果呢?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中医全称是 由针,砭,药,灸四大组成。药的重要性才排第三。前两个才是中医精华,因为,针,砭可以疏通人体脉络,直接固本培元,效果立竿见影,神奇(注:庸医没有这个能力,坏事)。当下现在讨论中医,仅仅就是开药方,不完整的体系,甚至舍本求末做法。大家不妨留意一下。


打扫门前雪


又是古代中医,古代哪里有中医,中医之称至今也不超过185年。历史有真象吗?没有,有的只是思想和教训。近代的1910年的鼠疫三十几天六万多人丧生,肺结核上千万国人故去,急性肝炎暴发郎中们又是如果做的,治好了几个?一个都没有。


用户8077005654304


李时珍应对过瘟疫。一口大锅煮草药,每人发一碗,所以,是万人一方。。。要说为什么,本人不是医,当然不知。想来道理应该是这样的吧:瘟疫时期,医生医的不是人,而是病。平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疗,方剂针对“一个人”来调理阴阳、寒湿等,对人不对病。我遇到一个中医,开方子基本不看你是头痛还是胃酸,你说的症状只是帮助他验证他的判断。但他的药吃久了,你会发现自己一些病症慢慢没有了;而瘟疫时期,医生治的是病,是每个人身上同一时期出现的同一种病,对病不对人。。我瞎猜的,信不得。


ruru8987


方剂是针对时段多数病人从病因到病症到用药到效用所总结出来的组方,是在不考虑快慢和个人特殊而使用的精筛组成。是最大多数人相同表症而用的方剂。具体加减则从个人宿病,虚实,体质,过往病史来综合辩证,以达到最高的治疗效果。


用户9875560322699



i上电影


这是因私利的问题,古代没有医院,没有国家统一的中医教师,课本教材,西医就全统一化了,这就是中医落后的根源。


混世愚翁243


传染病必须隔离以免传染更多人这是第一步,第二,如果大范围人数集中就采取一剂多人方式,结合病症轻重缓急调整增减草药的剂量和药品,基本都能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


冬天里的一把火72766762


肯定是万人一方,一人一方是不可能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