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子女多,但都不愿意赡养老人,有什么好办法吗?

美丽乡村丹丹


农村子女虽多,但老人的赡养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

1、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的原因。

来人自己没有财富可以养老,儿女赚钱又不容易,他们甚至自顾不暇。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矛盾,特别是遇到需要花大钱的地方,更是矛盾重重。

2、有些老人,自己年轻时就不靠谱,就不是好好过日子的人,自己不努力,没为子女创造好的条件。既没财富的积累,也没有为孩子树立榜样。


生态种植技术


看到这个问题,不禁想起了我的奶奶和姥姥,她们都在我家住过较长的时间,也经历过各个子女家轮转居住的经历,也有被儿媳打骂欺负的情况出现过,我的姥姥因为老年痴呆,还是我母亲亲力亲为照顾了几年才老去的。

在我看来,其实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也不在于子女的多少,赡养老人的问题都存在,也基本都和经济情况、儿女小时候的的道德教育、婆媳公媳关系等等有直接关系,往往子女众多的家庭老人赡养的问题反倒更复杂。

1.       经济能力造成的赡养问题,往往一家儿女有好几个,只是都差不多的经济能力,都不太好,这时老人的赡养就容易出问题,一般多数人采取的方式是让老人轮流到子女家吃住。对于这种方法,我是极其不赞同的,这种轮转对于老人来说很容易让老人家觉得自己就是个包袱,被推来推去,而且老人喜静不喜动,刚刚在一家住熟悉了,就要搬到另一家从新适应新的饮食和居住环境,这样对于老人的健康和心理非常不好。应该让老人选择一家自己愿意且子女自己也同意的家庭固定入住,其他儿女在金钱上给与一定支持即可。如果经济能力都比较好,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赡养的问题,我的一个姑姑家里有儿女六个,因早年一起做生意发了财各个都是身家千万,所以我的姑姑从来都是想去哪一家就去哪一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间去,因为每一家都有钱、房子也大、都有时间精力,所以钱、空间、时间所造成的冲突、压力、和矛盾都被化解了。所以说老人赡养,尤其是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经济能力占很大比重,因为农家老人往往没有退休工资等老保性收入。

2.       孩子小时候没教育好,长大了不愿意赡养老人。这个情况现在比较多,有些老人的子女不但不愿意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反过来啃老,甚至对于自己的父母打骂摧残以达到要钱的目的。想想也是够让人心寒恐怖的。但这类情况可以说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子女有能力却自己主观上就不想赡养老人,那老人自己也只能走法律途径让司法机关强制子女尽赡养义务了。

3.       因家庭关系而不赡养老人的,这也是很多的,尤其是很多婆媳关系不好,儿子又不能或不会调解的,往往搞的鸡飞狗跳家庭不宁。如果是儿子或儿媳主观上就是不想赡养老人,这个还是要村集体、村委等部门进行干预,要建立起一种赡养光荣,尽孝光荣的行为向导,毕竟农村的环境范围不大,谁家也不想因为不赡养自己父母而让别人戳脊梁骨吧?万不得已,也得走法律途径,不过这是最后一步了,父母用法律手段逼着儿女来尽孝,即便达到了目的,想想也是够悲凉凄惨的。

所以,国民的养老问题是个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农村老龄人口的赡养,因其本身收入低、保障性福利少等更是越发的尖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国家应该支持成立更多的公立公益的养老机构、私人化的养老企业,并从法律法规、行政规范、工商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与界定,让养老产业能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毕竟如今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还想要养儿防老,恐怕是行不通了。





莹莹小乡姑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说一个我家里面的真事。我姥姥今年89岁了,每天跟我小舅生活在一起。我小舅又没有结婚,在农村来说是个单身汉,照顾自己还行,还要照顾我姥姥,而且我姥姥只剩下一颗牙齿了,日子过的很心疼。我姥姥有3个儿子2个女儿,我妈排行老大,去年的时候把我姥姥接到我家住了4、5个月。到现在也没有商量出一个赡养姥姥的好办法,我呢现在能力有限,只能是每次去的时候给我姥姥几百块钱,也希望她老人家能理解。

通过我姥姥这个事情,我觉得照顾老人各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老人,在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要为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特别是老的不能动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安排。拿我姥姥来说,3个儿子就有一个儿子和儿媳与她有矛盾,并且很多年了。现在姥姥不能动了,她的那个儿子和儿媳不管不问。所以说,在现阶段农村养老体系不健全的时候,农村养老还是靠自己的子女。老人提前安排好是第一步。

第二,我觉得村委会有责任行动起来,监督这些事情。还拿姥姥这个事情来说,村委会成员就应该站出来,了解家庭情况,拿出解决方案。有困难不用怕,方法总比困难多!村委会解决好这些事情,才是真的为农民办事。

第三,当然了,有人会质疑做到以上两点就能解决好赡养老人的问题吗?当然不能了,我觉得还要靠立法,把不赡养老人作为一种法律来实施。对那些不赡养老人的人实施惩罚,让他们的不赡养老人的成本增加,这种措施真的可以尝试。

我觉得赡养老人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更好,谢谢!


山林小宋哥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说我老家一个真实事情,我们邻居老人都七十多了,家里有两个儿子,自从大儿子结婚以后就和大儿媳妇不对付,互相看不顺眼一直有矛盾,所以大媳妇搬出去以后一直没有往来。小儿子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小孩,也特别闹心,就一直是各顾各的,现在老了还是自己做饭,自己下地干活。


【1】从小培养,

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更要以身作则,赡养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所以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2】村集体干预


现在农村的孤寡老人特别多,希望村干部多去关心一下这些老人,了解老人家庭的实际困难,根据情况做出正确的决定。


【3】国家介入


希望国家应该多出台关于老人赡养的法律法规,保护老人的身心健康,让不扶养老人的年轻人承受金钱损失,道德谴责,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可以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给下一代树立一个榜样,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到时候追悔莫及。





打工小宁


我就是农村的,并且从事过民政调解工作。过去农村,确实存在赡养问题。主要是儿子不愿意出钱出粮的问题。农村养老,不要说女儿,只说儿子就是。因为尽管法律规定了赡养义务是儿女共同应尽的义务,但习惯上女儿不分财产,也不强迫接受赡养义务。至于女儿出于孝心,尽了义务,也是自愿的。

而现在的农村老人赡养,已不再是过去的钱粮问题,而是陪伴和伺候,如何让老人快乐生活的问题。现在的老人,每年有将近两千块的养老保险,像我们村每年没人有五百块的老人生活补贴,还有一千块钱的分红,逢年过节还有米面肉蛋,加起来大约三千多块钱。若无大病,吃穿是不成问题的。

可以肯定的说,现在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即便有个别户口出现赡养纠纷,大部分是觉得财产分配不公造成的。而且都是男性老人居多,那也是过去。

我在各种场合都讲赡养义务是没前置条件的,不依财产取得多少作为条件。财产继承权在老人生前,是由老人赠予形成的。赠予权是由选择的,给谁多少,给什么,是由赠予人决定的,是赠予人的权利。不允许我不要财产,也不尽赡养义务,这也是法律规定。

就现在看,到的,不赡养父母的儿女,不是没有,是很少很少了。即便出现,也不是大问题。除了担心法律责任,还有就是担心在村里人中的名誉问题。


羊娃唱风


首先就题论事

第1:

农村子女多,至少是两个以上,每家每个月或者按年出赡养费,至于多少与家中老人协商。

第2:

不愿意赡养老人。首先是孝顺与不孝顺。

孝顺的:

那不用说,老人也是最希望的与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不孝顺的:

老人去养老院是最佳选择,如果在农村独住,老人涉及到有个头疼脑热的无人问津,很危险,严重点的就不说了。

以上回答只如题所答。

以上回答只是个人意见或建议,仅供参考。

我的小时候,和我长大成人

在你不能自主饮食的时候

在你不能自主行走的时候

想想天下父母心

勿喷。




刘沁之


其实在农村,子女多,但都不愿意赡养老人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有极个别的家庭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我们来讲,还是没有子女不赡养老人的,当然对老人不是很好的人还是有的。

百善孝为先,在我们国家从小就会教育我们孝道,孝道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赡养老人,关爱老人,尊敬老人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那么为什么会还是有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我们村现在存在着一个问题,其实也不只是我们村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婆媳关系搞不好,很多家庭经常会出现一点小矛盾,老年人本来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就要差一些,生活方式和现在年轻一点的人不太一样,价值观也所不同,从而就会发生一点矛盾。而有一些家庭随着时间的增长矛盾越来越深,到最后像仇人似的。这个时候男人所扮演的角色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一边是自己媳妇,左右为难。而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形容词叫做‘幸福的耙耳朵’,有一些男人在媳妇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的。其结果就是想对父母好一点又不敢的尴尬境地,在外面会有人说你不孝,在内又说不上话来。

第二,子女有好几个而没有人赡养老人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几个子女是因为赡养问题斤斤计较,这个子女多出了一点钱,那个子女少出了一点钱,这个子女多拿了一点东西,子女少拿一点东西。就这样产生矛盾导致了父母一个都不愿意赡养。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继续加大孝道文化教育,让每个人都知道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成年且有经济能力的儿女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免除,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必须赡养老人。同时国家再出台一些措施,比如不赡养老人在某方面有什么限制等,买不了房买不了车等。这种实质性的处罚方式,应该会有所帮助。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在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听着这句话,我现在也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养儿女真的很不容易,不为别的,我们就冲‘感恩’这个词都应该去赡养老人,赡养父母,况且,你就算是报恩,父母的恩情你能够报答完吗?

让我们一起弘扬孝道文化,传播孝道文化吧


大兵在乡村


我骑车在南方的陌生的乡间小路上,遇上一个小个子女孩,娃娃脸,可她身后背着一个婴儿,立马阴天,暗然神伤,不由的悲从中来。就觉得沸腾的生命一下子冷却下来,觉得心石块一样的下沉……

她能养谁?婴儿,父母,还是自己?她最可怕的是再无可能去学习什么了。她会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父母吗?她的人生可能就剩下活着了。

她已经没有能力弄清楚自己该怎么长大,怎么成人。到时侯不养父母就太正常了。她的生活逻辑已经定死调了,恐怕连梦都贫穷到不会做了!

人连做梦都不会了,还能养活谁呢?

当然,她只是一种,一部分。不是全体。贫穷到极致会兔除人的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这就是半大老头的回答了。能力的丧失意味着爱,责任的丧失。


秋歌988


农村子女多,但都不愿意赡养老人。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不是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了,虽然说不上多么富裕,但都能吃饱喝足多少还有点积蓄。也都盖上了二层楼房,并且有的家里都买上了私家车,并不比城里人生活差。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要不得多亏了国家的政策好啊,才使得我们贫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农村是有个别的子女不赡养老人,但不能说都不愿意赡养老人啊,大多数家庭还是很和睦的,都能对老人进到赡养的义务。别光说农村人,就是城市的人不赡养老人的也大有人在。那些不愿意赡养老人的子女,我觉有几方面原因,百善孝为先,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大家都不那种忘本的人,肯定是有原因的。

第一,老人对子女偏心,大家都知道农村的老人一般都有好几个子女。五个手指还不一样齐呢,哪能做到对待每个子女都公平不偏心,还有就是农村对于重男轻女问题也特别严重,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我想大家都看过都挺好这部电视居了吧,难到对父母的态度冷漠,对待自己的父母像仇人一样,是苏明玉一个人的错吗,是她不愿意赡养老人吗,是由于老人寒了子女的心,才不想去赡养老人。

第二,子女的压力大,他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有妻子孩子要养,对金钱比较看重,对于自己的小家庭才刚刚能维持生活,没有很大的能力去赡养老人,其实这也是他们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了,这也不能作为不赡养老人的理由,现在谁压力不大啊,都像他们这样,那些老人可怎么办,作为子女只要你有口粥喝就不能缺老人的,从哪里不能挤出一口饭呢。

第三,老人的积蓄不多,如果老人有万贯家财可以继承,谁不争的去孝顺,这样百年之后就可以分得一部分财产,但实际上农村的老人一般都没有什么积蓄,这样子女就不愿意去赡养,觉得老人是累赘,只会费力不讨好,辛辛苦苦伺候老人到最后什么也捞不着。

第四,大家的道德缺失,现在的人都一心向钱看,所以很多人都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四季都不回家,有的两三年都不回家看父母,有的是留自己的妻子在家照顾老人,虽然妻子有这个义务照顾,但那也不是生她养她的父母,肯定在心里上不能接受,愿意尽心伺候自己的公婆。自己在外边吃饱喝足了就不想着自己家中的父母,这就是社会上普遍的道德缺失, 大家太物质化了,把孝道都抛在脑后了。孝顺不是嘴上说说的,要有实际行动才行。

我觉得政府也要加大对老人的扶持,给农村老人多一些帮助,多发点养老金,让老人以后没有后顾之忧,让子女可以安心工作。


二胎宝妈婷婷


首先,绝大多数人是善良的,父母老了,和父母一起住,在农村是正常现象,家和万事兴

第二,你说的这种现象,有可能存在,父母年轻时强势,和儿女有心结,解不开,导致孩子不去赡养,那么,如果有可能,帮忙劝解

第三,兄弟姐妹多,小时候不能一碗水端平(大部分父母做不到)导致兄弟姐妹有心结,互相攀着,不去赡养,这个也必须有明白人出面调解

第四,人品问题,再加上穷,觉得老人是负担,不愿意赡养老人,这样的,也没办法,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百善孝为先,人在做天在看,要相信因果报应,现在人很多打着反迷信的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哎

要知道,家和万事兴,如果连赡养老人都做不到,那么,不仅仅枉为人子,不赡养老人看似占了小便宜,其实这样的人不但不成事,自己家也会不安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生活经验,自然经验懂得还是比年轻人多,终有一天会知道的

如果可以劝,那么引人为善也是在为自己积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