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什么意思?

手机用户5833919937


这是一种悠然自在的人生境界。

行止无心,随意所至,物我皆忘,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王维信佛,向往隐逸闲适的生活。中年后建造了辋川别墅,实现他向往的半隐生涯。辋川在终南山下,他兴致来时,就一个人到处闲逛,享受无拘束的孤独。

这种孤独,不是心无所寄的寂寞,而是可以不受尘世影响的心灵自由。有出尘思想的人,大都有这种孤独的灵魂。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一风一云,都像无言的朋友,却彼此知心。他看得懂花树的开落,听得懂水流的声音,也看出云飞的无意。同样,山水也接纳了王维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

胜事空自知。在王维看来,“胜事”并非人间清欢,更非官场得意,而在于心灵的自由驰骋、人与自然的彼此倾听。这种胜事,也许只是拾起林间一枚野果,遇见一只惊飞的林鸟,或转过岩际看到晚霞越过林梢的光。

如此胜事,只宜自知。

因为也许人间无人能懂。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事业、疲于应酬、重复着各种幸福或不幸的经历,晚上才洗去满身风尘,明早又踏着晨露向下一个目标出发。

人生碌碌,何曾静下心来欣赏真正的“胜事”?

胜事空自知,在我看来,真是心灵的炫富。

辋川有小溪,沿溪而行,不知不觉行到溪的尽头。

他也许只是喜欢小溪的清幽可爱,喜欢听溪水叮咚的音乐,看溪水中鱼儿欢快的跳跃。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融入大自然的隐者,觉得流水都似有情意。温庭筠不是写过吗?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何况朝夕与溪水相伴的王维。

与大自然的交流最自由、最放松、最写意。

无意间发觉行到溪的尽头了,那就停下吧。找一块平地坐下,甫一坐下,举头就看到山间悠然升起的白云。

溪水才送自己到尽头,现在白云又像迎接自己一样。这是一幅多么和谐自在的自然情景。

陶渊明说“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应该是同样的心境吧?

行尽流水,坐观云起,跟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一样充满了自然的禅机。这是一个无色无欲的至静境界,唯其心能极静,不被欲望相左,方能体悟自然之道、生命之趣。水尽云起,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变化的,又是永恒的,变化是生生不息的运动,永恒是变化永远存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充满了内心的清静与悟道的喜悦。

俞陛云《诗境浅说》云: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无穷,即永恒、不变,变与不变,是自然变化之妙理。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二字说明没有安排好的,恰巧碰见,林叟便放下肩上的柴,与王维谈笑聊天。“笑”字说明他们聊得很愉快。

不期而遇是最好的相遇。

因为不需要精心设计,没有压力,没有功利性,遵循着大自然的道理。这是自然、随意、自在的状态,也是王维追求的人生境界。

他可能只是偶然走出家门,偶然来到小溪,便无意地沿溪而行,偶然发现溪流已尽,偶然看到升起的白云,再偶然碰到林叟。一切都是自然的安排。道法自然,他“中岁颇好道”,这个道也就是自然的真理。

他追求的“道”,如行云流水,来去自如,不刻意追求,不精心设计,不滞于物,不受人心影响,是至高境界的自在。

如果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还有一点对现实不满的味道,那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是已经置现实于无物,真正人天合一。

王维的“清静心”,并非枯心,并非对外界无所感,而是充满着对自然、对“道”的热情欣赏与拥抱。

与大自然的接触,在他看来,是“胜事”,是值得高兴、能引起兴致的事。沿水而行,坐观云起,与林叟谈笑,都说明他在欣赏大自然的一事一物,在参悟大自然变化与永恒的道理,并且自己参与其中。

他在《辛夷坞》里写:木末芙蓉花,山中开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无人空山,花开花落,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大自然的优美,也暗暗透露着自然的规律,就像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一样。他也写过: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流水有意,是因为看流水的人有意。所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与云在他的境界里也是有生命的、可以互动的。

早年的王维也曾胸有大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安史之乱后,他的仕途遭遇挫折,开始信佛学道,心态变得平淡。四十多岁时建造辋川别墅,开始半仕半隐生活。所谓“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虽为赠友之句,却也反映着王维自己的态度。

他的五言山水诗,受禅的思想影响很深,恬淡静谧,神韵悠远,动静之中,有着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着他悟佛的体会。评者称其诗“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最后附上此诗全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大晟府小书僮


王维著名的诗《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中的这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经常被大家引用,显然喜欢这句话的人很多。可是在现实运用中,对这句诗有很多种解读。

有人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随意而行,等到发现自己无路可走的时候,就索性坐下来,悠闲的看白云起起落落。也有人说,这句话是说处在绝境不要怕,"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到尽头了还有云。

如果只从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看,这些理解都有自己的道理,可是如果结合作者王维来看,这些理解和这两句诗的本意相差的实在是太遥远。

要搞懂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首先要搞清楚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这就要了解王维和他的终南别业。

王维和佛教的渊源比较深,他的父母都信奉佛教,他的名和字合起来"维摩诘"是佛教的一个在家修行得道的佛。在佛教氛围浓厚的家庭长大的王维,自然对佛教的感悟比一般人深。

因此,终南别业不是王维休闲娱乐的别业,而是王维修行悟道的一个地方。

《终南别业》,王维日常修行的一次大彻大悟。

诗歌的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这就是描写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禅悟。独行独往才能到的心灵的自由。这是参悟的必须条件。

诗歌的颈联"行到水穷外,坐看云起时",就是诗人在独来独往中参悟的一个禅理。诗人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色,而是纯粹以心灵的目光览观万物,在坐看云时,悟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

王维悟道的这个禅理,其实就是"空",也就是说,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纷动象,显得如此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

这样看来,《终南别业》这首诗,描述的是王维自己在终南别业是如何修行的过程。也记录了自己的一次大彻大悟,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作者对禅理的一次顿悟。

结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揭示的禅机。

在一次独来独往,独自在山水间行走的过程中,在水的尽头,坐看天上自由自在的白云时,作者突然顿悟到,云因为"无心--没有什么必须的,不能之类的执着,因此才能自在,人也应该

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去掉执着心,做到"无心",才能得到解脱,没有烦恼,自由自在。这就是这句诗所揭示的禅机。

如果没有用禅理来理解王维的诗,是无法体会到王维诗歌真正的妙趣和内涵。


云淡轻灵


您好,我是墨雨清茶!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什么意思?

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品之一《终南别业》中的名句。

“行至水穷处”诗人漫无目的随意行走间、发现眼前已经到了流水尽头,已经无路再继续走下去。

“坐看云起时”那就索性坐下来,抬起头静静的看缕缕白云飘起、云卷云舒的样子吧!

这句诗没有笔墨重彩,彷如述说娓娓道来间直抒胸臆。诗人清心悠闲的生活态度,豁达洒脱的精神境界。跃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据史料记载:诗人少年时就才华横溢,并胸怀抱负。青年时及第任太乐丞。然而仕途坎坷艰辛,“安史之乱”被抓叛过死刑,后因其及兄弟对朝廷有功才得以宽恕。

也因此诗人大悟人生。放下名利半隐半退,放空心灵澄净怡然自得。虽思想受历史局限,但诗人坦然面对人生的态度,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都知道:生活寻常但并非顺水行舟一帆风顺,有琐事、有烦恼、有挫折、有困难,甚至有感觉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

如果我们都能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乐观心态,也就不会有很多遗憾,以至于也不会有一瞬间追悔莫及的悲剧发生。

不是吗?

有的人因为恋爱中受挫折,或者婚姻,事业、家庭、债务等方面遇到不顺或麻烦,就心如死灰想不开有轻生的念头,而且跳楼的、投河的各种自杀案例也都有发生。多么揪心的悲剧!

为什么如此偏激?竟然不管不顾身边亲人的感受!多么宝贵而美好的生命、多么无情的决断啊!就算天大的问题、天也无绝人之路啊!

写到这我想起搜悟空问答题时,看到有人提问《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要是现在还活着她怎么样的问题。

我看到那个问题时:眼前浮现出幼年看《神雕英雄传》时的情景。(翁美玲)版黄蓉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多么聪慧和美丽。儿时我心中最美的女孩,却一时轻念香消玉殒,我依然难过依然怀念依然惋惜,但生命只有一次……

人生没有多么痛的领悟,因为领悟了也悔之晚矣!人生的路真的只是单行道,我们都回不去从前没有重来的路,脚下的路无论怎样也要踏实的走下去,坚持走到底。

活着多好比什么都重要!怎样过好当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深思的问题。现在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

但压力终归是压力,对抗压力也是有办法的,而不是一味的钻牛角尖跟压力较劲,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不良情绪。冷静的思考想办法排解压力,即便是无法逾越无法改变,也要调整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

日子不管过得怎样,都要努力朝阳光的方向看,别灰心别气馁、别为难别人也别为难自己。慢慢来给自己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可以医治很多困顿的问题。

谁的路上没有荆棘,跨过去也许刚走一程就会遇见鲜花满地。纵古观今成功者的路上、都写满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喜欢看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的《朗读者》节目。听优秀的主持人董卿和她节目中、每一位嘉宾分享励志的人生,荡涤着我的心灵!

网络小说家(张威)唐家三少做客《朗读者》,听他讲述他从最初到今天的心路历程。他的成功背后是常人无法坚持的努力和付出。听他美丽的爱情故事我潸然泪流。钦佩他十几年如此的耐力和坚强!

优秀的他(她)们深深的感染着我、激烈着我、鼓舞着我必须努力前行!哪怕前方荆棘丛生!

如果我们都能学会坚强、懂得责任和担当,学会坦然面对生活,那么所有的烦恼和不如意就会随风飘散。

累了就放下行囊换位想歇一歇也是积蓄力量,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就一定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梦想和希望都在终究会到达心中的远方。

其实,细思量人生的低谷也未必是穷途末路,把心放空让自己锤炼,也许这里就是沉淀后脱变、厚积薄发的地方!

当下的我们要初心不改、无坚不摧才能“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墨雨清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终南别业》中的名句。

大概是40岁时,我的生活走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我买了一个日记本,曾经把这两句诗抄到扉页,它长期安慰我直至帮我捱过灰暗的时光。于是,我对这两句诗极喜欢,此后每遇困境,就想起这两句。

其实这首诗是一个哲理小故事,我们先看看原诗全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一则生活小故事:诗人在中年的时候就喜欢求仙访道。到了晚年干脆就住在终南山的山边,兴致来时就自己一个人四处走走,走到水流穷尽的地方就坐下来,直看到云水升腾。偶然碰到了山中老人,两人可以相谈甚欢,忘了归期。

此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的时候,我就非常好道,到了晚年,就安家在终南山山边。王维身经“安史之乱”,曾无奈在叛军政权任职,后平叛后因平叛有功的弟弟王缙一力保全才免去一死,对于仕途艰险,王维是过来人,感受极深,因此,他吃斋念佛,过起了半官半隐的优游生活。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兴致到来的时候,惟有独自游玩,遇到让人高兴的事(比如看到好的风景,比如得到绝妙的诗句,比如心中有独特的体会等),也不过是自己知道罢了,既写高兴的事无人分享的孤独,又写自得其乐的安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既然是随处游走,随意、随兴而行,就是走到哪里算哪里,但在不知不觉之间,竟然来到了流水的尽头,眼前无路可走,怎么办呢,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这两句是这首诗的精彩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只要是人就难免遇到人生困境,《两地书》中记载鲁迅先生当年回答许广平时的话:“走‘人生’的长途,最易遇到的有两大难关。其一是‘岐〔歧〕路’,倘若墨翟先生,相传是恸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岐〔歧〕路头坐下,歇一会,或者睡一觉,于是选一条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倘遇见老实人,也许夺他食物充饥,但是不问路,因为我知道他并不知道的。如果遇见老虎,我就爬上树去,等它饿得走去了再下来,倘它竟不走,我就自己饿死在树上,而且先用带子缚住,连死尸也决不给它吃。但倘若没有树呢?那么,没有法子,只好请它吃了,但也不妨也咬它一口。其二便是“穷途”了,听说阮籍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却也像岐〔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但我也并未遇到全是荆棘毫无可走的地方过,不知道是否世上本无所谓穷途,还是我幸而没有遇着。”

其实关于穷途末路,至少有几种选择:1、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方了,哭过闹过,哪里跌倒哪里躺下,承受甚至享受失败或者干脆躲开,有点类似墨翟、阮籍;2、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方了,也不哭也不闹,就在哪里“等”着,等待事情的转变,这是王维的态度,也是陶渊明的态度,陶说“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王维“坐看云起”,思想一脉相传,这是悠闲到了极点、豁达到了极点、通透到了极点才有的念头;3、到了宋代陆游时,他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他也不哭不闹,但是他要试着往前走,不走怎么可能“又一村”。

同样面对前面没有路的时候,墨翟、阮籍是悲观地大哭而返;陆游是再往前走走试试找找方法,鲁迅的办法与陆游相类似,但更积极更富战斗精神;王维则是反正没路了我们看看风景吧,说不定等时机一到事情又解决了呢。三种人生态度,墨翟、阮籍是消极的,陆游和鲁迅是积极的,陶渊明和王维是随缘的。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正因为是随缘的,诗的最后一联写道:“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如果偶然遇到了山林里的老者,就一起相互谈笑,甚至忘了归期。

“水尽云起”,王维把诗写出了画意,非大画师而不可得,随缘而安,同时王维又把诗写出了禅理,非大禅师而不可得。


远源流畅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是出自于王维的《终南别业》,也是他众多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整首诗意境唯美,写得也是很有禅理,通篇看上去普通,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它着实是很一般,可是我们只要稍稍了解了王维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那就会发现这首诗与众不同,而这两句也是别具一格,充满了佛家之语。

王维作为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他是唯一一位能够与李白和杜甫相媲美的诗人,他的诗也是自成一派,写得很简练,但是用词又是极为讲究,而这首诗也正是他晚年的作品,这个时期诗人一个人独自在终南山隐居,再加上他一心修佛,所以在这首诗中也就融入进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也就处处充满了哲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我们要是单从这首诗的字面上来看,着实是很普通,诗人淡淡着笔,只不过是写了自己当时在终南山生活时的情形,无非只是日常的生活,但是写得又是极为巧妙,他不仅写得很细腻,同时也是融入进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思考,才令这首诗充满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尤其是那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两句正是告诉了世人,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不必要太过于纠结,只要放下心中的杂念,那么任何的困难也就不在话下。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这两句历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王维晚年之所以选择去终南山隐居,也正是由于他有所悟,于是选择远离人世,过着一种极为简朴,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又获得了升华,而在这首诗中,他也正是把这样的一种思想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也令这首诗显得更具有震撼力,同时又是充满了哲理。


品诗读词


两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

全文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大意是说人到中年后,喜欢求道。住在终南山,兴致来了就自己一个人四处走走。走到水流穷尽的地方就坐下来,看云起云灭。偶然碰到了山中老人,相谈甚欢,忘了归去。

读起来似乎是非常普通非常平淡的一个故事,隐隐有点豁达的感觉。

实际上,这首诗是王维在安史之乱后写的,由于弟弟以官职作保,唐肃宗没有追究王维在安史之乱中担任伪职的罪行,反而给他升了官。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但又不甘心怀才隐居。于是,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王维在终南山别墅辋川的活动,就是远离官场的一种遁逃,他的山水诗就是这种遁词。后人称其为诗佛,他可能并不信佛,只是用佛做挡箭牌吧,他隐居不忘拿俸禄,哼着“水穷云起”的小曲,与皇帝老子玩捉迷藏,而内心似乎得到了平衡。

李太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苏东坡诗言:“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同样是放下,王维这句诗比起李白和苏轼,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有时候,处境是不能选择的,但心境是可以选择的。身在逆境,把磨难当成一种享受,在荒野中看出花开的美丽,面对伤痛,依然可以拈花微笑。于是那万丈红尘、伤痛磨难,都在这粲然一笑中化尘化烟。


津沽一页书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出自王维《终南别业》,整诗是这样的: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通观全诗,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兴致到了就四处走走,走到水源的尽头,就坐下来看看天上的云朵。这种淡然悠闲生活是王维向往的,也是他实际的晚年生活。王维在南山下建了座别院,空闲时抛开一切烦恼,亲近大自然,参悟佛法,好不惬意。

此句还有延伸的意思:人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艰辛,行至一段路的尽头或者遇到阻碍,是悲观处之,还是坦然面对,王维选择坦然面对,活得自在,熟不知没有另一番的柳暗花明又一村,还寻得看云卷云舒的美景。

人们常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是让人不要对未知无故的担心,事情总会有转机,会顺利解决。而“行到水穷处,坐看去起时”则是对已遇到困难时的建议。人生不光需要物质支撑,也需要精神粮食,每个阶段的烦恼都不相同,小时候担心作业写不完,少年有升学择校的问题,长大了有工作婚姻的困难等等。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是需要努力才得来的,建房子要钱吧、吃饭游玩也要钱。王维其实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学霸,少年状元及第,中途虽遇到不意,但晚年也官至尚书右丞,官场的经历让他更加向往这种田园生活,也有本钱。

所以说,遇到困难积极面对,乐观处之,不可长久不作为,时机到了还是应该奋勇向前。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压力不小,要有一棵积极乐观的心,构筑属于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


小月姑娘


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

全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但由于当时政局反复无常,面对仕途的艰险,便产生了极力逃脱尘世的心态,吃斋供佛,怡然自乐,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此句正是王维随意而行中,竟不知不觉走到水的尽头。在无路可走之时,索性就地坐下,仰望那悠闲自在的层云飘然兴起。表达了王维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豁达闲适的人生格调。诗句极具禅意,“诗佛”的人生境界展露无遗。


1.山穷水尽时不妨另寻别路

登山中走到水尽之处,也便没了路,一种怅然若失之感袭至心间。失落难免出现,就像经营生活、求学与工作。我们一路前行,勇攀高峰,却时常会发现行至中途却无路可走,此时也许有人会一如既往地披荆斩棘,开辟新路,执着地前行。但大多总会伤痕累累,而最终止步前行。此时不妨回首观望,坐下来仰望云天,细思审视,另寻他路,从新启程。而非碍于执念,铤而走险。

2.绝境中依旧豁达。

“坐看云起时”,是诗中点睛之笔。行至山穷水尽之处,身在绝境,却依然有畅游于广大天地、浩瀚云海的豁达心境。无路可走,并非穷途末路。依然可以自在愉悦地欣赏自然之景。人生境界,由世间凡俗,骤然上升为坐看山水、云起云涌的怡然妙趣。大自然朴素的生活气息,延伸为不同凡响的生命意义。

3.水穷,云起成雨,终汇集为水。

身处绝境时切莫失望,也许一切正是酝酿希望的开始。山间流水因雨雪积聚而汇成。云起时则雨将至,终将化为水流,此为大自然循环往复之规律。正如你陷入困境之时,不退步气馁,先回首审视自己的初衷,以及走过的路。回归本心,勿忘初心,才能让自己坚持的道路不断逼近理想的目标。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穷水尽,溪流隐没,却非悲观惆怅。转而仰天望云,怡然自得,将心境寄托于广阔无垠、随意自在的自然之境,体悟闲适安逸的辽阔人生。境随心转,时来运转,正所谓绝处逢生,逆境终将会转变为孕育希望的顺境。


更多精彩原创,欢迎关注“Jumine 乐铭文艺”。每日相约,追随文明光影,解锁文化密码!


Jumine乐铭文艺


这一联诗出自王维《终南别业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全诗没有生僻字,没有典故,字面意思一看就懂。

中年的时候很喜欢学道,晚年在南山下安了家。

兴致来时就独来独往,遇到好玩的事情也就自己独享。

走到河水的尽头,坐在那里看云起云飞。

偶然碰上了山林里的老人,就和他谈笑聊天,往往忘记回家。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写的,由于弟弟以官职作保,肃宗没有追究王维在安史之乱中担任伪职的罪行,反而给他升了官。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诗的主旨就是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热爱。最著名的句子就是颈联“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四处游览,走到河流的尽头,坐看云起云飞。走到水的尽头,路的尽头,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阮籍常常独自驾着一辆小车,漫无目的的乱走,走到没有路了,就大哭一场,哭够了再回去。刘伶出去的时候让人带着一把铲子,说如果自己到哪醉死了,可以就地给埋了。这都是狂傲者的做法,王维不是这样的。妄为欣赏的应该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那样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想到陶渊明不禁又想起“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和“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句子,和王维的对句“坐看云起时”,真感到王维和陶潜真是心心相印呀!

王维在辋川的活动,就是远离官场的一种遁逃,他的山水诗就是这种遁词。后人称其为诗佛,他可能并不信佛,只是用佛做挡箭牌吧,他骨子里就是陶渊明那样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只是表现的不如陶渊明激烈而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写下《归去来兮辞》公开宣称与官场决裂,王维隐居不忘拿俸禄,哼着“水穷云起”的小曲,与皇帝老子玩捉迷藏。


桃之夭夭老牛


淡泊以明志,柳暗而花明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全诗的意思是:人到中年颇为喜欢修身习道,傍晚时分的家就在终南山麓边。兴之所至呢就一个人出门溜达溜达,多少幸事往事都俱往矣也只有自己明白。走到溪水的尽头,坐看山间外云起云落。偶然相遇林间一老人,拉拉家常都很开心,唯独忘了何时是归期。

行至水穷处:人到中年万事休?

王维一生最后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别。但毕竟是文人做官,自感无力大作为,于是成了混迹官场的逍遥派,一方面拿着俸禄一方面吃斋念佛自得其乐起来。

于是,在终南山麓自建别墅,算是找到了一处心灵的皈依之处。

所以,诗中所言“行至水穷处”也不过就是王维人到中年万事休的一种隐喻和自白而已。和陆游的《游山西村》所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绝。

坐看云起时:偶尔,做个生活的旁观者又如何?

中国文人墨客,无论是混迹官场还是文化界,多半都自觉酒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难免持才放狂,“天子呼我不上朝”,自然少有人能够仕途順遂,也难有建功立业的大作为。进而不得,便会退而为陶翁一般“结庐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自得一派。

其实,生活不过就是一出戏。今天你是主角,明天你可能就是实实在在的配角一个,再后天,你或许就是十足的观众看客一枚,起起落落之间,没有一点锚定与淡然,不仅会少去不少人生乐趣,更会徒增烦恼,更可能成为一个笑话。

因此,坐看云起时,一切都可以成为被观赏的物事,包括自己,这才是一种笃定和智慧选择,也是自我观照的一种因时因势而为的姿态和生活方式。

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势事,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斗转星移

马云说,这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诚以为然。

时势造英雄,也可以毁誉出狗。天时地利人和,任何一种缺失或不般配都可能让人功败垂成,一脚踏空也可能铸就的就是悔恨终生。

正是经历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百般刁难折磨,唯有沉心静气,知得失懂取舍,不与趋势大势为敌,才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与感叹。

万千宠爱于一身固然可喜可贺,惹火烧身随时都可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更是一种通达与明智。时势事,斗转星移天渐晓,何来定义能永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