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在古希臘戲劇節日上最受歡迎的戲劇就是悲劇。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大約出現了900部悲劇,其中31部流傳下來。它們集中在三位劇作家身上: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德斯。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1)酒神

說到古希臘悲劇,就不得不提提酒神狄奧尼索斯。希臘人認為酒神住在葡萄園裡,終日與一群名為撒提爾(Satyri)的半人半羊的怪物在一起(ps:阿爾喀比亞德曾在會飲篇裡將蘇格拉底比作它 ),過著快樂又放縱的生活。因此參加遊行的人們慣常披著羊皮,發出咩咩的叫聲,像真正的山羊。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古羅馬時期拿著葡萄與酒杯的狄奧尼索斯


"好客的酒神與狂歡之神,宙斯與一名凡間女子塞墨勒的兒子,唯一有凡人血統的正式神祇,眾神中最接近人類的一位,他象徵著非理性、放縱和激情;發明了葡萄酒,並推廣了葡萄的種植。本身具有雙重性格,他能給人帶來歡樂和迷醉,但同時又殘忍,易怒——正像酒一樣。"

——摘自:《古希臘羅馬神話》 — 古斯塔夫·施瓦布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卡德摩斯之女塞墨勒與宙斯戀愛結合,生下一個出色的兒子,快樂的狄俄尼索斯。母親是凡間婦女,兒子是神。現在兩人同為神靈。金髮的狄俄尼索斯娶彌諾斯之女、棕色頭髮的阿里阿德涅做他的妙齡妻子。克洛諾斯之子使她永生不老。"

——摘自:《神譜》— 赫西俄德

(2) "悲劇"

悲劇一詞作"Tragoidia",山羊的寫法為"Tragos",而歌手拼作"Oidos",故"悲劇"的最初意義為"山羊之歌",這可能與酒神節特有的遊行活動有關。但是亞歷山大的學者認為是由於悲劇比賽的最初獎品為山羊的緣故,或者是因為比賽前殺羊祭祀酒神而得名。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便有了所謂的"大酒神節"(Great Dionysia),每年3月份在雅典舉行慶典,而山羊歌手在慶典上祝神所唱的即興歌曲即為"酒神頌"。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酒神節上的天使


悲劇是戲劇主要體裁之一,主要是以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及其悲慘的結局,構成基本內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們理想、願望的代表者。悲劇以悲慘的結局,來揭示生活中的罪惡,從而激起觀眾的悲憤及崇敬,達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魯迅先生對悲劇有一句精闢的概括: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但是魯迅先生的這句話並不能概括全部,且具有侷限性,他提出的這個是從反傳統文化角度來說的。


實際上,悲劇就是指主體遭遇到苦難、毀滅時所表現出來的求生慾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後迸發以及自我保護能力的最大發揮,也就是說所顯示出的超常的抗爭意識和堅毅的行動意志。悲劇理論認為悲劇性就是指人對死亡、苦難和外界壓力的抗爭本性;悲劇主體具有強烈的自我保存和維護獨立人格的慾望,往往因為對現狀的不滿而顯示出強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動機,並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諸行動,即使命運使他陷入苦難或毀滅境況之中,他也敢於拼死抗爭,表現出九死不悔的悲劇精神。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悲劇 “teagedy”

有不少人對對"悲劇"進行過闡釋:


"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完整那個、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聲,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採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

——亞里士多德,《詩學》第六章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思考中的亞里士多德


"【悲劇是】對處在災難中的英雄人物(或神)的不幸的敘述。"

引自J·W·H·阿特金

《英國文學批評:中世紀卷》


"一個悲劇,就是一個故事,

古書上說的,

講一個人曾經飛黃騰達,

卻一旦陷落在悲慘的處境中去

結果不能自拔而終。"

——喬叟(Chaucer)《僧侶的故事》開場白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插圖


"……高級和優秀的悲劇,揭開那最大的創傷,顯示那為肌肉所掩蓋的膿瘡;它使得帝王不敢當暴君,使得暴君不敢暴露他們的暴虐心情;它憑激動驚懼和憐憫闡明世事的無常和金光閃閃的屋頂是建築在何等脆弱的基礎上;……"

——西德尼(Sidney)《為詩一辯》


"除喜劇詩之外,舞臺上還有另一種詩,但是它不是那些如此低級的東西的混雜,由於它們表現痛苦的王子和悲哀的不幸的降臨,常常被稱之為"悲劇"詩。"

——喬治·普登漢姆(George Puttenham)《英國詩歌的藝術》


"因此它【理性】唱出一首哀歌,

敬獻給鳳凰和斑鳩,

這愛情的明星和旗手,

弔唁它們的悲慘結果。"

——莎士比亞《鳳凰和斑鳩》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威廉·莎士比亞


"悲劇英雄不知道孤獨的可怕的責任。在另一個地方他找到了安慰,他可以與克呂泰摩司特拉和伊菲格尼亞一起哭泣和哀痛,眼睛和哭喊緩解了它們,而無法言說的東西才是折磨。"

——克里凱戈爾(Kierkegaard)《恐懼與戰慄》


"……悲劇神話恰好要使我們相信,甚至醜與不和諧也是意志在其永遠洋溢的快樂中藉以自娛的一種審美遊戲。不過,酒神藝術的這種難以把握的原始現象,在音樂的不諧和音的奇特意義中,一下子及其清楚和直接地被把握住了,正如一般來說唯有與世界並列地音樂才能提供一個概念,說明作為一種審美現象的世界的充足理由究竟是指什麼。悲劇神話所喚起的快感,與音樂中不諧和音所喚起的快感有著同一根源,酒神衝動及其在痛苦中所感覺的原始快樂,乃是生育音樂和悲劇神話的共同母腹。"

——尼采《悲劇的誕生》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尼采,舊時代的終結者與新時代的開創者。


(3) 酒神頌與悲劇

"酒神頌"的希臘文為"Dithrambos",詞義為神的歡慶。這名字是從希羅多德《歷史》中的豎琴手阿里昂哪兒來的:"阿里昂這個人在當時是個舉世無雙的豎琴手,而據我所知道的,是他第一個創作了Dithurambos,給這種歌取了這種名字,後來並在科林斯傳授這種歌"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第四章說:"悲劇是從酒神頌的臨時口占發展出來的……經過許多演變,悲劇才具有了它自身的性質,此後便不再發展了。"

在希臘紀念酒神的節日一年一共有4個:12月"鄉村的酒神節"(Rural Dioysia),1月"勒納節"(Lenaia),2月底"安特斯節"(Anthesteria)與3月"城市的酒神節"(City of Great Dionysia)。事實上,除了"安斯節"之外,其他三個節日都有戲劇演出,這是在紀念其他神靈時沒有的節目。酒神頌時代也是希臘抒情合唱詩盛行的時代,並導致了古希臘戲劇、音樂等一些列藝術的發展。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篝火與狂歡


悲劇是從"酒神頌"發展出來的,起初它的形式和內容非常之簡單,就是一支歌隊在合唱抒情詩來讚美酒神。起初這種形式很受希臘人喜歡,但時間長了,希臘人便逐漸開始厭煩。"希臘人把沉悶乏味視為與醜陋、疾患同等的罪惡,他們強烈要求合唱隊拿出一些更吸引人的東西。" 約在公元535年,一位來自阿提卡的青年塞斯皮(Thepis)提出讓一位成員脫離隊伍作為一個單獨的演員,在表演的時候陳述旁白,並在必要時候與歌隊進行對話。就這樣,最初的悲劇表演形式誕生了。很快,隨著這種表演形式的普及,劇場也跟著一起誕生了。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雅典衛城的圓形劇場


現可考的悲劇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中期,現存最早的劇目為埃斯庫羅斯的《波斯人》(公元前472年上演)。埃斯庫羅斯首先將悲劇演員的數目從一個增加至兩個,並且縮減了合唱隊的人數,使對話成為表演的主要部分。當然,埃斯庫羅斯對悲劇最重要的創新是在內容上的創新,他使得悲劇的內容從單純的酒神頌轉向了對世界與人類生活的解釋與描述。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埃斯庫羅斯


到後來的索福克勒斯進一步將悲劇演員增加到了三個,他放棄了埃斯庫羅斯悲劇三部曲的形式,寫出了三部獨立的悲劇,使得戲劇在情節上更為緊湊,結構更為複雜、矛盾更為集中。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索福克勒斯


再到後來的歐里庇德斯,悲劇演員的人數已經沒有限制了,歌隊的作用大大削弱,幾乎成為了擺設。現實中的普通人、奴隸以及婦女形象都進入到了悲劇之中。


“酒神的狂歡盛宴”——古希臘悲劇的前身與源頭

歐里庇德斯


同時,他也標誌著古希臘"英雄悲劇"的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