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的一瓶饮料,自己不喝带回去给小孩,你们怎样看待这同事?

提问官


针对这个问题我讲3点:

1. 讲讲提这个问题的人.

不明白你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你看不惯这样的事呢,还是因为你觉得很好呢? 本身这个事并不代表什么,可能只是因为你对同事这个人有一定的偏见. 作个假设吧,你现在说的这个同事是属于家庭条件一般,生活拮据或者比较抠,当你看到他不喝公司发的饮料带回家给小孩,你可能就会觉得他家真是穷啊,他真是抠啊,通过这个事更加验证了你对他抠\\穷的印象. 但换个同事,比如那个同事家庭条件优越,平时出手也大方. 然后这次把公司发的饮料带回去给小孩喝,你可能压根就不会有啥想法,就是随手一

带而已嘛.

所以说,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而是你对他的看法,当你心中有固定看法的时候,任何事件你都会往那个看法上去靠,建议职场上最好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啊.


2.讲讲这件事的主.

公司发的饮料带给小孩喝. 其实有太多原因了,但提问中的同事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平时自家不买那种饮料,但小孩应该喜欢喝或会喜欢喝, 作为家长把好的东西省下来带给小孩.

但这有啥不可呢? 谁家家长不是把最好的留给小孩呢? 甭管后面买不买得起,会不会买,只要眼下有好东西,家长都会想着留给小孩啊? 这难道不是一个好家长的典范吗?

有同事出差回来给大家带当地特产,我看着有好吃的也是留着带回家给小孩.有的时候不是说买不起,而是说当下那个东西值得让小孩尝尝.


3.讲讲价值观.

贫穷不可耻,省吃俭用也不可耻,把好东西留给小孩也不可耻,.



舒然职场美学


我就是你眼中的这样的同事。办公室谁给我一瓶饮料或一些比较少见的小零食,我会自己不吃带回家给我八岁的儿子。不是因为家里买不起,小康家庭,一个孩子,条件还行。只是喜欢开门孩子看到妈妈递给他零食的那份喜悦。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容易满足的,看着他笑眯眯的小脸,说哇妈妈又给我带吃的了,我内心就特别满足。比自己吃了还要满足10000倍,这大概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吧。无关其他


风信子1314


1.

先讲两个真实的小故事。

故事一:

70年代初期,父母大学毕业支援三线去了一家兵工厂工作,那个时候大家的条件都不好,但是因为我刚出生的时候,父亲就生了一场大病,几年上不了班,北京、上海等地到处去看病,还欠了一屁股债。

80年代初期,我上幼儿园,比我大三岁的哥哥刚上小学。有一次,哥哥班上过“六一”儿童节,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苹果,一小袋子瓜子和糖果。别的孩子拿到后,直接就吃了。而懂事的哥哥,一点没吃,拿塑料袋都装好了带回来给家里人一起吃,结果路上塑料袋漏了也不知道,兴冲冲的到家后,发现袋子里只剩下了一个苹果,“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不过,我们一家还是高高兴兴的把那个苹果切成几块一起吃了,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故事二:

我上了小学后,父亲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厂里给安排了一些轻松的工作,这样可以有一些工资。但是条件依然很差,因为要还债。记得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我的同桌每天中午都可以有个鸡蛋吃?(我们中午带饭到学校)。父亲眼泪差点落下,每年过年还总是回忆起那个场景。

有一次,厂里安排“为祖国大干30天”的生产运动,每一个职工加班到晚上10点,可以领一个鸡蛋和两根油条。我和哥哥,每天晚上学习完,都不睡觉,因为知道到了10点过,父亲回来,他会把鸡蛋和油条带回来给我们吃,而他吃个馒头充饥。那半个鸡蛋和一根油条,成了我小时候最大的期盼......

2.

回到这个问题,我无法知道这位同事家里的实际情况是怎样,既然他这样做,无非可能有三个原因:

  • 家里条件不好,省下点东西给家里带回去
  • 自己不爱喝,但是不想浪费,所以带回家给孩子
  • 很爱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好东西,第一个想到的是孩子

我想,无论是哪种原因,我都觉得这位同事是一个好同事、好父亲、好老公

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于很多人,“勤俭节约”等同于“抠门儿”;“爱护家庭”也被看做是“没出息”。而大手大脚、自我中心,反而成了“放荡不羁”的万人迷性格。

我并不排斥,合法合理挣到的钱,可以随便享受,甚至可以去“炫富”,因为有一种人需要用钱才能撑起所谓的门面和自尊;

但是我坚决反对,在社会形成一种鄙视链,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精神,打落在鄙视链的最下端,被另眼看待,甚至嘲笑。

4.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一瓶饮料的问题,但是真正背后讨论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行为准则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在各类物质极大丰富、各种思想层出不穷的今天,“自由”、“个性”成为了主旋律,然而,恰恰是在一个个“个性”标签的下面,却一种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无意识”的随波逐流,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称之为“乌合之众”。

物质第一、享受为上的功利行为,成为了很多人的唯一行为标准,难怪很多学者都指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最大的隐患,是污染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头脑。

到底我们的行为准则是怎样产生的呢?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大强师兄的小思维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想到我老公,上大学那会他和舍友一起买的零食总会留给我多一半,同学之间分享的好吃的,他也会留给我。工作第一年一个山西同事带了一些桃酥和平遥牛肉、单位食堂的大排骨、同事国外旅游送的小零食等等……他都是习惯性拿着不吃等回家和我一起分享。。如今他常年出差,但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好吃的,然后宠溺的说:可怜我媳妇是个内勤人员没有出差的机会,没办法带我媳妇一起出去吃外面的好吃的。我很喜欢这种生活中的小细节,平平淡淡却满满的爱。




茶宝shero


这个是中国人的传承,必须点赞,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我爸爸工资也不高,还有一个姐姐,家里也不能像一些有钱人家庭那样经常买好吃的,饮料就更是不要想了,记得有一次我爸爸开会回家,就拿回来一瓶健力宝的饮料,但是我家有两个孩子,就轮流玩一人玩一会,一瓶健力宝饮料被我们姐弟起码玩了一个星期,后来一人半碗分了,那感觉真甜,因为从中爱。


東龍


我老公就是这样的。他们单位经常会发一些饮料小零食,假期值班发饮料,情人节一人一袋巧克力什么的,每次老公都会拿回来给我。我因为一些原因也跟他同部门同事有很多联系。他部门同事经常说很羡慕我有个暖男老公,什么都先想到我。


溪河18916898


我觉得很正常呀,多数父母会这样。记得小时候妈妈坐飞机发的飞机餐会给我带回来,那会儿单位和家属院在一起,暑假单位发的降温冰棍儿会专门跑回来给我。现在我也有孩子了,有啥好东西也会留给孩子。就是忘记留给妈妈。


小宇宙39127727


东西给了他,自然就是他的,不管他是因为贫穷,还是因为不喜欢喝,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带给了孩子喝,都和任何人没有关系。

虽然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引来嘲笑,误解,甚至歧视,但试想一下当父母看到孩子喝到饮料时的喜悦,那片刻的小确幸,也许一切都值得。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阿姨是拼多多的忠实粉丝,经常会在拼多多上购买吃穿及生活日用品,用她的话来说是因为便宜。

一次见到四岁表妹在喝酸奶,我就让她帮我也拿一瓶,我拿到手一看,居然是农家自酿产品,我连忙跟阿姨说:农家自酿的,很多都是三无产品,不能贪图便宜,这是可以喝坏人的。

我阿姨回了我一句:“你以为我不知道它是三无产品吗?但我们穷啊,孩子又想喝,我们能怎么办?只能给她喝这个,她喝了开心,我们也就开心。”

为了守护那一点点甜,我们愿意在这苦难的人间受尽折磨。


氟西汀的界限


养儿方知父母恩,记得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出去吃酒席,回来都会把饮料瓜子喜糖带回来给我们吃。现在有了儿子,看到自己喜欢的、新奇的东西,第一个想到的是孩子。老公更是如此,和同事出去吃自助,回来必须给儿子带个卡通包子。我想每个父母都会这样吧


兮昕26


上世纪80年代,母亲出去开会的时候,总会把面包饼干糖带回来给我吃。长大做父亲了,我才体会到这其中的爱,谢谢妈妈!如果有人和我说这瓶饮料是给孩子待会去的,我会毫不犹豫的把我的也给她,因为这让我想起了那份温暖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