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及时纾困但重点仍需加力


政策及时纾困但重点仍需加力

今年1月1日,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8000亿的长期资金。2月3日和4日,人民银行又累计开展了1.7万亿的公开市场回购操作,向市场投放了巨额资金,以应对国内特殊情况,保障市场合理的流动性,积极为市场纾困。



央行表示当前释放的流动性会在金融市场与市场实际利率中得以反映,我也认同这一观点,但是个人认为当前的市场实际利率下行依然偏慢,而且流动性的充足并不等于有效缓解企业与个人的实际需求,也难以缓解经济趋缓带来的债务压力,因此当前更重要的是债务问题解压。

央行认为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利率变化会影响LPR预期,预期下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的中标利率和2月20日公布的LPR也会有较大概率下行。

LPR调整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具有比较强的影响,有比较强的指导性和方向性。但问题在于LPR预期大概率下行,可是下行的基点预期也有限,在过去LPR的三次调整中,共累积下调15个基点,尚不及央行一次降息的最低幅度,这样迟缓的实际利率下调幅度对于当前的市场实际情况而言有些脱离,且市场目前需要的是全盘稳定,贷款利率的单向下调会增加银行的负担,这为系统性维稳增加了变数,所以当下市场更需要的是存贷款利率的同时下调。

就当前的国内市场情况而言,把贷款利率的调整寄望于2月20日的调整是不是有些迟缓了呢?实际利率小步下调,且调整窗口在2月20日,即便此次下调10个基点,实际利率的下调依然很有限,能给当前的市场带来的正面作用极其有限,之后还有一个货币效应周期,短则不低于三个月,正常则为半年,这样的货币政策恐怕无法为真正需要纾困的企业与个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个人认为央行当前及时降息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内的利率双轨制改革只是在初期阶段,利率并轨还存在很多实际困难,如果将市场实际利率的下降始终寄望于LPR等操作是难以满足市场真正需求的,所以自利率双轨制改革以来,市场的实际利率回调有限,对缓解市场多方的债务压力的支持更有限,这就需要央行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来降息。

当下不少银行为小微企业增加了专项的信贷额度,对逾期的利息给予了减免,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这是值得称道的。而财政部联合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首次实施了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进行捆绑发力的政策,这个政策的一大特点就是: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降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会降至1.6%以下。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国内目前处于特殊时期,很多公司与企业都纷纷延长了假期或网上办公,还有娱乐、餐饮、旅游等行业无法开工,很多没有工作的人被迫滞留在家中,这就需要政策多方发力予以支持。

原本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应大力增强财富分配功能,如A股市场就应增加投资者账面浮盈鼓励消费,积极稳定经济,但是国内的资产市场却恰恰起到了反作用,股市节后大跌,导致广大股民再度损失严重,加剧了国内经济增长的被动性,这些具体情况才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点问题,才是解决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大问题。

虽然国内当前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积极有利的,但是有些问题还是要从大处着眼,要高度重视当前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很多时候虽然我们也彼此鼓励称中国经济不会受太多的影响,但是在政策制定上还是要高度尊重现实,政策要对机,所以就货币政策而言,个人认为央行及时适当降息的选择将优于LPR等操作,而就资本市场而言,应该积极抓好证券市场的分配功能,让广大投资者及时受益,这即可以稳定与刺激消费,同时也会对后期的企业生产经营打下基础。(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头条号馨月说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