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男子出门买菜未戴口罩被感染,短暂接触仅15秒,说明了哪些问题?

曹猫鱼


说明的问题有

1、说明该男子防护意识太差

现在全国人民出门都戴口罩,他却未带,误以为事不关己而无忧,或以为自己身体抵抗力强,骄兵必败。且不看看,现在开新闻发布会,人家都是戴口罩的。

2、有传染源在流动没隔离,或出门未做好防护

钟南山院士多次强调: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方法还是早发现、早隔离。

虽然自己判断自己是否已感染很困难,但是可以根据目前最新诊疗方案指出,有以下情况者应尽量在家隔离或就医:

①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有接触过疫区及周边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者。

②无流行病学接触史的,当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表现,应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不乱摸公共物品,极可能就医或咨询医生,很多地区都开通了线上免费咨询,可查当地政府网站或医院网站。

3、潜伏期存在感染性,为隐形的传染源

潜伏期存在感染性为这新型冠状病毒狡猾的地方。

潜伏期内可没有症状,被感染者根本察觉不出自己已被感染,如果到处走动,则视为流动的传染源,这给防控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所以建议,没事别出门,出门应自己做好防护,一是别传染给他人,二是如果自己没有被感染,也可以免被他人感染。

15秒说明不了问题,勿恐慌

接触时间说明不了病毒的传播强弱问题,以被接触部位有关。

正常人皮肤无破损接触到病毒后,可以通过清洗、消毒而不会感染。如狂犬病毒可以通过带病毒的犬舔人溃疡、破损的皮肤而感染,而舔在完整的皮肤上则不会感染。

飞沫传播我们可以带口罩预防,有近距离接触的医务工作者可以带眼罩预防飞沫接触眼睛粘膜。

接触传播我们可以管理好手卫生,勤洗手,且予流动水洗手,具体可以参考“七步洗手法”,也可以用医学免洗手消毒液或75%酒精消退。


内科尘先生


这个新闻刚出来的时候,我是怀疑的,这个人活动轨迹太复杂,传播路线都没有理清楚,怎么能信口雌黄。直到我把新闻发给了父母,又发到了家族群里…

十天前后对比

疫情期间到菜场买菜时,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呢?

1.不要每天去菜场。

菜场相对密闭,人群聚集,应尽量减少出入的次数。每次可多采购一些东西,备足菜量,避免每天去采购。

2.尽量错峰采购。

应该改变原来赶早买菜的习惯,避免人群过多聚集,造成额外风险。建议大家尽量避开购物高峰,若发现菜场人多,可换个时间再去。

3.进菜场戴口罩。

进入菜场一定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遮住口鼻。手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更不能拉下口罩交谈、进食。

4.注意洗手。

回到家后,第一件事情要先洗手,然后再把口罩取下来,再洗一次手,避免口罩上的细菌病毒再次污染手。处理食物前后也需要洗手。洗手前,手部不要接触眼睛和口鼻。

5.与他人保持1m距离。

新型可通过飞沫传播,因此买菜时与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过多说话,不要争吵。

记住身体不佳的时候不要去市场咯。



宁波男子出门买菜被感染,原因仅仅是他没有戴口罩。

加上他,浙江省已经出现了两病例活动轨迹:均与此前患者短暂共同驻留未戴口罩。

值得一提的是,前后短暂接触分别是:15秒!50秒!这四人都没有戴口罩。

那么这位仅仅15秒被感染的宁波男子,已经破了一次感染记录,还请所有人引起注意。

根据相关消息,该宁波男子的活动轨迹如下:

江北辖区(主要区域)、双东坊菜场、清林闲庭菜场、青林湾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万达倪阿姨餐厅等场所。

如果你正好在这些地方的附近,还请多谨慎防范。

病毒传染的命中率太高了,然而大家为了生活,隔三差五还是需要去菜市场和超市的。

只是这些区域的人群密集,而且感染风险高,还请大家多多注意,一定要戴口罩!

如果还是买不到口罩怎么办?

建议哪怕用用布做口罩,也比什么都不戴要强,当然更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买到口罩。

什么情况下不可以重复使用口罩?

如果我们需要出入医院,或者疫区,以及人流密集的地方,如车站等。

以上这些情况就不能重复使用口罩,因为这些地方都是病毒比较多的地方,口罩中容易带有病毒。

一旦重复使用,非常容易造成感染。

既然出门戴口罩这样重要,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现在已经是疫情严重和关键期,希望大家都保重好自己。

最后,你家里的口罩还够用吗?出门,你们都戴口罩了吗?欢迎大家留言!


长春同城


今天这则新闻相信很多人看了以后毛骨悚然,

宁波男子(后面简称A)出门未戴口罩买菜,正好碰上了一后来确诊的患者(后面简称B),两人都未戴口罩。

但是短短的15秒,A就被感染了。

这里面说明了很多问题:

病毒的传播途径:

目前我们确定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这里解释一下,A可能沾染上B讨价还价时的飞沫,由飞沫途径传播;A也可能是接触了B摸过的菜或者钱币,由接触途径传播。

当然,我们也并不能排除有气溶胶等其他形式的传播,但完全是有可能的。

病毒的传播力:

病毒的传播力比较强,至少强于普通流感。

摊主为何没有被传染:

原因可能如下:

  1. 病毒有人群易感性,不是每个人都容易得的;

  2. 摊主佩戴了口罩;

  3. 每个人每个时间段的免疫力是不一样的。

我们应该怎么做:

  1. 我们不能改变是否易感,但是我们可以佩戴口罩;

  2. 不出门,勤洗手;

  3. 保证睡眠,保证营养和水分,增强免疫力。


骨科王医生


宁波男子出门买菜未戴口罩被感染,短暂接触仅15秒,说明了哪些问题?


看了这个新闻,难免会吃惊,只是15秒,病毒传播这么神速也的确令人意外,说明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病毒传播速度快。

这个是肯定的,短暂的接触,只需要15秒,甚至更快,无论病毒是采取了哪一种方式,病毒附在身上的速度简直太快了,一眨眼就完成了“交接”传染。

二、尽量不外出。

前几天看过一个新闻,有武汉的居民,防护措施做得很好,戴了口罩和手套,外出过3个人流还算多的场所,也被感染了,并已经确诊。

这是由于在人群中,你根本不知道哪一个人身上带有病毒,这个很难把控,加上人与人之间很难保持安全距离,有时候,即使是打个喷嚏,或者咳嗽一下,病毒就会通过飞沫,沾上另一个人,这个人如果不小心,用手摸了自己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等等,就感染了。所以,能不外出,最好不要外出。


三、一定要外出,佩戴好口罩和眼镜。

既然我们的眼睛和口鼻是敏感地带,那么,如果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外出的话,就一定要戴好眼睛和口罩,甚至是手套,怎么武装自己都不过分,以此来减少自己被感染的几率。

四、真的要勤洗手。

有些人被感染,也真的是莫名其妙,没有接触患者,没有吃或接触野生动物,也不住在武汉或周边,而是内蒙古居民,也被确诊了是新型肺炎病毒患者。

据说是由于他经过的三楼邻居,这位领导经常家门大开,垃圾也是放在门外。这么说来,除了佩戴好,那么洗手也的确十分重要,这个病毒简直是无孔不入,所以要多加小心,主要如果洗了手,口罩下次如果还要用,或者不用,都要对口罩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千万不要让手去摸已经被污染的口罩外皮。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是@小晓样儿,育儿问题达人,健康领域创作者,多平台育儿领域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


    小晓样儿


    说实话,我看了这个新闻既惊讶也感觉正常。

    惊讶的是:证明了此次病毒传播性是很强的。

    正常的是:我认为如果一个病毒的存在,我们根本不知道它在何方,例如:就算你不出家门,只是家门口旁的楼梯间倒了一次垃圾,也许就是这次机会就有可能感染病毒,病毒的来源是有人在你门口经过,刚好就把病毒带到你家门口,你出来倒个垃圾,不巧就碰上了,就是一个极不可能事变成了可能,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凡事皆有可能了。那时你可能会说:“我没出门也被感染了”。

    现在,我们在不知病毒在何处情况下,自己应防患于未然,应该听从政府及专业医护人员的建议和做法,尽量做到少出门,少聚集,家里应适时开窗透风,飞沫传染是最直接的,实在要出门应要戴口罩,买完东西回家换鞋,勤洗手等,都是较有效阻断病毒的方法,尽可能做到让病毒无法传播渠道。

    上图是普通感冒和病毒肺炎的区别

    如发现身体不适或者有发烧现象应及时就医

    相信我们的合力,很快会战胜此次疫情的。

    (以上图片来自中国物流和采购网)


    蚂蚁之行


    看到这个事件,有人会觉得惊慌,仅仅15秒,怎么这么快就传播了呢?

    一般来说,如果新冠病毒能够接触到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的黏膜细胞,并且与受体结合,感染就开始了。所以,新冠传播的途径无非就这几种:

    1、空气传播:当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患者咳嗽、打喷嚏甚至说话时喷出的飞沫都可能会使人体与病毒接触。

    2、接触传播:当与患者握手、抚摸患者都有可能接触到病毒,并不是说病毒就直接“跑”到人体皮肤,而是患者的飞沫可能在他平时不留意的时候就溅到了皮肤上,比如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直接用手挡住口鼻部,这个时候手上就会接触到带有病毒病毒。如果其他人不知道情况而与患者接触。若用接触病毒的手直接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睛,就可造成病毒的感染。

    另外,并非与患者本人接触才有可能会感染病毒。普通的群众感染的风险可能更多来源于间接的接触。此前,内蒙古的一名确诊患者,无外出史,无野生动物接触史,也没有接触过确诊患者。后经证实,此名患者在确诊前曾多次经过三楼,而这里居住着另一名确诊患者,这名患者家门经常敞开、门口常有生活垃圾堆放。如果病毒附着在物体表面,自己的手触摸到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有进食、揉眼睛等动作,也一样可以感染。

    这些事件无非就是想继续警示大家戴口罩、勤洗手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这是对自己负责,这是对他人、社会负责的态度。

    此外,我们丢弃口罩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正确摘下口罩的方式是抓住耳跘摘下,手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有条件的话可往口罩上喷洒75%的酒精消毒;然后将口罩用密封袋装好丢到有害垃圾的分类垃圾桶中,丢弃后记得洗手哦!


    家庭医生在线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因为仅仅15秒就被感染,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强度可想而知,但是我觉得大家不必过于恐慌,阿丹来告诉您为什么。

    首先我们看原新闻:

    大家认真看新闻会发现,患者病发前除了去双东坊菜场买菜外,还去了青林闲庭菜场、两个超市、一个餐厅等地方。在其他这些场合有没有接触疑似患者或者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呢?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可能有些朋友会讲,在其他地方新闻上都没有说呢,应该是没有接触的,其实未必。因为宁波这位男子与61岁的女患者15秒的短暂接触之所以会被发现,那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已经确诊了,所以追踪起来会更有针对性

    。但是我们知道,除了确诊的患者有传染性之外,还有一些人也具有传染性:

    一、已经感染但是尚未发病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有几天的潜伏期的,目前发现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感染了,但是因为在潜伏期里面,他并没有发病。那大家可以想一下,这样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应该是没有任何医疗记录的,也自然不会被追踪到。(因为没发病没症状,谁会去医院呢?)

    二、携带病毒者

    还有一类人,可能是自身体质比较好,他接触了新型冠状病毒,也过了潜伏期,却没有发病。但是他自身携带了病毒,会传染给其他体质差、免疫力低下的人。这样的人更不会有相应的医疗记录,也不会被识别和追踪到。

    所以这位宁波男子有没有接触上述这两类人,我们不得而知。更何况,病毒传播方式除了空气传播,还有接触传播,他也有可能用手接触了其他被感染者接触过的物品,通过这种方式被感染。

    因此,我觉得由此得出“不戴口罩,接触15秒就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结论还是有待进一步商榷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有其他意见的朋友来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共同成长。


    医生阿丹


    乍一看呢,这个消息确实令很多人觉得非常的紧张,有人觉得短短15秒就能传染一个人,这也太夸张了!其实,哪一个患者被传染不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呢?对于这则消息,我们要关注的不是时间,而是是否做了防护和对待这次疫情的态度!

    如果您仔细的阅读了这篇报道的话,会发现在当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的患者和被感染的这位男士,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戴口罩。

    钟南山院士在谈到这次肺炎有可能人传人的时间是1月20日,之后各地就已经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要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而这二位在1月23号也就是终南山院士宣布这条消息以后,仍然选择不戴口罩,没有重视口罩的重要性。

    对于这例仅仅与患者接触15秒即被传染的病例,很多专家也做了分析,认为主要的还是在于没戴口罩,而且很有可能当时已经感染的患者正处于潜伏期,当时的治病能力比较强,也很有可能打了一个喷嚏,或者是两个人接触比较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病毒通过飞沫,导致了男士被感染!

    说实在话,我们真的要感谢宁波的公安系统,在进行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能做到如此的细致,工作做的简直太精细了,令人赞叹!

    接下来我们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令大家感到震惊的其实是这个15秒,很多人认为15秒的时间就能导致一个人的感染,说明这病毒太厉害了,然而大家仔细想一想,其实每一个患者如果是通过飞沫被感染的话,往往也就是很短的时间内。

    比如在聚会的时候,很有可能屋子里只有一个人是病毒的携带者,那么由于是密闭空间,他有可能打了一个喷嚏,在他打喷嚏的那个瞬间,如果有待着病毒颗粒的飞沫进到了其他人的眼睛、鼻子和口腔内,那他就可能被感染了,这个时间您觉得会长吗?



    又比如接触传播,很有可能一个携带者,他用手擦了擦鼻涕或者是眼泪,之后他可能触碰到了某一个门把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其他人也触摸了这个把手,那么后者的手上就很有可能沾染了病毒,如果他再用沾染病毒的手去抠鼻子去擦眼睛或者是吃东西,病毒也就被带到了体内,这样被感染的时间也不会特别的长。

    由此,针对这则消息,我们应该关注的,真的应该是关于个人防护的问题和关于对待这次疫情的态度!

    相信到现在大家如果看各大媒体的话,仍然会看到很多的人在人口聚集的时候不戴口罩,随着各地病例被报道,大家会发现有很多病例是典型的聚集性病例,比如安徽的6位同学聚会,6人被感染,这个感染几率是100%!

    这说明很多人有盲目的自信,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事情不会摊到自己身上,自己不会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对全国各地铺天盖地的宣传,无论是手机,电视,广播,街道上的横幅,有些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宁波被感染的这位男士,如果非常重视这一次疫情,而且比较关注国家的新闻报道,一定会选择戴一个口罩出门,然而他没有!


    总结

    现在信息特别发达,每个人都可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请大家要注意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不要恐慌,不要恐慌,不要恐慌!

    对宁波的这个信息,虽然这15秒确实令人感觉到比较惊讶,但是是可以解释的,这个消息恰恰证明了专家反复强调让我们戴口罩的重要性!

    这则消息给我们提了一个提醒,就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聚集比较多的地方去的时候,比如去超市采购日常用品或者是食品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口罩。当您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反复清洗自己的双手,这是第一要务,且一定不要怕麻烦,这是规避被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且在这里也给大家提一个醒,现在很多人家中都有酒精或者是一些含有酒精的消毒用品,大家切记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到可能与明火接近的地方,这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另外家中消毒的84或者是其他的含氯消毒液,一定要放到孩子不能触碰到的地方,而且切记不要放到矿泉水瓶里去储存,避免造成误服,这都是有惨痛教训的!

    目前这次疫情确诊病例仍然在上升期,我们期待的拐点暂时还没有出现,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于个人的防护再小心也不为过。而且也请大家有勇气,有信心!坚信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一定能获得这次抗击疫情人民战争的胜利!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事件回放:患者,男,56岁,现住江北区文教街道双东路小区, 2月4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确诊病例。目前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病发前活动轨迹主要在江北辖区,活动地包括双东坊菜场、清林闲庭菜场、青林湾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万达倪阿姨餐厅等场所。

    根据区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3日早上7:47,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确诊患者,女,61岁,家住文教街道翠柏西巷,1月19日应约参加祈福活动)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目前,已追踪到患者5密切接触者共19人,均已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新冠肺炎疫情下,你该怎样防护?

    如果你是普通居家人员

    1.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2.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如果你是出行人员

    1.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2.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3.如果需要远距离出行,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如果你是特定行业人员

    1.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以及备好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一般环境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2. 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3.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4.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5.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不管怎样最基础的还是要先戴口罩,戴好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