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状?

用户3248396463432


所谓疑似病人就是,病人身上的一部分症状和确诊病人的症状相似,并且近期有接触病人史。但是还没有得到医学的证实。

比如说现在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发热(腋下体温≥37.3℃)和/或呼吸道症状;而疑似病人也具备以上的全部症状,或一部分症状。

希望大家有疑似病人特征的,尽量自我隔离一段时间,或去发热门诊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专业真皮回收


疑似病人,从名字疑似可以看出是高度怀疑,从病人的症状、体征和接触史高度怀疑为某一疾病,只是尚未获得病原学的证据不能明确诊断的人。



疑似病人有那些表现?

1、患者出现发热、没有痰或者痰比较少的干咳、乏力。

2、发热干咳乏力伴有流涕、鼻塞、咽喉部疼痛、腹泻。

3、呼吸加快,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烦躁不安、胸闷气短、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或者出现难以治疗的呼吸困难、酸中毒或者休克。

除了这些表现,有旅游史或者周边,高危接触史,或者到过疫区,或者到过确诊患者聚集发生地,或者没有旅游史有没有高危接触史,但血常规或者胸片检查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常像,而很像疑似病人。



而最终确诊需要检测病原核酸,如果核酸检测阳性则不是疑似,而是确诊了。

如果间隔一天的疑似病人的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可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佳园道


最近这个新型冠状病毒这么嚣张,这里的疑似病人应该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人了。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人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接下来吴医生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临床症状

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开始的时候症状跟普通的感冒差不多,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少数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你看,这些症状都跟普通的感冒发烧差不多吧。少数严重的病例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血常规检查

对于发热、咳嗽的病人,为了区分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我们最常做的检查就是查血常规,如果是细菌感染往往会有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往往不会升高。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常规常常表现为白细胞正常或者减低,淋巴细胞减少。

三、影像学检查

胸片、肺部CT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肺部斑片状阴影,以肺的外带明显,严重者可以出现肺实变影。

以上的症状尚不足以诊断疑似病例,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传染病,最主要的一点还需要有流行病学史。比如说近期(14天内)接触过从武汉以及武汉市周边过来的人,接触过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等等。如果具有流行病史+以上3点中的其中2点,我们就可以诊断疑似病例了。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吴医生


疑似病人意思就是高度怀疑的病人,钟南山院士前2天刚刚才说,有疑似病人要及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方为上策,那疑似病人有什么症状呢?新型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发现时间很短暂,对它的了解和治疗还在观察和模索中,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前后已发布了5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我们以第5版,也就是最新版为依据科普一下。

1.有以下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项。

①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或两者同时具备。

发热。以腋窝体温为标准,≥37.3℃属发热,必须到发热门诊就诊排除。在公众场合,用电子额温计检测也是以37.3℃为标准。目前在中山市,所有发热病人必须100%做咽拭子采样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就是用长棉签采取咽喉部分泌物作检测,由专业医生操作。

呼吸道症状如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等症状。这些呼吸道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往往与普通感冒难以区别,确诊仍需综合考虑。



其它症状包括乏力、腹泻等。

②.胸部出现肺炎影像学特征。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变,可以进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出现俗称“白肺”。


③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减少。

2.上述表现中任意2条+下列流行病史中任何1条=疑似病例。

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③聚集性发病。

④与新型冠状病毒者有接触史。

结言: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血液检查和胸部CT结果判断都是到医院以后,由医生所做的事情,只要有可疑新型冠状病毒接触史,出现发热、乏力、干咳,或咽痛、流涕、鼻塞等等症状,及时就医就对了。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根据每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疫情数据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指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出院病例、死亡病例几大类,对于疑似的患者不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医务人员,都需要高度重视,那么,该怎么去辨别呢?

根据国家健康委员会2020年1月27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疑似病例的诊断条件有以下条:

1、流行病学的角度

①在发病前2个礼拜内有武汉地区或者其它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

解释:也就是将在考虑这个人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人情况下,从这个时间开始往回推算14天,有没有去过武汉、湖北等疫情区旅游、居住、出差等等。

②发病前2周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它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解释:在考虑这个人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人情况下,时间往回推14天,有没有接触过疫区(武汉、湖北等其它地市)有发热、或者咳嗽、咽痛等症状的人

③有聚集性发病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关联。

解释:聚集性发病,说白了也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如打牌、聊天等,有人来自疫区有发热等症状,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者几个人先后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后确诊。


2、临床特点

①有发热、干咳、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少部分可能有不典型症状,如鼻塞、流鼻涕、腹泻等。

②拍胸部CT早期可提示为多发斑片影及间质改变,并以肺外带明显,后续复查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的会出现肺实变。

③在发病的早期化验血常规白细胞一般正常或者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

3、小结

在我上面讲的流行病学中只要有任意一个满足+临床表现中符合任意两条那就可以诊断为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人,所以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状,换句话讲就是我上面所讲到的几大点如果有就要高度怀疑!!!

现在肺炎形势严峻,普通人该怎么做好个人的防护呢?

①减少暴露机会,避免去疫情高发区,像那种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就不要去了,呆在家里才可能是最安全的。

②一定要勤洗手,不论是何时,我发现很多人都没有这种概念,像咳嗽、打喷嚏后、护理病人后、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动物或者处理动物粪便后,都是一定要洗手的,不要为了贪图方便留下隐患。

③如果因有事情必须出门,那一定要正确规范的戴好口罩,并注意适当更换。

④饮食方面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要吃野生动物,如果家里烧肉、蛋、禽类食物一定要煮熟,虽然味道可能不会很好,但一定更安全。


总结

疫情无情人有情,特别是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作为普通人,那就是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不给自己麻烦,更不给别人添麻烦。


张垒医生


一,什么是疑似病人?

我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题目所说的疑似病人应该是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病人。所谓疑似和可疑那都是相对相对于确诊患者而言的。一般,这些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都和确诊患者高度相似,不同的是他们还没有得到病原学诊断。传染病必须有病原体,所以病原学诊断是确诊传染病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没有病原学诊断之前只能算可疑病例。比如截止刚刚,可疑病人🈶26359人⬇️⬇️⬇️ 。大家发现没有?这部分患者很多啊,并且每天增加的也不少!比如今天增加了4833人。因此,对于可疑病人的判断非常重要!


二,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状?

发热、乏力和干咳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者的三个比较常见的症状,所以大家碰到这几个症状还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另外,有些患者还有类似感冒的一些症状,比如喉咙痛、流鼻涕;还有的会有拉肚子,其实这些都是常见的病毒感染的症状。如果是比较重的患者,常常在这些正常出现后几天之内(一般是一周内)就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这个时候就是重症了,需要赶紧抢救了,因为这种病人通常双肺都有病变,肺实质已经受侵,呼吸功能受限了。



三,特别提醒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有些患者是只有轻微的低热甚至没有发热症状,也没用其他太明显的临床表现!所以,流行病学史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比如所乘坐航班、火车、客车有没有确诊病人?比如是不是从湖北方向回来的,等等等等。这个时候一定要诚实,一定要把自己隔离起来,虽然目前你可能没有症状,但是不能排除你是隐形感染者(体内有病毒而没有明显临床表现)。
总之,有疑似症状的,轻的可以先自我隔离,重的赶紧就诊!普通老百姓请继续做好上图四点👆🏻👆🏻👆🏻


骨科木匠刘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诊断需慎重,因为当前也是普通感冒、流感的发病期,后两者可能出现与前者相似的症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报道中,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那么,疑似病例有哪些症状,与确诊病例有何区别?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就临床表现而言,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没有区别,二者均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也可出现干咳、咽痛、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但为什么要分列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呢?这是因为疑似病例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出现诸多症状,但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极少数患者甚至可以不出现发热或肺炎表现,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只有通过病原学证据来明确诊断。其次,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血常规检测可出现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减少,胸片或胸部CT可出现炎症表现,但其它病毒感染所致肺炎也可出现相关表现,需要予以鉴别,而鉴别的依据则为病原学证据,因此病原学证据已成为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依据。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原学证据主要为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与病毒基因测序。二者均可通过呼吸道或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若前者提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后者提示基因测序高度同源,那么,疑似病例可诊断为确诊病例。对于尚未确诊的疑似病例,依然需要隔离观察,前期统计发现大约45%的疑似病例可能会得到确诊。尤其是近14天有疫区旅居史,或与疫区人员密切接触,或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出现相关临床表现时,应高度警惕,此时应避免接触他人,尽快就诊当地发热门诊,以明确病情。当然,如果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在囤好必需物资以后,建议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量不要外出,以降低感染风险,居家勤通风、定期消毒,家人尽量实行分餐制,高温煮沸餐具,餐前便后洗手,做好相关防护。

综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咽痛、流鼻涕、腹泻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能出现白细胞与淋巴细胞降低,胸片或CT检查可能出现肺部炎症表现。疑似患者若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基因测序高度同源,应诊断为确诊病例,这也是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主要区别。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疑似病人,顾名思义就是指还没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明显临床症状,是高度怀疑感染者。对于疑似的病人也要引起重视,毕竟这部分人群中也可能含有含有大部分的感染患者。

而且从第五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从这里看出无疑给新型冠状病毒的筛选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出现漏检的机率同时也加大。

许多人或者有疑问,到底怎么的才属于疑似病人,是有发烧、感冒症状等,还是与武汉人员有接触史等就认为是疑似病人呢?

对于这些疑问,其实在《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就有明确指出。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疑似病人有哪些临床症状 :

1.发热或者呼吸道症状: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一般都会出现低热、乏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后,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现在因为在早期如果没有核酸检测的话,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太好区别,所以现在基层对于有发热、咳嗽、流涕的人群采取隔离的原因。

2.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就是指肺部出现炎症改变,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甚至出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等改变。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感染后会有肺部影像学的改变,这个主要是因为病毒侵犯肺以后,可造成肺部的充血、水肿,这些在X线或者CT上就是高密度影。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的血常规表现:一般来说,如果是其他炎症患者呼吸道感染的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总数一般是升高的。 出现以上的临床症状,还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才能诊断为疑似病人。

诊疗方案中指出疑似病人的诊断标准为:

①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二.什么是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聚集性发病:所以说,疑似病人不单单要看临床症状,还要结合流行病学史来综合分析。

最后小结:对于疑似病人感染与否,最终还是需要进行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核酸。如果检测出阳性即可诊断为确诊患者,如果检测出阴性即可排除感染,按一般的疾病治疗。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你好,疑似病人是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诊断的,作为非医务人员,我们要知道新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典型症状,也有少数以腹泻、食欲不佳、恶心等不典型症状就诊的;也有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对于是不是考虑这个病,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想想有没有武汉归来人员接触史、疑似病人、确诊病人接触史、聚集性发病…情况,当然没接触过也不能完全排除,卫健委发布的试行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提出,不确定流行学病史的,满足相应的临床表现,也可以诊断疑似病例。


1、什么是疑似病例?

很浅显易懂,就是可能是这种病,一个疑似病例通过完善核酸检测、观察,最终可能成为确诊病例、被排除疑似病例、或者继续保持为疑似病例。就像有些情况下,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的情况,需要继续观察,复测。

2、疑似病例都有哪些症状?

对于医务人员,确诊一个疑似病例,按照第五版试行诊疗方案 是规范的流程的,需要流行病学病史+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里面从症状、胸部CT、血常规三个方面考虑。而且第五版试行诊疗指南,对于疑似病例的诊断,针对湖北省人和非湖北省人提出了两套方案,进一步减少了漏诊率,利于疫情的控制。对于非医务人员,胸部CT、血常规因为缺乏专业知识,不方面独自理解,我们主要从流行病学病史和症状上了解疑似病人的特点。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及居住史;(2)发病前13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理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聚集性发病。

2)症状:

多数是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的人会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的症状。病重、病危的患者可以是中低热或者不发热。轻型患者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就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性感染的患者病情的了解,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3、对待不舒服,不能草木皆兵。

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闲在家中的时间延长,很多人感觉有些地方不舒服,就担心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种情况下大家想下自己有没有流行病学病史,这次不舒服有没有啥诱因(受凉了、熬夜了、吃凉东西了、精神紧张了)、自己原来有没有过这种情况、有基础疾病的话是不是本来自己的病就会出现这种不舒服、不舒服厉害不厉害。虽然我们不具备专业知识,这些基础的身体情况自己还是可以估量一下的,就像很多人受凉后打喷嚏,平时健健康康的,感觉自己就是感冒了。但是对于不明原因的、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的,一定要及时就诊,毕竟跟害怕交叉感染相比,性命更重要。


小结:疑似病例有症状的话多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表现为腹泻、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还有无症状行患者,核酸检测阳性,也是有传染性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以医院为准!用心码字,认真回答问题,感觉还可以的话,点个赞或关注呗!

有温度的住培医生


#关注新型肺炎,宣传相关知识#

疑似病人若标本(呼吸道、或血液)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即为确诊病人,或者标本的病毒基因测序与新型冠状病毒有高度相似的同源性也可以确诊。换句话说疑似病人经过检测后一部分成了确诊病人,还有一部分人被排除、或者继续疑似。

那么,具有哪些情况的病人为疑似病人?以流行病学史(4条)+临床症状(3条)来判断。

一、流行病学

1、发病前14天曾有武汉或周边旅行史、居留史,或者其它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居留史。

2、发病前14天与已确诊病人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接触过武汉、或周边、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

4、聚集性发病。

二、临床表现

1、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影像学肺部有新型肺炎表现。

3、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减少。

流行病学有1条+临床表现2条,或者没有流行病学、但临床表现3条全具备即为疑似病人。以上不难看出疑似病人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影像学表现和血常规情况实质上是辅助检查的结果。

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最主要的症状,大约90%的病人都有发热,多是持续性高热,39℃左右,不易退热,而普通感冒发热大多低一些,一般持续2-3天就自行缓解了。也因此筛查新型肺炎采取量体温。

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其中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就比较严重了,不论情况怎么样都需要采取治疗措施了。

有多一半的病人会出现咳嗽,多无痰、或少痰,这或许是病毒攻击的部位在细胞内有关,病灶多在肺脏深部,CT 片上提示在肺脏周围。若合并感染也就有痰了。

还有一些人鼻塞、流涕、咽痛,这是上呼吸道常见的症状,与普通感冒有相似,但新型肺炎全身症状要多一些,比如发热、乏力

随着全国上下防控措施落实,个人防护到位,战“疫”必将胜利!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