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幼樹3月如何去除花?

農人阿九


眼下立春一過,馬上進入春暖花開的三月,此時也是柑橘開花的季節。還處於柑橘幼樹期的田塊,進入三月,一些幼樹開始抽出嫩芽嫩蕾。其實,在柑橘幼樹期為確保其形成良好樹勢,為之後結果積蓄營養,應以營養生長為主。此時出現結蕾開花現象會爭奪幼樹大量養分,影響其營養生長,致使樹體營養生長不良、長勢弱、枝條不旺,對之後幼樹樹冠形成十分不利。那麼柑橘幼樹成花的原因及關於成花前預防,成花後治理的措施是什麼呢?隨三農小編一起學習一下吧。

上圖:柑橘

上圖:結果的柑橘樹

一、柑橘幼樹成花的原因分析

上圖:柑橘幼樹整體花多會導致枝條弱小

實際上造成柑橘幼樹成花的原因有很多,根本原因就是樹體本身及所處環境達到了花芽分化的條件。養分積累充分、樹體內源激素紊亂、樹體勢弱、光照充足、遇到低溫或乾旱、受到病蟲為害等因素等條件都可導致幼樹開花現象。但並不是要滿足上面所有條件才導致幼樹開花,一種因素條件,如秋梢老熟後遇長期乾旱脅迫,會導致樹體赤黴素及葉片中的氮素含量下降,就可致使幼樹開花。再如,樹勢弱的內源激素紊亂,也易成花。

上圖:有花和無花的枝條鮮明的對比

二、過於柑橘幼樹成花前預防及成花後的管控措施

上圖:開花嚴重時,植株整體長勢弱、裸花多、新梢少

控制幼樹成花最好的辦法是提前下手,年前做好預防,而工作重心就是抑制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期一般在於年前的秋梢期後,所以要想今年不開花,那還得早點下手 。一般做法是,

  1. 以氮控花。對於柑橘幼樹以施高氮肥為主,可年前10月下旬衝施1-2次高氮肥,這對於抑制植株生殖生長,促進幼樹往“長身體”的營養生長方向發展。

  2. 化學控花。於年前11月-12月份各噴施一次濃度為200mg/L赤黴素(GA3)+ 0.5%尿素溶液或高氮葉面肥,這樣可以抑制花芽分化,促進葉芽的形成和春梢營養枝的抽發。

  3. 人工控花:於年前11月中旬,秋季果園不能太過於乾旱,乾旱太久也會導致花芽分化,此時應注意根據土壤墒情給與果園進行適當澆水。另外,此時也注意對老熟的秋稍進行短截工作,可以起到抑制花芽分化,減少來年的花量。

話說回來,此時立春一過,馬上進入三月,對於年前沒有進行控花措施的果農來說,最適時機已經錯過。那麼,還有沒有“亡羊補牢”的補救措施應對即將“綻放”花朵的柑橘幼苗呢?答案是肯定的。不過補救措施費工費時,而且效果也不盡人意。措施如下:
  1. 以氮疏花。生產實踐證明,對於沒有采取化學控花,開春後花量大的柑橘幼樹,可以通過大量施入氮肥來促使其進行營養生長,促使花和幼果的養分不足而脫落。春梢花枝抽發後,可在雨後撒施尿素(20-50g/株,均勻灑在滴水線外)或噴灑高氮衝施肥,每7-10天一次,多次進行。

  2. 化學疏果。同樣對於沒有采取化學控花,開春後花量大的柑橘幼樹,可在花凋謝之後10天內噴施200mg/l的萘乙酸,使其起到疏花疏果的作用。對於化學藥劑的使用,建議先在小範圍內試用。

  3. 人工疏花修枝摘果。對於花量少的幼樹,可採用人工疏花修剪的方法,即除了摘花外,還應注意修剪掉短果枝;幼樹有葉結果枝,長度一般在2-10cm之間。如果採用化學疏果或只摘除花果,則留下的結果枝很短,平均約5cm,對樹冠的擴大形成影響不大。因此,對有葉結果枝進行連梢帶花從基部摘除,能利用柑橘復芽的特性,促使重新抽出大量健壯、整齊的春梢,一般摘花後10天左右抽出新梢。發現有小果座穩後組織人力進行摘除。

上圖:沒有開花、正常生長的柑橘幼樹植株,枝條生長非常旺盛

三農參謀小編總結:以上就是柑橘幼樹成花前預防,成花後治理的管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如年前做好預防成花措施的果農,且不要因為感覺自己年前工作做得足,年後就高枕無憂了。第二年三月部分幼樹還會出現開花現果現象,我們還需要對其進行花後的管控治理,只不過,年後的工作量會比年前沒有管控的果園要少很多。關於柑橘幼樹在三月份開花管控技術您都看明白了嗎?如果還有其他的不清楚的地方,或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亦或不同的觀點,歡迎您在文末評論區給三農小編留言。感謝閱讀,我是三農參謀。

三農參謀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值柑橘開花季節,地裡的沃柑幼樹冒出了許許多多的嫩芽和花蕾,有花有芽,芽中帶花,有長有短……這個時候,相信好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是該抹掉呢還是留?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現好多人處理方式也是各有其法。

那麼,沃柑幼樹,第二年幼樹,3月份花芽期我們又該如何科學處理呢?

首先,要認識到一點,要想來年掛果,前提是確保秋梢老熟,而且不能衝梢。來年掛果的幼樹,當年只育4趟梢,要理好秋梢,就得從春梢做好。理論就不說那麼多了,按經驗而論,第一趟梢剪放時間應在3月15~20日之間為宜。剪的遲了,秋梢老熟難以把控;剪的早了,往後每一趟梢都得延遲剪放……

在這裡著重講解延遲放梢的弊端和危害——

梢條老熟了,下一趟梢剪放時間未到,所以你得等。你等梢不等,老熟的梢條很快長出新的芽條,嫩芽最容易招來蚜蟲、木蝨、薊馬、潛葉蛾等害蟲,同時,更是容易招染潰瘍。那樣,每一趟梢的延遲,你都得打藥防治,這樣一來,無形中增加了不少的人力和資本!

所以,推準時間很關鍵!現在,我們定在3月15日至20日左右放梢,對於2月下旬或3月初長出的花芽或嫩芽,待它長有2釐米左右時,抹掉它,留住頂部芽條,以下次放梢剪刀剪到的部位,讓它發揮頂端優勢,抑制抹後枝條下部再次冒芽。

抹完芽後,打一次藥,主防蚜蟲、木蝨、青蟲等,同時消毒。藥物選用吡蟲啉+高效氯氫菊酯+咪鮮胺。

要知道,第二年幼樹,長出的花芽不宜留作春梢,因為生殖與營養的衝突,這些嫩芽花芽較細較短,完全不符合培養樹冠要求的條件。等到3月下旬長出的梢芽,再留作當年的第一趟梢,那個時候的嫩梢,粗壯肥長……

3月份管理要點——花芽處理、放梢時間等,您都看明白了嗎?如果還有其他的不清楚的問題,或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或是不同的觀點,歡迎您在文末評論區給彪哥留言。謝謝🙏


黔多彩彪哥


一般的處理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花量大的情況:可以重施氮肥,在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然後補充樹體養分的同時,迫使幼樹由生殖生長轉向營養生長,把花沖掉。

第二種花量小的情況:可採取人工摘除的方法,對有葉結果枝進行連梢帶花從基部摘除,能利用柑橘復芽的特性,促使重新抽發大量健壯、整齊的春梢。

但是我建議,要控制花量,還需上一年多做一些輔助作用來控花。

1)化學控花:

秋梢老熟後,應該在11月-12月份噴施200mg/L赤黴素2次,抑制花芽分化。

2)人工控花:

11月中旬,農事操作處理時,短截剛老熟秋梢,可以起到抑制花芽分化和減少來年的花量。

3)以氮控花疏花:

10月下旬淋一次高氮衝施肥,抑制生殖生長,促進營養生長。




李三謀


對於廣大柑橘種植新手來說,這是道難題。柑橘從小苗種植到第一次投產,一般需要2-3年的時間;如果管理不當就很容易長成“風景樹”,直接影響柑橘當年的產量。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柑橘幼樹科學栽培管理技術吧!

一、定植前準備

(1)選苗

通常杯苗的成活率比裸根苗高,購買裸根苗時,應選根系發達、機械損傷少的健壯苗株,這樣的苗株容易成活。

(2)底肥埋施

移栽的種植坑應以埋施優質生物有機肥為主,如果滿多生物有機肥既能改土、增加土壤有機質,又能減少土傳病害發生。

(3)移栽前準備

移栽前先用凱普克100倍蘸根,並且要剪掉不老熟的新梢,可以恢復根系損傷、有效提高小苗成活率。

二、移栽後管理

柑橘小苗適合在春季和秋季移栽,種植密度在80-120株/畝,一般視情況而定。小苗移栽後,應以恢復根系、促進新芽、新梢生長為主,以快速擴大樹冠。

(1)定根緩苗

柑橘幼苗定植後,淋施定根水優美柯+果滿多生物液恢復根系損傷、促進新根、新芽的萌發;根據天氣情況,適時給小苗灌水,保持土壤溼潤,到新芽萌發(移栽20左右)再淋水肥。

(2)新梢管理

幼樹一年可以抽發4-5趟新梢,生長迅速、養分需求大,重點在春梢、夏梢和秋梢萌發前。這幾個時期幼樹生長量大,應加強水肥供給,可按“一梢兩肥”原則,施用水肥諾普豐(19-19-19)+優美柯+果滿多生物液促進新梢抽發和健壯新梢;同時配合葉面肥施保靚(氨基酸)+諾普豐磷酸二氫鉀加快新梢老熟、葉片厚綠,快速擴大樹冠。

(3)大肥營養

隨著根系吸收養分能力加強和樹冠越來越大,一年兩次底肥也要跟上,保證果樹生長髮育過程所需要的大肥營養、不脫肥。依照樹冠大小施肥,以施優質生物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鉀複合肥和補充中微量元素肥,如輝隆底肥三寶營養全面、供肥穩定長效。

三、幼樹修剪、整形

對於柑橘幼樹的修剪、整形,柑橘行業協會莫賢龍老師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得出了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主次明的骨架,分枝結構合理,樹冠立體分層、凹凸透光的豐產樹形。

(1)定杆

定植小苗出1-2趟新梢後,就可以很據樹體情況開始定主杆,密植的果樹定主杆在25-30釐米,稀植的果樹定主杆在30-40釐米密植;定主杆後留3-4根分枝作主枝。(注意:主枝留不同的方向)

(2)骨架構建、主次分明

主杆分3-4根主枝,每根主枝再分2-4根副主枝,依次類推,副主枝再分側枝,逐級分支!這樣做的目的為了強壯各級枝組,主枝副主枝逐年變粗,承壓能力大,減少撐果的工作量,甚至不用撐果。

(3)樹體立體分層、凹凸透光

充足的陽光是種出品質果的保證,樹勢太密閉,座果率低,內膛及下部的果實轉色差、病蟲危害嚴重!

1.平頭裝式的修剪方法:枝條多,沒有主次,加上沒有抹梢,樹會越來越密,這是不合理的修剪。

2.正確修剪:各級分枝(2-5級)嚴格按照“五留三、三留二”的留枝原則修剪,梢老熟後再選擇比較長的壯旺進行打頂放梢,短枝、弱枝不剪,留作內膛枝。

四、附柑橘小苗營養管方案

(1)移栽前蘸根

凱普克100倍,移栽前一天蘸根;

(2)移栽底肥

種植坑內埋施生物有機肥果滿多3-5斤/株;

(3)定根水

優美柯1000倍+果滿多生物液400倍,移栽後淋根;

(4)促梢壯梢

諾普豐(19-19-19)600倍+優美柯1000倍+果滿多生物液400倍新梢萌發前後淋施2次(間隔10-15天),新梢抽出整齊、健壯;

(5)新梢老熟

諾普豐磷酸二氫鉀400倍+施保靚(氨基酸)800倍,葉面噴施1-2次,加快新梢老熟;

(6)大肥營養

鎂立硼/諾泰克0.5-0.8斤+果滿多5-10斤+取裕0.3-0.5斤,根據樹勢大小埋施大肥,按一年埋施兩次大肥(6-7月,12-1月)。



若田農業趙佳偉18587666509


幼樹開花這個問題我們之前就有討論,幼樹開花不僅無端浪費營養,而且對於幼樹的生長不利,一旦有花了,也是比較難以處理的,一朵,兩朵,三朵....需要摘花就麻煩了...控制幼樹不開花,工作重心在於抑制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期一般在於去年的秋梢期後,所以要想今年不開花,那還得早點下手 。一般做法是,10月份建議衝施1-2次高氮肥,促進幼樹往“長身體”方向發展,11-12月,又可以噴點尿素和高氮肥,還可以加入適量的赤黴素。還有就是,對於這種幼樹,秋季果園不要太乾旱,乾旱久了就會孕育“花骨朵”哦...

萬一第二年有花了怎麼辦?

有了咋辦呢?當然是幹掉,不要姑息,可以淋點高氮肥料,也可以加點海精靈根施型進去,促進根系生長和促進營養生長,促進更好的吸收氮素。對於開花了,打了高氮肥也沒有用的小樹,有什麼好辦法呢,沒有啥好辦法,只要去人工摘花了....哎,想想都累...所以說,要想幼樹不開花,去年就該斷了它的“念想”。


抹茶笑笑吶


以我的經驗我覺得首先,要認識到一點,要想來年掛果,前提是確保秋梢老熟,而且不能衝梢。來年掛果的幼樹,當年只育4趟梢,要理好秋梢,就得從春梢做好,第一趟梢剪放時間應在3月15~20日之間為宜。剪的遲了,秋梢老熟難以把控;剪的早了,往後每一趟梢都得延遲剪放……

在這裡著重講解延遲放梢的弊端和危害——

梢條老熟了,下一趟梢剪放時間未到,所以你得等。你等梢不等,老熟的梢條很快長出新的芽條,嫩芽最容易招來蚜蟲、木蝨、薊馬、潛葉蛾等害蟲,同時,更是容易招染潰瘍。那樣,每一趟梢的延遲,你都得打藥防治,這樣一來,無形中增加了不少的人力和資本!

所以,推準時間很關鍵!現在,我們定在3月15日至20日左右放梢,對於2月下旬或3月初長出的花芽或嫩芽,待它長有2釐米左右時,抹掉它,留住頂部芽條,以下次放梢剪刀剪到的部位,讓它發揮頂端優勢,抑制抹後枝條下部再次冒芽。

抹完芽後,打一次藥,主防蚜蟲、木蝨、青蟲等,同時消毒。藥物選用吡蟲啉+高效氯氫菊酯+咪鮮胺。

要知道,第二年幼樹,長出的花芽不宜留作春梢,因為生殖與營養的衝突,這些嫩芽花芽較細較短,完全不符合培養樹冠要求的條件。等到3月下旬長出的梢芽,再留作當年的第一趟梢,那個時候的嫩梢,粗壯肥長…


SY太陽花


柑橘幼樹大都是嫁接果樹,嫁接果樹接穗都是用已開花結果的枝條來嫁接,所以種植第一年後的幼樹都有很多花序,特別用而柑橘幼果樹開花後容易座裡,原因是幼樹根系還不發達,還是小弱樹體質易進入花芽分化,開春花開後,營養比較平衡易掛果的原理

第一步驟:3月柑橘幼樹花蕾時就人工及時摘花蕾,同時可淋含氮量高水溶肥供出春未芽梢,花期也可用少許尿素撒施樹冠下,供出大量夏梢讓小果掉落。

第二步驟:在秋梢老熟後可淋施含氮量高的有機水溶肥,海藻肥,或發酵腐爛的麩水肥可全面補充幼樹體營養積累,提高樹體氮肥量,旺盛樹體難成花,而保暖護根系,促進早春樹體萌動及春季新生毛細根快速促發大量新芽梢。


用戶93026000147


首先,要認識到一點,要想來年掛果,前提是確保秋梢老熟,而且不能衝梢。來年掛果的幼樹,當年只育4趟梢,要理好秋梢,就得從春梢做好。理論就不說那麼多了,按經驗而論,第一趟梢剪放時間應在3月15~20日之間為宜。剪的遲了,秋梢老熟難以把控;剪的早了,往後每一趟梢都得延遲剪放。

所以,推準時間很關鍵!現在,我們定在3月15日至20日左右放梢,對於2月下旬或3月初長出的花芽或嫩芽,待它長有2釐米左右時,抹掉它,留住頂部芽條,以下次放梢剪刀剪到的部位,讓它發揮頂端優勢,抑制抹後枝條下部再次冒芽。抹完芽後,打一次藥,主防蚜蟲、木蝨、青蟲等,同時消毒。藥物選用吡蟲啉+高效氯氫菊酯+咪鮮胺。

要知道,第二年幼樹,長出的花芽不宜留作春梢,因為生殖與營養的衝突,這些嫩芽花芽較細較短,完全不符合培養樹冠要求的條件。等到3月下旬長出的梢芽,再留作當年的第一趟梢,那個時候的嫩梢,粗壯肥長……


農業愛好者001


通常,橘農栽植果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其多結果,以此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生產中,要想保證橘樹結的果實多、產量高,除了結果期科學的管理措施之外,還需要培育健壯的樹體、塑造通風透光的理想樹形,而對這個兩個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柑橘幼樹期的管理。

柑橘幼樹期的主要管理工作就是通過田間管理措施促進植株的營養生長,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植株過早的開始了花芽分化過程,就會導致植株一部分本應用來供應營養生長的養分向生殖生長轉變,造成當年植株的營養水平降低,枝條生長不良,具體表現為:春梢短而弱,枝梢葉片少,樹形塑造期推遲,未來的結果能力和壽命降低。在柑橘幼樹管理的時候,一般我們會通過氮肥的使用來促進植株的營養生長,按理說不應該出現過早開花的現象。但事實上,卻有很多剛定植未投產的果園出現了這種情況,筆者與這些地區的橘農進行交流發現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 降雨少,園區乾旱

柑橘幼苗處在乾旱脅迫的環境下,其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就會下降,進而讓植株本身認為外界供應營養水平下降,為了自保,開始了“繁育後代”階段,於是就開始停止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出現了早開花現象。2. 秋冬季節低溫持續時間過長

柑橘花芽分化必需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之一就是有效積溫,有效積溫簡單來說就是每天按照氣象記錄所得到的溫度,平均溫度大於或等於10℃,不同柑橘品種有多不懂,但通常都要達到4000℃以上。所以如果幼苗定植區在秋冬季節(大概10月份至2月份之間)出現連續低溫氣象,植株就會接收到成花信號,自然優先進行花芽分化生理進程。

3. 養分供應情況

養分供應充足情況下,柑橘幼苗會長完春梢、發夏稍,長完夏梢、發秋稍,長完秋稍,發冬稍,整個生長週期內養分都在循環往復的供應植株的營養生長。但是如果養分供應不充足,導致秋稍過早成熟,植株後期就無法長出晚秋稍或冬稍,本來用於冬稍生長需要的那一部分養分因為無處消耗,就會供應到植株的花芽分化過程中,造成幼苗成花現象。如何避免柑橘幼苗早成花現象出現?

1. 適量水分供給,避免苗木生長期乾旱狀況發生,激發花芽分化進程;

2. 增加樹體養分供給,避免養分不足導致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的情況發生,具體可通過噴施高氮葉面肥等方法延緩秋稍的老熟,促進晚秋稍和冬稍的萌發;

3. 對花量小的柑橘幼樹來說,可採取人工措施摘除花朵,同時連帶一塊剪除有葉結果枝,讓植株重新發新枝,減緩生殖生長對營養的消耗;而對花量大的柑橘幼樹來說,可噴施適量的赤黴素,抑制植株的營養生長,達到疏除花朵的目的。


兄弟果業


首先,要認識到一點,要想來年掛果,前提是確保秋梢老熟,而且不能衝梢。來年掛果的幼樹,當年只育4趟梢,要理好秋梢,就得從春梢做好。理論就不說那麼多了,按經驗而論,第一趟梢剪放時間應在3月15~20日之間為宜。剪的遲了,秋梢老熟難以把控;剪的早了,往後每一趟梢都得延遲剪放……

在這裡著重講解延遲放梢的弊端和危害——

梢條老熟了,下一趟梢剪放時間未到,所以你得等。你等梢不等,老熟的梢條很快長出新的芽條,嫩芽最容易招來蚜蟲、木蝨、薊馬、潛葉蛾等害蟲,同時,更是容易招染潰瘍。那樣,每一趟梢的延遲,你都得打藥防治,這樣一來,無形中增加了不少的人力和資本!

所以,推準時間很關鍵!現在,我們定在3月15日至20日左右放梢,對於2月下旬或3月初長出的花芽或嫩芽,待它長有2釐米左右時,抹掉它,留住頂部芽條,以下次放梢剪刀剪到的部位,讓它發揮頂端優勢,抑制抹後枝條下部再次冒芽。

抹完芽後,打一次藥,主防蚜蟲、木蝨、青蟲等,同時消毒。藥物選用吡蟲啉+高效氯氫菊酯+咪鮮胺。

要知道,第二年幼樹,長出的花芽不宜留作春梢,因為生殖與營養的衝突,這些嫩芽花芽較細較短,完全不符合培養樹冠要求的條件。等到3月下旬長出的梢芽,再留作當年的第一趟梢,那個時候的嫩梢,粗壯肥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