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天津小區封閉管理首日直擊

新華社天津2月8日電(記者尹思源 白佳麗) 7日一早,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金明開始了街道住戶返津的登記核查工作。此時,街道辦事處所在的文華里小區已將其他出入口關閉,只留下兩個主要出入口供居民出入。

6日晚,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小區管理的通告》,自發布之日起,全市居民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7日,記者對部分社區進行了實地走訪。

“為了控制疫情蔓延,我們必須高效”

在天津南開區近園裡小區門口,記者看到三名社區工作人員站在小區唯一的出入口,負責對出入的居民進行體溫檢測,並提示來訪人員通過微信掃描“來訪人員登記平臺”,填報相關信息。

為將大數據應用到此次疫情防控之中,天津市制作了手機微信“來訪人員登記平臺”。居民只需要掃碼並根據提示填寫相關信息即可完成訪客登記。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說,如果沒有這個系統,我們只能一個一個地進行登記。“網上填報比紙質填報要準確得多也快得多,我們省了很多精力。”

“由於小程序通過微信連接,除了製作和測試外還需要進行審批,時間非常緊張。”天津市委政法委智能化工作指導處處長梁豔說,4日開始啟動小程序的設計製作工作。6日,完成了全部的測試和審批。7日,在各社區投入使用。

截至7日晚8點,天津市共有4828個社區村完成二維碼張貼,共生成張貼二維碼49593張。全市共登記來訪27775人次,其中非天津籍貫14406人次。

“我累一點,居民就安全一點,挺值的”

從大年三十開始,金明已經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了15天。7日清晨6點,只睡了4個小時的他又從床上爬起開始準備外地來津、返津人員掃碼登記工作。“這幾天全國不斷出現聚集性病例,街道壓力挺大的。”金明說。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髮展,全國各地不斷出現聚集性病例,天津疫情防控工作也隨之下沉到人口基數大、人員較為複雜的基層社區。

記者見到金明時,他正在“社區返津、來津人員排查登記表”上畫著些什麼。由於缺乏休息,他的眼睛有些發紅。“社區已經進行了封閉管理,這些數據我們要充分掌握,老百姓有什麼需求我們要馬上解決。”

文華里是老舊小區,也是半開放小區,出入口多,甚至有的樓門直接對著馬路,金明和社區工作人員用擋板將出入口封閉後用粗鐵絲固定。“雖然小區進行封閉非常困難,但是我們還是把能封閉的出入口都封閉了,只留下兩個主要的出入口方便出入。對於無法封閉的小區和樓門,我們派專人進行巡查,盡最大努力保證小區居民的安全。”金明說。

小區的封閉管理對小區居民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居民苑女士說:“社區封閉管理既保護了社區居民,也保護了外來人員,有了這個措施我們放心多了,特別支持。”

“這麼久的高強度工作,說實話身體有些累。但我之前是當兵的,能抗住,沒問題。”金明說,“我累一點,居民就安全一點,挺值的。”

說完,金明又馬上投入到了“來訪人員登記平臺”二維碼的張貼工作之中。

“先鋒隊就是社區的‘最後一道防線’”

面對疫情,社區作為阻擊、防控的第一線,工作也是千頭萬緒。社區工作人員的辛苦,小區的居民都看在眼裡。在天津南開區三潭西里社區,由社區黨員組成的“戰疫”先鋒隊成了社區的一道“保障網”。

三潭西里社區專職黨務段佳琳介紹,幾天前小區就開始進行封閉式管理。2月4日,三潭西里自願組建社區黨員戰“疫”先鋒隊,如今先鋒隊人數已經達到20餘人。

小區封閉式管理之後,因為部分物業人員滯留老家無法返崗,執勤人手緊張,先鋒隊成員便主動參與到執勤任務中,即使在連日的降雪中,也依舊守候在小區門口檢測體溫。“有的成員白天需要工作,就在工作結束後來社區幫忙。”段佳琳說。

家住飛雲裡的老黨員苗俊傑是先鋒隊成員之一,她主動承擔起為社區執勤的任務。從2月4日開始,每天早上9點,她都會準時出現在小區門口執勤。結束後,她還會將自己的單元樓道進行消毒。

“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不夠,我們作為老黨員就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我們就是社區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苗俊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