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最近,有位90后男医生意外被刷屏,出圈了。

他叫徐晔。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他身穿白大褂又苏又帅,完全是偶像剧男主的既视感,人称“现实版江直树”。

好多姐妹说看到他,以后看的医生文男主终于有脸了。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戴上口罩,专注有魅力,竟然还有点撞脸苏志燮?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最最圈粉的是,这位新晋男神还是个年轻有为的学霸。

今年 28 岁的他,工作 3 年,是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目前在南京鼓楼医院整形烧伤科。

他不仅长得帅,说话也带着光环:

“中山大学医学院有一个牌匾,上联是救人救国救世,下联是医病医人医心。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然而,他的爆红只是“靠脸”吗?

当然不是,就像网友说的,帅哥常有,可比起帅气的外表,医生这个职业自带的光环,才是徐医生真正圈粉的理由。

徐晔的出圈就是凭借着最近新出的一部纪录片,刚一上线,就在豆瓣从9.0分涨到了9.2分。

它的名字叫做——

《中国医生》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这是一部记录中国医生的故事,也是国内第一部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大型医疗纪录片。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其实有关同类型的医疗系统纪录片有很多,但它们都默契地去拍医生的成功,称颂医生的妙手回春。

但在本片中,没有煽情,没有歌颂,没有标签,只有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

它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二字。

纪录片内容很简单,就是在全国的六家医院内,跟拍几位医生的日常工作。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有多少人是冲着徐医生看的《中国医生》,可笑着笑着,竟然哭出声来。

它承载了生死、利益、爱和金钱等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也真实地检验着人性。

他是一名“怕死”的医生。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因为行医多年,在他的病房里总有一些病人的家属时不时的要“威胁”他。

一个老太太,冲朱良付喊:我想把你撕成碎片!

原因?

她觉得朱良付“害”死了自家老爷子。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可一边这么喊,这老太太一边又挤到朱良付办公室:

我近来血压高了,你再给我看看。

朱良付对此很无奈:

“他们也知道你是个好大夫,但这并不耽误他们投诉你,照样告状。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这样的情况对于医生来讲,不在少数,还记得前阵子的杨文医生和陶勇医生吗。

一个被直接砍头致死,一个手臂被砍出血洞可能再也无法走上手术台……令人心痛不已。

实际上。

近10年来仅据公开报道,至少发生295起暴力伤医案件,362名医生在暴力中受伤(包括致残和死亡)。

即便如此,哪怕是新冠肺炎形式如此严峻的今天,暴力伤医事件在疫区依然上演: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面对如此情形,就像徐晔医生说的那样:

“往往是医术的瓶颈还没遇到,人心的瓶颈就遇到了”。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其实,医生才是最不希望患者出现问题的那一方。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当病人出了事,医生并不比患者家属难过的少。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除了要承担手术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投诉,他们的工作强度,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朱医生平时面对的是死亡率最高,也是死亡速度最快的病例——脑卒中(俗称中风)。

抢救病人,就是在和死神赛跑。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为了快,朱医生领头组建了卒中急救绿色通道。

24小时全天候,刀出鞘,弓上弦,链条上的相关医生住院值班。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因为朱医生是这个绿色通道小组组长,所以只要有病人,不管凌晨几点,朱良付都要亲自到场。

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他曾有一个纪录:从早上做到凌晨 12 点,还有 16 台造影手术等着他……最终,他第二天凌晨 5 点才下手术台。

没得偷懒,不敢懈怠。

因为只要他的手稍稍一松,从指间漏过的,就可能是一条命。

不仅是他,在《中国医生》里,每一个出镜的医生,几乎全都是连轴转,没有休息时间。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对他而言,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手术,两边同时开工,是常态。

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小腿静脉曲张严重,需要穿弹力袜。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颈椎有时候疼得受不了,上手术台都得戴着颈托。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这样的工作强度,其实是每个中国医生的真实缩影。

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 63.3 小时,每天工作 13 个小时,每月值 7 个夜班,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 33.5%。

就像那位“怕死”的朱医生说的那样:“天天就这样作息不规律,我就担心有时候我会突然死掉。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这并不是在吓人,2月3日凌晨,湖南一名90后乡镇医生连续10天奔波在防控一线,因突发心源性猝死,年仅28岁。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记得肺炎刚爆发时,许多医护人员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就上了战场。

一名ICU的年轻医生,说话时还带着哭腔, “不怕是不可能的,谁都怕”。

紧接着就抹掉眼泪:“但这就是责任啊。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他们怕,但是,他们不敢死。

不敢死,是因为还没有尽到作为家长的责任;不敢死,也是因为没有尽到作为他这个实力的医生的责任。

朱医生说,国家培养一个像他这样的主任医生,需要25年,如果他死了,就是在浪费国家资源。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比起怕自己死,他们更怕救不了更多的人。

因为他们知道,作为一名医生,手里不仅担负着患者一条生命,更牵扯着一整个家庭。

朱医生经常在医院走廊里的几块“名人名言”牌子底下看: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徐晔医生曾说过一句特别触动人的话:

“医生其实最怕的,就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吧。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你看。

世界上没有英雄。

英雄只是那些选择了良知的人。

直到今天,截至2月3日晚6时,共有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29个省(自治区、市)、部队医院,共派出70支医疗队、8329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们,在这一刻,义无反顾的奔赴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前沿。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对做出了“逆行”选择的他们,我们习惯于以“英雄”相称。

但永远不要忘了——

他们只是一群选择了这个职业的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

他们只是一群有着共同名字的凡人:中国医生。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这位“怕死”的医生火了,中国医生太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