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親家不能多往來?

用戶4258348253024


感覺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確實不能多來往,也沒有必要多來往!因為兩家的各自的經濟條件不一樣,生活成長環境不一樣,性格脾氣修養也不一樣!而且,兩親家,來自兩個各自不同的家庭,都是社會生活獨立的個體。不管任何事情,都必須得到尊重,都必須自己當家作主,都不能強勢的指手畫腳,發號施令,更不能以指責的態度,去橫加阻攔,干涉,甚至唯我獨尊,張牙舞爪就更不應該和沒有必要,因為毫無作用和意義!關鍵親家之間,要懂得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俗話說得好,遠香近臭,距離產生美!特別是小兩口成家之後,也是獨立的個體,更要理解和尊重他們,生活中肯定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親家之間,能夠幫助就幫助,不能幫助也不強迫!關鍵靠他們小兩口自己去磨合,自己去解決,自己去努力在生活實踐裡,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祈福好運連連


我父母和我公婆來往就很少。之前他們過年的時候會互相通個電話問候一下,但是自從我生了孩子後,就變了。我媽和我婆婆互刪了微信😂因為我當時坐月子的時候,孃家媽和婆家媽都來了,兩個人都很強勢,結果鬧了不少矛盾。兩個老人臨走回老家的時候,還都一肚子氣。現在電話也不互相打了。

我家是北方的,我老公家事南方的。怎麼說呢,親家之間如果是一個地域的還稍微好一些,飲食啊、處理事情的方式啊,都可能思路相似一些。如果地域差異比較大,那麼兩家親家處得來還是有點難。

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這是我結婚生子以來,最深刻的感受。但是我個人對於“親家不能多往來”是比較贊同的。因為相處了多了,矛盾就多。離得遠了少接觸,會避免很多矛盾糾紛。

現在我父母和我公婆就很少來往。我也覺得沒啥的。反正兩家離得遠也幾乎不見面。如果說兩家老人本來就合不來,我硬把他們往一起湊,他們也會彆扭,最後大家都不自在。我能小輩的,不去管他們,反正我和老公無論回到誰家,都是要對家裡老人尊重和有愛的,這就可以了。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兩親家確實不能多往來。我們小區就有這麼一對親家,原來住的是鄰局,兩家關係很好,在一起無事不說,無話不談,孩子們都是在他們眼皮底下看著長大,最後他們的兒女結婚了。可是婚後時間不長,一家搬到了另一個家屬院,為什麼呢?因為兒女結婚後會有些小矛盾、小磨擦,兩家老人很難從中說話,說不好就會造成兩家矛盾。所以說兩家兒女成了親,兩親家就應少來往了。


風雲1239846619


我和我的親家關係就非常好。我只有一個女兒,屬於遠嫁,我們老兩口只好跟著閨女來到她居住的地方。不過不跟她住在一塊。我們自己在這裡買了房子。我們兩家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在一起的機會比較多,親家也是比較通情達理,我們大家都很包容對方,雖然生活習慣不同,但在一起時,有些事情你只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不必斤斤計較。我們會經常聚聚餐,這次在我家,下次在他家,有時也互相交流交流廚藝。親家在衛生方面不大注意,我又特別愛乾淨,但去他家吃放,我從來不挑剔,能吃就多吃點,不能吃就少吃點,吃完還誇誇其手藝。親家也是一個比較大方的人,經常把當地的一些特產送我家,我們也會做一些我們的地方食物送他們。我有一個外孫和外孫女了,大的五週歲多了,我們從沒紅過臉。我們都說,無論怎麼樣都是為了孩子,沒有必要兩親家鬧不和。別人都羨慕我們。只要兩家都有包容心,都通情達理,我想兩親家也不會很難處的。


涼城舊夢95044646


我和親家見面的時間比較多,因為年節了什麼的他們都會開車帶上好吃的來看姑娘和外孫。所以逢年過節我們都是在一起的。我們處的還不錯。那是因為親家公寬宏大亮,從不計較。親家母勤快能幹,正因為這樣,我們才相處的很好。我把人家養的一花連花盆一起端來了,人家還會常常來施肥澆水,我還有什麼理由挑三揀四的呢。


韻286900655


我奶奶跟我外婆來往就少。我爸媽結婚二十幾年了,我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來往的次數估計不超過五次,我懂事以來我爺爺奶奶只到過我外婆家二次,外公外婆也一樣。

因為我爸媽他們剛結婚幾年的時候感情不是很好,經常吵架,所以我奶奶和外婆關係不是很好,都指責對方教導無方,相互看不順眼。去家裡來玩更是不可能了,二十多年才去過2次。

“親家不能多來往”我想就像我奶奶跟外婆吧,對對方都不滿,要是見面了,難免說起家裡事,一說到哪句話讓對方不滿意可能就得吵起來了,這樣無疑會給我爸媽帶來麻煩,可能也得吵架。

所以親家還是少來往估計大多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一讀歷史


兒女親家關係很微妙,每每見面總是客客氣氣,噓寒問暖,相敬如賓,恨不得把有生以來攢下的年話都說盡,好討得親家一個笑臉。

這樣年裡月裡走動走動總是新鮮的,如果隔不了三日兩早晨就擁到一塊兒難免話多失言吶,若攤上個管不住酒精作怪的親家那親家很快就會變成仇家了!


蓬蓽夕陽


其實不僅僅是親家,人和人在一起,如果太過於親密了,沒有分寸感之後,肯定會容易有矛盾的。



我父母和我公婆之間家離得比較遠,所以一般沒什麼往來,一年到頭也見不了一次面,所以我父母和我公婆之間沒有矛盾,他們不常見面,沒有矛盾對我和老公也是有好處的,不至於我們夾在中間比較為難。



但是我父母和我弟媳家離得比較近 ,所以我父母和我弟媳的父母往來還是比較密切的,我爸這個人脾氣比較急,情商又低,經常看不慣親家母對親家公呼來喝去的,我爸就會說上兩句,這就經常會惹來矛盾了,有時候我弟弟夾在中間都有點為難。



我想如果我父母和我弟媳的父母來往也不太密切的話,那麼這些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

其實這就和婆媳關係一樣的道理,兒媳婦和婆婆天天在一起,同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會有矛盾,如果不住在一起的話,那麼矛盾自然會減少。

所以我非常贊同親家之間不能來往過於密切,也贊同婆婆和媳婦能不住一起就不住一起。


喬治麻咪


都說結婚不僅是新婚夫婦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族的事情,所以結婚之後其實兩親家的關係也是小夫妻之間關係維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似乎民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兩親家間少來往不要走太近,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那麼兩親家之間到底應該怎麼相處才比較好呢?

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如果結婚後不僅能跟對方的父母親戚相處好,要是雙方的父母也能經常走動一派和睦,那豈不是好上加好的狀況嗎,為什麼老人家總是說兩親家儘量少來往不要走太近呢?難道反而是走太近還會影響小夫妻倆的感情嗎?

其實無論如何,既然結了親家,雙方的父母可能所有的注意力都是會在這對小夫妻身上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當然親家完全不聯繫似乎也是不現實的事情,現實中也不乏也兩親家相處得特別好的,孩子們的生活也更加融洽,雖然這樣的狀況不是個例,但佔的比重並沒有很高。

之所以說親家要少來往,其實還是因為畢竟親家之間是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而兩家人的出身、受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和三觀都不盡相同,如果交往甚密,或許會出現各種各樣無法預判的矛盾,從而將小夫妻兩人也扯到矛盾當中,剪不斷理還亂的狀態或許真的會影響小夫妻的感情和睦,畢竟可能他們都會站在自己父母這邊。

相信絕大多數的情侶都覺得婚姻關係應該建立在相對簡單純潔的感情基礎上,但往往現實生活中對於家庭背景的要求真的就是很現實很殘酷的,為什麼很多年輕的情侶明明有很牢靠的感情基礎卻最終還是走不到一起?其實很多人都在強調要“門當戶對”的愛情和婚姻,但其實現實的殘酷就是人和人做不到完全平等,所以各種的矛盾就應運而生。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你不難觀察到,背景出身比較高的那一方,如果素質也比較高尚,倒是不會有多刁難相對弱勢的那一方,但如果相對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強的那一方素質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跟對方一定會產生各種細節上的不匹配,因為實力的懸殊就在那裡放著,已經沒有辦法再改變了。

這個時候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求得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的高度統一,只能將親家之間的關係淡化了,而這時候做子女的就要有很高的洞察力,如果雙方的父母三觀基本一致,其實必要的禮節性的互動還是可以有的,因為大家族的和睦也會促進小家庭的幸福,但如果雙方的父母三觀差異太大,真的沒有必要強行將他們拉到一起製造矛盾,基本的禮節盡到就夠了,否則只會給小家庭添亂。

而作為雙方的父母,也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左右和影響小夫妻的生活,兒孫自有兒孫福,畢竟成家之後兩個孩子就是獨立出去了,要培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什麼事情都是父母出面解決。兩親家也沒必要走得太近,減少來往的頻率無需可以交往,才不會容易出紕漏和大的意見,親家之間溝通的態度語氣也要注意,多換位思考以誠相待,畢竟都希望看到孩子們幸福。


fighting薛


這方面我的好鄰作了個很好的典範(榜樣)……

兩小孩結婚前;兩位親家老爺便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看似不近人情), 但,作了一個雙方都能認可而且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

他們的確也自覺遵循當初立下的一一盟約

一:雙方逢年過節互不相贈送禮,物品:互不請宴:

二:平時見面,只打招呼,不打聽;不過問,不干涉,不作保,不作媒等等對方家庭的一切事務……

三:平日間,不允許小孩在老人家面前說三道四而中傷親家……

二十幾年當中,只有一條被一方的家人"毀"了規矩,

(家翁過世,親家那方,派其長子(大舅)代父母出場"吊香",協同他家料理"孝事”……)

注:

:兩親家曾經是同事,而且同住一個大院,距離百米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