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團圓、甜蜜,還有別的習俗和講究嗎?

一個傾聽者的聲音


或許想來,元宵節佩戴面具的風俗起初應該是為了某些驅鬼祭祀活動,隨著祭祀儀式的消亡,這種風俗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某種程度上,這場狂歡倒是少了一些“狂”和“刺激”,著實可惜。

元宵“偷竊”的習俗至今依然存在,例如廣東省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的習俗,偷中的以捱罵為吉祥之還有一種叫做“走百病”元宵節活動,也稱“遊百病”或“散百病”。

“走百病”在明清時期的北方尤為盛行,在正月十五日或十六日那天,婦女們相約梳妝出行,上城頭,摸門釘,見橋必過,甚或走去郊外,祈求祛病延年。

還有舞龍舞獅。在成都,新嫁了女兒的人家,在元宵節這天必買一盞漂亮的檯燈和麵粉制的小老鼠送到女兒家,叫做“送燈”,寓意多子。



娘子玩鋪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塵埃Studio


由來

湯圓起源於中國宋朝。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2] ,即用黑芝麻、豬油、白砂糖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製成粉末狀,然後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把“浮元子”改稱湯圓。

營養價值

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糖桂花、甜酒釀、花茶或者桂圓紅棗湯、桂圓薑湯取代,後者可有補身祛寒的功效;煮鹹湯圓時可放一些蔬菜,增加纖維素。

面對熱滾滾、香噴噴的湯圓,忍不住想要大咬一口,老少一定要特別注意,吃湯圓切記緩慢、小口,避免湯圓哽住喉頭或氣管。由於湯圓含高量“糖分”,加上芝麻、鮮肉、花生含“高油脂”及“高熱量”,一定要少量食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搭配食物

配點辣菜護脾胃。湯圓含糖特別高,而太甜的食物會影響脾胃。中醫說“甘入脾”,味甘的食物如湯圓,有“緩滯”作用,適量攝取能為腸胃帶來能量,幫助消化吸收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但是吃多了則會減緩腸胃蠕動,導致打嗝、脹氣、腹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狀。因此,在吃湯圓的同時,可以搭配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來平衡湯圓帶來的滯緩效果,減低對脾胃的傷害。所以吃湯圓最好搭配一些小菜,比如蒜泥茄子、洋蔥拌木耳等,不僅爽口解膩,營養也更均衡。

湯圓還有一種很好的搭配方法,就是米酒,叫米酒湯圓,米酒俗稱醪糟,使用糯米蒸熟後加入酒精發酵而成的,酒精度數不高,味道香甜可口,用來做小湯圓,可以刺激消化腺分泌增進食慾,而卻對產婦還有催乳的功能。

健康吃湯圓的建議

春節過去了,元宵節又將熱熱鬧鬧地來了。一到吃元宵和湯圓的時候,相關的健康建議也就滿世界膨脹。雖然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營養專家給的搭配建議也許能讓你更瞭解湯圓。

1.湯圓屬精白主食

簡單地說,湯圓和元宵是一種以糯米和糖為主的食品,除了精白糯米粉含有大量澱粉之外,餡料中糖分也不少。所以,從歸類來看,它應當算是一種主食。所謂主食,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含澱粉的食品。這類食品是用糯米來做的,而且是非常精細的糯米粉,纖維非常非常少,屬於精白主食,不屬於粗糧。

建議:

如果吃湯圓和元宵,一定要相應減少主食的數量。一般來說,3個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當於1兩米飯所用的米。

2.湯圓油脂含量高

湯圓和元宵的餡料當中不僅僅有糖,更含有相當多的固態油脂。米飯、饅頭是幾乎沒有脂肪的,湯圓可不是這樣,餡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還要多。傳統上用豬油來做湯圓餡料,南方用豬油加肉做鹹湯圓,用豬油加上各種果仁做甜湯圓。以後又開發了用黃油的產品,但從飽和脂肪角度來說,含量更甚於豬油。這幾年來的新時尚,是用植物奶油,或者說是氫化植物油產品替代黃油和豬油,但這種產品帶來的健康效果,要比豬油和黃油還糟糕得多。

芝麻花生、堅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餡的油脂,總量可真是相當可觀。這時的大餡湯圓有取代小餡元宵的趨勢,而且湯圓餡中放的固態油脂要比過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餡更多,一口湯圓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吃3個湯圓,就相當於吃1盤炒菜的油。

建議:

如果吃湯圓,當餐或當日一定要少吃點油。否則,過多的脂肪和熱量是不可避免的。

3.巧克力餡營養價值低

餡料中也有些好東西,那就是芝麻、花生和各種堅果仁,還有豆沙。堅果類原料營養價值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質和礦物質。相比之下,巧克力餡的營養價值最低。其中很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所謂奶油餡的湯圓也有類似的問題。至於鹹肉餡的湯圓,油脂更多,可取之處很少。

建議:

優先選擇果仁、芝麻、豆沙等餡料的湯圓[3] 。

4.元宵比湯圓更難消化

元宵和湯圓略有不同,元宵用乾粉滾制而成,餡較小,粉較多,煮出來很實在,又容易硬心。而湯圓用糯米燙揉後的溼粉包成,通常餡較大,煮出來柔軟細膩。本來糯米粉就黏膩難化,就澱粉消化角度來說,元宵比湯圓更難一些;但對於消化脂肪有困難的人來說,湯圓更麻煩一些。

建議:

如果吃湯圓,最好是熱著吃,冷後更難消化。湯圓柔軟,要吃得慢一點,避免燙傷,也要避免油脂過多難消化。吃元宵的時候要細細地嚼,以免胃裡不舒服。

5.無糖湯圓並非“無糖”

很多糖尿病人對無糖湯圓感興趣,覺得沒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實,無糖並不意味著低熱量,也不意味著低血糖反應。因為湯圓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還要快,與白糖相差無幾。哪怕沒有加糖,吃它也一樣不利於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裡面沒有糖不等於少放油,那麼多的飽和脂肪酸,甚至還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於控制血脂。




小郭陪你樂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外,我們家鄉的習俗:一,大街小巷舞龍燈,夜晚人人走上街頭賞明月,看花燈,猜燈謎,放煙火,熱鬧非凡。二,“三十的火十五的燈”,三十夜客廳裡火爐火不能熄,正月十五象徵著光明的燈不能滅;三,正月十六的早上要吃餃子,揀元寶;四:放河燈祭祖,縝終追遠。今年應該是華夏大地有史以來最特殊的元宵節。大家一定要宅在家裡,多多保重,靜候春暖花開[祈禱][玫瑰]






W溫桂林


元宵節有個習俗叫做“年例”,“年例”是廣東省乃至中國少有的風俗習慣,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遠近聞名。年例是茂名農村的第一大節日,從最初的娛神祭祀,到娛人娛神的節日,發展到現今融交際和文娛活動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節日。茂名人素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出門在外的人春節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趕回來。而年例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有遊神、遊燈、點燈、打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一直鬧至通宵達旦。


zhangdemeng


正月十五是傳統意義的元宵節,也是中國人的情人節。從這個層面幾千年來大家也非常重視。

一首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道盡了元宵月夜的浪漫與溫馨!

詞曰: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滿春衫袖。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節燈會在封建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交往的機會。封建社會不允許年輕女子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情人相會的時機。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而今年的元宵節,我只希望中國能夠快快走出陰霾,迎來朝陽。

 




欲吟風滿袖


“正月裡來是新春,家家戶戶掛紅燈。”元宵節的活動,主要是圍繞著燈來進行的:“張燈”、“觀燈”、“放燈”、”玩龍燈”等等,故又稱為“燈節”。

人們為什麼這樣重視燈?有個傳說是這樣的。相傳在很古的時候,有個獵人射死了從天上飛來的一隻神鵝。玉皇大帝對此十分憤怒,傳旨派天兵天將於正月十五日下凡放火,燒死民間的人畜為神鵝報仇。天宮中有個善良的仙女知道了這個消息,偷偷下凡通知人們,並囑咐大家想辦法防備。經過反覆醞釀,人們找到了對付玉帝的辦法。從正月十五前的晚上起,家家門前懸掛紅燈,燃放火花火炮,製造遍地起火的假象。正月15日晚,天兵天將奉命下凡放火,他們剛邁出南天門,便看見茫茫大地火花繚繞,煙霧瀰漫,噼裡啪啦的響徹雲霄。天兵天將以為民間已經起火,就立即回稟玉帝:民間正在燃燒。玉帝聽了親赴南天門查看,果然到處火光閃爍,噼噼啪啪,自信替天鵝報仇的目的已經實現,便吩咐天兵天將不必再下凡去。人民的生命財產免遭劫難。為了紀念和玉帝做鬥爭的勝利,人們於每年正月十五前的晚上,都要張燈結綵,燃放鞭炮、煙火,世代相傳。



雁南雁北


元宵節其實不僅僅是湯圓節,在中國古代元宵節是相親的節日。

因為只有在這一天大姑娘們才能到街上去玩耍,可以去偷偷瞧一瞧和自己定了親的未婚夫。“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講的就是元宵節。

所以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哦,是非常浪漫的節日。反而七夕節,雖然現在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但是事實上在古代是乞巧節,是人間的姑娘們和小媳婦們向天上的織女祈禱,能夠擁有像她一樣高超的紡織技術,擁有像織女一樣的巧手。


祝融小姐姐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0d0002a6b50689200d\

我是四川桃哥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有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放煙花等民俗活動。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有團圓美滿之意。

壯族人大多信道教,在農村,按照習俗,元宵節這天,要祭拜山神、土地神、灶神、稷神、門神及祖宗,吃湯圓、放鞭炮。慶祝一年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