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女护师被黄冈高规格接待“震住”,新冠肺炎病人的举动更让她流泪:“执意问我要拖把”

疫情面前,共克时艰。湖南与湖北自古一家,同江同湖,同舟共济。为了狙击病魔,湖南各地的白衣天使驰援湖北,不仅带去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也带去了共同担当的决心和勇气。

为此,今日女报/凤网融媒体中心将持续推出“湘女赴鄂战疫实录”专题,记录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湘妹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春来“疫”去,我们坚信,一切美好终将如约而至。

今天,我们将为您讲述第五个故事,主人公是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护师张淑珍。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炜 供图:受访者

支援女护师被黄冈高规格接待“震住”,新冠肺炎病人的举动更让她流泪:“执意问我要拖把”

刚到武汉,就被当地的高规格迎接“震住了”

2月4日晚8时,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今年37岁的湖南援鄂医生张淑珍在“全副武装”工作6小时后,终于迎来了“下班时间”。交接工作还未结束,她的对讲机又响了。“有病人呼吸困难,正在抢救,张姐你快来!”

在长长的病区走廊疾步奔走,远处传来的呼喊声渐渐清晰:“压住病人的手,别让他乱动!”心急之下,张淑珍把步子迈得更大了。

此时,抢救室里,被几名医生“固定”住的病人仍虚弱地扭摆着身体,嘴里断断续续地低声念叨:“我……是不是不行了?”

“你会好起来的!”说完,张淑珍看了眼一旁的仪器,却眉头紧锁——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蹭蹭地往下降。“立即采血!”

紧张的氛围让张淑珍的额头布满汗水,口罩下连连呼出的热气开始在护目镜上结成水雾,她的视线渐渐变得模糊,待病人的手再次被“定”住的一瞬,她果断操起了针管……

当晚10时47分,刚从抢救室出来不久的张淑珍,告诉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好消息——“病人已经脱离危险。”只是,紧绷的弦稍有放松,她却感到一阵后怕,“给病人扎针时,(病人)又动了,针头差点划到自己”。

如果受伤,伤口将会暴露在住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区,其后的结果,张淑珍似乎能够预见——“被感染、被隔离”,至于更严重的后果,她不敢想。

“面对这样的病毒,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必须挺身而出。”在张淑珍看来,当晚经历的惊险一幕,只是她援鄂抗疫的一个插曲。她说,过去这些天,自己之所以能一直奋勇向前,源于最初抵达湖北时遇到的感人场景。

1月28日,大年初四。此前接到援鄂抗疫通知并报名的张淑珍早早就来到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集合,待抵达长沙数小时后,她又坐上了开往湖北武汉的动车。

当晚,湖南第二批援鄂医疗队137名医务人员刚到武汉,就被眼前的“高规格”迎接给“震”住了——列车外,志愿者们站成一排,卯足了劲地鼓掌,一脸的灿烂笑容;出站时,铁路工作人员一路引领、护送;行走的人群里,有人高呼:“湖南湖北一家亲,你们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有人善意调侃:“你们可是我们的宝贝,过来了可别累坏了身体!”还有人举臂呼喊:“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那一夜的场景真的很让我触动,也正是在那一刻,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的职责和使命!”是夜,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张淑珍顾不上旅途的疲倦,为自己写下了一首壮行诗:

初四驰援黄岗,请缨决战疆场。

英雄本色是担当,天使逆行勇上。

无畏冠魔肆虐,周旋流病疯狂。

同心纾难祖邦强,百姓安康有望!

剪掉长发买好尿不湿进驻“大别山”:病人如潮水般涌来

支援女护师被黄冈高规格接待“震住”,新冠肺炎病人的举动更让她流泪:“执意问我要拖把”

了解疫情、防护培训、病区考察………抵达黄冈后的两天里,这些是张淑珍的主要日常。

其实,作为湖南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副组长、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副队长,37岁的张淑珍早早就为抗击疫情做了准备——提前剪去长卷发,采购了数包尿不湿。可当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正式挺进“大别山”后,她才发现,这场“战役”远比想象的激烈。

张淑珍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被称为“黄冈版小汤山”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由两栋建筑结构相同的“双胞胎楼”组合而成,分东、西两大病区,每层楼能容纳110张床位,共设立1000余张床位。自1月28日被政府紧急启用后,它就作为黄冈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集中收治点。

“我们是在1月31日下午3时正式收治病人的,34个小时后,我们和怀化市援鄂医疗队负责的同一楼层的110张病床,就全部住上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张淑珍回忆,病区刚开放的12个小时,鸣笛声不断的救护车就一波接一波地送来了33名患者,“像潮水涌来一样”。

为了把控患者的护理质量,且及时收治更多患者,2月1日凌晨2时,从临床退到二线,近半年没有上过夜班的张淑珍主动和7名护理队员值起了在黄冈的第一个夜班。

按照以往的经验,张淑珍原以为值夜班会“闲”一点,但在黄冈“疫区”,情况却截然相反——就在她接手夜班的1小时里,就接收了8名新型肺炎确诊患者。

这一夜,张淑珍的“战役”正式打响。

“其实,每次进入病区,我们都会把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鞋套、手术服、隔离服、防护服等穿戴好,在层层防护下,通常很难受病毒感染。”但首次在黄冈“抗疫”,即便经验丰富的张淑珍也难免感到不适。

“每位新住院的确诊患者,我们都要打上留置针,但有些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好,很难找准位置,又加上防护服不透气,护目镜容易起雾,很多往常看似简单的医疗护理都要尝试很多遍。”好在,张淑珍的首场“夜战”顺利渡过——交班前,她和护理队员们成功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

从“大别山”回到入住的酒店,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仍未结束。

“在酒店大门处,每位进出的医务人员都要进行测温、消毒,如果到了饭点,为防止交叉感染,我们都是把饭菜打包到自己的房间,再对打包盒和全身进行清洗消毒后,才能吃饭。”张淑珍说。

执意带自闭症孙子一起住院的老年患者,问护士要拖把和消毒液的病人

支援女护师被黄冈高规格接待“震住”,新冠肺炎病人的举动更让她流泪:“执意问我要拖把”

查房、测温、换药、输液、送餐……来黄冈“抗疫”的几天里,“四班倒”的张淑珍每天有6小时在为监护、照护患者而忙个不停。欣慰的是,隔离病房里的暖心故事也在不时上演。

不久前,隔离病区里收治了一对被确诊的老年夫妇,在安排入院时,两位老人执意将未受感染的孙子带在身边。“原本按照规定,这个孩子是不能入院的。”但老人的解释让在场的医务人员既沉重又感动。“他们的孙子得了自闭症,而且没有了爸爸和妈妈,也没有其他亲人可以托付,老人知道医院对孙子来说很危险,但如果他们不把孩子带在身边,没人照顾的话只会更危险……他们没有其他选择。”

还有一个被确诊收治的年轻女子,刚被安排入院,就拉着医务人员地手连连要求“跟孩子同住一个病房”。原来,她9个月大的孩子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母子俩虽住进同一隔离病区,却在不同楼层。“她担心孩子吃不饱,睡不好。”最终,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母子俩终于“相聚”。

由于隔离病区没有专职保洁员,医疗垃圾只得由值班护士统一清理。

一次,病人看到护士连着好几个病房来回往返,感到不好意思:“现在这个地方(指隔离病区),也只有你们敢来,你们不仅为我们治病,为我们送餐,现在还要搞卫生,真的太辛苦了,我除了配合治疗也没事可做,要不护士你把拖把和消毒液给我,卫生就由我来打扫。”

这些感人的故事,张淑珍原本想讲给她的两个孩子听,但每每忙至深夜,身在湖南的孩子早已熟睡,她只得将千言万语藏在心底,在微信上给家人报个平安。

支援女护师被黄冈高规格接待“震住”,新冠肺炎病人的举动更让她流泪:“执意问我要拖把”

张淑珍一家。

采访结束前,谈及援鄂抗疫的感受,电话那头的张淑珍没有细说,只告诉记者“看明天我发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2月5日上午7时,张淑珍的微信朋友圈果然更新,里面写道:

“在这场生死与共的战争中,我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紧缺和使命的神圣;在这场特殊的旅行中,大家都觉得我很危险,(但)比起疫区病人,我觉得自己太幸福,此刻,躯体只是皮囊,精神的富足是我前行的力量,能在危难时刻治病救人,此生无憾!”


点击以下链接,看更多湘女赴鄂战役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