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摘要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给房地产投资带来多大的影响?影响一:地产销售“叫停”。为减少公众聚集活动,1月26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向全行业发出倡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行恢复”。之后多个省份及50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一些地区还叫停中介门店营业。从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看,节后超过第9天,销售数据依旧接近为零;影响二:建筑施工延迟。针对建筑工地,各地住建部门规定,延迟开工和复工,相关务工人员不得提前返回工地。多数省份规定开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9日,不过考虑到外地工人返岗时间不定、返岗后可能仍需进行隔离、节后工程物资与防疫物资紧缺等,实际可能在2月底才能正常施工。对于三类房企来说,第一,已拿地、尚未开工建设;第二,已经在建、尚未达到预售条件;第三,已经在售。比较起来,“暂停销售+暂停施工”对第二类房企的冲击最大,一方面开发资金已经投入,另一方面短期难以获得现金回流,后续如果还款时点与销售时点无法匹配上,压力不可小觑。
对于地产投资来说,一方面,短期冲击更大。与“非典”时期相比,当前房地产行业处于“低位”,加之疫情影响范围更广。将省份按确诊病例数划分为五类,本次疫情在短期内或导致施工投资停滞大约30%,而前次不足20%。另一方面,全年地产稳态或有“动摇”。1-2月是房地产行业的传统淡季,对全年影响不大,关键在于后续两个月,考虑两种情形:第一,疫情在春节返程高峰过后得到有效控制,2月底之前基本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在2月底之前恢复,此前的影响可以弥补;被抑制的购房需求在3-5月也得到释放,形成一波“小阳春”。加之疫情过后,行业政策不太可能加码,部分地区适度宽松,再加之4-5月低点过后,土地购置费将见底回升,全年地产投资的稳态不变。第二,疫情在“第一个潜伏期”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通过“非一次传播”继续蔓延,最终在4月底天气转暖时出现转机,5月底之前基本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的销售与施工进度都会受到影响,全年增速不确定性加大。“更新”对地产投资增速的判断:我们在年度策略中认为,2020年地产投资“先下后上”,低点位于5月附近(约5%),全年增速有望回到10%上方。疫情冲击后,上述两种情形下(疫情在2月底、5月底之前稳定),2月单月地产投资增速或下跌超过10%,全年增速分别约9%、5%。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政策刺激超预期

正文

往年,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各地的建筑工地都进入忙碌的开复工模式。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原有的节奏,将给房地产投资带来多大的影响?

影响一:地产销售“叫停”。1月26日,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公众聚集活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向全行业发出倡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行恢复”。之后,各地房地产业协会迅速响应,截至1月底,全国已有包括河南、广东、四川、山东等多个省份以及成都、南京、杭州、合肥等50多个城市发布通知,叫停售楼处销售。

不仅如此,一些地区还叫停中介服务,例如湖南、江西、重庆、云南、陕西、辽宁、黑龙江、海南都倡议,“中介机构暂停门店营业”、“不得组织现场看房等活动”。

对于地产销售来说,售楼处销售、现场促销等大型活动、中介门店服务都是重要的上客渠道。渠道被“切断”,加上要求个人尽可能减少流动、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对地产销售造成较大冲击。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从30大中城市在春节附近的销售数据来看:①春节期间,“返乡置业”消失。往年,节前1天-节后5天的一、二线销售数据几乎为零,但三线城市仍有少量成交,主要是“返乡置业”驱动。但2020年春节期间,三线城市销售数据也几乎为零。②春节过后,地产销售久未恢复。往年,销售数据自节后不到1周开始恢复,但2020年已经超过节后第9天,销售数据依旧未起,远低于历史同期均值(30万平)与2019年同期(38万平)。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影响二:建筑施工延迟。针对建筑工地,各地住建部门专门规定,延迟开工和复工,相关务工人员不得提前返回工地。这是由于建筑工地人员组成复杂、流动性大,居住与作业聚集性强,尤其是节后复工会有外来人员大量输入,是防控疫情扩散的重要对象。

从目前的规定来看,多数省份规定开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9日。不过,实际开复工时间可能更晚,大约2月底才能正常运行,具体原因包括:①很多城际班车已经停运,外地工人返岗时间不确定。②部分省市要求,外地工人返岗之后仍需要隔离一段时间。例如北京规定“劳务人员到京之日后,须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接受14日的封闭监督性医学观察”。③工地年前很少储备工程物资,都是开复工后才同步采购,疫情可能会导致物资采购出现紧缺。④除工程物资之外,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也较为紧缺。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综上,对于房地产开发来说,“暂停销售+暂停施工”冲击颇大。考虑三类企业:第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已拿地、尚未开工;第二,已经在建、尚未达到预售条件;第三,已经在售。比较起来,第二类房企的冲击最大,一方面开发资金已经投入,另一方面“两停”意味着短期内难以获得现金回流,后续如果还款时点与销售时点无法匹配上,压力不可小觑。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非典”时期的房地产:短期下跌、迅速企稳、全年“过热”。房地产销售在2003年3月、4月急剧下跌,跌幅约30%;新开工与销售同步变化,跌幅约20%;投资数据滞后前两者1个月,低点位于5月,跌幅约5%。也就是说,虽然“非典”本身持续6-8个月,但对地产的扰动只有2-3个月,之后地产迅速企稳。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地产拥有如此“韧性”的背景,是2003年地产行业处于“过热”进程中。2002年7月国土资源部第一次明确规定商业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推动房地产市场化,之后市场逐渐出现“过热”迹象,以至于2003年6月央行发布“121号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及个人购房贷款实行限制。这也是1998年房地产改革以来的第一个调控政策,被业界称为“十年未有之铁律”,而发布时点仍处于“非典”疫情期间。事后来看,200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34%,商品销售增速29%,均是00-08年之间最好的一年,“非典”疫情不改变全年趋势。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新冠”时期:对地产投资的短期冲击更大。与“非典”相比,当前房地产行业处于历史低位,加之疫情影响范围更广。2020年2月5日确诊病例已经达到2.4万例,远高于前次的流行高峰期2003年4月底的3460例(对应前次地产下跌低点);且31个省市都发生疫情,前次只有24个省市。

我们将各地按确诊病例数划分为:一类(病例数>1000)、二类(300~1000)、三类(100~300)、四类(0~100)、五类(0),分别假设施工停滞:60%、40%、20%、10%、0%,加权平均得到:本次疫情在短期内或导致施工停滞约30%,而前次不足20%。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全年投资增速稳态或有“动摇”。当前1-2月是房地产行业的传统淡季,历史上1-2月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占全年比例平均在8%、10%、12%。影响不大。因此,关键在于后续两个月,考虑两种情形:

第一,疫情在春节返程高峰过后得到有效控制,2月底之前基本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在2月底之前逐渐恢复,通过追赶进度,此前的影响可以弥补;被抑制的购房需求在3-5月也得到释放,形成一波“小阳春”。

加之疫情过后,行业政策不太可能加码(“非典”期间出台调控政策是防止房地产“过热”,与当前环境不可比),部分地区可能适度宽松。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以及经营压力较大的中小企业,可以争取获得政策扶持下的融资机会。

再加之4-5月低点过后,以拿地作为领先指标可见,下半年土地购置费将见底回升,对房地产投资的单边拖累缓解。综合起来,全年房地产投资的稳态不变。

第二,疫情在“第一个潜伏期”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通过“非一次传播”继续蔓延,最终在4月底天气转暖时才出现转机,5月底之前基本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的销售与施工进度都会受到影响(“非典”期间地产下跌后迅速企稳是有强大的基本面,与当前环境不可比),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面临考验,全年增速不确定性加大。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两种情形下,2月单月地产投资增速或下跌超过10%,全年增速分别约9%、5%。我们在年度策略中的2020年地产投资判断为:“先下后上”,低点在5月附近(5%左右),全年增速有望回到10%上方。

疫情冲击后,我们对上述判断进行一个“更新”:假设疫情导致施工停滞三成,同时维持土地购置费4-5月见底,上述两种情形下(疫情在2月底、5月底之前稳定),全年地产投资增速分别约9%、5%。

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