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中医的阳气是什么?

三月森林


是啊,很多人不懂,也没人讲解,可惜了五千年文化没传承!算了,大家都懂科学,谁能给我我讲讲“科学”的前生今世,科学是什么意思?西医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冰河5491


阳气这种东西,是中医中到处可见的玄学成分,当不得真。

阳气、阴气、湿气、寒气等等都是一样的,是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因为对人体功能和机理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观念,西方传统医学也有类似的理论,这是传统医学试图对人体功能和机理进行解释的结果。

文艺复兴之后,解剖学出现,开始了对人体的探索,之后现代医学开始出现,一点一点地由浅入深地了解人体。到了今天,对人体的宏观功能和机理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阳气这类东西早就应该没有市场了。

可是,由于在中国,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官方的中西医结合、民间的中巫医结合的怪现象,使得各种不着边际的东西横行于道,成为影响全民健康的负能量。

不要去想什么是阳气,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阳气。

医学不是传统文化或者传统艺术,医学是实用性的科学,你对医学的理解最终会落实到你和你家人的健康上,因此不可含糊,否则必受其害。


京虎子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大家是不是经常听到要补阳,壮阳,扶阳,到底究竟什么是阳气呢,它和肾气是一样的吗?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那我们为什么要补充阳气呢?

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阳气,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对于阳气亏损比较严重的,应该经常艾灸关元、归来、命门及肾俞。在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中医治未病项目中,艾灸扶阳对亚健康人群的预防与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对于阳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亚健康状态,实验证明,艾灸对于阳气的亏损是有疗效的,扶阳”的“扶”字,解释为:《助也》、“护也”、“治也”,意指“扶”有帮助、保护、调节治理之义。而“扶阳”一词本身就具有宣通、保护、温助、调理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宣通、强盛之含义。

现代人由于工作及生活的严重压力,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那么阳气是怎么被消耗掉的呢,由于运动,思考,劳累,精神损耗等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消耗我们的阳气,当阳气透支的时候,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

补阳,壮阳就是为顺应自然规律,补充日常消耗的阳气,使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种纯阳性植物,经过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是补充阳气,延年益寿的最佳捷径。



张女士一年四季都手脚冰凉,尤其是到了冬天,常因为腿脚冰凉无法入睡。到门诊检查,她的舌头淡胖,舌苔湿滑,加上四肢冰凉,平素喜暖畏寒,初步诊断为阳虚。

中医眼中的阳气是什么?

古人说,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也就说我们平常说的元气,它储藏在人体的肾里。平时中,我们经常说元气大伤,也就是阳气。黄帝内经中说的“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阴气形成了身体。如果人的身体没有阳气,就会变成空的躯壳,人也就会死亡。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的根本。

何为阳虚?

阳虚是指阳气虚损。《素问·调经论篇》曰:“阳虚则外寒”,可见阳虚的典型表现就是身体代谢减慢, 产热不足。

《中医内科学》中指出,阳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等。

阳虚该如何调理?

针对不同的症状,中医调理方法有所不同。对于血虚之症,益气和补血都是兼顾进行,首选当归和地黄这样的药物:

1.当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要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简单来讲,当归是一味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虚引起的头昏、眼花、面少血色、失眠等症状。较为知名的当归补血汤,就是由当归和黄芪组成。

黄芪素有“补气诸药之最”,尤其是陇西黄芪,更是“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得”,一直深受各路医家、气虚患者喜爱。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陇西黄芪,真假、好坏,难以鉴别。想要省去挑选、烹煮的麻烦,日常补阳气,可以选择像好好黄芪这样的中成药制剂,补气固表,改善气短心悸、自汗等情况。


2.地黄

《本草纲目》中记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虚者需用之。”地黄也有分生、熟,在选取药物上,建议先做体质区分,才能对症下药。

3.艾叶

《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可见,艾叶是纯阳之物,能补阳气,从而改善阳虚引起的四肢冰凉,畏寒等症状。同时还可起到温通经络、祛湿等作用。因阳虚而引起的四肢寒冷患者,适量使用艾叶泡脚,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四肢冰凉问题。除了泡脚,艾叶还可食用,用于艾灸等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温阳改善阳虚体质,需要注意避免“贪功冒进”,一次吃太多温热食物,也容易“上火”。


好好说健康


看了前面的回复,简直像一群中医傻粉儿们在自娱自乐,真的哑然失笑!

阳气是什么?

古人不知道空气的成分,不知道其中氧气的作用,但是古人还不至于笨到连一个大活人需要持续的呼吸都不知道,毕竟死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断气,于是这种吸入的气体被视作维持生命的“阳气”。

阳气在中医眼里,俨然成了某种神秘的物质的代名词,并不断夸大起性质,还又是哲学又是文化,但究其实质还是因为古人不了解空气中氧气的生理作用。

对生命系统的运行过程一无所知,却喜欢玩弄辞藻的老中医们,不断用毫无根据的想象把这种所谓的阳气的作用扩大化,于是就有了我们在古书中经常看到的“采天地之阳气”之类的夸张且荒唐的说法。

今天最基本的生理课都会告诉我们关于氧气的作用:

人的呼吸将氧气吸进肺里,血液在肺部会进行气体交换,交换的主体是血红蛋白,在肺部血红蛋白会抛下二氧化碳而结合氧气,含氧气的血红蛋白随血液循环走遍全身,在需要氧气的部位会放下氧气结合二氧化碳,带着二氧化碳的血红蛋白走到肺部又进行上述步骤就完成了交换。以此氧气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生物能量。

在氧气的作用已经如此清晰地被科学所认知的情况下,中医粉儿们依旧冥顽不化,不断将所谓的阳气抽象化,又是“阳主动,阴主静”,又是什么“推动人体之津液”,反正各种奇奇怪怪的说法就是无法验证,任毫无科学常识的中医粉儿们胡说八道。

奇怪的是,中医粉儿们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从来不知道去哪里采集“阳气”,却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医生提供的氧气瓶,这场景真是滑稽,搞笑!

明明是无知,仿佛大脑缺氧的中医骗子和中医粉儿们却不断用各种说法来粉刷其愚蠢,他们骗得连自己都相信,这真是中国的一大怪现象。


我是谁谁是我谁是谁o


阳气到底是什么?

阳气并不是具体的某一种物质,也不是电视剧里面妖精喜欢做得“采阳补阴”,它实际上是中医学中一种描绘人体状态的词。比如说,一个人他身体不舒服,无精打采,浑身无力软绵绵,眼神浑浊,做事情不专注也做不好等等,这样生理和心理状态极差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阳气不足”。

其实阳气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能量”,身体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充足,才能精神饱满地去做事。

阳气充足的人是怎样的?

阳气充足的人代表他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处于一个极佳的水平,具体表现为:

·在生理上面色红润有血色,而不是面黄肌瘦;

·头发茂盛,而不是头发稀疏,有谢顶的危险;

·眼神光彩有力,而不是眼神浑浊阴郁飘离;

·舌苔是正常颜色,而不是舌苔发白发苦;

·肩背挺拔紧实,而不是驼背耸肩;

·手心红润,而不是手心苍白;

·走路步伐沉稳笃定,而不是拖拖踏踏走摆不定。

·在心理上做事专注而不是容易分心;性格乐观向上而不是低沉阴郁等等。


39健康网


中医里的阳气就是我们身体里的一切生命功能的推动力,就像太阳是大地万物生长的推动力一样。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来说,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

阳气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过来的,还有一个就是从人们平时吃的食物中摄取阳气,食物能给我们提供的阳气就是营养物质。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的原动力,是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生存需要阳气的支持,即所谓的“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足,人体越强。阳气不足,则易生病。《内经·灵枢》:“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会逐渐亏耗。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泌尿男科于文晓


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健康舒适圈


坐拥数万名中医认证的上医仁家,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所说的“阳气”,是属于中医阴阳气机运行理论中的,最早来源自《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是中医学独特的核心理论。中医中的气,是指存在于人体中无形的精微物质或能量。


什么是阳气?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是人体具有的能量。

阳气的来源?


首先为先天性,来自于父母;其次为后天性,主要是在食物内汲取水谷精气转化而成,机体运作、性生活、情绪变化、工作等,均需要阳气支持。

俗话说“得阳者生,失阳者亡”,是说人体正常存活也是需要阳气支持的,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体就会生病;阳气耗尽,人就会死亡。


阳气的功能

1. 抵御外界侵袭,《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 调理机体相关功能,确保内外环境统一。

3. 具有温养效果。

导致阳损的因素


1. 先天不足

妊娠恶阻不能吃东西、孕妇情绪不佳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胎儿阳气的先天不足。

2. 嗜食生冷寒凉


3. 误用苦寒

滥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容易攻伐阳气、伤伐生机


4. 房事过频

5. 非时作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作息时间,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在晚上应该收敛阳气的时候强行熬夜,导致阳气不能归位,会慢慢耗损。

6. 长期抑郁

长期的心情不佳、郁闷忧愁也会耗损阳气。


本回答整理自上医仁家认证医生,上医仁家是专业的中医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如有更多疑问请关注上医仁家,后台留言咨询。


上医仁家


我是个中医二百五学生的徒弟,我觉得这话不用师傅讲,我就代劳了。首先讲气,中国文化把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叫气。比如说空气,气氛,生气。电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形之物,所以也有电气一说。再说阳气,中医的阳指的是功能的意思,通俗的说就是生命活力。也是无形之物,所以阳气是否充足或欠缺是指看不见摸着的功能性指标标。比如气车,以前德国气车就比国产的性能好,跑的快噪音低寿命长,这就是阳气好。但好车需要有好的汽油机油配合才能发挥出优异的性能,后者是物质的,是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叫阴。阳和阴是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才能发挥优异性能,试想油过量或不足结果会怎样?不说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