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

野火火火烧不尽


没有必要改变。

你说的这个情况,在大专比较明显,在本科学校要好多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非常好的。

人的能力是有三六九等的。这个三六九等除了天资,就是因为各人的努力和定位不一样。

所以不需要强迫别人都好好学习,或许人家有更好的方式,或许人家的目标跟你是不一样的,。


苏霍姆林斯基


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三个人群相比,大学生的生活最舒服,这是现如今大家的共识。其次是初中生,最悲惨的是准备高考的高中生!原因也很明了:


一是: 因为大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考试60分万岁!高中努力学习的孩子们,到了大学就开始天堂般的美好生活!上课睡觉,玩手机,谈朋友。即使挂科了,还有补考,反正在最后大学毕业的时候,都能让你毕业,毕业证书都能发到手里。

二是:没有经济负担。学费家里早已经交上,生活费家里月月打卡,谈个朋友还有专项补贴。20出头的年轻人,没有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自然没有奋斗的动力,整天无所事事,从进入大学那天起, 就开始了混日子,知道大学毕业才恍然大悟,为了一份工作,跌跌撞撞,四处碰壁!


要想改变目前一些大学生的现状,就要从这两个方面下手: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要求。

比如,取消补考,和所谓的清考,学习不过关,就不发毕业证,让学生们不敢荒废自己的前程。

对于违反校规屡教不改的学生,给予开除! 让在校学生,遵规守纪,认真学习,不荒废大好时光!

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已经成年了,是时候让他们承担生活的责任了。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活动,既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又能获得一些收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高中学校的老师也要注意,不要再和学生说,类似于上了大学就可以好好放松了的话了!高中时代学习为了上好大学,大学里好好学习是为了找到好工作,都不能放松自己。


肖老师英语课堂


还是先弄清楚原因吧。

第一,初高中变态的升学压力让学生们痛恶学习(其实他们痛恶的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考试)再加上老师家长的开导:“等你考上大学,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没人管你”。等到进入大学,突然没人管了,便会报复性地做想做的事,睡觉、游戏、谈恋爱等等。

第二,我国大学普遍严进宽出,大家挤破头考上大学,不用太努力就可以轻轻松松毕业,谁还会用功读书?

第三,教育制度问题,应试教育必然的结果。学生、老师、家长一切以成绩为本,常常忽视了孩子的素质教育,导致孩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甚至爱情观没能树立好,大学以前以成绩为目标,到了大学一下子没有目标了,自然就颓废了。

所以呢,要想改变现状,最根本的还得从教育制度以及老师和家长的观念上做出改变!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收紧大学毕业的条件,你不学就毕不了业!


挨踢的苹果


想改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本身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增加考试难度,不允许补考,挂科即淘汰,你看还有大学生敢再昏昏沉沉混日子吗?

事实上,教育部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在严肃整治高校学风和考风,以“严进严出”为根本原则,严格抓考试纪律,从清考开始,已经有不少大学主动曝光清退名单。这一切都说明只要动真格的,来点狠劲,是可以让大学生们重视在校期间的学习。

但是,光靠学校抓学风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家庭行动起来,如家长们改变观念,把以往全方位保障孩子读大学,到半供读。即家长只给孩子提供大部分,其余的要靠孩子自己去勤工俭学挣钱,才能确保顺利读完大学。如果不这样做,大学生们就会无生计之忧,只要缺乏家庭责任感,再少了自控力,保证仍然会混日子。

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真的难以改变育儿观,总是担心降低孩子的保障标准,会让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恰是家长的不理性,才会娇宠着孩子。现在有一些家长确实改变了观念,只给孩子大部分学费保障,明确告诉孩子你如果不好好学习,我干脆就断了你的供,结果再看孩子保证都认真学习了。

如此说来,想让大学生在校期间不睡懒觉、不玩手机、不玩游戏,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家校合作,即学校严格抓学考和考风,家长改变观念有限保障孩子上学费用。


寒石冷月


感谢 @悟空小秘书 邀请!

怎样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首先笔者并不赞同这个“普遍”的说法,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大学生活是非常充实的,忙得不亦乐乎!例如,不少学子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有的忙着创业,有的忙着考证,有的忙着准备考研或第二本科,有的忙着学习职业技能,凡此等等不胜枚举;而真正无所事事、混天撩日的大学生还是少数学生罢了,大家都不傻,真傻的也真上不了本科大学不是!那么如何让这少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再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而转向开始“务正业”呢?笔者谈三点:


其一、大学专业课要更加“专业”,而不是过去那种无聊的口水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学所谓的“水课”突出表现在:不少课程教学内容空洞陈旧、脱离实际,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乏味,教学过程随意任性;学生不重视,上课睡觉、玩手机或干脆翘课,无需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却可以轻轻松松拿学分、得高分,没有了获得感不说,甚至还有很大的失落感,有人甚至认为:“对照欧洲的标准,中国大学80%的课堂是水课”!大学水课众多的根源,在于“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大学教育传统习惯,要改变这种局面,最该改变的恰恰是大学教育制度本身,大学老师不能把科研作为主业,而把教学当成副业,讲师、教授、导师们都不拿教育教学当一回事,如何让大学生孩子把学习当回事呢?这一点上,笔者觉得大学老师应该向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学习,努力把课上的更精彩,对学生有吸引力!


其二、国家要进一步强化“打击”力度,不给那些大学混日子的学生任何可乘之机。2018年11月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宁波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会上提出:大学要实现三个“一去不复返的日子”。首先、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其次、让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再者、让一部分学校“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都知道,在接下来的整个2019年,高等教育的“清退”寒潮震慑了所有大学老师和学生,“清退”浪潮汹涌澎湃、席卷所有高校,让那些大学的教书混子和学混子们不寒而栗!


其三、家庭不要太娇惯着大学生,尽量让他们能够增强自食其力的生活能力。近年来,网络上经常讨论家庭每个月给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合适够花?有的家庭每月给孩子5000元零花钱与生活费,孩子还嫌少不够花;有的家庭每月给孩子2000元零花钱与生活费,孩子还都花不完,甚至会积攒下来不少。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了,我们家庭收入高、家境好,不愿意让孩子受罪,心甘情愿每个月给孩子上万乃至几万的花销,别人管得着吗?确实,有钱任性,真跟别人没什么关系,可是孩子混在大学里、一无是处,等着被“清退”,就不要再抱怨这抱怨那的了,大学可没人逼着你们孩子去上,但是孩子能不能继续在大学混下去,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笔者还是建议,家长们给孩子零花钱与生活费要适可而止,不要把孩子当“猪”一样养,否则他将来的下场就真的跟猪一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需要高等学校、国家、社会、家庭、尤其是学生本人等多方齐抓共管,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强化校规校纪,搞好家校共建活动,让大学生彻底扭转混在大学的思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造就社会有用之才!


自在人生wub


这是高校普遍性的问题,大学课堂低效。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主要原因是理论课枯燥乏味,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

2.其实对多数人而言,一节课最多能集中注意力20分钟,所以“填鸭式”教学、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适用现在的大学生了。

3.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非常便捷,教师权威大受挑战。

我曾经在高职院校任教多年,对于学生玩手机,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1.使用手机收纳袋,课前要求学生统一放在手机收纳袋里。

2.多带领学生做实训任务,让他们没有时间玩手机,同时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3.利用手机学习、刷题

4.教师要丰富课堂活动,多和学生互动,课堂以学生为主角,教师是导演。

在我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时,就是组织学生模拟各类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校园版职来职往”、“模拟入职培训”“模拟绩效考核”“模拟劳动法庭”等。



海边的骆驼刺


题主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想必是对大学生这样的现象看不惯吧!

作为一名大学生,倘若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整日睡大觉,玩手机、玩游戏,能毕业吗?将来能找到工作吗?

老穆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名叫《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文章直指大学生懒散,没有目标感现状……


前段时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直言,要让学生毕业和课程难起来,让那些“天天睡大觉、打游戏、喝大酒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教育部都发话了,学生们能不紧张起来吗?

或许有的学生会说:“挂科怕什么?反正毕业前补考合格就行了……”

我想,你们的如意算盘发错了!

2019年10月份,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针对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要坚决取消。

老穆认为,这对那些天天睡大觉、玩手机、玩游戏的学生,绝对是个致命打击,必能激活他们的学习斗志!

【结束语】

题主想到的问题,教育部又怎能看不见呢?

大学生们,努力吧!加油哦!


老穆说语文


一句话总结,学校注重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学生珍惜学费和青春时光,老师提高讲课水平。

1.考试难度提高,让学生不能一周甚至一天速成,挂科变多,学生就不得不听课了。当然这有点治标不治本的感觉,其实是开玩笑的。

2.课程内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很多大学课程与企业需求并不匹配,学生学了等于白学,当然没有兴趣听课了。如果学校的课程可以教给学生日后在工作中可以用上的东西,学生就会愿意听。

大学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教学内容应该更专业化,大学要与企业端更好地沟通,培养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要让学生“毕业即失业”。

3.老师讲课风格多样化,个性化。讲课有趣的老师总是受同学欢迎,念ppt,逻辑思维混乱,讲课水平有待提高的老师课上往往看手机的学生比较多。

大学老师有些研究能力强,讲课水平不如高中初中小学老师。建议大学老师也考教师资格证,学习如何讲课,hhhh开玩笑。

大学老师其实在专业上有很深的造诣,也有自己的个性,关键在于怎么把个性发挥出来,怎么把专业知识教给学生。

4.学生自己当然要加强自觉,尊重讲课的老师,不要让学费和青春白白流走。

以上。


不再书荒


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大学生在高中时学习非常用功,做到早起床晚睡觉,不知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为了考大学付出了艰辛的脑力劳动。考上大学后有的学生学习刻苦,准备考研;有的就像题干中所说,失去了进取心,出现了混日子的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找工作,需要通过招聘考试,才有可能被录用,没有真才实学,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父母拼死拼活挣钱,供学生上学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学生的前途吗?希望这样的大学生要有深思远虑,赶快转变思想,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好文化知识,不能愧对父母、国家的支持与培养。

大学也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强过程性管理,提高学生毕业的门槛,比如考勤、作业量、考试难度、毕业论文等方面,要求再高一些,让不努力学习的学生难毕业。

总之,学生考上大学不容易,从大学走出去更不容易。大学教师要向高中的教师那样严格管理学生,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提高能力,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叶立存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是否是“普遍”现象有待商榷。

当然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这种现象也的确存在,造成有些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原因,是很多学生贪图安逸,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也有很大一部是高中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宣扬有关。

比如说,很多高中教师、家长常常会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你们好好学习,到了大学,就可以随心所欲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了。

于是很多高校把“玩手机、玩游戏、谈恋爱”成为学习动力,进入高校之后,便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这从心理学上是一种“补尝机制”。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中学老师首先要灌输给学生这样一种认识:进入高校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一个人本领越大,对社会贡献也就越大,那么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高中学习是为考试而学,进入大学才是真正的为自己而学习,为前途而学习。

其次,孩子进入高校之后,家长也不能因为孩子已经成人不再关心孩子学业了,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著名翻译家傅雷是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孩子谈人生、谈艺术、谈理想。因此每一个家长也应当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要经常搜集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正反面材料给孩子,帮助他们竖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而不要成为那个被勒令退学的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