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老人寧可艱難打工,也不願意為子女看孩子?

緹豐


有些年青人以老人不給看孩子要挾老人,年青夫妻你們給老人些錢老人誰願外出打工呢?


晨光144031504


說兩個例子,一個是打工一個是不打工的。

先來講講打工的這位老阿姨,60多了,兒子家開物流的,照理說,不缺錢,可是老太太寧願每天去二十多里外的飯店洗碗,每天上午公車去上班,晚上八點多老伴開電動三輪車去接,老兩口自由自在,活的瀟瀟灑灑。

另一個老阿姨,退休後一直給兒子家看孩子,忙家務忙三餐,今年孫女18了,說,明年孫女考大學,如果考的離家近,她還得跟去,她老闆今年年初剛去世,沒去世的時候,這麼多年,老太太都是自行車,電動車,街上農村,這麼天天來回。今年老伴去世了,就直接住兒子家了,工資卡一直在兒子手裡,什麼主自己都做不了,什麼都要問過兒子聽兒子的。


悅啊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婆婆就是典型的幹什麼活都行,就是不呆在家看孩子。我家倆個孩子婆婆從來沒幫忙看過一天,就是要出去工作。實際上,帶孩子是最累的,比上班累多了,上班多好呀,出去又有同事,開開心心的,比在家放鬆呀,又不用做飯,現在大部分單位都管飯,吃現成的。在家還的忙活做飯,帶孩子,孩子還吵鬧。工作賺到錢還能裝自己口袋。怎麼講都是上班好。


小洋一家生活記


為什麼有些老人寧可艱難打工,也不願意為子女看孩子?

這種現象在農村老人當中,還是有一定的比例,年齡段主要集中在50~60歲之間。前幾年,我在農村包括在城裡,看到不少這樣的情況,就有意地跟許多農村老人,曾經聊過這個話題。我歸納總結一下,可能有以下四個方面原因:

第一個原因,為了培養子女的孝道

農村有句俗語:沒有養兒,不知父母恩。明白這個道理的農村老人,就會讓自己子女去照料他所生的孩子。讓自己的子女親身體會生兒育女的付出。長大以後才會有感恩之心。中國人的優秀道德傳統-百善孝為先,才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在和農村老人聊這方面話題時,有相當一部分老人說:我寧可在外面去打工,掙些錢補貼孩子費用,也要讓自己的子女去帶他自己的孩子。這些話說得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個原因,為了子女的下一代素質教育著想

農村老人在培養教育子女時,可能會很嚴格要求,但是一旦隔代以後,從心理上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對隔代的孫子輩的孩子,出現過度疼愛、溺愛情況是普遍性的,這是人之常情。農村老人看孩子,什麼都會順著小孩子,這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培養是不利的。

再一個方面,從早期綜合素質和文化教育角度來說,農村老人文化水平和現代知識普遍沒有子女高。小孩子問到一些書本上的問題、或者現代知識方面的東西,很多都不懂不會教不來,怕耽誤小孩子,希望子女自己親自去教育培養為好。

第三個原因,為減輕子女經濟負擔和自己將來養老著想

現在的農村養老金髮放標準,一個月才一百來快錢。如果自己沒有一定的儲蓄,將來老了幹不動了,只能靠子女。靠子女會增加子女很大的經濟負擔,而且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自己出去艱難打工,存一些錢以防不測還是上策。同時,現在社會的子女要買房、買車,小孩子培養教育花費也很大,因此,子女經濟壓力很大。自己將來沒有收入來源了,希望基本上做到在經濟上可以不要依靠子女,這樣也可以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擔。

第四個方面,為了家庭和諧,與子女相處得更好

給子女看小孩子,自己就基本失去了經濟收入來源,只能靠子女了。農村老人平日裡也要一些零花錢,大部分男的有抽菸、喝喝小酒的習慣,一個月也要花上個大幾百塊的。每個月這些錢都靠自己,擔心子女給不了或者即便給了,農村老人可能心裡也不舒坦,擔心可能出現家庭矛盾。

還有就是農村老人看孩子的標準和要求,跟現在的標準和要求差距比較大。這些老人大部分是在艱苦時代長大,生活比較隨便。現在農村小孩子在各個方面要求都高,擔心看不好,遭到子女囉嗦,出現家庭矛盾或者不和諧。

以上是我的觀點和看法。我是無來無去者。你認同這些觀點和看法嗎?請發表你的評論。謝謝大家閱讀!

無來無去者


我現在就是快要給子女看孩子的年紀了,前幾天回答了一個類似的問題,被一個女讀者給噴了一頓,看來這個問題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

父母為什麼寧可願意打工也不願意給子女照看孩子呢?主要有下列原因。

大家不要小看照顧孩子這個活,這可不是個容易乾的活,一天到晚哭鬧你得哄著,滿地跑你得去追,有腿腳不靈便的老人,一但追不上還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一天到晚累的要命。

雖然照看孩子很累,但是為了兒女也得照看哪!如果碰到一個通情達理的兒媳婦還好,碰到一個不體諒人的兒媳,稍微有點不合她的心意還要受埋怨,不是嫌老人髒就是嫌責任心不強。

我們村的一個婆婆給媳婦照看孩子辛辛苦苦看了一年,到了年底一分錢不給,按理說不給錢過年了怎麼也得給婆婆買件衣服吧,結果人家兒媳婦給自己媽買,也不給婆婆買,你們說像這樣的情況,傷不傷婆婆的心。

現在的孩子們要求條件高,公婆確實難當,出現很多的問題需要雙方體諒,年輕人不易,老人也不易,自己辛辛苦苦把兒女拉扯大,老了還要看孫子孫女,心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我說的都是實話,但是這年頭說實話也得罪人,前幾天的女讀者噴我說,公婆看孩子是給兒子看的,關兒媳婦什麼事!

這話說的也對,但是我要說孩子光是兒子的嗎?你閨女沒有一份?如果兒子媳婦多體諒老人,就不會出現寧可辛苦打工,也不願意照看孩子的事了。

不說了,有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防止再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我又得挨噴!噴不怕,但是我還得替老人們說句話,老人不欠你們的,給你們照看孩子是情義,不給你們照看孩子是公道,不要把善良當軟弱來看待!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我覺得為自己的子女們照看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為家庭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讓子女們安心的在外面打工掙錢養家。但是,只有為子女看過小孩的父母才知道其中的難處,確實不容易,難就難在以下兩個問題。

一、給孩子輔導作業 操心孩子們吃喝睡覺及唸書來回接送都不算事,給孩子們輔導作業卻難住了老人們。這部分人一來是沒有智能手機,就算有也不會用,而老師們每天都會把家庭作業發到手機上;二來是就算孩子們在微信裡找到了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老人們幫忙抄寫到紙上,然後教孩子如何做,說實話老人們自己也不會怎麼教孩子呀!

二、開家長會 現在的學校隔三差五要開家長會,給家長們講一些安全等常識,這是好事。但有時孩子們做錯了事,家長要在會上當著師生的面替孩子們承認錯誤,和孩子一起共同做檢討,這可難倒了老人們(監護人),用嘴說說還可以,要形成書面文字,說實話,很難,就是別人寫下自己也讀不下去。我就曾經為做錯了事的侄兒寫了一篇17頁(稿紙)檢查。


耳金木嚮往的生活



漁樵之人W


我覺得老人不願帶孫子有幾種原因。

其一是父母還只四五六十的年紀,任務還沒完成,身上的擔子還重。

其二是即使任務完成了,還想為自己找點生活費和養老資金。能辛苦打工,每月掙個二三千,一年下來也能存一兩萬,如果兩口子都打工,一年存三至四萬也有可能。有幾個兒子平均每年會給父母除吃之外、還給四萬現金呢

假如父母專業帶孫啦,家中有個人情往來、平時有個頭痛腦熱,想吃什麼,穿什麼,想給女兒送個什麼賀禮,健在的父母拿點生活費,都問媳婦要,好意思嗎,媳婦能給那麼多嗎?所以只有從自己腰包中掏錢才有底氣。

其三:老人只相信自己以前簡單育兒經驗,老拿貧窮時候那一套方法來培養現代人,他們不知道世界在進步,社會在飛速發展,你不從小培養好孩子,你家小孩還在玩泥巴,煮過家家飯,別人的小孩巳經在德智體全面發展了。他們那時是如何讓孩子吃飽,經常為缺吃少穿發愁,年代人是如何給孩子均衡營養,不讓孩子亂吃不潔淨的食物,從小把好身體健康,保護安全這一關。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茁壯幸福的成長。

其四:一般媳婦不是自己辛苦帶大,跟婆婆感情少。婆婆很難把媳婦當閨女一樣隨便,想說就說,想指責就指責,而媳婦也很難把婆婆當親媽,可以隨便發火,隨便與其理論。

俗語說:一班竹子一班筍,老少兩代長期住在一起不太理想。所以小孩最好還是自己帶為好,想怎麼帶就怎麼帶,想怎麼管,就怎麼管。


紅果滿園160


現在為何有些老人寧可艱難打工,也不願給子女帶孩子。

這是我們國家一個現實又要面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有兒子的家庭。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的婆媳關係好像越來越難處。兒子結婚娶妻生子,父母家庭傾其所有傾家蕩產,甚至負責累累艱難度日,正是因為很多女方藉此婚姻蠻橫無理大張其口,不管男方家庭什麼樣的經濟狀況,先達到自己的要求和滿意才會善罷甘休。

殊不知,你覺得是正常合理的要求,早已使婆家人對你刮目相看不滿於心中!

很多父母兒子婚後就出去打工,即要還帳又得掙自己養老錢,因為通過娶媳方知:養兒不能防老,將來伸手恐怕難於上青天。

所以該給的都給了,該刮的都刮完,該榨的都榨乾……自己以後怎麼過怎麼活?

別以為帶孩子這麼容易,我寧可天天去挖地,不願守家帶孩子,出力不討好還看不到成績,人家總覺得你就看個孩做點家務嘛有什麼了不起,能有多累,唉……老來難啊!

誰有都不如自己有,誰能料到以後的日子?老了靠誰?靠兒女?那是講故事!除非你本事好養了個不差錢又孝順的兒,還碰上了個和兒一樣孝的媳。否則一切都是零。


小雪3645076281787


老人寧可打工也不給子女帶孩子,現在小孩也是不多,一般就1-2兩個孩子,不像以前3-4個孩子,現在的的老人有的也是挺慣小孩的,又是溺愛的很,。老人帶小孩一是怕小孩帶不好,孩子的父母會責怪,有時老人用以前的方法帶孩子,孩子的父母不喜歡,因為以前和現在都是有所不同的,因為老觀念和新觀念在一起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再說現在的小孩也挺難帶的,抵抗力又不怎麼好,一感冒孩子父母知道了,又說老人是怎麼帶的,各種問題都會有,小孩還是年輕媽媽自己帶的好,自己管教的好一些。

我自己也是兩小孩,都是自己帶的,上下學都是自己來,管教都是自己,不然怎麼知道自己的父母為了你,從小到大什麼事都得父母一手把你拉扯大的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