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是山西大财主,娶了五个妻子,但是他专做善事


在山西省晋南一带,方圆几百里地都传颂着一位大善人。他的名字叫李子用,大家都叫它李善人。在本文中,我们姑且根据百姓的叫法,就称呼他为李善人。李善人的家庭在在清末明初是晋南最大的财主,生意店铺遍布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北京、上海、天津、湖南、四川等地,一百多个县市都有李家的店铺。因此当时李家人出门走几千里路,都不需要住店的。他家的门楼堪称是最大的私人家的门楼。就像是古县城的城门楼一样。

李善人家的宅院堪称是最好的、最大的、最有风格的宅院,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李善人曾经娶了一个英国妻子 ,所以李家宅院有好几栋院落都是按照欧洲哥特式建筑建设的,它的建筑中西合璧、南北贯通,可以说是建筑奇葩。而且李家大院不仅有院落二十套,而且有街道、花园、私塾、宗祠等配套的建筑。就像是一个独立的村庄一样。图为俯拍的李善人的家。

李善人一生追求西方的婚姻,倡导一夫一妻制。但是他的婚姻也是不幸的,他一共娶了五房妻子。第一任妻子病逝,第二任妻子不会生育,自动写休书。第三任妻子是英国女子,叫做迈克,操劳过度而亡。第四任妻子于1946年病故。第五任妻子将李善人陪伴到寿终。图为当地的景点正在表演当时李善人迎娶英国女子的情景剧。


关于李善人迎娶英国妻子的事情,还有一段笑话。因为迈克不懂得中国的旧礼仪,而是按照西方礼仪抱着公公亲了一口,闹得公公下不了台。因为那天闫景村全村几千人都来围观李善人娶洋媳妇,人山人海。还是李善人给父亲解释了礼仪问题,才使得父亲下来台阶。为了使洋媳妇能够适应中国的生活,李善人专门给迈克盖了一座哥特式院落。两层小楼,几十间房子。这座哥特式建筑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很有历史价值。图为哥特式小楼。

为了能使迈克适应在中国的生活,李善人在哥特式建筑里,为迈克装修了壁炉,按照西方的特色,装置了卧室、客厅、书房和楼梯。但是装修中,汲取了很大一部分中式建筑的风格。因此,说这座建筑是中西合璧,一点不假。这在全国的古建筑中十分罕见。图为迈克的客厅和书房,卧室设在二楼。

李善人家族是陕西省人,逃荒到山西晋南,因此,他们知道农民的生活不易。以后靠着贩卖土布,逐渐发展到商业经营土布、杂货、绸缎布匹、茶叶等,工业有当时山西省最先进的纺纱厂。李家的生意是日日旺盛。所以,在当时,只要当地方圆百里遭受旱灾等自然灾害,李家都要在拿出钱财,为百姓设粥棚,每天三顿饭,让灾民吃饭。图为泥塑的当时李家施舍粥的场景。


李家做善事,从清朝时期就开始了,当地群众说:人之初性本善,李家善事千千万。清朝光绪三年,晋南一带连续大旱,颗粒无收, 灾民无数,李家在当地为灾民赈灾,设粥棚舌饭,救活了百姓无数。到了李善人手中,更是发扬了老祖宗的爱心,在大灾之年救济百姓。这是李家的百善图。上面有各种体裁的善字365个,意思就是李家要天天做善事。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农村大部分家庭都养不起牲口, 因此,耕种田地就要靠人来拉犁,磨面靠人来推磨。为了穷苦百姓能够节省一点体力,李家每天都要将喂饱的五、六头牛驴骡马拴在大门口,穷人可以自由的拉去使唤。李家一分钱都不收。图为李家另外一处院落也采取了欧洲的建筑风格。

1928年—1929年,山西逢连年大旱 ,颗粒无收,死人无数,李善人和兄弟们一道为晋南十七个县的灾民施舍1000块银元,给慈善机构捐银元10000元,并在万泉、闫景以及运城池神庙等地设粥棚舍饭,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饭。舍饭一年多,直到第二年秋收后,百姓有了粮食,才停办。李家的粥棚救活灾民无数,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图为李家宅院的砖雕。非常的好看。


李善人一辈子做善事、做好事,在当地和晋南其他县的修路、兴修水利、办学等公益事业中,李善人都会毫不吝啬, 拿出巨资去做善事。逢年过节,都要给村里的穷人送去米面、钱等,保证穷人都能过了年。母亲王氏去世后, 李善人让周边36个村庄的穷人免费吃饭十天。图为李家宅院的木雕,木雕都是两层或者更多层次的。雕刻的人物、鸟兽呼之欲出。花卉、植物非常逼真。河流在木雕间流淌。

院落群的石雕活灵活现。大门前的石狮子已经几百年了,都被人摸得发亮。石狮子夸张的形态给人以安全的感觉。李家院落群的石雕雕精雕细绘、巧夺天工。具有质感和美感,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图为李家宅院里的一只石狮子守卫在主人的大门口。

李家宅院的建筑群继承了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接天通气。各个院落、花园、祠堂、长廊无处不彰显木雕、砖雕、石雕和彩绘的艺术。图为院落建筑。这可谓是巧夺天工。

现在李家宅院的大巷道里可以说是人来人往,平日里来参观李家宅院的游客络绎不绝,就是一些影视拍摄团队,也来这里拍摄电影、电视剧。因为这里真的太美了,只要美,人人就都会来的。

李善人的善举,对当时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乡民生活,救济穷人于水火中,培育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可谓是春风化雨、泽被后世。现在,李家宅院已经成为了青少年道德培养基地,真是:善无大小、善无多少、为善最乐、善有善报。图为小学生到道德培养基地参观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