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力量 共待春暖花开|耿晓红

汇聚力量 共待春暖花开

——记蒲城教育人的防疫情怀


近段时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肆虐,举国上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蒲城教育人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把疫情当命令,把防控当责任,以实际行动加入到这场气壮山河的防疫阻击战之中,用使命和担当勾勒了这个春节最美的风景。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从接到上级疫情的那一刻起,县教育局超前谋划安排,从全面部署到领导分片包联,构筑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屏障;从做好预防宣传到正确的舆论引导,帮助了诸多的师生和家长科学应对疫情;从县级、校级和班级三级联动微信工作群到常规的精准摸排汇报,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和主动权;从强化督查到执纪问责,夯实岗位职责,筑牢了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式的防控网。蒲城大地的校里校外,留下的是他们匆忙的脚印;夜晚办公室里的明亮灯光,记录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电话机旁的耐心守候,见证的是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蒲城教育人永远铭记的神圣使命。

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新春我在岗,工作‘不打烊’”,是今年的工作常态,因此离校在家的老师们也是一刻也没闲着。一大早起来报备完自己的生活轨迹开始统计群里家长发来的信息,上报顺序错乱要一一订正……面对学校临时发的通知时不时又是废寝忘食。询问完有外出旅游、去过湖北地区、接触过湖北地区的人员的情况,连夜制作统计表……东槐院小学郑雪芳老师说:“每天真忙,年前新买的手机中途还要充电……疫情严重,大家都忙,比起抗战一线的医生,这不算啥。每天关注国家统计的感染人数,心里真着急。小小的手机屏幕已经挂断,可她朴素的话语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些普通教育人的家国情怀正是汇聚成抗疫防控的滚滚洪流。

“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也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空中课堂”

是迫于疫情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面对一瞬间扑面而来的希沃云平台、钉钉直播等网络平台,县级网络专家及时组建微信群、加班加点、指导安装使用;各校管理员更是24小时开机在线答疑解惑,积极好学的老师们也已经开始网络直播试课、录课。“哪个网络平台效果好”“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各个群里最近最热门的话题。时不我待、整装待发,因为“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是蒲城教育人对学生和家长最庄严的承诺。

“社区党员志愿者报名,我第一个就去了,我觉得这是控制疫情的需要,帮助劝返,让更多的人认识疫情的重要性,我觉得应该这样做。”尧柏小学党员教师裴阳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应该这样做”内化成一种自觉行为,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举动。更是一名党员教师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和担当。当然他们也有家,有孩子,有老人,他们也是儿子,女儿和父母,此时此刻却为了“大家”,舍弃“小家”,放下年迈的父母,丢下年幼的孩子,冲在防疫的最基层,站立在瑟瑟的寒风中,用微笑和耐心劝解着不理解的群众,虽然满怀委屈,可是绝不退缩!用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慷慨解囊,共同抗击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蒲城教育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一张张捐款证见证了爱心汇聚成的涓涓暖流。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一首首激情的小诗、一篇篇感人的美文,一句句暖心的祝福语、一张张稚嫩的手抄报、一段段温情的小视频……记录着蒲城教育人抗击疫情的巨大决心。从白发苍苍的老教师到无邪天真的莘莘学子们,都在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情感。城关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十班学生蔺卓杰主动为交警送消毒液的一幕还不时在脑海中浮现,幼儿园小朋友响亮的祝福似乎还在耳畔回荡。离开校长岗位的李月老师遒劲有力、挥洒自如的“火神山、小汤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国内捐、海外捐、李兰娟,众捐纷来病魔颤;医者心、仁者心、中国心,万众一心不畏难!”书法作品,表达了克难攻坚、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蒲城几所学校的剪纸社团指导老师、县剪纸技艺传承人张立虎先生线条流畅、人物鲜明的“众志成诚”剪纸作品,寄托了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生动场景。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有众人拾柴、涓滴汇海的中国力量,定能形成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合力,让疫情恶魔逃之夭夭,无处可藏!祈祷患者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祝愿医护人员平安而归!让春暖花开的日子早日到来!

汇聚力量  共待春暖花开|耿晓红

耿晓红,高级教师,中共党员,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第三批名师培养对象,蒲城县首批名师。多年来一直潜心于作文与阅读的教学研究,坚持“言意并重”的语文主张,追求简单教语文,快乐学语文的教学理念。静心钻研,乐于写作,在各类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各类文章20余篇约十二万字,主持完成各类省市级课题近10个。现在又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承担各类送教送培活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一个人走,能走得更快;而一群人走,却能走得更远。用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别人”是她不懈的教育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