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面對突發的疫情,互聯網醫療能做的還有很多。

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17年前的SARS疫情中,吸菸、吃碘鹽能防“非典”等謠言,一度給全國人民帶來很大困擾。


17年後,當新冠病毒來襲,迅速建立的信息通道,讓在家中躲避疫情的人們可以及時接觸到可靠的疫情信息,避免被謠言誤導。以防止大蒜殺菌、燻醋殺毒、板藍根預防等“迷惑行為”捲土重來。


對比SARS與新冠病毒這兩場時隔17年的疫情,除去SARS遺留下的應對經驗、防護機制以及不斷髮展的醫療科研與診療能力,這次的“抗疫”戰爭中還增加了一支新的力量——互聯網。


據國家衛健委消息,截至2月7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1774例(其中重症病例6101例),累計治癒出院2050例,累計死亡722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4546例(黑龍江省核減14例),現有疑似病例27657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345498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9660人。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大規模擴散,哈爾濱、南京、寧波、福州、臨沂、杭州等多個城市已經宣佈對所有小區村屯單位實施封閉管理;原則上每家每兩天1人外出採購生活物資。


當隔離成為人們防控疫情的最佳手段,當人們不得不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外出和聚會,互聯網已經成為廣大居民的底層需求。


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圖片來自 yestone


騰訊醫療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突發的疫情,互聯網,尤其是互聯網醫療有著更大的價值:首先可以快速普及疫情信息,加速全社會每個個體的應對速度,在短時間內呼籲全社會每個人的防護動員和參與;其次可以快速普及科學防護知識,提升全民防護能力;再者就是可以提供高效的自診自查及在線問診服務,有效分流非新冠肺炎患者,緩解線下醫院壓力。

讓信息及時傳遞,讓謠言無所遁形


家住哈爾濱市松北區的李明(化名)剛剛收到社區送來的消毒酒精,瓶子上還貼著用高濃度酒精消毒的安全注意事項。


雖然已經宅在家裡很多天了,但是李明並沒有因此感到恐慌。


“非典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記憶裡那時候學校都用醋消毒,滿屋子醋味。直到長大我才明白,原來用醋消毒是根本沒用的。”


拿到消毒酒精後,李明感慨,現在人們很容易獲得權威的信息,謠言很快就會被闢謠的。手機裡,一些權威的微信公眾號和 App會及時發佈很多疫情信息,社區的工作人員每天會通過業主微信群發佈每個樓層消毒的照片,隨時給大家同步各種防疫信息。電視裡,新聞每天都會通報最新的疫情進展,專家也會出來給大家講解如何防疫。


“前幾天,網上流傳雙黃連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我還沒出門去買,就已經有專家在網上闢謠了。”李明說到。


在洶湧的疫情下,碎片化的信息來源導致著恐慌的情緒,加劇恐慌的謠言或是偽科學的治療方式都在掣肘這場全民阻擊戰。除了緊缺醫療物資支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進展至今,主戰場在基層,而基層重點人群的篩查、疫情的防控宣教尤為迫切。


1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疫情防控,可通過電話、智能語音提醒等手段,向轄區居民精準、及時推送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信息。


在協助政府進行肺炎疫情宣教方面,互聯網醫療平臺也在積極發揮作用。騰訊醫典、微醫、好大夫等垂直醫療平臺,紛紛設立科普欄目,掃除大眾知識盲區,幫助人們更為理性客觀地看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以騰訊為例,疫情爆發之初,微信“支付”頁就面向全國用戶上線了“醫療健康”服務,通過這個入口可以打開“騰訊健康”小程序,進入“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動態”專區。專區裡既包括權威醫學科普知識,也提供了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權威24小時實時疫情統計、發熱門診等功能。


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微信支付頁面醫療健康版塊可進入“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動態”專區。


其中,科普內容是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官方渠道的科普內容支持下,由騰訊醫典聯動百位專家,以圖文、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製作。


據瞭解,騰訊醫典在“全國新型肺炎科普實時查”專區也將相關知識體系化劃分為為預防指南、檢查診斷、治療進展不同階段的知識,並區分熱點科普、闢謠、針對老/幼/孕群體的專門知識和疾病自查等板塊,便於用戶一站式獲得具有針對性的疾病知識。


為了讓需要就診的市民第一時間找到正確的醫院,騰訊健康、微信團隊、騰訊地圖、騰訊新聞等騰訊內部多個團隊聯動,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的指導下,以一手權威門診信息,快速發佈 “全國發熱門診地圖”。截至2月4日,地圖已覆蓋357個城市,可查詢12000多家醫院,其中發熱門診醫院11637家,1960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隨著該地圖迎來2.0版本的升級,用戶還可查看部分醫院的實時詳情,包括醫院實時人流查詢,找出附近排隊最快的醫院;查看醫院開診時間及動態公告,方便用戶規劃自己的就診安排。


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動態”專區


在線問診,居家就醫,緩解線下就醫壓力


這場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也給普通患者的求醫帶來了不便。


疫情期間,為避免交叉感染,專家建議人們儘量居家隔離,一些小病痛的患者不建議去大醫院就醫。這種情況下,該如何保證不因疫情耽誤其他疾病的正常治療?


在線問診為人們提供了居家就醫的可能。


疫情期間,騰訊聯合微醫、好大夫在線、企鵝杏仁、醫聯、丁香醫生等各大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聯合數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持證醫生,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通過微信提供在線義診,包括居家防護、導診建議、心理諮詢等服務,向大眾提供實時權威的在線諮詢服務,並助力緩解線下醫院壓力。


科普、闢謠……抗疫戰場上,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麼

△騰訊聯合微醫、好大夫在線、企鵝杏仁、醫聯、丁香醫生等各大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提供在線義診服務。


據透露,這些醫生大部分來自三甲醫院,利用空餘時間以在線的方式雲端馳援疫情。很多醫生不乏處理過禽流感、季節性流感、手足口等傳染病診治經驗,甚至還有醫生處理過當年的SARS。


而每一個真實有效的問診,背後都是一個焦慮的個體;而每一單有效的問診問診,也減少了一個去醫院的人,規避一次交叉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

據騰訊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疫情時間,在線義診服務平臺上線48小時內,覆蓋全國百萬用戶,累計回答用戶諮詢數十萬條,幫助降低線下求診不當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


目前,用戶在線上問診最關心如何辨別、預防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比如該如何預防冠狀病毒感染,如果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是否意味著已經感染新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有哪些傳播方式等。

在線AI小工具,提升新冠肺炎自查效率


對於大部分沒有明顯染病症狀、並無明確病例接觸史的用戶,通過權威、專業的疫情科普,以及實時更新的闢謠科普,可以獲得正確、科學的新冠肺炎預防知識。對於不確定是否需要線下求診,但急需醫生專業意見的用戶,線上免費義診則是一個新選擇。而對於明確急需線下就診的用戶,第一時間找到正確的發熱門診或者定點收治醫院至關重要。


當線上、線下問診的服務面臨壓力的時候,人工智能的自查產品承擔起了為更多人提供快速知情、分診、導醫服務的功能。


2月5日,中華預防醫學會聯合騰訊,發佈“新冠肺炎症狀AI輔助自查工具”,幫助遇到發熱、咳嗽等症狀的用戶,快速自我評估病情,做出合理的就醫安排。


據瞭解,在中華預防醫學會的指導下,“新冠肺炎症狀AI輔助自查工具”中所有的AI決策邏輯,均經過專家的審核,保證AI輔助判斷的可靠性。同時,專家也將參與AI標註,提升AI輔助判斷的準確率。


騰訊醫療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正確預防查科普,到出現疑似症狀找自查,再到尋求專業意見問義診醫生、正確求醫查發熱門診地圖,至此,騰訊醫療已經在線上打通了應對新冠肺炎的全流程決策工具。騰訊醫療期望這個完整的線上鏈條,可以像一個漏斗,在幫助大眾提供醫療及疫情權威及時信息的而同時,層層分解用戶的需求,用線上方式解決較輕的需求,並最終將較重、需要線下就診的需求快速、精準地引導到適合的下線醫院最大可能地幫助醫院形成精準收治,節約醫療資源,提高分配和使用的效率。


面向C端提供便捷服務和窗口,面向B和G端騰訊也提供了工具的快速接入平臺。


目前,騰訊“新冠肺炎疫情服務平臺”以及各類疫情服務工具也已經服務16個省份40餘個衛健和疾控部門,包括湖北、廣東、北京、湖南、陝西、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青海等省區市,公眾可通過相應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進入疫情專區。


騰訊方面表示,希望這種完整的線上線下結合與微信這個社交平臺有效結合,實現對大眾人群的充分和第一觸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