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全天开通 宅家如何“防抑”?

厦门网2月8日讯(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柯恺筠、实习生谢嘉迪)受疫情影响,很多人足不出户,宅在家里。不少人感慨:在家待久了,感觉都快得了抑郁症。昨日,记者来到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办公室采访时,两名值班医生正在与咨询者通话,他们不时记录要点,通过耐心沟通缓解咨询者的焦虑情绪。记者从仙岳医院了解到,从1月24日至2月6日,该院共接到149个跟疫情相关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防疫战”?心理医生向市民支招。

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全天开通 宅家如何“防抑”?

心理咨询医生正接听市民来电。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柯恺筠摄

【案例1】

不能出门跑步老父亲与儿子吵架

春节期间,一名40岁的男子来电称,他的父亲是长跑爱好者,年近70岁依然坚持每天出门晨跑。疫情防控期间,他与母亲都极力劝父亲别出门,但父亲却认为,跑步锻炼身体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甚至嫌口罩妨碍呼吸,不愿戴口罩。为阻止父亲出门,母亲把父亲的鞋偷偷藏起来,他也跟父亲吵了一架,春节一家人闷闷不乐。

接到来电,心理咨询师为男子疏导情绪。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主任吴素英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宅在家时间长,不少咨询者难免与家人产生争执。“要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同时理解父亲的情绪。”吴素英建议。

【案例2】

学校延迟开学孩子暴躁父母无策

受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孩子在家无所事事,问题也来了。

两天前,咨询热线接到一位母亲的来电称,家中上5年级的儿子,近来变得暴躁,容易无理取闹。“原本听话懂事的他,现在却一直与我们唱反调。”母亲苦恼地说。

原来,儿子喜欢玩电脑游戏,但家长又担心他玩上瘾,所以限制游戏时间。孩子常常坐立不安,表现出烦躁情绪,父母也被“传染”了焦虑的情绪,争吵时有发生。

了解情况后,心理咨询师为她梳理了孩子的情绪表现,提议可以通过做一些与孩子有互动的游戏,来为孩子解压。

【案例3】

疫情期间焦虑怀疑自己中了病毒

除了咨询热线,近日,有门诊病人也因疫情产生心理变化。心理门诊主任吕娜告诉记者,部分在疫情发生前就需要心理辅导的病人,出现了不安或焦虑情绪。一名病人之前患有焦虑症,平时就对环境很敏感,近日关注疫情信息后,一直觉得身体有变化,一度怀疑自己中了病毒。“我完了,我肯定得病了。”这名焦虑症病患时常有这样的想法,并向医生不断诉说。

吕娜告诉记者,当患者沉浸在一种情绪中,可能带来额外的焦虑。一些日常的身体反应,不一定跟疫情有关系,应注意分散注意力,控制情绪。

【数据】

每天10个咨询电话男性咨询者居多

据了解,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全天候开通,从1月24日至2月6日,共接到149个跟疫情相关的心理咨询电话,平均每天接听10个左右。咨询者集中在20岁到45岁,以男性咨询者居多。他们中有人因疫情感到焦虑,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病毒;也有人担心疫情期间无法上班,断了经济收入;部分在家待久了感觉压抑,脾气变得暴躁;也有原先就患有抑郁症的人害怕出门,担心如何去医院就诊取药……

【链接】

正确看待疫情避免过度紧张

吴素英建议,受到疫情影响,情绪变得不安、焦虑的市民,可以做如下调节。

“市民要正确理解疫情信息,避免过度紧张。”吴素英建议市民将注意力集中到现实生活中,创造一些生活趣事,而保持好的睡眠习惯,多做适合的居家体育锻炼,是保持积极心态的关键。此外,还要合理规划时间,在日常起居、学习工作、娱乐相关的事情上花时间。如果遇到情绪波动,可以采取例如“一二三”呼吸法,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在权威网络平台上也可以找到一些练习放松的方法。在这些自我调节的方式不起作用时,市民应及时向专业医院求助。

“无论你是医护人员,还是对疫情感到恐慌的普通百姓,若心理上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请随时拨打热线0592-5395159,这里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线提供公益心理援助。”吴素英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