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体内病毒与新冠病毒相似度达99%,它会是潜在中间宿主吗?

薛定谔的科学


据华南农业大学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穿山甲或为此次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那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先是进行了宏基因组检测对比,他们就惊讶地发现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于是,研究团队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样本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测,就发现了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被分离出来的毒株和感染人体的新型冠形病毒的毒株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于是,他们认为穿山甲有可能是潜在的中间宿主。

此前,许多研究团队也曾陆续发表过新型冠形病毒可能的宿主,比如:蝙蝠直接跨种传播,或者蛇。但事实上,穿山甲体内毒株的序列相似度要远超过蝙蝠,蝙蝠体内毒株的序列相似度仅有91%,而穿山甲则高达99%。

而蛇是爬行动物,不是哺乳动物,能感染蛇的病毒并不容易感染人类。相比之下,穿山甲同为哺乳动物,穿山甲体内病毒感染人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之前的几次大规模的疫情,比如:埃博拉、SARS、MERS中间宿主其实都是哺乳动物。

因此,仅仅从理论上来分析,穿山甲是潜在中间宿主的可能性也更高一些。但是,穿山甲到底是否就是潜在的中间宿主,还需要科研团队进行进一步的确定。可能你有疑问了,为什么穿山甲体内的病毒有可能会感染到人类呢?

这我们就要从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关系说起。

宿主与病毒

病毒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生物,它们离开了宿主细胞只后,将不能展示出生命的一面,像是死了一般;但如果把它放在宿主细胞内,它就会展示出生命的一面,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和蛋白质,让自己生存、繁衍。

病毒颗粒非常小,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平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们,但它们却深深影响着我们。

我们知道,蝙蝠是公认的病毒自然宿主,蝙蝠因为特殊的身体机制,即使蝙蝠携带病毒,也不会引起它们生病。

但它们在自然界中会通过食物、粪便、抓咬等方式,把自身所携带的病毒传播到自然界中,此时如果被别的动物接触到,就可能导致自然界中生物感染该病毒。

但是,感染该病毒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生物体内需要有该病毒对应的受体。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病毒,之所以只有少数一部分病毒能感染生物,是因为病毒想要入侵生物细胞,需要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结合。

我们可以把受体看是守门人,想要通过此门,需要说对暗号。由于生物亲缘关系越远,基因相似度越低,所以每个生物体内有多种多样的暗号,这造成能说对蝙蝠暗号的病毒,并不一定能说对穿山甲的暗号。因此蝙蝠携带的病毒,并不一定能感染穿山甲。

但如果蝙蝠和穿山甲拥有相同的暗号,既拥有相同的受体,这将导致能蝙蝠携带的病毒,有可能感染穿山甲。

如果恰巧,人类拥有和穿山甲一样的受体,这将会导致人类接触带病毒的穿山甲后,有可能引起人类感染。

如果人类拥有和穿山甲不一样的受体,理论上,该病毒不会感染人类。

但是病毒是会变异的,由于它们的遗传物质是RNA,这使得他们变异速度非常快,假如有一个病毒在基因突变后,演化出能够说出人体受体的暗号,该受体就会让病毒进入到细胞中,这种也有可能造成人类感染。

此次病毒能通过人体的ACE2受体入侵细胞,由于该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鼻粘膜、口腔以及眼部位置的细胞,而这些位置又暴露于空气之中,所以该病毒能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穿山甲之殇

此次病毒和17年前一样,都是病毒通过野味传递给人类,上一次是果子狸,这一次可能是穿山甲(还需要再考证)。

或许17年前发生在果子狸身上的事情,又将会发生在穿山甲身上,然而穿山甲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

在我国传统医学里,穿山甲被认为有大补的功效,认为它的肉可以治疗肾虚,还可以治风湿,它的鳞片有催乳等多种功效。

然而据科学家提纯分析,穿山甲的鳞片营养价值和指甲盖相同,穿山甲肉也没有至于肾虚以及风湿的功能,从医学上来看,穿山甲没有一丝药用价值。

然而由于民间的刻板印象,已经造成了穿山甲被大规模捕杀,中国穿山甲在过去已经减少了90%以上,而幸存的穿山甲依旧面临着大规模捕杀、栖息地破碎等危险,目前我国境内的穿山甲早已在1995年商业性灭绝。

尽管如此,我国仍然从其他各国走私穿山甲,这直接导致穿山甲濒临灭绝。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当中,我们熟悉的大熊猫目前处于易危,而穿山甲属于极危,这是比大熊猫绝种风险还要高两个等级。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让病毒不再从动物传播给人类,也为了保护这些美丽的小动物们,我们能做的,就是拒绝野味,拒绝滥杀捕杀。


钟铭聊科学


首先讲个基本事实,大猩猩的基因与我们的相似度有99%。他这个研究已经发现就立马被我们这些无良媒体公布了出来,从而在大家眼里就造就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其实在我个人的心里面只有发表的论文在顶级期刊上面,并且经过严格的论述证明才能表达穿山甲是一个潜在的,或者说是一个病毒的载体,不是说经过几个人的研究就可以下这个定论。

不要盲目跟风媒体

因为这是一个严格的重大的科学研究,哪怕是我们日常的简简单单的数学证明也需要经过严密的逻辑。

大家上学的时候做数学的证明题,你少了关键的步骤,老师在批改试卷的时候都会扣你步骤分,除了填空题和选择题你可以直接填答案,但是像这种证明题你直接填上一个答案,通常就是零分。

而我们的教授们几个人研究得出了一个相似度99%就断定,它是一个病毒的载体,也不知道是那些无良媒体博人眼球,还是事实就是如此缺乏严谨的证明。

总的来说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去研究,不要去相信那些无良媒体博人眼球的词语。

可能是宿主之一

正如研究的那样,穿山甲体内发现了相似度高达99%的病毒。虽然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在基因里面你1%的差异造成的结果都是有着千差万别的。

很多人体内由于少了某个基因片段,从而导致了先天性的一些疾病。

1994年,两个乳房癌基因得到论证,第17条染色体上的BRCA1和在第13条染色体上的BRCA2。在患者在各自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时,在他们生命的某一刻被诊断出患有乳房癌和卵巢癌的危险。

科学家已培育成功一种“遗传性自发高血压”老鼠。这种老鼠会把高血压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它们的子孙100%会发生高血压。

诸如此类的,由于基因发生改变的疾病还是有非常多的。别看他的疾病后果都十分的严重可怕,但是就是这样严重与可怕的后果仅仅是1%甚至更小的不同,哪怕就是多了一条染色体也会让你的身体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病毒存在变异

病毒的中间宿主其实并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根本目的,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找到病毒的根源,也就是最初始的那个病毒携带者。目前只知道的大方向都被引导去了野生动物。

这一方面由于病毒的特殊性他在存活的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容易的发生变异的,一旦发生变异,对于它的宿主以及根源的寻找就有了非常大的难度,此外,还要从传播途径,详细的过程,等等进行严格的认证才能被证实某种动物是病毒源头。

动物与人有着差别

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只感染那些动物而不会感染人类。这样的例子也是存在的。比如在国外专门感染猴子的一种出血热,它就是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与感染,只会针对猴子

人体与动物存在着明显差别。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我们我们的基因的不同。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人体后或者动物就会与动物体内的细胞有一个结合的过程。

可以理解成一把锁对着一把钥匙,一旦病毒的钥匙对准了身上的细胞的锁的时候,就能够感染伤害生物体,一段这个钥匙对不上那么它就不会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