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的那些經歷,對今天的疫情有何啟示

2003年非典疫情發展歷程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非典疫情大致分為初發、加速擴散和減退三個階段。

2003年非典的那些經歷,對今天的疫情有何啟示

階段一:初發期(2002年11月-2003年3月份)

疫情主要集中在廣東省,期間疫情並未得到政府重視,且由於信息瞞報導致疫情擴散。在2002年11月非典最早在佛山市出現,但當地政府為避免民眾恐慌,一直沒有發佈相關訊息。2002年底,關於“非典型肺炎”的疫情討論逐漸在互聯網流傳,但由於缺乏公開透明的信息公開,相關評論較為混亂。疫情前期政府及醫療部門對SARS病毒認知有限,導致大量醫護人員被感染。截至2003年3月底,中國內地累計報告臨床診斷病例1190例,其中廣東有1153例,佔97%。

階段二:加速擴散期(2003年4月份)

疫情開始向其他省份擴散,並逐步向北京、山西、內蒙古、河北和天津市集中。期間中央領導人密集召開高級會議,部署非典防治工作。2003年4月非典疫情加快擴散,截至4月底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460例,較3月底增加190.8%。其中華北5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廣東省有3368例,佔確診案例的97.3%。期間中央政府密切關注非典疫情,據不完全統計,自4月2日開始的50天裡,主要領導主持召開的中央重大會議高達11次,平均4.5天一次。

階段三(5-6月份)疫情減退期

全國疫情穩中有降。5月上、中、下旬,全國平均每天新增病例分別為151、45、14例,逐步下降。6月1-11日,全國有6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12-24日,沒有新增確診。2003年6月24日,WHO正式將中國大陸從疫區中除名。

啟示與教訓:

非典期間的防治工作大概可以以指揮部成立為界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衛生部牽頭防治工作,對疫情瞞報、漏報,以時任衛生部長張某某為代表的負責人不作為導致疫情擴散,錯失防治良機,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公信力,以至於2020新冠肺炎時期,公眾質疑湖北政府公開的信息可能如非典早期的瞞報疫情。主要教訓如下:

一是前期麻痺大意,對疫情緩報、瞞報和漏報,導致疫情擴散。非典前期,由於疫情信息失真,錯過了最佳防控時機,引起社會恐慌,並受到國際社會質疑。直到4月3日,衛生部長張某某還在新聞發佈會上反覆強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我在這兒以部長的名義說中國局部地區已經有效地控制了非典型肺炎的疫情”,並稱“到中國來工作、旅遊、開會也是安全的”。

二是政府信息的公開透明度不夠,有損政府公信力和防控效果。面對疫情,加強信息公開,可以消除社會恐慌,並使得各界群眾在知情的情況下積極參與防控工作,爭取國際社會援助,對於動員各處防疫力量,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二是建立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官員考核機制,對延誤疫情的官員嚴肅問責,並由敢於擔當者及時補位。

三是多方參與,發揮醫療專家、基層組織和國際衛生組織等多方力量的作用。

(1)發揮醫療專家的作用,科學防治,科學決策,加強緊急科研攻關。一方面,要聽取各方面專家的意見,作出科學民主決策。非典期間湧現出一批優秀的醫療專家和醫護人員,為防治戰勝非典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時任廣州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長肖正倫首次在當時的調查報告中將非典定義為病毒性傳染病、鍾南山同樣堅持認為肺炎不是由衣原體細菌而是病毒引起。另一方面,需要在短期內集中科研力量,特事特辦,加大科研投入,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研發診斷試劑和救治藥品。

(2)依靠基層組織,發動群眾,群防群控。依靠各級組織,動員全國人民,發揮社區和鄉村作用,形成省市縣三級防控網絡和“社區為防、村莊為防、單位為防、人自為防”的群防群控體系,打一場戰勝疫病災害的人民戰爭。把防治工作部署及時傳達到基層,把群眾充分地發動起來,全面、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傳播和蔓延。

(3)加強地區和國際交流,廣泛開展合作。非典期間,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來華考察,與東盟、世界衛生組織進行良好的合作,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防治工作聯繫機制,與臺灣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在全球防治工作發揮了重大作用。

  四是疫情防治,要堅決切斷傳染源,同時做好生活設施保障工作。採取多種措施堅決切斷傳染源,包括衛生隔離、機場火車站嚴格消毒、暫停文化娛樂場所經營、學校調整上課安排、交通管制嚴控人口流動等。建立如“小湯山模式”醫院,防止交叉感染。另一方面,要保障基本生活物資供應,做好配套工作,越是疫情期間,越要採取嚴格的市場秩序監管措施,嚴厲查處製售假冒偽劣產品、哄抬物價和亂收費等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