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被圍沙丘行宮三個月,為什麼竟然沒有一個親信前來救駕?

路有阡陌


趙武靈王(公元前340年-前295年) 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趙武靈王15歲親政,他因推行“胡服騎射”政策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極少數敢於和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戰國時期群雄爭霸中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是就是這樣一位雄才英主在“沙丘宮變”的時候被圍困了三個月卻沒有一個親信救駕,不得不說趙武靈王的結局很淒涼。但是千戶君認為這是趙武靈王咎由自取,原因有如下幾點:

讓位給趙惠文王,國家最高統治者已經更替

趙武靈王的第一任王后在生下太子章後就去世了,之後趙武靈王又娶了一個美女名吳娃,深得寵愛,生下公子何。後來美女吳娃得病在臨死前,對趙武靈王表示希望自己的兒子公子何能坐上王位。趙武靈王愛屋及烏決定廢了太子章而傳王位於公子何,是為趙惠文王,並且還讓曾經輔佐自己坐穩王位的國相肥義輔佐新王。趙惠文王很快學會了治理國家的本領,所以國家的最高權力已經掌握在新王手裡。

欲二王並行,劃地分治,使得自己處境孤立

前296年,已經是太上皇的趙武靈王封公子章於代,號安陽君,讓大臣田不禮輔佐。過了一年後又打算把公子章立為代王。想要趙王何和代王兩王並行,自己做為父王統治二王重掌趙國朝政。但這個計劃遭到宰相肥義的明確反對。肥義把趙武靈王的想法告訴了趙王何,並一塊商議對策。肥義要趙王何做好準備,控制軍隊,以防事態起變。趙武靈王見肥義不同意,就把此事告訴了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禮,暗示他們有所準備,採取必要的行動,奪回王位及權力。這時的趙武靈王已經和當時的趙國主要統治階層離心離德了。

庇護叛亂失敗的公子章,失去人心道義

前295年,作為太上皇的趙武靈王帶著兩個兒子趙惠文王與公子章遊沙丘宮(今河北廣宗大平臺村 ),公子章和親信田不禮密謀,假借趙武靈王的命令,約找惠文王見面。宰相肥義察覺情形不對,說自己先去探探情況。結果肥義在途中就慘遭刀斧手殺害。公子章見事情敗露,急忙領親兵攻打找惠文王的寢宮。大臣李兌與公子趙成早有防備,保護趙惠文王,殺退叛軍。公子章見奪位無望,便快馬逃入沙丘宮需求父親庇護。趙武靈王心軟就接納了公子章。公子章叛亂違法還被接納庇護,一心為國的大臣肥義被殺,兇手卻得不到懲罰,這時的趙武靈王已經徹底失去人心。

圍困沙丘宮的軍隊,為了自保不得不弄死趙武靈王

後面李兌、趙成帶兵包圍沙丘宮,要求交出公子章,趙武靈王不同意。於是李兌、趙成乃派兵搜索沙丘宮,抓到公子章就殺了。但是李兌、趙成想"因為公子章的緣故圍困太上皇,一旦等到事情結束了,肯定會被秋後算賬的!"因此他們倆想弄死趙武靈王來保證自己的安全。更何況此時趙惠文王是正統的國君,除掉"太上皇"符合他的利益。只不過誰也不願意,也不敢承擔這個弒父弒君的罪名。於是,趙成、李兌困住趙武靈王,讓他在沙丘宮中自生自滅。大軍圍困,當時的情況誰敢救、誰能救、誰又會就已經人心、道義盡喪的趙武靈王呢?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有更多觀點的小夥伴,歡迎留言評論。認同千戶君觀點的小夥伴也可以留言點贊關注轉發哦,Thanks♪(・ω・)ノ!


蕭千戶


公元前295年,沙丘行營,望著孤零零的宮殿,飢寒交迫的趙武靈王趙雍,絕望到了極點,他沒想到,混蛋兒子章居然敢殺肥義,亂臣賊子公子成居然敢圍攻自己。兩個多月了,糧食吃完、已經斷頓好幾天了,該發的火、該罵的話早就發洩過了,外邊的士兵紋絲不動,不理不問,就是不讓他出去。拖著疲憊的身子,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蹣跚著走了出去,打算到外邊找點吃的。

外邊的那些士兵是沒指望了,只能自己想辦法,要是天上能掉幾塊燒餅該有多好,趙雍如是地想。幾聲鳥鳴,引起了他的注意,抬頭一看,原來樹上有個鳥窩,說不定還有鳥蛋呢,趙雍暗罵自己老糊塗,也不早點兒出來探探,捱餓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

趙雍走到了樹底下,在飢餓的驅使下,慢慢地往上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夠到了鳥窩。還好,裡面有幾個蛋,趙雍抓過來,就往嘴裡塞,太餓了,什麼也顧不上了。院外的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很快就又低下了頭,前幾年,趙武靈王帶領著他們滅中山、敗林胡、樓煩,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意氣風發,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場,太慘了。可他們也只是小兵,沒辦法啊。

話說回來,風光一世的趙武靈王趙雍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首先,壯年退位,令國家大權旁落。趙武靈王退位時年僅42歲,正當盛年;接班人趙何年僅10歲,雖說他安排了很多忠心的大臣輔佐,可長期不在朝,國家大權慢慢的就落到了權臣公子成手裡。公子成是趙雍的叔叔,趙雍父親趙肅侯剛剛即位時,就把相國之位交給了公子成,公子成已經當了幾十年的相國,勢力盤根錯節,極其龐大,年幼的趙何根本駕馭不住。

公子成勢力龐大,可惜和趙武靈王不是一條心。趙武靈王主張向北面擴張,公子成主張向南面中原腹地進攻,在“胡服騎射”改革初期,二人還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趙武靈王用國君的權威壓制,公子成才勉強點頭配合,之後慢慢退出了朝政,但並不甘心。

趙武靈王退位不久,他的同黨李兌就建議肥義讓位,讓公子成當相國,可見實力仍不容小覷。

其次,他打算分裂趙國的想法,很不得人心。趙武靈王同情趙章,遂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將趙國一分為二,趙何一半,趙章一半,誰也不虧待。作為一個父親,這個舉動值得肯定;但對趙國來說,這簡直就是災難:戰國中後期,兼併頻繁,大規模戰鬥一個接一個,趙國勉強能夠自保,倘若一分為二,很快就會變成列強的盤中餐!

如此亡國的想法,很不得人心,再加上趙章野心膨脹,飛揚跋扈,本來站在他這邊的大臣,也慢慢轉移到公子成那邊了,這直接導致了後來沒有人過來救他。

最後,支持他的肥義被殺,趙雍失去了最後一顆救命稻草。肥義是三朝老臣,政治主張和趙武靈王差不多,是“胡服騎射”地堅定擁護者,倘若他還在的話,公子成的陰謀就得逞不了。遺憾的是,沙丘政變前夕,肥義被愚蠢的趙章殺了,缺少牽制的公子成便可以肆無忌憚地圍攻沙丘行宮了。

趙武靈王是一個優秀的領袖、光明磊落的實幹家,只可惜優柔寡斷、缺乏政治謀略,導致最後被活活餓死,實在是可惜!


小楊品史


第一,沙丘政變的內因極其複雜

趙武靈王在位時,由於偏愛小兒子趙何,廢長立幼,廢黜太子趙章。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遜位,提早把王位交給趙何,即趙惠文王,自稱“主父”,也就是太上王。然而,三年後,即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覺得對不起長子,又封趙章為安陽君,甚至想把國家一剖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長子趙章被弟弟搶去王位,早就心懷怨恨。公元前295年,趙章與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一同出行至沙丘,突然發動政變,攻打趙惠文王的行宮。由於趙成、李兌率軍及時趕到,挫敗趙章的政變。趙章被迫逃進趙武靈王的行宮,由於不忍兒子被殺,趙武靈王接納了他。現在這個問題就複雜了。

對於趙國大臣與將領來說,一方是趙惠文王,另一方是收容謀反主犯的趙武靈王,究竟要選擇站在哪一邊呢?趙成與李兌選擇站在趙惠文王這一邊,原因很簡單,趙武靈王只是太上王,是過去式;而趙惠文王是名正言順的國君,是現在進行時。於是兩人發兵攻打趙武靈王的行宮,殺死了趙章。可是要如何處置趙武靈王,這可就犯難了。趙成與李兌一商量,咱們圍攻主父的行宮,又殺了趙章,倘若就這樣收手,日後主父必然要清算這筆賬,怎以辦呢?他們既不敢殺掉趙武靈王,又不敢放掉趙武靈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其囚禁,任其自生自滅。

第二,為什麼沒有人來救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被囚死在行宮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為什麼沒有人來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1、趙武靈王的親信,多死於沙丘政變。趙武靈王最信任的人是肥義,他是胡服騎射變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臣。然而在趙章發動政變時,第一個殺死的人,便是肥義。如果肥義沒有死,肯定會全力營救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出行,應該會帶上親信與心腹,這些人的下場如何,史書沒有提,但既然連趙武靈王都得死,他們估計全被殺了。

2、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儘管趙武靈王已經退位,但誰都知道,他才是趙國的實際統治者。那麼他被囚禁時,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呢?我想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趙成與李兌嚴密封鎖消息。我們知道,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趙武靈王不要說向外傳遞消息,就是搞點吃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別處的軍隊發佈命令。在沒有統帥命令的情況下,軍隊又怎麼敢輕舉妄動呢?

3、在新王與舊王之前,大家選擇新王。我們在退一步假設,趙國軍隊得知趙武靈王被囚禁的消息,為什麼沉默呢?從法理上說,國王才是一國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國王與現任國王的父親,在法律角度上說,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今的國主,只能是趙惠文王而非遜位的趙武靈王。

也就是說,你發兵去救趙武靈王,等同於你支持謀反。趙武靈王雖然擁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沙丘之變前,他打算將趙國一剖為二,卻是遭到眾人的反對。也可以說,趙武靈王遜位後,一直抬高趙章的地位,這是嚴重威脅到趙國政壇穩定的事,對此大家是反對的。同樣,趙武靈王在趙章殺肥義、圍攻趙惠文王后,不僅沒有把他繩之以法,還收容包庇,從這點看,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橫店小清新


公元前296年,在沙丘空曠寂寥的宮殿內,趙武靈王絕望地伸出手,倒在地上,氣息奄奄。外面宮門緊鎖,重兵層層把守,他已經被圍困三個月了,宮殿裡的水果、瓜子、糕點早被吃光,連鳥雀窩都被掏淨盡雛鳥被生吃,他再也無法堅持下去,懷著滿腔的悔恨去,在飢餓中永遠地閉上了雙目。



趙武靈王名叫趙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他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君。他胡服騎射,北平胡人。他先後護送秦王子、燕王子繼位,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燕昭襄王。他是趙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遊遍趙國全境的國君,更是唯一一位,微服到秦國偵查的國君,他還是“太上皇”的始祖——主父。他這麼厲害,諡號卻是趙武靈王。這“靈”字正是說明他的重大失誤,其中之一就是做主父。這個“靈”字也正是他“任性”導致的活活餓死,無人相救的總結。

趙雍繼位時才15歲,而楚、秦、燕、齊、魏五國借吊信之名,集結士兵數萬,兵臨城下,虎視眈眈。趙雍依靠託孤重臣肥義,用超常的計謀和手段令五國無功而返。剛一繼位,他就嶄露頭角,擁有一代雄主範兒。

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改革,避免趙國分裂的局面。特別軍事上的改革,也就是胡服騎射,使士兵行如風,猛似虎,真正做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了。將中山國一口吞,把林胡一手抓,讓樓煩俯首稱臣,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


趙雍想要刺探秦國虛實,親自當間諜,喬裝改扮,深入敵國秦國打探,面見國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發現全身而退。趙武靈王擅長外交,之前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他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體制,牢固地保衛了王權。但他因美女而廢長立幼,因長子而玩火自焚。

一代梟雄的情感

趙雍的夫人是韓國公主,他是韓夫人的頂樑柱,韓夫人是他的賢內助。兩人育有嫡長子趙章。子憑母貴,更加上趙章為人仁孝,於是就立為太子。然而,趙夫人去世後,一切都變了,就連太子也降為王子,封號為安陽君了。



原來是小三上位,太子遭殃。一日,趙武靈王夢中邂逅女神,巧的是吳廣的女兒吳娃竟然是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吳廣獻女上位,吳娃也給他生了個兒子叫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吳娃母以子貴,成為繼後。小三一上位,母以子貴又變成子以母貴了。趙雍“因為愛情”,廢長立幼。而且為保證幼子能成功繼位,他在年富力強之際就退居二線了。

作死的節奏

趙雍當了“主父”(太上皇),“主父”的意思是,趙國一國2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號,職責主抓軍事和外交。結果大臣卻全部歸向兒子何,何成了趙國老大,他卻失去了往日的榮耀。貌似趙雍克妻,吳娃不久也去世了,而這更讓趙武靈王憂慮。他最憂慮的還是自己的大兒子安陽君趙章。

他看到大兒子跪拜小兒子的樣子很可憐,想起自己賢惠的韓夫人,心疼的受不了。想到章被廢卻無怨言,一如既往地孝順自己,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復立章為王的想法。趙雍的心中還有另一個可怕的想法,自己還年輕,必須奪回王位,重振昔日的威風。

他於是採用將趙國一分為二,北邊趙章為代王;南邊趙何為趙王。這樣,兩子制衡,趙武靈王趁機復出。遺憾的是,他把立章的這一想法向大臣肥義說了,肥義很快識破並婉言拒絕。國家大義不允許他支持趙雍的胡來,他知道支持趙雍就等於將趙國分成了兩塊。肥義是何的老師兼丞相,三朝元老,他率眾臣反對。趙武靈王無可奈何,只好作罷。肥義也擔心,趙章在其父的“補救”上,其師的“教育”上作亂。


肥義回去立刻告訴何及何的大臣心腹。公子成(在宗室影響巨大,服騎射之挫後,蟄居多年。)與大臣李兌(肥義為趙王何培養的人才),宗室重臣陽文君趙豹(一直不受趙雍的喜悅)分工準備,趙王何嚴控兵符,戒備森嚴,時刻警惕趙雍和趙章的一舉一動。

趙雍將討封不成一事故意告訴大兒子章和田不禮。激章和何決鬥,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想重掌朝政。公子章與田不禮本來就對何恨意叢生,司馬遷《史記》:

“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

章在得到趙雍的支持後,他決定採取行動,因趙王何戒備太嚴無法下手。

自掘墳墓

趙雍為章找下手機會。老奸巨猾的他以在沙丘(今河北平鄉東北)選看墓地為名,讓這兩個兒子都跟著。趙王何明知是圈套,但礙於老爹的面子只好硬著頭皮赴約,他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

到沙丘後,趙王何集團住一宮,趙雍與章集團居一宮。田不禮和章密謀:誅殺何,控制趙雍,以奉趙雍之命的名義稱王。

於是,章借用趙雍的令符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以便藉機殺之。何的老師肥義怕有詐,代何赴約,成了替死鬼。章又差人請何。何集團感覺不對勁,趙王大臣信期逼問來人,得知肥義被殺。怒斬使者。立即發兵攻章,公子章與田不禮戰敗,田不禮逃亡宋國,公子章敗退到主父宮,趙雍讓他躲裡面。

信期、李兌、公子成把主父宮包圍起來。公子成決定先斬後奏。他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趙雍親眼看著愛子被殺卻無能為力。李兌他們怕趙雍秋後算賬,就一條道走到黑,亮大招——放話道:“不想死的趕緊跑吧。”趙武靈王的手下頓作鳥獸散,趙雍就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了。為什麼趙雍不跑呢?你以為他不想跑嗎?跑了幾回了,士兵不讓他出去。李兌他們不敢弒君,但又圍困趙武靈王。久而久之,一代雄主就成了餓死鬼。



沒有一個親信來救。

宮外的大臣士兵不會救他:所有人員都倒向趙王何這一邊。他們如果救了趙武靈王,他一定會算賬,有誅滅族的危險。趙國有法律規定包圍主父宮滅族。

因公子章被殺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

"因為公子章的原因,包圍了武靈王,現在即使撤圍解兵,我們也會被滅族。"

多數人不救他:大家對趙武靈王持著否定的態度,他的做法太奇葩,都認為他糊塗,以看笑話的態度認為他這是作死。保守派排斥趙武靈王的變革,趙武靈王死了,對大家都有好處。


趙惠文王不救他:手下人不給他報告自作主張處置了。再說趙何還只是個孩子,當時才13歲。

在殺章前公子成和信期、李兌商量三思後商量,如果請示趙何,趙何很難下達誅殺他的父親和親哥的命令。但是還必須得殺,這樣誅殺趙章的罪名就會落在他們三個人的頭上,最後他們三人也得死。而如果不請示趙何,自己處置,趙何也一定會接受這個結果,不會加罪於他們。

雖然無法親口下達滅父兄的命令,但心裡明白,父兄不死自己得死,只好順天意順民意,選擇置之不理。

趙成等人圍困趙雍時,趙何對他父親置若盲聞,直到最後趙成來報告說趙雍餓死了,趙何才哭嚎兩聲,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趙武靈王墓位於靈丘縣東南三十里處,是趙國第六代國君的陵墓,如今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武靈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死在當年商紂王的酒林肉池之地,巧合的是85年後秦始皇也死在沙丘宮,故沙丘被稱為“落龍之地”。


小姐姐講史


從趙武靈王的諡號就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比較有作為一王。但就是這樣一位趙國的王,最後的下場卻是被自己的親兒子圍困沙丘三個月活活餓死的,說來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趙武靈王執政前期還是比較英明的,如果他一直那樣英明神武下去,說不定統一六國的會是趙國。但歷史偏偏不按照個人的意志轉移,趙武靈王在位後期竟然在立儲的問題上犯起了糊塗。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死後,魏惠王立即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企圖吞併趙國。這一年趙武靈王十五歲剛剛即位,但是他並沒有慌張,反而是很老練的化解了這場危機。

危機解除後,趙武靈王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對趙國內政加以改革。在趙武靈王和趙國臣民的共同努力下,公元前307年趙國力量積蓄的差不多了,於是開始了對外戰爭,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中山國。趙武靈王用了八年時間,徹底將中山國土盡收趙國版圖。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政,修建趙長城,趙國在他的帶領下逐漸走到了強國行列。趙武靈王的前半生是英明神武的,但他卻沒有一直英明神武下去。趙武靈王后期在立儲問題上犯了大錯。

趙武靈王的長子叫趙章,小兒子叫趙何是寵妃吳娃所生。趙章比較年長,而且在趙武靈王的對外兼併戰爭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勞。但小兒子趙何是愛妃吳娃所生,雖然趙章早就被立為了太子,但是後來的後來趙武靈王又在立儲這件事上左右為難起來。

趙武靈王左思右想,後來決定提前退位傳給趙何。趙何即位時僅十歲,趙武靈王就這樣成了主父也就是太上王。太子且是嫡長子的趙章卻成了安陽君。但是做了幾年太上王,趙武靈王同志竟然又想把權力收回。

趙武靈王收回權力這件事後來辦砸了,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沙丘政變。這場政變的最終勝利者是趙惠文王趙何,想奪取權力率先起兵的趙章被趙何打敗殺死,想收回權力的趙武靈王則被圍困在沙丘三個月最後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最後被圍困沙丘三個月,之所以沒有人來救,我個人覺得,一是趙武靈王此前的親信之臣在沙丘政變中被殺,另外就是別有用心的人也就是趙何的親信封鎖了消息,那些忠臣不知道。畢竟沙丘政變發生的突然,況且趙武靈王當時是退居二線的狀態。

但是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趙何最後勝利的緣故。成王敗寇,任何時候都是如此。趙何是這場王權鬥爭中的勝利者,況且他不僅僅因沙丘政變而掌權,政變前他已經做了幾年趙王,不僅有了經驗而且有了一些穩固自己統治的勢力。


貓爺歷史觀


沙丘宮變分兩個階段,首先是公子章造反殺害相國肥義並試圖誅殺趙惠文王,李兌與公子成帥軍平亂;然後是李兌公子成困死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仍掌握主要軍權但多是邊軍,邯鄲附近的軍隊在李兌公子成手中。



本來公子章作為中軍將所帶領的禁衛軍是支持趙武靈王的,但在前期平叛中已被鎮壓,合理合法誰都說不上。李兌公子成把沙丘宮圍困後趙武靈王連個送信的都沒有,注意李兌公子成是把沙丘宮中人員全部帶出宮後把宮殿圍困的,趙武靈王的親信肯定被看管起來了,相國肥義作為趙武靈王代理人一開始卻被公子章給殺了,邯鄲和北地邊軍都得不到沙丘宮這邊的消息,只能任人宰割。這就好比西安事變蔣介石實力再大都遠在南京,你在西安只能聽張學良的。



說到底還是趙武靈王低估了暗中的反對勢力,趙國公族向來有政變傳統,又掌控邯鄲的駐軍,作為胡服騎射中的利益受損者,這麼好的機會肯定要用上。事成之後,趙武靈王的支持者還能再造反不成?公子章已死,趙惠文王又是趙武靈王生前確定的繼承人,又是公子章造反在前,也只能吞下苦果。



沙丘宮變給趙國帶來的損失其實也是很大的,趙武靈王生前聚攏起來的大批名臣將相比如樂毅、劇辛、龐煖、樓緩或出走或被排擠,更多的人直接在史書上失蹤,估計是被清算了。連趙奢就是趙括他爹都跑去燕國當太守,最後還能回趙國估計也是和出身趙國公族有關,就這也要從收租稅小官做起,歷史上當上將軍沒幾年就死了,也算是被耽誤了。


歷史伶俜者


趙武靈王,戰國中後期的趙國君主,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時期趙國的第六代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於趙國都城邯鄲,15歲繼位,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並不強,總是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頒佈命令,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於是,趙國因而國勢大盛。

趙雍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前296年吞併中山國,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趙武靈王扶植燕昭王回國即位。 趙雍晚年傳位於子趙惠文王,自號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宮變中被圍困活活餓死於沙丘宮,諡號為武靈王,趙武靈王墓位於今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但是這時候就有人問了 ,為何這樣的趙武靈王,怎麼沒有人去救助他呢?

趙武靈王的親信,多數都死於沙丘政變。趙武靈王最信任的人是肥義,他是胡服騎射變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臣,然而,在趙章發動政變時,第一個殺死的人,便是肥義。如果肥義沒有死,肯定會全力營救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出行,應該會帶上親信與心腹,這些人的下場如何,史書都沒有提,但既然連趙武靈王都得死,他們估計全被殺了。因此,可能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誰還有功夫管他呢?

並且趙武靈王還將趙國一分為二,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做王,只不過趙何所管理的地盤比較大,而相對而言,趙章所管理的地方就比較小了,但是不管怎麼樣,趙國也一下子就變成了兩個,而趙何和趙章的身份地位也就變得相同了起來,雖然說這樣的做法對他的兩個兒子來說是公平的,但是這樣卻極其的不利於趙國的發展,也大大降低了趙國的實力。但是趙武靈王就是這樣做了,而且還完全不顧眾人的反對,並且眾人對於趙武靈王將趙國一分為二的做法,他的叔父公子何再也看不下去,就這樣惹起了眾多人的不滿,所以啊,就算趙武靈王被困在沙丘中了,就算他們知道了,但是卻也懶得去救助他。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俗話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趙武靈王被圍困沙丘行宮三個月,最後被活活餓死都沒人知道,就是作死作出新高度的教課書級別的人物。

趙武靈王何許人也?他是趙國最有作為的王之一。

公元前322年,15歲時的趙武靈王繼承趙國王位。繼位時,趙國非常羸弱。從這幅地圖可以看出,趙國被中山國一分為二,其國力強弱可見一斑。

武靈王始一繼位,就遇到了秦楚等強國的聯合圍攻,趙武靈王集結數萬兵力,將危機解除。之後,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不惜背棄祖制胡服騎射。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繼位19年,趙國開始對外戰爭。而他的第一個打擊對象,便是將國土一分為二的中山國。

8年後(公元299年),中山國被滅,國土盡歸於趙。武靈王開始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繞過函谷關,自北而南侵入秦國,趁其不備出奇制勝,佔據關中天險之地。為了讓自己的計劃順利進行,他還化妝潛入秦國,刺探其軍事情報。

趙武靈王的前半生,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英明神武!

人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趙武靈王能有這樣的成就,身邊自然少不了能臣武將,比如肥義、陽文君趙豹、公子成,大臣李兌、將軍信期等。

如果趙武靈王就這麼繼續“英明”下去,趙國一定會更強大。歷史終究是歷史,而不是被寫好的劇本,不會按照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發展。

正當趙武靈王如日中天之際,他忽然在立儲問題上作起了大死——

長子趙章久經沙場,為人孔武有力,體格與武靈王非常相像;次子趙何,卻是武靈王的愛姬吳娃所生,因此對這個兒子寵愛有加。

在這二者之間,選誰不選誰,都讓武靈王頭疼。若是立趙章,愛姬吳娃肯定不高興;若是立趙何,趙章當了十多年太子了,而且是長子,於禮法說不清。

糾結來糾結去,趙武靈王終於在趙國滅中山國這一年,將王位提前傳給次子趙何。之所以會提前傳位,是怕自己死了,年僅10歲的趙何繼位之後,鎮不住趙章。

這樣一來,就給趙國的內亂埋下隱患。而趙武靈王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即主父;趙何也成了第一個長子尚在、而幼子繼位的君王。

那麼,武靈王又是怎麼安排長子趙章的呢?

趙武靈王封趙章為安陽君,並且和他住在一起,衣食住行所用的依仗,與趙何一模一樣。要知道,趙何已經成為趙王了,趙章此舉,無異於僭越。可是,趙武靈王還活著,趙何也沒理由找茬。

儘管趙武靈王以“主父”光環罩著趙章,可趙章心中豈能沒有怨憤?朝中大臣對於趙章的遭遇,也紛紛表示同情,趙章也因此獲得了趙國丞相肥義的支持。

公元前295年,當趙國的局勢在兩個兒子之間日漸激烈、甚至有些失控的時候,趙武靈王又想出了么蛾子——他想收回趙何的王位,自己重新當趙王,而不是一個退居二線的主父。

這個昏招,趙何答應嗎?顯然不可能答應,煮熟的鴨子都吃了一半了豈能讓他飛走;趙章能答應嗎?他也不會答應,本來只需對付趙何即可,現在又多了個老爹,這不是添亂嗎!

趙武靈王的舊臣肥義提出反對意見,並明確表示:

“國無二日,百姓方寧。”

意思是說,大王啊,您可別再作死了,哪見過一個國家有兩個君王的?要是真如此,老百姓還不都亂了套!

此時,趙何經過4年的管理,王權已經非常鞏固,趙國老臣趙豹、公子成,大臣李兌、將軍信期都成了趙何的親信,趙何施行的一些仁政,也收買了人心。

與此同時,趙章也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

這一年的春天,陽光甚好溫暖宜人,趙武靈王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該給自己物色一塊兒像樣的墓地了——其實是給倆兒子其中一個物色的。

於是,趙武靈王跑到沙丘去選目的,並且讓趙何與趙章也過來陪同。

趙武靈王的本意,是想借選墓地的機會幹掉兩個兒子,重新奪回王位;誰料,趙章也有同樣的想法。

結果,趙章將沙丘行宮包圍,同時向趙何發起進攻。

趙何當了四年的趙王,可不是白當的,儘管趙章搞偷襲,可是仍然沒能突破趙何的防線,反倒被趙何來了個反殺。趙章死後,趙何盡誅殺其餘黨。

趙章覆滅之後,似乎“忘了”老爹還在沙丘宮關著呢,就回到都城繼續主政。圍在沙丘行宮的士兵,將行宮裡的人全部放出,唯獨不許趙武靈王出來。

由於趙武靈王在立儲的問題上昏招迭出,後來又強收趙何的王位,引起朝中依附趙何之大臣的不滿;而誅殺趙章之後,趙國到底是誰說了算,已經沒有懸念。趙何將沙丘宮人盡數放出而獨留武靈王,別人還不知道什麼意思?

趙武靈王出來,必定沒有他們好果子吃。因此,即便有想要前來救駕的忠誠,也會被其他大臣委婉地勸下、或者乾脆……

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餓死沙丘宮,享年45歲。一代豪傑,敗給了自己年僅14歲的兒子,真真讓人嘆息啊!


祗樹


由於現有資料中,對戰國期間的歷史相對匱乏而簡單,因此在歷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變中,相關的記載也是格外簡單,對於其中的很多細節問題,後人也只能進行推論,而找不到詳細的論據。

趙武靈王在自己的行宮內被圍了整整三個月,卻無人來救,這恐怕會衍生出兩個問題:

1、沙丘政變爆發前,趙武靈王將自己的位置傳位給兒子趙惠文王,自己則自稱為主父,即早期版的太上皇,在趙國的體系內,這個主父究竟是什麼樣的地位?有多少權限?在目前的歷史資料中,並沒有給予詳細的解釋。



2、趙武靈王兵變失敗後被包圍,為什麼整整三個月無人救援,這就要考慮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時期的趙武靈王手中究竟有多少兵權?

現有的歷史資料中,對這兩個問題並沒有太多的解釋,但至少根據沙丘之變的前後過程來看的話。有一個關鍵點是可以得到解釋的,那就是在發動政變的前後,趙武靈王的手中缺乏有效的實力,甚至缺乏兵權。

試想一下,如果趙武靈王的手中還有足夠的權力,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和手上的權力對繼承人進行重新洗牌,犯得著使用政變這樣的下三路手段?身為主父的他居然首先發起了政變,也只能解釋這一期間他所發佈的命令,恐怕已經出不了自己的行宮。他干預不了趙惠文王的統治地位,也就只能採取背後襲擊的手段。



雖然是發動兵變,但沙丘之變與很多軍事政變有所不同,很多政變的首腦因為手中有絕對的軍事力量,直接通過武力逼宮的形式就可以迫使當事人選擇妥協。而沙丘之變雖然號稱是政變,但大概是手中沒有太多的兵力,趙武靈王無法實現武力逼宮,就只能採取半刺殺的手段,佈下鴻門宴企圖刺殺來訪的趙惠文王。

所以沒有親信來救駕,這就很好理解了。沙丘之變前,趙武靈王能夠調動的軍事力量並不多,也許只夠刺殺之用,倒類似於數百年後的玄武門政變,李世民手中只有幾百個死士。因此只能用刺殺伏擊的手段奮力一搏,如果成功則局勢扭轉,如果失敗則直接遭到反殺。趙武靈王不幸的選擇了後一種結果!


遼寧資深球迷


原因只有一個:他自己作的。

說真的,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中那麼多君主,就沒見過像趙武靈王這麼奇葩的。

前期英明神武,不但軍事力量強盛,政治手段也很不一般,趁著燕國、秦國內亂,插手兩國政務,扶植幾乎沒有繼位可能、在別國為質的燕公子職和秦公子贏稷上位,燕公子職就是後來的燕昭王,秦公子贏稷更厲害了,是秦昭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

這兩位登上王位後對趙武靈王非常親近,很長時期內都是趙國的可靠盟友,不起刀兵,趙國得以休養生息,成為北方第一霸主,那時候提起趙武靈王,誰不讚他是一代人物!

梁啟超對趙武靈王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因為他竟然可以戰勝、壓制北方遊牧民族。

(電視劇中的趙武靈王)

但是到了後期,趙武靈王的行為變得有點難以形容,他做了幾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夢中情人

有天晚上,趙武靈王夢到了一個美少女,從此魂牽夢縈,大臣吳廣投其所好,獻上了自己的女兒孟姚,趙人稱其為吳娃。

趙武靈王大喜,說她就是自己的夢中情人,百般寵愛。

其實這很可能是趙武靈王想要美色了,又不好直說,才以夢為託詞。

二、廢長立幼

做為君王,寵愛個把女人不算什麼大事。但趙武靈王竟然把沒有過錯的原配廢了,立吳娃為後。

原配的兒子名叫趙章,本已立為趙國太子,吳娃的兒子名叫趙何,趙武靈王愛屋及烏,廢了趙章選小兒子趙何為繼承人。

事情到這一步,都還算是正常範圍內的宮鬥。

(電視劇中的吳娃)

三、壯年禪位

但接下來,趙武靈王做了一件令各國為之側目的事情,他禪位給了趙何,自己號稱“主父”,那時他才有40多歲,誰都不知道他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讓位的。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禪位一段時間後,趙武靈王發現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對國家的掌控力已經不如兒子趙何,所以他後悔了,看趙何各種不順眼,吳娃也沒那麼可愛了。

他就沒反思過,這種狀況本來就是他自己造成的!

四、分裂趙國

最初,趙武靈王對趙何的不滿還只是他個人的事情,只在心裡暗自嘀咕。

但是當他發現大兒子趙章在趙何的打壓下萎靡不振時,忽然之間就父愛大發了,覺得很對不起趙章,想好好補償他。補償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王位,並且不是趙何正在坐著的那個王位。

他異想天開地想把趙國的代郡分給趙章,讓趙章也稱王。

這不就是分裂趙國嗎?他還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呢,找來肥義問他的意見。

肥義本是趙武靈王的得力干將,禪位時被派去輔佐趙何,按趙武靈王的想像,老部下肯定是支持自己的。

但他想錯了,形勢會變,人也會變。

肥義一聽舊主這麼打算,當時就神色大變,極力阻止。因為他已被趙何所折服,真心實意奉趙何為主。

而從大義來說,趙國保持完整才能長久。若是分裂,必然會引起內亂,世界上又不是隻有趙國這一個國家,其他六國正虎視眈眈呢。哪能給他們這種機會?

在肥義的阻止下,趙武靈王不得不放棄原來的打算。但也並不是完全放棄,光明正大地支持趙章和趙何鬥,兩人身邊也各有一票擁護者,鬥得烏煙瘴氣。

其實趙武靈王對長子趙章的父愛來得莫名其妙,要愛早愛了,偏在後悔禪位時愛,騙誰呢?不就是想自己重新掌權嗎?趙章不過是被父親利用了。

當兄弟倆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光靠政治鬥爭已經無法解決了,終於爆發為暴力衝突。

趙武靈王巡遊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西北),強命趙何隨行,趙章自然也在,趁機作亂要殺趙何,先殺了肥義,後被趙何反擊,追入趙武靈王居住的主父宮中。

很難說這件事上趙武靈王沒有摻一腿,但趙何下不了殺父的命令,追隨他的將領們也不敢擔殺主父的罪名,於是大軍圍困主父宮,三個月後趙武靈王餓死。

(趙武靈王的雕塑)

【結語】

誰還去救趙武靈王呢?

一方面,他的親信幾乎都被他派給兒子趙何了,早成了趙何的親信;

另一方面,趙國從上到下都非常反感他這種妄圖分裂趙國的做法,也厭煩他攛掇著兩個兒子內鬥,早巴不得趕緊出個結果了。

所以從趙何開始,貴族庶民們都知道主父被困住了,但大家都裝聾作啞,彷彿不知道此事,任由他活活餓死。

一代雄主,落到這種結局,也是令人嘆息。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