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二战中有过许多将军元帅,他们大多以杰出的战果而在军事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当然,也有一些以自己的无能而被人熟知。不过很少有人能和德国的赫尔曼·戈林那样饱受人们的争议,绝大多数时候,赫尔曼·戈林都被抨击为一个蠢材,似乎德国空军的失利,就和赫尔曼·戈林有关。但是一个无能的人,真的能够成为一名元帅,并且担任德国的国家航空部长吗?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赫尔曼·戈林,看看他到底是一个天才,还是一个愚者?

一、一战时期的戈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赫尔曼·戈林是作为一名飞行员而活跃在战场上的。不同于人们对他的印象,停留在一个大胖子的形象上,那时候的戈林作为一名飞行员,颜值肯定是够了。在当时的德国空军中,赫尔曼·戈林有着“铁人赫尔曼”的声誉,这是因为他的能力和斗志皆被人认可而获得的。

在当时他作为一名王牌飞行员而备受瞩目,其照片也成为了当时德国市场上的抢手货,并且在1918年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了功勋勋章——也就是著名的蓝色马克思勋章。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通常来说这种勋章要被授予击落25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戈林此时只是击落了18架敌机,按理是不足以获得这样的勋章的。不过因为戈林被认为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军人,故此特例授予了他这枚勋章。而在获得了勋章后,戈林也被晋升为了素有“里希特霍芬联队”之称的德国第1战斗机联队的联队长。

联队的第一位联队长是号称“红男爵”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能够担任这么一支传奇战斗机联队的指挥官,赫尔曼戈林的能力显然是被认可的。而当时戈林作为一个外来户,要指挥这么一支有着许多王牌的联队,显然难度是很大的。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不过赫尔曼戈林本人在这个时候却表现出了良好的领导能力,他并不追求自己的击落数字,而是专心于与其它王牌合力击落敌机。靠着这种方式,戈林很快赢得了全联队的信赖,并且很快拥有了和已逝的里希特霍芬男爵相当的威望。不过紧张的局势很快让这个联队陷入了困境,作为对协约国最后的抵抗,戈林率领联队驾驶飞机在降落时将飞机尽数摔坏,以作为保全该联队荣誉的方式。通常来说飞行员对于自己的飞机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个命令的下达显然是不容易的。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戈林,并非是一个蠢材,相反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空军飞官。在指挥一个他此前从未接触过的联队时,他能迅速获得该联队的尊敬,并迅速团结起联队的所有人,这对于一名指挥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飞行员,他的空战技术过硬,有良好的空战意识,能够判明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这个时期,绝非一个蠢材,毕竟蠢材是不能做到这么多的。那么在二战期间,他的表现又如何呢?

二、二战时期的戈林

此时的戈林已经是德国空军的领导者,德国的国家航空部部长,军衔为德国空军元帅,后晋升为国家元帅。在德国空军的重组过程中,赫尔曼戈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他的身体变胖了,但是脑子却依旧好用。戈林非常善于挖掘人才,比如说他从陆军中选拔了诸如阿尔贝特·凯塞林、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和瓦尔特·韦佛等精英,也通过招募民间飞行员来培养新鲜血液,比如说艾尔哈德·米尔希,同时他还找到了自己的老战友恩斯特·乌德特。

这些来自各地的军官成为日后德国空军的骨干,可以说如果没有戈林不拘一格的挖掘人才,那么德国空军的重组会缓慢许多。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当然了,就空军的实际重组方面,戈林参与的比重并不多。毕竟戈林本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过航空业务了,因此更多的时候,他这个空军统帅负责是向上面讨要资金。每当和上面出现财政预算上的纷争时,空军参谋长韦佛就会把文件送到戈林手上,而戈林本人就会拿着这份文件去找希特勒。

就一般结果而言,戈林往往能够带回比计划中更多的预算。在1933年1月至1939年8月期间,德国共花费640亿马克在军备上,其中有40%是用在空军,占了极高的比例。基于上述原因,戈林在空军成立初期深受部属与参谋部军官爱戴,因为戈林总是能给空军争取到足够的经费。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不过在这之后,戈林的表现就有些糟糕了,

比如说在战略空军上,德国空军总参谋长韦佛意外身亡后的继任者阿尔贝特·凯塞琳反对这一点,认为资源不足的德国空军无力负担的,遂准备彻底废弃有关战略空军和战略轰炸机的项目。当时米尔希与凯塞林的想法一致,而空军轰炸机总监库尔特·弗克比尔与空军参谋部作战处长保罗·戴克曼为了保全轰炸机,要求由戈林来定夺。

米尔希对戈林说道:“你有两种选择,是要生产1000架四发轰炸机,还是数千架的双发轰炸机?”戈林并未想的特别多,他说道:“元首只会问我轰炸机共有几架,而不会问是哪种。这句话可以证明,戈林对于战略轰炸机的潜力是完全不了解的,只是按照数量来计算。当然这也和希特勒要求快速建立规模庞大的空军有关,因此戈林也着重于数量而非质量。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戈林这一句话就给德国的战略轰炸机项目判了死刑,已准备进行测试的乌拉山轰炸机原型机也被变成废铁,德国也在二战全期再无发展出真正的战略轰炸机。通常而言,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戈林无能的证明。从一些资料解析上来看,戈林本人对于空军建设的要点,依旧局限在他一战时期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经验。在补给、后勤、战略、飞机性能、技术与工程等诸多领域,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的无知,而这些领域又恰好是建设一个空军所必备的核心领域。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就这样认为,戈林本人确实就是无能者呢?

三、戈林真的是无能吗?

显然,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确实,戈林本人在空军的建设上有功有过,其对于空军领域的了解止步不前和任人唯亲这两点,给德国空军的后续发展也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指出,早期德国空军的建设是由戈林完成的。倘若没有戈林的号召力,和其与希特勒的友好关系,那么德国空军是很难争取到如此巨额的资金的。

这一点上,我们也不能说他无能,毕竟作为空军的统帅,能要来足够的资金也是一种贡献。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那么如果这样看的话,戈林本人并不是一个庸才。可为什么他会被评价为一个不堪入目的蠢材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戈林过多的权御之心和他广泛的参与了德国的诸多活动。确实,戈林是有能力的,他既是德国国家航空部长,又是空军统帅,也担任了德国的经济部长,还组建了在三十年代初期最有效率和成就的情报机构“研究局”和著名的盖世太保(国家秘密警察,该组织后被党卫队接管)。

但反过来,他的地位和过于广泛的活动决定了,他很多事情上要替他的部下和上司希特勒背黑锅。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举个例子,敦刻尔克这件事通常就被认为是戈林的过错,是他的傲慢和抢功导致了英国人得以逃脱。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英国远征军几乎都聚集在敦刻尔克,而且是齐装满员,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也算是倾尽了全力。那么这个时候敦刻尔克的防空火力是多么强大,可想而知。

此时希特勒本人已经下令陆军停止进军,原因无非是担心遭到剧烈损失。毕竟他坦克再厉害也不如舰炮厉害。

而且希特勒本人也无心消灭英国远征军,他本人此时尚且希望谈和,德国副元首赫斯飞到英国去,就是为了和英国议和这件事。那么所谓的用空军消灭英国远征军,从理智上就不可能。这么想的话,所谓的戈林抢功的说法,估计就和赫斯精神失常是一个原因,都是希特勒对外的一种解释。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至于轰炸英国首都伦敦,这本质上是个面子工程,但不是为了他的面子,而是为了希特勒的面子——因为英国人在夜间轰炸了德国,所以希特勒遂决定做出还击。而当时对于这个命令,德国空军总参谋长汉斯·耶顺内克是支持的,并且开始动员飞行学校的教官参与轰炸。对此戈林曾反问耶顺内克:“如果英国空军集中轰炸柏林,你认为我们会投降吗?如果我们不会投降,你怎么去认为英国人会投降呢?”耶舒恩内克只能表示:“英国人很软弱,没有跟我们一样的战斗意志。”显然,戈林对于轰炸伦敦,就能迫使英国人投降是怀疑的,他本人也曾找到希特勒反对轰炸伦敦的行动。不过希特勒拒绝听从戈林的建议,因此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期间蒙受了巨大损失。当然,因为戈林是空军元帅,所以背黑锅的事情肯定是他来。

结语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戈林本人在能力上是有不足的,他给德国空军开了一个好头,但之后却没有很好的跟进。而且因为他的权力欲望,也导致了德国海军一直缺乏远程飞机,同时忽视新式技术,片面的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经验,轻视了雷达等技术以至于让空军蒙受损失。但客观来说,戈林本人在能力上并不是一个庸才,至多只是一个平庸的军事主官。他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你可以在他身上找到闪光点,也会找到他的愚蠢之处。但或许戈林是一个聪明的人,可他却把自己的才智用到了一个不该用到的地方——成为了法西斯主义的拥护者,而这也让他所有的闪光点都成为了污点。

参考文献:《戈林: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