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出現“寶物”,引發專家搶購潮,一農民:別搶,不限量供應

文物古董是古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和歷史的縮影,而一旦賦予其流通於市場的高利潤商品屬性,便像一面哈哈鏡,照出了人性中的貪婪。從古至今只要是收藏者,都逃不掉真偽這一關,和造假者鬥智鬥勇的過程,就要看誰的知識面更深,眼力更狠。而曾經就有一位農民,用高超的技術讓眾多專家都黯然失色。

地攤出現“寶物”,引發專家搶購潮,一農民:別搶,不限量供應

1993年5月,河南省境內有一座北魏時期的古墓被盜,裡面陶俑等陪葬品也被洗劫一空,消息傳出整個考古界都很痛心。北魏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朝代,受佛教影響,在石窟造像和雕塑藝術方面有極高造詣,同時也促使陶塑藝術邁向一個新的境地,著名的龍門石窟便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

而因為南北朝的混亂,這些藝術品存世極少,可以說每一件留存到現在都是非常珍貴的文物。正當人們為被盜的那些文物擔憂之時,在1994年的夏天,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傳來消息,有一批“北魏陶俑”正在地攤上售賣,極有可能是被盜的文物。

地攤出現“寶物”,引發專家搶購潮,一農民:別搶,不限量供應

幾位文物專家急忙趕到市場,果然發現了一批保存極為完好的陶俑,它們外表斑駁,工藝精湛,老化痕跡自然,憑藉多年經驗,專家們判斷這些都是到代文物,真品無疑。試探地問地攤商販這些文物哪裡來的,商販回答這些都是在河南老家的一個開發區挖出來的。

有了先入為主的概念,專家認定這批陶俑就是之前北魏大墓裡被盜的文物。他們馬上申請撥款,要搶救性收購這些文物。國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及時回應,這也是文博單位第一次大規模收購地攤上的文物。

地攤出現“寶物”,引發專家搶購潮,一農民:別搶,不限量供應

市場反映很快,很多收藏家聽說地攤上出現距今1500多年前的文物,專家們在大量收購,也開始加入進去,於是由專家帶動的搶購潮無比熱鬧。短短几個月的功夫,數百件陶俑被收入博物館,據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呂濟民老人回憶,中國歷史博物館花了80萬,故宮花了10萬,總共90萬元,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天價了。

然而奇怪的是,明明已經收購了大量陶俑,北京各大古玩市場裡的陶俑卻不減反增,數量越來越多。專家們終於感到不對勁,開始調查,從地攤販子一路摸排,查到了源頭:洛陽市孟津縣南石山村。該村農民高水旺聽說了搶購潮之後,回應道:“別搶,我這裡不限量供應!”

地攤出現“寶物”,引發專家搶購潮,一農民:別搶,不限量供應

原來這些陶俑哪裡是什麼古墓被盜文物,都是南石山村的幾位村民做出來的仿古工藝品。他們本來也都是當工藝品批發給地攤小販售賣,沒想到專家先入為主認定為文物,倒讓地攤販子賺了一大筆。“北魏陶俑”事件成了文物界一個大烏龍,讓很多專家提起來就很羞愧,但也因此引出了高水旺這位技術高超的大師級人物。

農民出身的高水旺可不僅僅是“造假”那麼簡單,要不怎麼會被稱為大師呢。古人言:“生在蘇杭,死葬北邙”,洛陽以北的邙山自古就是達官貴人殯葬的風水寶地,而南石山村位於北邙腹地,這裡出土過失傳千年的唐三彩。高水旺從17歲開始就跟著老手藝人學習仿製唐三彩的技術。

地攤出現“寶物”,引發專家搶購潮,一農民:別搶,不限量供應

​仿古和造假不是一個概念,造假僅是為了生存而刻意模仿,仿古卻能加入自己的理念,創造出新的藝術品。高水旺隨便做出的北魏陶俑就能蒙到一大批專家,而他真正用心的地方卻是在唐三彩,他潛心研究多年,將失傳的唐三彩工藝,用純手工做到能以假亂真的地步,這份能耐,完全不需要靠造假來生存。

曾有文物販子拿他的作品冒充古董騙人,高水旺後來在每一件作品上都落下自己的款。他的技術入選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際上獲獎無數,他製作的工藝品暢銷全世界,將中華寶貴的唐三彩藝術繼續發揚光大,他從一位普通農民,到如今文化界的人士都尊稱為大師。所以文物專家“栽在”這樣的高手面前,說起來其實也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